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招呼的那些事儿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b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国读书那会儿,路上遇到老师、同学跟我打招呼,开口都是:“Lovely day,isn’t it?”(天气不错,不是吗?)有时候一天遇到十个人,十个人都是这句话。开始我不大明白:为啥都说天气呢?了解了英国文化后才恍然大悟:英国是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天气多变,所以英国人见面寒暄一般都会从天气说起。
  那中国人见面怎么打招呼呢?上古时代,人们一见面都要来一句:“无它乎?”听起来文绉绉的,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没蛇吧?”“它”这个字古音读“sha”,就是蛇的意思。篆书的“它”字就是一条蛇的样子,有头,有身子,有尾巴,嘴里还吐着信子。它的腹部特别大,这突出了蛇的消化能力——别看蛇细细长长,它能吞下一头大象呢。上古时期的人常露宿野外,最怕的事儿就是遇上蛇了,所以一见面就关切地询问对方:
  “无它乎?”古人怕蛇,把蛇看作人类的对立物,因此后来人们就用“它”这个字来指代人类以外的所有事物,而“它”作为蛇的称谓却渐渐被人遗忘了。现在有些地方的人打招呼还会说“没啥吧”,这“没啥吧”就是从“没蛇吧”演化而来的,“啥”就是蛇的古音。
  古时候的人还有一种流行的打招呼方式——“别来无恙?”这个说法直到现在我们还在用,不过一般都用在书信里。“恙”指的是草丛里的一种虫子,古人认为这种虫子很恐怖,因为它“善食人心”,可以把人的心脏一口一口给吃了,所以“恙”字底下有个“心”。这种说法有点骇人听闻。用现代医学来说,“恙”其实就是一种螨虫,这种虫叮咬了人体后会引起急性传染病,使人出现发高烧、起疹子、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上古时期人们最怕的除了蛇之外,就是这种“恙虫病”,所以一见面就问对方:“别来无恙?”久而久之,人们不再畏惧“恙”了,这句话也变成了一句温馨的问候语。
  古人在说“无它乎”和“别来无恙”的时候,那口气都是胆战心惊的,说明那时候人们最担心的不是食物匮乏,而是蛇和虫带来的生命安全問题。后来由于战乱、自然灾害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担心吃不饱饭,所以见面打招呼也变成了“吃了没?”。
  现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打招呼的方式又变了,见面就问:“最近忙些什么呀?”“忙着在哪儿发财呢?”我们不妨来审视一下“忙”字的结构:左边是个“心灵”的“心”,右边是个“死亡”的“亡”。“忙”者,“心亡”也。这个字的构成本身就告诉我们:人要是总处在“忙”的状态,心灵必然逐渐麻木,直至死亡。
  打招呼的方式可以透露出时代和文化的背景。今天的中国人无须再为蛇、虫和饿肚子发愁,我们或许可以抽空想想,该如何安置自己的心灵。
  (摘自《钱江晚报》,云开雾散荐)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如何让众多老年朋友在衣食无忧的同时享有更加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在这一背景下,“老年教育热”悄然兴起,很多地方出现了老  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象。  让心灵有所安放  早上7:30,从北京清河出发,坐车1个多小时,71岁的王阿姨赶到了广电总局老年大学,开始了她一天的学习。“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上老年大学,这是诸多像王阿姨一样的老年人的
期刊
蘸墨法  笔头上的墨一般不可均匀,要有浓、淡、干、湿,这就要研究蘸墨的具体方法。  笔端蘸墨:蘸水后,笔前端蘸墨,在调色盘上按一按,使墨色从笔端至笔根由深逐渐变浅。这样无论是正锋顺用还是侧锋用,都会出现墨的浓淡变化。  笔腹蘸墨:蘸水后,笔腹蘸墨,然后在调色盘上按一按,使墨色从笔腹至笔端由深逐渐变浅。这样做正锋顺用和侧锋侧用形成的黑色效果与笔端蘸墨的墨色变化正好相反。  这两种蘸墨法是极为常见的方
