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组诗)

来源 :前卫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tlu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道两边的文官武将
  主人生前他们就这样站着
  主人变成了石头,他们还是石头
  依然硬朗地在那里站着,任风吹雨蚀
  他们忠诚于谁呢?
  忠实于自己石头一样坚硬的心
  人,如果都是铁石心肠
  世界将会怎样
  玉带钩
  你钩烂了几代朝服和帝王的尸骨
  钩得历史的尘土中只剩下你
  静静地躺在那里,钩着空气
  你钩起了我对历史的好奇
  钩来了游人络绎不绝的脚步
  钩起了我、想从柜中抽出你的欲望
  千百年来,各个朝代都不一样
  为了你,血腥交替地钩转轮回
  大明律
  封建社会也有法律,给谁定的
  刑不上大夫,上的是庶人
  法律厚重得不知想撑起什么
  我想知道,哪段历史是靠法律推动的
  叔侄之争有法律依据吗
  灭了元朝,又被清灭
  又依据哪条法律呢
  大明律,一个编织不错的法网
  只等着蜘蛛静静地捕蝇
  洪福齐天的朝服
  就在前胸正中的位置
  前面绣着洪福、后背绣着齐天
  它在尘埃中望着我,没有骨架
  它只是一片孤独的灵幡
  没有了主人,再好的质地
  也只能形影相吊、孤芳自赏
  把一个朝代磨成了尘土,把神仙眷属
  的骨头磨成了齑粉
  连美丽的肌肤也保存不住
  它被衣架抬高了手臂
  像一只风干的鹰
  龙爪槐
  有点像扎进地里的龙,挣扎着
  把爪子伸向天空
  苍劲、有力、不甘低头,可是
  受制于人,掀不起一丝风浪
  头烂在地里,身子不断生长
  曹操说: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谁也熬不过自己的弱点
  西府海棠
  没有绽放前,是那么普通
  你在等待春天的施舍,一旦
  给你春雨、给你阳光
  你可能抺黑春天所有的色彩
  待春的海棠,在等待春天吗
  只盼你一夜跃起,打碎冬的枷锁
  把喧闹的庭院重新安排一下
  不像现在这样清冷、这样荒芜
  遗 址
  能成为历史的遗址着实不易
  要经过多少战乱、烽火、蹂躏
  才能留下可供观瞻的残骸
  一个历经混乱、分裂、统一、再混乱
  的世界,一切历史的存根都需要
  反复淬火。留遗址传承什么
  是为了历史和文化?
  看完遗址,又去破坏别的古迹了
  农民瞻仰完了回去还是农民
  当官的依旧朝思暮想他们的钱
  谁对历史负责?
  没有工匠、贵族和民族精神的国度
  留遗址何用
  红棺材
  地宫深处,三只大红棺材
  一个是皇上、两个是妃子
  他们生前能否想到
  这么多后代子民来看他们
  把棺材漆成红色,象征红色座椅
  为的是挡住腐朽,下挖27米
  为的是挡住挖掘,我们是愚公后代
  挖你出来是移山的传统
  国家挖、盗墓者也挖
  直挖得红色变紫、紫再变红
  金丝楠木支起的大殿
  我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原来它都在帝王的阳宅阴宅里
  高贵得不能再高贵了,因为稀少
  看着高大魁伟的顶梁柱,我在想
  如果把它们统统磨成手链、项链
  这千年的大厦,能否
  一夜坍塌
  白玉双鱼如玉
  如玉、如玉,一切如意
  精美绝伦,高端大气
  流线型的身躯,顾盼生辉的质地
  一看便知历史死在你的手里
  你虽脆弱却能长寿
  活在一切衰老的历史里
  占地四十平方公里的明十三陵
  277年歷史、历经16个朝代的王朝
  留下18座坟茔,占着上好的风水
  他们都是祖宗啊,有充分理由
  占据着大好河山。他们不用思考
  给子孙留下一块可以葬身之地
  祖宗就是祖宗,有个先来后到
  成为了祖宗,不管后代埋在哪里
  即使变成沙砾,也会拖累脚下的土地
  地球真是伟大,如此负重
  也不沉沦,仍在公转、自转
  人多渺小呵,苍茫环宇、人在哪里
  我们都心比天高地活着,甚至
  存有“人定勝天”的希冀
  四十平方公里山水,干啥不好
  千万个封建帝王的陵墓
  给后代带来了阳钱、冥币
其他文献
这天,是村西周老爷子出殡的日子,在送行的队伍里,一位穿着绿军装的人格外引人注目。  有个年轻人说,他家老大不是死在南方前线了,难道当年没死,又回来了?  胡说八道什么?那是他家老大的战友,听说是县城城关的,在县里工作,是什么院的院长,这些年不但过年过节来,平常也来,老爷子老太太有个病有个灾,比谁跑得都勤,真是个好人哪!一位老人感叹道。  说话的这位老人,回忆起周家这些年的事,脑子里过起了电影:  
