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串培养初一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009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通过巧设问题串,能够引导初一学生逐渐习得简单的逻辑推理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在设计问题串时,教师要“串”在实践操作处,建好推理基础;“串”在新知理解处,助学生掌握知识;“串”在语言规范处,开启习惯培养;“串”在拓展延伸处,引向思维深处。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串;几何推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160-02
  我国的数学家和数学教师一致认为,在中学阶段,平面几何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最佳载体[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7—9年级学段中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1   问题串在初一几何学习中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初一学生很难快速掌握“简单的逻辑推理表达”,且学生刚学几何时会有畏难情绪。笔者在初一的几何教学中实践了问题串教学,引导学生逐渐习得了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表达,完成了从“说过程”到“写过程”的过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
  2   问题串的设计
  问题串是指在教学中围绕具体知识目标,针对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或主题,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而设计的一连串(一般三个及以上)问题[2]。
  问题串设计是一个教学构想,能搭起整个课堂的思维框架,是将教学预设与课堂互动结合而成的创造。下面以“线段、射线、直线”为例进行阐述。
  2.1  “串”在课题解读处,构建主线预设
  “线段、射线、直线”是初中几何的起始内容。学生应在第一课时掌握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线段、射线、直线,并且明确线段是可以度量的。
  课堂导入阶段,教师直接抛出课题——线段,问学生本课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接着问应该从哪些方面研究它。教师需要快速整合并提炼学生的回答,用精要的词语构建起本堂课的预设主线,然后展示要实际学习的内容:线段有大小,就有和与差,就有中点。
  2.2  “串”在实践操作处,建好推理基础
  活动1:比较线段大小。
  问题1:既然线段可以度量,那么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呢?
  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画两条线段AB、CD。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能用几种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学生会想到用刻度尺度量来解决问题,这是度量法。
  追问:还有其他方法吗?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绳子长短来比较线段大小(这节课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两根不一样长的细绳)。学生会得出把两根绳子一端重叠,看两根绳子另一端的位置,这是叠合法。
  问题2:能用圆规来比较线段大小吗?
  设计意图:认识几何工具——圆规,可以通过圆的半径来度量线段。用圆规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仍旧属于度量法。学生在总结圆规度量法时,教师需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规范。
  3个问题组成的问题串的讲解能把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全部解决,学生从生活出发,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推理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
  2.3  “串”在新知理解处,助学生掌握知识
  活动2:线段的和、差。
  问题3: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BC、AB三者有何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线段AC、BC、AB的关系用和或差表示,训练学生将图形语言转换成符号语言的能力。追问:若AB=4,AC=1,求BC的长度。引进因果逻辑语言,培养学生口头说、书面写的能力,以及注意每一步的标注。生成预设:如果学生能从AB=4,AC=1,推出BC=3,就需指出“因”与“果”的关系中,少了已知线段与所求线段的关系这个因。故可说“因为BC=AB?AC,又因为AB=4,AC=1,所以BC=3”,可写为“∵BC=AB?AC(如图1),又∵AB=4,AC=1(已知)∴BC=4?1=3(等式
  性质)”。
  问题4:点C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若AB=4,AC=1,你能求出BC的长度吗?
  问题5:点C在直线AB上,若AB=4,AC=1,你能求出BC的长度吗?
  如果学生漏掉条件,教师应引导学生再次读题,指导学生审题,圈出关键字词并加以理解。
  这个问题串从认识题中图形开始,首次引出因果符号语言,从“看图说”到“看图写”,再到根据题意动手画图,重复识、说、写的过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线段和与差的知识。
  活动3:线段的中点。
  问题6:请拿出一条绳,对折一下,对折的那个点的位置特点你能描述吗?
  设计意图:在实践操作中获取感性认识,再抽象到对数学图形的理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生成预设:如果学生说出那个点是线段的中点,那么追问:你能给线段的中点下一个定义吗?学生回答: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两部分的点叫作线段的中点。
  问题7:已知线段AB,延长AB到C,使BC=AB。先根据条件画出图形,再说一說图形中哪个点是哪条线段的中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画数学图形体会概念的特点,进一步理解概念。生成预设:引导学生对照线段的中点概念来回答,说理会更有据。
  此处的问题串从实践感性到抽象理性形象的类比,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线段中点的特殊位置,在画图说理中强化对概念的理解与表达。
  2.4  “串”在语言规范处,开启习惯培养
  问题8:如图2,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线段AC、BC、AB之间有何大小关系?
  设计意图:点C作为特殊点,线段AC、BC、AB三者关系除了和与差外,还有相等关系,需要全部揭示。本问题能把初中段第一个图形——线段的定义符号语言揭示透彻,为以后研究复杂图形打好基础。生成预设:如果学生只能揭示AC=BC,要引导学生关注并揭示三条线段两两之间的数量关系:AC=AB,BC=AB,AB=2AC,AB=2BC。   追问:模仿下面的因果关系,你能说出线段中点定义的其他几种表述吗?
