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穿刺定位联合单操作孔胸腔镜切除肺磨玻璃密度微小结节的临床研究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术中应用CT引导下穿刺定位后行单操作孔胸腔镜切除CT病灶直径<1.5 cm且胸膜无明显改变的磨玻璃样小结节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9年8月至2014年9月共15例肺磨玻璃样小结节患者,手术室内麻醉、体位固定后行术中CT引导下带钩钢丝针穿刺定位,随即行胸腔镜切除术。评价术中CT引导下穿刺定位技术的准确性、并发症、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切除率及病理结果等。

结果

15个磨玻璃样小结节均在术中CT引导下穿刺定位明确并行单操作孔胸腔镜切除术。术中CT定位成功率100%,平均定位时间(13.60±2.06)min,仅1例穿刺后出现少量气胸。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切除率为100%,其中肺叶切除1例,肺段切除1例,局部切除13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原位腺癌9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5例,AAH合并原位腺癌1例。术后随访患者均存活,无复发、转移征象。

结论

术中麻醉下应用CT引导能准确将CT直径<1.5 cm且胸膜无明显改变的磨玻璃样小结节行穿刺定位,并能联合单操作孔胸腔镜将其切除,准确、快捷、安全,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体外胃肿瘤抗原致敏脐血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杀伤作用。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DC细胞和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熟DC细胞表面抗原CD83、CD86、CD11c及CIK细胞表面抗原CD3、CD56、CD4、CD8、CD16表达。致敏DC-CIK、非致敏DC-CIK、CIK作为效应细胞,SGC-7901作为靶细胞,利用乳酸脱氢酶(LDH)
目的探讨剂量密集顺铂联合氟尿嘧啶(PF方案)治疗远处转移鼻咽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共168例患者入组,采用数字随机表法按1∶1将患者随机分到传统组(83例)和剂量密集组(85例)。2组患者均接受PF方案治疗,传统组每28天1次,剂量密集组每14天1次。研究主要终点是PFS,第二终点是OS、不良反应和客观缓解率。结果剂量密集组中位PFS,中位OS,1、2、3年
三维细胞培养是目前公认的能较好模拟体内肿瘤细胞微环境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与传统二维细胞培养相比,它在观察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耐药及放射不敏感、体内基因表达等研究中具有明显优势,能为肿瘤基础实验研究提供极具价值的体外模型。
外科手术治疗是局部晚期直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术后局部复发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直肠癌术前和术后放化疗降低了术后局部复发率,并提高了生存率及生命质量。目前辅助放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靶向药物、新的化疗药物以及高速发展的放疗技术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作为一种重要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家族,主要通透Ca2+、Na+等阳离子。TRPC通道是TRP家族的一个亚族,调控第二信使Ca2+的浓度及各种蛋白酶的活性,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近年研究证明,TRPC通道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分化、转移、细胞凋亡以及对化学药物的敏感性,影响肿瘤发生和发展。
RET基因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是一种重要的癌基因。RET相关肿瘤的发病机制主要是RET基因突变和野生型RET基因的异常表达。激活的RET蛋白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不同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
目的探讨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8例NSCLC和4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IRT-1、NF-κB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NSCLC组织中,SIRT-1、NF-κB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98/108)、94.4%(102/108
目的检测结肠癌组织中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和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结肠癌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Apaf-1和AEG-1的蛋白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Apaf-1和AEG-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3.81%(15/63)和68.25%(43/63),正常结肠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
期刊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以细胞膜型PD-L1和可溶性PD-L1两种形式在NSCLC中高表达,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目前PD-L1抑制剂已进入NSCLC的Ⅰ期临床试验并反应良好,其治疗敏感性与肿瘤组织PD-L1的表达状态显著相关,因而PD-L1有望成为预测其药物疗效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