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成就美丽小山村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irer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月28日,农历除夕,武隆区火炉镇向前村凉水井社。
  本是合家团聚的日子,可好几户人家却大门紧锁,显得格外冷清。
  而在社里的广场上,却是另一番景象。
  孩子们在广场上扎堆儿,打篮球,打羽毛球,嬉戏打闹。
  年长的则在社里的公共厨房里杀猪杀鸡、洗菜淘米,忙得不亦乐乎。
  一反以往过年人们聚在一起打麻将的景象,凉水井人热热闹闹过起了集体年。
  凉水井人过年方式的转变,折射出凉水井社由贫困山村向美丽山村的嬗变,也应了这样一句俗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心涣散
  如今,行走在凉水井社,处处是风景,以黄色为基调的农家小楼分布在公路两旁,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种着各色花草。
  你可能还会遇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拿着笤帚在慢慢清扫路面。
  看着这样的情景,谁能想到,几年前的凉水井社却是另一番景象——低矮破烂的土房,垃圾遍地,环境脏乱。
  凉水井社位于火炉镇南部,距离火炉场镇2.7公里,海拔800米左右。此地因一口唐朝古井而得名。
  尽管名字里有水,但实际上,凉水井社却十分缺水。
  没有天时,也没有地利,为了生存,年轻力壮的人选择了背井离乡,到外面去打工,留在家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小孩。
  “做梦都想自己的家乡能够摆脱贫困,富裕起来。”回忆往事,村民杨东感慨不已。
  “大家想得最多的就是能赚点钱,然后就搬到城里去。”说起那时的凉水井社,社长杨建国同样感慨。
  没有天时地利,眼看着人心也散了。
  能人引领
  杨建国是土生土长的凉水井人。为了脱贫致富,他也曾离开过凉水井。
  在外经商多年,杨建国小有所成。
  2013年初,村里的干部找到了他:“老杨,回村发展吧,带着大家伙一起致富。”
  这年,武隆县(现武隆区)和火炉镇政府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资金与乡村旅游建设项目整合起来,进行新农村建设。
  资金有了,可要搞好新农村建设,仅仅依靠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显然不现实。
  杨建国等几个凉水井社在外的能人,成为村干部极力邀请的对象。
  村干部“三顾茅庐”的诚意和乡情的呼唤,打动了杨建国等几个能人。于是,他们踏上了返乡的归途。
  能人之所以为能人,在于其有着超越普通村民的意识和视野。
  在杨建国等人的参与带动下,生态扶贫搬迁资金被高效利用起来。全社55户农户,有34户参与到农房改造中,形成了“杨家大院”特色居民点,家家户户有了干净整洁的厨房、厕所,自来水也流进了家里。
  最让村民开心的是,社里还专门规划盖了一栋房子,作为社里的“食堂”,村民家里有红白喜事,都可以免费使用。
  有了能人引领,凉水井社散掉的人心开始重新凝聚起来。
  重塑乡风
  2014年初,由杨建国几人带头出资,凉水井社“筹资筹劳”成立了鼎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社里的土地和林地进行统一流转和管理,统一规划种植。
  可在公司如何确定主业的问题上,村民产生了分歧。
  “这几年搞生猪养殖不错,不如我们也搞这个。”有人提议。
  “不行,搞这个污染太大。”有人反对。
  为了化解类似矛盾,2014年2月,凉水井社成立了“发展维和领导小组”。
  “发展维和领导小组”由26名成员组成,组长由社长担任。26名成员都是通过全社群众民主推选出来的,由返乡能人、农户代表和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
  “凉水井所有的大事,都要由‘发展维和领导小组’决策。”杨建国说。
  经过领导小组认真讨论,大家都认为,生猪养殖规模太大会破坏环境,对今后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不利。
  最终,经过测算,决定饲养生猪120头,这也基本满足了凉水井社土地对农家肥的需求。
  在“发展维和领导小组”带领下,社里的大小事项推进都很顺利——
  科学安排种养殖产业,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计划,村里的文明风貌建设也得以顺利推进。
  在武隆区文明办的指导下,凉水井社还制订了以“孝道、诚信、团结、和睦、文明”为宗旨的村规民约。
  “通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绿化模范’等评选,乡村的精神风貌大为改观。”杨建国说。
  今年81岁的廖仲文老人,已经连续两年被凉水井社授予“好婆婆”荣誉称号。
  “我把它们挂到墙上,就是觉得光荣。”廖仲文指着墙上的荣誉证书,自豪地说。
  众人拾柴
  2015年农历正月初二,正是村民走亲访友的日子,凉水井人却全部来到徐家塘。
  为了解决缺水的问题,社里准备从徐家塘引水进社。
  这天,凉水井社没有一个人因为要走亲访友而缺席,大家都把集体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
  “远亲不如近邻。”如今,每当谁家有婚丧嫁娶等大事时,全社村民都会一起上阵帮忙。
  特别是在外开餐馆的村民,每到需要的时候,就算是少挣几个钱也会回家帮忙。
  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让全社人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在凉水井社,现今愿意回到乡村的,已不仅限于有所成就的当地能人,很多外出的年轻人也愿意回到乡村谋发展。
  目前,全社已成功发展脆桃、蜜李、无花果等产业,村民们在自家门口便能有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
