上海城市家庭文化消费现状及分析

来源 :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iwe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上海市区有170万余户家庭,近四年每人每月用于文化的支出从2.75元增长到3.84元。一个将通的四口之家,每月有11~15元、全年有130~180元用于文化消费。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广州、北京之后,其中书报消费列全国第一,家用文化电器消费列全国第二。(1)文化消费随人均收入、支出的增长而增加家庭文化消费作为一项经济支出,首先取决于家庭收入和生活费支出,而这二项近几年在发展社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的形势下,变化显著。表一反映了四年来变动的情况:表一市区500户家庭总收入,总支出,文化消费支出情况(月/人)
其他文献
<正> 为了加强社会学理论信息和社会信息的交流,并促进上海地区社会学工作者的相互联系,本刊编辑部于1987年10月12日至13日在苏州天池山召开了社会学信息交流会,有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学研究所、《民主与法制》社、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和社会学研究室、本刊特约记者等有关同志参加。
<正> 一、办学宗旨:现代家政学是一门以研究和改善家庭生活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能帮助学员掌握必要的家政知识和技艺,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也有利于促进家庭幸福,尤其对全面改善家庭日常生活的质量,将起到明显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二、招生对象:不分城乡、职业和性别,凡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成人都可报名。三、教学内容:包括家政概念、婚前准备、房间布置、两性知识、优生优育,家庭关系,饮食料理、穿着安排等。发铅印讲义和辅导教材十八万字,并负责解答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另设代购图书的服务项目。
基于文献分析和对浙江省28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运用SPSS15.0和LISERL8.70统计分析工具对他们心理契约结构进行了探索性和验证性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契约包含基本责任、
<正> 1984年4月13日下午,丁玲同志在给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五百多名师生的报告中提出:“现代家庭的构成应以小型为好。”这位八十高龄的中国作协副主席说,几代同堂的大家庭,是中国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过去,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多分出一个家庭就得多分出一份生产资料,加之生产力低下,大家庭生活对维持生产有一定益处;再说,那时家庭的职业较为单一,一人是农民便全家是农民,一人为地主便全家为地主,生活、作息
1987年2月3日,上海市有关部门召开了上海卫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这个会不仅有医学界不少专家,而且有一些社会学界、心理学界的专家参加,下面摘发一些同志发言的观点。
<正> 公历1984年12月2日,一个朔风初起的星期天傍晚。无锡太湖新村N 楼邵禾央家里来了两位稀客:男的看上去虽已五十开外,却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系上海F 公司才提升不久的党员干部邹席卢经理,是邵禾央中学时代的老同学,旧友重逢,亦惊亦喜。当老邵正以热情的目光投向同学身后的那位体态轻盈、装扮入时的女客时,邹席卢微笑地介绍“我的妻子,田珊美。”“难得,难得,”邵禾央满腔热枕地把他俩引进房内。邵禾央的妻子四个月前不幸患绝症离开人世,小家庭至今还笼罩着一种悲凉的气氛,老同学夫妇的突然光临,无疑给
<正> 最近进行的工资改革,目的是建立新的工资制度,初步理顺工资关系,为今后逐步完善工资制度打下基础。它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工资同本人的工作职务、责任和劳绩密切结合起来。这就在事实上出现了一个以职务大小定工资多寡的问题。对于打破过去劳酬脱节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无疑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自然强化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社会心理现象——“升官=发财”。具体表现为:一是弃教从政的心理态势。这在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中反映较为强烈。据调查,相当大一部分中小学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他们认为,
<正> 社会及其所属部门(团体、机构)借助“社会控制”——这一机制保证遵守一定的制约(规章)。如破坏这些制约,将会使社会秩序发挥的功能遭受损害。法律、道德、习俗、行政决议等等是这些制约的主要形式。社会控制的作用主要归结为对破坏各类社会制约进行各种方式的制裁。同时,它还对遵守社会制约的行为予以鼓励。但狭义的社会控制是与刺激机制相区分的,它作为社会的各类管理制度,作为逆向联系的机制,保证完成主管机构的指令。所以说,社会控制系统是以社会有机体生活的
<正> 我从上海驱车来到苏州,接着从苏州转道吴江,再从吴江到江村,在一位老农的指点下,终于在一间简陋的村舍里找到了他。他,身材不高,面容清瘦,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然而,只要一谈及研究课题,他就变得目光炯炯,言语也上下纵横,使人感到他是那样神采飞扬。此刻,他正伏案疾书。几本翻开着的书页静静地躺着,调查资料把屋子铺得满满的,使我难以落座,更难以想象:一些有重要意义的社会学著作将在这个小舍中诞生。他,就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社会学博士研究生沈关宝。
<正> 近年来,在当代青年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以小群体形式出现的社会交往越来越多了。据共青团上海市委调查,全市四十多所高校中已有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二百多个。从文娱、体育方面的桥牌、棋类、武术,戏剧艺术修养方面的文、史、诗、演讲、集邮、摄影、书画、篆刻,直到学术、科技等群体,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据复旦大学统计,参加这方面社会活动的学生,1982年与1983年都比1979年增长十倍以上。同时,在上海青工中也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文化学习小组,目前全市青工读书小组已有八千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