  ∵ 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已知),∴ AC=BC(线段的中点定义)。
  问题9:如图2,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已知其中一条线段,求任意一条未知线段。同桌互相出题联系几何推理语言,并在黑板上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能理解推理逻辑,但不熟悉表述的格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练习,可达到熟悉推理符号语言的效果。生成预设:如果学生不能连贯表达或准确表达,教师需耐心指导,并应及时纠正。
  笔者认为,几何的难点在于学生在起始阶段对基本图形的符号语言表达掌握不牢固,基本功不扎实,表达习惯没有养成。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在学习几何之初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几何表达习惯,才能使学生逐渐从被动状态走向主动状态,最终将几何表达知识内化。
  2.5  “串”在拓展延伸处,引向思维深处
  活动4:拓展与延伸
  问题10:如图3,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点M是线段AC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AC=3,BC=5,你能求出MN的长吗?
  设计意图:本题是对线段的和、差与线段中点概念的综合运用。重点培养学生有方法地读题,有条理地思考。
  生成预设:如果学生没有解题思路,可以通过解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本题就是线段中点与线段和差的组合题。可解构成如下图4、图5、图6,通过三张解构图,只需分别求出MC、NC,即可求出MN。
  问题11:如图3,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点M是线段AC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AB=8,你能求出MN的长吗?
  设计意图:本题作为本课的拓展题,若课上有时间,可以师生共同完成,若时间不够就留给学生课后完成。
  總之,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中心,问题串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可行选择。问题串设计的方向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方向,所以教师设计问题串时需考量每个问题的指向性,以及每组问题串的衔接性。在初一几何教学中,问题串能将“做一做操作、画一画图形、说一说过程、写一写表述、议一议转化”“串”起来,能训练学生运用符号语言的基本功,提升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斌艳.数学学科核心能力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3(6).
  [2]周华云.“问题串”的设计艺术——以初中历史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7(3).
  【作者简介】
  何淑琴(1973~),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德育。
其他文献
【摘 要】递推思想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用它来解决与正整数有关的问题或操作次数较多的问题时,通过建立相邻项的关系就能使复杂的整体问题转化为简单多次的局部问题。本文旨在介绍递推思想在数列、函数、计数问题中的  应用。  【关键词】递推思想;数列;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171-02  递推思想是探索数学规律,通过有限认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已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因此,应对现有的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生活化的数学教學模式可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文章简要概述了中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实施策略,以期为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
期刊
【摘 要】本文对一道立体几何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从几何法、建系法、基底法等视角给出了解答,并对立体几何解题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立体几何;几何法;建系法;基底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168-03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高考数学试题命题注重体现考查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全面性,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期刊
【摘 要】教学的优化是当前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教学调整的重要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明确其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再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本文研究了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的策略,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几点可以达成教学优化开展的教学策略,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 要】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微课作为适应教学改革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在中考物理复习中应用微课可以有效提高复习效率,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微课在中考物理复习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课在中考物理复习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中考物理复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中考;物理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
期刊
【摘 要】涂色问题是高考数学的难点题型,笔者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摸索出一套基于分类事件和分步事件计数原理的通用解法,该方法巧妙地将涂色问题理解成数列递推问题,逐步缩小讨论区域,最终确定总涂色方案。本文通过一道高考题对该方法加以验证和演示。  【关键词】涂色问题;分类事件;分步事件;数列递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181-03
期刊
【摘 要】在当今社会,物理学史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的物理新课程标准就强调了物理学史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研究物理学史教学的现状,从而对物理学史教育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学史;物理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158-02  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先生曾经在《物理学史》
期刊
【摘 要】项目式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处理相对独立的项目,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检查及指导、总结评价中,把握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项目式教学的主线是完成项目,需要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落实以上项目式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同样也离不开兴趣。有了足够的兴趣,学生才会对知识产生更强的好奇心,才能更加专注地进行知识探索,深入探究知识的本质。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思路,建构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生物学习增添趣味,让中学生爱上生物。  【关键词】初中生物;趣味课堂;课堂建构;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 要】游戏是小学生最爱的活动之一,而数学游戏对学生的思维激活、认识开启、兴趣培养、能力提升都有着显著而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应以小学数学教材所涉及的知识与内容为载体,深度挖掘蕴含其中的游戏化教学资源、素材、活动,在充分借助传统游戏的基础上对其适时创新、变革、优化,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特性的游戏规则,开发出蕴含游戏特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蕴含数学知识元素的游戏化教学体验下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