  没有所谓的天时和地利,但凉水井社人找到了比天时和地利更重要的資源——人和。
  已经发展成为集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农村的凉水井社,还吸引了大批其他村社前来学习经验。
  2017年1月12日,武隆区公序良俗建设工程现场会在火炉镇召开,华丽转身的凉水井社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众人拾柴火焰高,邻里和谐,乡风淳朴,我想这是我们凉水井社最宝贵的财富和经验。”杨东又发起了感慨。
其他文献
很多时候,员工愿意跟随自己的上级,不是因为上级的权力有多大,而是因为他能够在员工需要的时候为员工撑腰,具备勇于为员工承担责任的气概。  某科长在办公室里并不受员工的拥护,原因只有一个——他总是动不动就训斥人。  一天,处长十分不高兴地走进科办公室,怒气冲冲地批评起前几日一位写报告的人:“你写的这是什么东西!”  办公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此时,那位经常指责员工的科长却站了起来,面对比自己高一级的处
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在家风方面,邓小平同志发挥了良好的榜样作用。家庭生活中,邓小平既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又是一个好父亲、好爷爷,努力树立和营造出了良好家风。  尊老爱幼,相亲相爱  邓小平晚年生活在一个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里,年龄最长的是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夏伯根仅比邓小平大5岁,是一个贫苦船工的女儿。1950年,重庆刚解放,邓小平就把夏伯根和自己的两个妹
2018年9月19日,天气晴朗。  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渝中解放碑支行一楼服务大厅里,一名老人在智能系统终端前驻足,准备给银行卡重新设置密码。  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老人输入身份证号,通过了人脸验证……不一会儿就重置了密码。  “我还以为要排半天队呢,没想到这么方便。”老人喜笑颜开。  除了办业务方便快捷以外,服务大厅里的气氛也很温馨——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倾力打造的“劳动者港湾”,让普通劳动者实实
粉色套裙,粉色水杯……  渝北职业教育中心语文教师刘春华偏爱青春活泼的粉色。  娇小的身体,清爽的马尾辫,爱笑的眼,在她身上,似乎读不出37年岁月留下的痕迹。  可稍微注意,你会发现她的嘴唇有些发乌。  熟悉刘春华的人,往往不忍看她的嘴唇。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难言的痛。  但刘春华并不避讳:“我脑部有肿瘤,做过开颅手术,后又复发,随时都可能离去。”  病魔,纠缠着刘春华。  “我希望向老天再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一重要论断,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特别是党支部必须承担的责任,这对于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
2012年9月10日,刚到重庆上大学的山东女孩刘慧丽突发疾病不幸去世,悲痛欲绝的父母无私捐献女儿器官。目前,刘慧丽的肝脏、肾脏已让三位病人重获新生,捐献的眼角膜至少能让两人重见光明。  更重要的是,她的善举带动更多人加入了“志愿捐献”的行列。  9月7日 缘起  【米智慧,器官捐献协调员】  我做协调员已整整一个月了。  2012年8月7日,市红十字会收到中国红十字会、卫生部的联合发文,同意重庆
鞋,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带我们从故乡去往远方,又助我们从远方回到故乡。小小的鞋子,与岁月同行,盛装着我们前进的步伐。  从1976年到1980年,大姐、二姐和我相继出生。那段时间,农活一结束,母亲放下农具,就会拿出另外的工具——大布、小布,新布、旧布,在她手里很快变成各种尺寸的精致布鞋。我们穿上它们,摇摇晃晃地奔跑在竹林和地坝。  整个小学,我都穿母亲做的布鞋。可下雨天总不能也穿布鞋吧?父亲就到镇上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具有划时代意义和里程碑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全县上下坚决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决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垫江大地上落地生根、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群众工作方法。为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奉节县持续深入开展“两回两讲两解”活动,全县领导干部利用节假日回乡、回访,讲政策、讲变化,解民怨、解难题,用交心谈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行动,实现干部群众心心相印,全县形成了人心思进、共谋发展、斗志昂扬的干事创业氛围。  “回乡、回访”交心谈心  一是定人定点。建立领导干部回乡回访制度,明确奉节籍领导干部在节假日,尤其
2017年1月12日,武隆区沧沟乡青杠村贫困户邓吉生家院坝里,两大盆炭火火苗渐起。  在十来个村民的齐心协力下,三头大肥猪从猪圈里被赶出来,拖上车拉走了。  邓吉生右手沾了点唾沫,再次清点了手里的钞票,7500元,一分不少。  “谢谢大家帮忙咯,都来坐,烤火。”把钱揣进衣服内层,邓吉生满脸笑容地招呼大伙。  然后,他又走向猪圈,看了看剩下的那头猪。他准备把这头猪杀了,提前请周围的乡亲们吃顿年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