期刊
其实,这牛头山与当年朱元璋放的牛压根就没有一丝一毫的联系,可当地方圆百里的百姓硬说这山头就是洪武皇帝放的那头牛。以前有没有这个传说谁也无从考究,可现在似乎是因为牛头山上突兀地矗立着一处牛角峰,牛角峰上常年住着的一个人也姓牛,便觉得这牛头山越发变得神奇起来。百姓们谁也说不准这人常住牛头山有了多少个年头,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对他的称呼由“小牛” 慢慢变成了“老牛头”。  准确地讲,老牛头是在半夜时分被一阵
期刊
我跟赵秋实,相识在2014年5月的一天。  那是我当兵的第二个年头,那段时间是我备战军考的关键阶段。我记得时间已经到了5月下旬,半夜接到机关通知,说让我收拾收拾,第二天去教导队参加军校考试集训。谁能想到还有半个月不到就要军考了,我们警备区机关才想起来要组织集训。  因为前期的复习工作准备得比较充分,所以对于军考我也有比较大的把握,只是这突如其来的集训有些打乱了自己的计划。第二天我就拎着背囊进了东风
期刊
1976年的那次八二迫击炮实弹射击,令我难忘。  那一年我们经历了20天的新兵训练,便被拉到位于彭县的军区农场,开始了艰苦繁重的平田劳动,每天用箩筐、背篓、泥兜、拖泥板等挑、背、抬、拉,人人都一身泥水,腰酸背疼。平田后是育秧,莲花山上化下来的雪水冰冷刺骨,冻得我们脸色乌青牙齿打战,腿疼得只想朝泥里坐。因此,大田插秧后的迫击炮训练,我们不但不觉辛苦,反倒觉得干脚干手的是种享受,便很用功。我们是二班,
期刊
我一直认为哨兵是军营里最神气的兵。笔挺的军装,有棱有形的大檐帽,紧束腰身的武装带,稻穗一样饱满的子弹袋,锃亮的钢枪和寒气逼人的枪刺,这一切都烘托着一张英俊的脸庞,那是一张让世界上许多男人拿他当标准,世界上许多姑娘拿他当偶像的脸庞。  哨兵的神气不光是这些外在的衬托,还有他们站着的哨位,这才是体现哨兵气质的载体和依托。不论哨兵的个头高与矮长得胖与瘦,只要他往哨位上一站,他就是一种男人的标准。  因所
期刊
“南国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书。如何逆虏来侵犯?汝等行看取败虚。” 这是被越南人视作民族英雄的李常杰在抵抗宋朝军队时写下的诗句《南国山河》。2016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越南首都河内国家会议中心发表长篇演讲,尽管没有直接点名中国,但引用了这首中国北宋与越南李朝熙宁战争时期的越南诗句,他表示,这首诗表达了所谓的“所有越南人民不屈的精神”。  《南国山河》被收录在越南初中学生的教科书中,而“
期刊
那个上午,对于我来说,真可谓惊心动魄。  我的心肝儿,几乎要跳出嗓子眼。  操场上,部队正在集合。而我却火急火燎地钻进厨房,兜里揣着手机,正愁不知如何处置。  突地,眼前一亮。  有了!我如释重负,长嘘一口气。  我敢说,我藏的地方,谁也发现不了。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想起来,就让人气得肝疼。  头天晚上,指导员入班查铺,李刚的被子里忽闪忽闪的,放射出昏黄色的光芒,亮瞎了班里的漆黑。  指导
期刊
佛家有云:“人,生从何来,死往何去。”问的是人生终极价值到底在哪里?追溯到历史潮流的深处,当年司马光残烛下流淌的辛墨酸泪,随着历史古道执著地流淌,荡涤着历史变迁中的成败故事,内化于岁月,外化于自然,铸成永久的历史铭碑,巍峨而严酷地矗立在仕途的每个路口,随着历史的风雨咆哮着历朝历代的呐喊,千言万语直抵人们的心灵,惊涛骇浪拍打着人们的灵魂。历史是真实的,如江河奔流,淘洗着万事万物,那么真情,又那么无情
期刊
走在河堤的某段  夜潜入 一片蛙声的底端  星星稀落  以弹孔的模样 钉在上空  月亮 瘦成一枚别针  可否缝合 那高高在上的创口  远处 是幽静的黑  上弦月 那一线缝隙的弧形  像冬天河面漂浮的薄冰  面对光的缺失 减量  我束手無策  磨痛了腳踝也追不上  限量版的灿烂  月光 消瘦  冰块破裂之声涌来  我只能徒步而行  以波光的诗歌为面料  给今晚 打一个面子好看的补丁
期刊
吃罢早饭,福生去村公所。刚刚推开村公所的大门,就听到街角处人声喧嚷。循声望去,三爷爷领着四个儿子,押着二寡妇和长清城里通达商号的掌柜石为先走了过来。福生见怪不怪,和石为先四目相对,脸上露出一抹揶揄的笑,石为先也笑了起来。他俩是国小的同学,在长清城里一起读过四年书。  福生走到村公所,公务员福娃已经烧好开水,烫好茶杯。见福生进来,福娃忙不迭地冲上泰山女儿茶。紫红色的木鱼石茶杯在早晨略显暗淡的光线里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