期刊
有一組图,分别表现了不读书的人、读了一些书的人、读了很多书的人的三种境界。  不读书的人,面前立着一堵墙。他们面对的只是柴米油盐的世界、鸡毛蒜皮的现实和眼前的苟且,囿于杂乱的事务之中,很容易心胸狭窄、见识短浅。  读了一些书的人,看到的是一片阴暗。因为读了点书,他们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些了解,但因为站得不高,所以看得不远,看到的只是丑陋阴暗,于是他们眼中的世界是黑色的。这样的人很容易愤世嫉俗。  读了
期刊
蔡志忠是台湾著名漫画家。  他四岁开始画漫画,十五岁辍学成为职业漫画家,至今已逾五十年。  在本文中,他回忆了父亲对自己的影响。  要做就做第一  父亲小时候曾经跟他大哥一起到雾峰林家(台湾省台中市雾峰区知名的望族)当童工,后来学过记账,12岁返乡后才上小学。因为那时他已经认识了些汉字,又学过书法,所以六年的小学课程,他只花了三年便毕业了。由于在豪门待过,学过如何做生意,婚后他便自己创业,经营碾米
期刊
日本是一个适合慢慢品味的国家,要真正了解这个国家,需要花上很长时间,从它的每一个细节入手,体会它的独特之处。  比如,日本的“春运”。是的,日本也有“春运”。由于日本的户口制度是只登记管理,不限制自由移动,所以很多乡镇的年轻人在考大学、就业、婚嫁时流动性非常强,往往都集中到了三大都市圈。每年8月的盂兰盆节前后和元旦前后,就是這三大都市圈居民集体返乡、回城的高峰期。日本将这种大规模迁徙叫作“归省高峰
期刊
詹姆斯·戴森名气不大,他的家电公司戴森却享誉全球。拥有一台戴森的产品,已成为有钱人身份的象征。  成为企业家前,戴森是以设计师的身份出道的。他出生在英国东部的小镇克罗默,自小喜欢美术。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他便开始了设计师生涯。1993年,他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并担任CEO,出售自己设计的产品。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戴森已成为家电业大红大紫的品牌,尤其是戴森的吸尘器,平均每5秒钟便能售出一台。因为对
期刊
我和友人谈起生活之道时,得到的反应经常是:“你有钱,所以有条件培养种种兴趣,我们做不到。”其实兴趣与钱虽然不能说没关系,但有钱并非绝对必需。看蚂蚁搬家也可以看个老半天;养条便宜的金鱼、种盆不值钱的花,就可以玩个够。读书更是最佳兴趣。目前的书愈卖愈贵是事实,但绝非一般人负担不起,何况还有免费的图书馆等着你。而且我曾一再说,兴趣可以變为财富:把一种东西研究得够深入,就成了专家,可以凭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换
期刊
刚到台北住下来,我就被朋友领着去超市买这买那,包括垃圾袋。我被告知,要细看垃圾袋上的说明,那样就懂得垃圾分类了。我诺诺,却没太往心里去。  第二天我独自游览,买了饮料喝完后,想把瓶子扔进垃圾桶。然而奇怪:走过好几个街口,也没有见着一个垃圾桶。  回到住处,我仔细研究垃圾袋上的说明,又上网查看台北市环保局的垃圾清运规则,才知道原来“垃圾不落地”在台北已经行之有年,而行之有效的办法,便是“垃圾费随袋征
期刊
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十二月甲子夜,光武帝出生。恰好當年县内有嘉禾生,竟然一茎九穗,于是其父给光武帝取名为“秀”。“秀”的本义即谷类抽穗开花。刘秀的“秀”其实是小名,后来才升格为大名。不过一般来说,小名常限于一定范围内使用,有了大名之后,人们通常就不再称呼小名了。  贱名流行  以贱物或俗陋的字眼做小名是一种习俗。此习俗肇自汉代,流传至今。今天,我国农村地区为小孩取阿猫、狗娃、铁蛋之类的小名亦非鲜
期刊
我要是说清代皇帝过年时吃的是不添加任何佐料的白片肉,很多人都会说我胡扯,但事实的确是这样。根据清代的习俗,每逢过年,从皇帝到普通的满族旗人都要用煮的肉祭祀神灵,而这种肉,就是上面说到的白片肉。祭祀之后,皇上就把撤下来的祭肉分给各位大学士品尝。  《梵天庐丛录》上说:“清代新年朝贺,每赐群臣吃肉,其间不杂他味,煮极烂,切为大脔,臣下拜受,礼至重也,乃满洲皆尚此俗。”《啸亭续录》上也说,每年春节,皇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