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悄然到来的今天,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进入了全新的发展的阶段,大数据时代为之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海量的信息传播也向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大数据时代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已成为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文阐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方向和面临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在信息化潮流下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一词最先由IT行业于2009年提出,但仅过了短短的4年时间,“大数据”概念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主流词汇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尽管大部分人群对此毫无察觉,但2013年铺天盖地的网络和传统媒体的报道已经表明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大数据并不只是IT行业发展出的新技术,它还是社会发展出来的新的一种认知世界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在大数据时代里,人们可以获取海量的的信息来为发明创造提供相应的数据基础,人们还可以依靠大数据来调整和改善市场运行机制,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大众之间关系等。悄然来临的大数据时代已经给全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也这个时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何有效的应对大数据时代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每位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值得深思的问题。为此,本文阐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方向和面临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在信息化潮流下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一、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环境——大数据时代
所谓的大数据(bigdata),是指研究内容中所涵盖的信息内容的规模已经无法用当前的主流计算机软件工具进行分析,并不可能在恰当的时间点上由企业的信息部门完成信息的获取,收集和分析的数据[2]。目前,IT行业普遍认为大数据具备以下几种基本特征。一是,Volume(容量),这是指大数据的存量和数据的完整性;二是,Variety(种类),是指大数据涵盖了方方面面的信息,数据与数据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三是,Velocity(速度),是指人们可以透过大数据快捷地获取符合当下需求的数据样本;四是,Value(价值),是指人们透过大数据获取数据样本的最终价值体现[3]。在上述的四个基本特征之中,大数据的Value是当下人们最为关心和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大数据,人们究竟可以获取何种资源和信息,便是大数据的Value体现所在[4]。大数据时代下,人们可以透过大数据的投放平台,挖掘大数据中所蕴含的社会科学价值,并以此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政府公共服务等。迄今为止,人们仅仅通过大数据获取了少量的价值,大数据中的潜在价值还值得人们不断去探索,但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和金融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已经在告知人们,大数据已经成为当前各类企业,甚至是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如,美国政府于2012年就提出《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并成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和组织对大数据进行深入研究[5]。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们不能仅仅单纯研究大数据的“大”,我们还需关注到大数据时代中微观的个体的“小”方面,大数据所释放出的海量信息与每个接触大数据的人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其实相对于大数据的“大”,个体均是大数据的信息上传和共享者,人们透过日常所使用的移动自媒体平台,如手机、Ipad、个人计算机等无时无刻不在获取和传送信息。其中,当关于某个具体个体的数据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时,人们便可以通过收集个体的数据信息来分析个体具体的思想情感、生活學习方式、性格特征等内容[6]。
大数据时代不仅加速了整个社会的变革,也对个人生活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已经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众所周知,无论何种意识形态的建设过程,最终还是需要借助于信息这样的有效载体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传播,才能建立起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社会走向。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已经催生出新的信息传播和发展机制,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但大数据关注的焦点在于全部的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相关系和混杂性,并重视数据的精确性和因果关系,这使得社会中众多极端力量开始利用大数据的技术特点大肆发送大量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观点,透过互联网平台,将这些极端理念的信息和伪“真善美”的观念进行传播,同时也给西方敌对势力渗透和挖掘国家机密信息提供了可用的途径,并不断进行“西化”宣传,这些都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二、大数据时代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主要依靠互联网平台进行传送和获取,因此大数据也具有互联网相似的特点,大数据也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它不断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严峻的挑战。
(一)主流意识形态被渗透与信息的窃取
西方发达国家正依靠自身的优势信息技术将所谓的“西式民主”源源不断得通过大数据的伪装渗透到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领域中。以美国为例,该国政府是大数据研究的最早国家之一,其凭借着科技和理论基础的强大,正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一张无形的意识形态网络,对诸多社会主义民主国家进行文化侵蚀,妄图颠覆社会主义民主政权,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力。大数据凭以互联网为载体,突破了以往信息传播的局限性和滞后性特点,在瞬间既可以将信息展现在社会大众眼前,因此依靠大数据的意识形态渗透已经无法用常规的方式进行预防和规制,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也远远超出之前的任何一种传统媒体。西方发达国家正依靠这种技术的不对等性和大数据的不对称性,对我国进行高强度的意识形态输出。除此之外,他们还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不断观察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变化过程,利用期间的任何一场不利于政府形象的事件,对社会主义进行抹黑,以期达到所谓的“分化”和“瓦解”社会主义政权的目的。