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aiyu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历史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探索的主题,百年理论探索的主题,百年精神赓续的主题,未来奋斗目标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都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进行的。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奋斗主题
  [中图分类号] D23; D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10-0010-0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历史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 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理解这个鲜明主题,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把握。
  百年实践探索的主题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奋斗史、探索史,我们会很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党的百年实践历程告诉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之奋斗的崇高历史使命,是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内在动力,也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实践主题。
  百年理论探索的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探索的主题,而且也是百年理论探索、理论创新的主题。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的创始人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就提出并开始探讨中华民族复兴这一重大历史主题。党的二大通过的宣言明确提出了“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最低纲领和“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的最高纲领。党的三大明确提出,党的使命“是以国民革命来解放被压迫的中国民族,更进而加入世界革命,解放全世界的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的阶级”。1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把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前提,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崇高历史使命。
  毛泽东在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我们共产党人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复兴”,同年9月,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又明确提出了“文化复兴”重要论断。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毛泽东提议,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探索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邓小平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没有四个现代化,中国在世界上就没有应有的地位。”2在邓小平看来,能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前提,他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使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概念,并且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称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同志必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在“七一” 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的鲜明主题和主线。   百年精神赓续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不仅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实践和理论双重探索的过程,而且还是党的精神谱系不断赓续发展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概括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创造、赓续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并使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体现为特色不同的精神形态,进而激励党和人民不断奋進的伟大历史过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伟大建党精神先后体现和发展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和发展为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和发展为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和发展为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对党的百年实践历程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然是贯穿党的百年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历程的主题,那么它理所当然也是贯通党的百年精神谱系的主题。
  不断开启新征程的主题
  当前,我们党已经胜利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迈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及时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中央提出了新的“两步走”发展战略,强调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带领人民开展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到本世纪中叶真正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将为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由此看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穿“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贯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整个奋斗过程的时代主题。
  (本文是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LLZZA00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韩振峰,北京交通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 易   艳
其他文献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当前,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形势,按照发展的新要求和新部署,我们需要切实提高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能力,在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风险上下功夫,确保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始终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切实提高意识形态风险识别能力  意识形态风险是具体的,具有清晰的识别度。正确识别意识形态风险,是提高意识形态风险防范
新就业群体是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现实中,新就业群体呈现出的城市空间流动性强、劳动关系弹性大、社会保障不健全、技能素质不够高等特征,影响其融入城市基层治理格局。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坚持高质量服务在先,注重发挥新就业群体机动性强、接触面广、走街串巷的优势,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摘要] 因地制宜发展养蜂产业,实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是密云冯家峪镇作为生态涵养区产业振兴的基础。一箱蜂一亩田,凭借优质的自然资源禀赋,冯家峪镇围绕“小蜜蜂大产业、小蜜蜂大生态、小蜜蜂大发展”3条主线,把中华蜂这个特色小产业做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文章。  [关键词] 产业融合; 生态平衡; 中蜂产业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摘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国的贫富差距状况趋于向好。建议按照“核心—基本—外围”的逻辑,构建“点—轴—面”三位一体的科学治理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加快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抑制社会结构向两极分化。  [关键词] 贫富差距治理; 共同富裕; 逻辑理路
[摘要] 审计工作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推动北京审计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坚持和落实党的领导贯穿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审计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首都发展为统领,聚焦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和安全发展,把审计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首都治理效能,助力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关键词]
长期以来,来自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被认为是中国行政诉讼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为克服这一困扰,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最高法院探索由刚刚从铁道部转隶并相对独立于地方政府的铁路运输法院承担部分行政审判任务.这一举措可视为建立“行政法院”的试验.本文使用2015-2019年间全国法院23.8万份一审行政判决书,以原告胜诉率为指标,对这一改革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与描述性统计呈现的初步印象相反,铁路法院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进一步多层次回归分析显示,审判结果因法院级别和被告级另别而异.具体来说,铁路基层法院相较同级普通法院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京郊大地拥有众多红色资源,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形势下,深挖京郊红色资源的宝贵财富,找准“一红一绿”融合发展的结合点,让绿水青山、红色文化、乡风民俗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对于助推京郊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摘要]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推动京津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加快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制造业法人单位数大幅增加,人均资产显著提高,行业结构趋于优化,人均收入稳步提高,但同长三角、珠三角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制定专项规划,打造世界级产业链(集群),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注重机制创新,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制造业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十四五”时期实现
[摘要] 北京“侨之家”怡海花园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带侨建促社建;坚持以侨为桥,发挥侨联桥梁纽带作用;坚持教育为本,支撑社区健康成长;坚持服务为先,创建“七有”“五性”服务示范;坚持共治为基,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坚持文化为根,培育弘扬社区精神。经过近30年努力,怡海花园社区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侨之家”特点的社区发展之路,创造了党建引领、以侨为桥、创建“七优”的怡海经验。  [关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之治举世瞩目.但是对中国之治的世界认同却内外有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在带领人民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