由于我国对大数据的研究时间较短,加之现有互联网发展的不规范和不健全性,导致无法有效抵挡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和信息的窃取。我国政府主要倾向于主导传统媒体领域中的意识形态,对大数据时代条件下的意识形态斗争缺乏必要的经验,使得我国在与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斗争方面处于不利的局面[7]。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一词最先由IT行业于2009年提出,但仅过了短短的4年时间,“大数据”概念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主流词汇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尽管大部分人群对此毫无察觉,但2013年铺天盖地的网络和传统媒体的报道已经表明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大数据并不只是IT行业发展出的新技术,它还是社会发展出来的新的一种认知世界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在大数据时代里,人们可以获取海量的的信息来为发明创造提供相应的数据基础,人们还可以依靠大数据来调整和改善市场运行机制,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大众之间关系等。悄然来临的大数据时代已经给全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也这个时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何有效的应对大数据时代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每位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值得深思的问题。为此,本文阐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方向和面临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在信息化潮流下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一、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环境——大数据时代
所谓的大数据(bigdata),是指研究内容中所涵盖的信息内容的规模已经无法用当前的主流计算机软件工具进行分析,并不可能在恰当的时间点上由企业的信息部门完成信息的获取,收集和分析的数据[2]。目前,IT行业普遍认为大数据具备以下几种基本特征。一是,Volume(容量),这是指大数据的存量和数据的完整性;二是,Variety(种类),是指大数据涵盖了方方面面的信息,数据与数据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三是,Velocity(速度),是指人们可以透过大数据快捷地获取符合当下需求的数据样本;四是,Value(价值),是指人们透过大数据获取数据样本的最终价值体现[3]。在上述的四个基本特征之中,大数据的Value是当下人们最为关心和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大数据,人们究竟可以获取何种资源和信息,便是大数据的Value体现所在[4]。大数据时代下,人们可以透过大数据的投放平台,挖掘大数据中所蕴含的社会科学价值,并以此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政府公共服务等。迄今为止,人们仅仅通过大数据获取了少量的价值,大数据中的潜在价值还值得人们不断去探索,但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和金融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已经在告知人们,大数据已经成为当前各类企业,甚至是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如,美国政府于2012年就提出《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并成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和组织对大数据进行深入研究[5]。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们不能仅仅单纯研究大数据的“大”,我们还需关注到大数据时代中微观的个体的“小”方面,大数据所释放出的海量信息与每个接触大数据的人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其实相对于大数据的“大”,个体均是大数据的信息上传和共享者,人们透过日常所使用的移动自媒体平台,如手机、Ipad、个人计算机等无时无刻不在获取和传送信息。其中,当关于某个具体个体的数据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时,人们便可以通过收集个体的数据信息来分析个体具体的思想情感、生活學习方式、性格特征等内容[6]。
大数据时代不仅加速了整个社会的变革,也对个人生活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已经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众所周知,无论何种意识形态的建设过程,最终还是需要借助于信息这样的有效载体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传播,才能建立起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社会走向。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已经催生出新的信息传播和发展机制,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但大数据关注的焦点在于全部的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相关系和混杂性,并重视数据的精确性和因果关系,这使得社会中众多极端力量开始利用大数据的技术特点大肆发送大量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观点,透过互联网平台,将这些极端理念的信息和伪“真善美”的观念进行传播,同时也给西方敌对势力渗透和挖掘国家机密信息提供了可用的途径,并不断进行“西化”宣传,这些都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二、大数据时代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主要依靠互联网平台进行传送和获取,因此大数据也具有互联网相似的特点,大数据也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它不断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严峻的挑战。
(一)主流意识形态被渗透与信息的窃取
西方发达国家正依靠自身的优势信息技术将所谓的“西式民主”源源不断得通过大数据的伪装渗透到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领域中。以美国为例,该国政府是大数据研究的最早国家之一,其凭借着科技和理论基础的强大,正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一张无形的意识形态网络,对诸多社会主义民主国家进行文化侵蚀,妄图颠覆社会主义民主政权,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力。大数据凭以互联网为载体,突破了以往信息传播的局限性和滞后性特点,在瞬间既可以将信息展现在社会大众眼前,因此依靠大数据的意识形态渗透已经无法用常规的方式进行预防和规制,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也远远超出之前的任何一种传统媒体。西方发达国家正依靠这种技术的不对等性和大数据的不对称性,对我国进行高强度的意识形态输出。除此之外,他们还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不断观察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变化过程,利用期间的任何一场不利于政府形象的事件,对社会主义进行抹黑,以期达到所谓的“分化”和“瓦解”社会主义政权的目的。由于我国对大数据的研究时间较短,加之现有互联网发展的不规范和不健全性,导致无法有效抵挡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和信息的窃取。我国政府主要倾向于主导传统媒体领域中的意识形态,对大数据时代条件下的意识形态斗争缺乏必要的经验,使得我国在与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斗争方面处于不利的局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