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声音的跨文化融合策略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a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声音制作上采用了跨文化融合策略:配乐方面,将传统民乐与西方摇滚、管弦等元素相结合,建构出独特的中国式神话世界;配音方面,参考好莱坞先期配音的流程提高制作效率,借助地方性本土特色提高角色生动性;音效方面,细致考究了神话故事的历史记载,并利用国际前沿的技术配置,增强听觉沉浸感和冲击力。影片充分发挥了声音的造型功能,制作理念上表现出包容、自信的文化格局。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 电影声音 跨文化
  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于2019年7月26日上映,短时间内引爆现象级传播,总票房一路升至46.55亿,超越《流浪地球》,仅次于《戰狼2》,荣登中国影史第二的位置。与此同时,影片在猫眼评分9.6,豆瓣评分8.5,可谓斩获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产黑马”。
  作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不仅大胆地重构了中国经典神话故事,塑造了一个与命运做斗争的少年英雄,而且,影片在声音的表现上也体现出了别具一格的创新理念:在配乐、配音和音效的制作中,《哪吒》保留了强烈的中国风民族特色,同时,融合西方的表达元素与制作模式,满足了市场性和人文性的双重需求,体现出开放、包容、自信的创作格局,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配乐:贯穿中西风格,建构独特审美
  音乐是一种极其富有情绪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可以有效地推动情节进展、渲染电影情绪、诠释精神内核。据统计,《哪吒》全片长110分钟,总计配乐时间接近100分钟,可见音乐是整部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哪吒的音乐制作人贯通中西音乐元素,配乐和画面交相辉映,共同建构了庞大的叙事体系,打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奇幻封神世界。
  1.影片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民乐的韵味和气势,为影片镀上浓郁的民族色彩,建构起浩瀚磅礴的中国式神话语境。影片部分配乐选用了唢呐、二胡、中胡、萧等民族乐器,对剧情进行了情感的拆解和氛围的营造。在哪吒与敖丙海边初遇,“不打不相识”,此处配乐辅以唢呐和锣鼓进行点缀,节奏富有紧迫性,让人物动作更为立体生动、明快张扬;而在父母为哪吒魔丸的宿命忧虑之时,二胡声的幽怨婉转,搭配哪吒母亲“可能这就是吒儿的命吧”的感慨,衬托了母亲的失意与懊悔。另外,影片中还有一段颇有想象力的桥段,哪吒、敖丙、太乙真人和申公豹不小心落入《山河社稷图》中,师徒四人穿梭于丰富的山水镜头之间,斗智斗勇争夺“指点江山笔”,此处配乐则参考了京剧打戏的编排设计。伴随剧情流动,京剧艺术元素有机融入其中,以传统敲击乐与人物动作相配合,形成戏剧化的听觉特效,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创造力。
  2.影片巧妙参考了西方摇滚表现形式,以具有象征性的听觉元素,勾勒出不羁、反叛的少年英雄形象。比如,哪吒大闹陈塘关之时,背景音乐引入了鲜明的电吉他和摇滚节奏。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运用并非是一种盲目的照搬,相反,创作人员其实充分考虑到了音乐与人物之间紧密的内在关联。剧情中的哪吒,是一个不服命运定论、具有反抗精神的角色,是世人眼中的妖魔、逆徒和不孝之子,不为世俗所理解,孤独地与命运做斗争。影片对经典神话故事的现代化结构,表现出一定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在内核上与现代摇滚乐不媚俗、反教条的精神意旨相呼应。爵士摇滚的融入,不仅照应了影片的主旨“打破成见,做自己的英雄”,促使人物表现更加立体,更让这部国产动画电影超越了民族局限性,增强了影片的跨文化感染力。
  值得指出的是,《哪吒》音乐中的“东方”与“西方”,并不是完全割裂的,相反,其实现了形与意的交融协调,构建出一套独特的音乐审美体系。这一创作理念集中体现在影片水淹陈塘关的高潮部分,敖丙化身白龙,意图用巨大的冰层活埋陈塘关。哪吒为了保护陈塘关百姓与父母,解开乾坤圈对魔丸能量的压制,释放本我,觉醒意志,与变成白龙的敖丙决斗,顶住了倾轧而下的冰层。此处,背景音乐以交响弦乐编曲,气势恢宏磅礴,慷慨激昂,并利用音色明亮强劲的唢呐,将情绪推向冰火对抗的高潮,哪吒枪指龙珠的同时,音乐在急促的唢呐、恢宏的弦乐、齐鸣的人声以及铜钹激昂的打击声中戛然而止,震撼人心,留下阵阵回响。总体而言,哪吒大战敖丙的这段背景音乐,基调是中国式的深沉、悠远和悲怆,但选用西方管弦交响乐完成了表达,辅以民族乐器实现情绪的升华与点睛。换言之,《哪吒》融合西方的艺术表现形式,完成了对中国式精神意蕴的解读,实现了声形与意旨的有机统一。


  二、配音:保留浓郁地方性特色,引入好莱坞制作模式
  人物是电影的灵魂,鲜明生动的人物让故事“活”起来,赋予电影真实性和记忆点。优秀的台词和对白,可以反映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背景身份;而人声的语气、语调甚至于语速,更具有重要的人物塑造功能,提高人物的辨识度。《哪吒》在配音方面,也贯彻了跨文化的制作策略,在台词的设计和声音的导演上,保留了浓郁强烈的地方性特色,为影片增色;而在制作流程上,引入好莱坞的录音工艺和流程,同时实现了声音的强特色、强文化,以及制作的高效率、高品质。
  1.具有地方本土风情的配音。打油诗本是中国民间流传的一种诙谐、小巧的俚俗诗体,在影片中,成了小哪吒生动独特的“人物标签”。影片开始,哪吒嘴里总喜欢念叨一首又一首的打油诗,以“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这首为例,不仅反映了哪吒闲散无聊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自己被人认作妖怪的自嘲与讽刺。哪吒和打油诗的结合,一方面如前所述,反映了人物的独特性格和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也巧妙实现了神话人物的“去神化”效果,拉近了观众与主角之间的心理距离,让角色更“接地气”。此外,骑着飞猪、举止可爱的太乙真人,操着一口流利的四川普通话,也成了电影的热门议题,甚至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太乙真人的“川普”口音并非无中生有,其实照应了“吾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的台词(该地址位于四川),与此同时,四川口音设计有力地增强了角色的喜剧效果,颠覆了传统的真人形象,极大地提高了角色的创新性和新鲜感。   2.好莱坞经典的制作模式。《哪吒》的配音制作一反国内动画“先做画面和口型,再配音念台词”的传统,转而效仿好莱坞“先期录音”的制作模式,即将配音工作置于电影制作前期,充分发掘配音演员的临场发挥和对戏碰撞,并将这些宝贵的经验结合到电影的整体创作过程中,为动作、音效、音乐等其他环节提供参考。配音团队的磨合和练习,远早于镜头的完成,配音工作的参考素材只有剧本和草图。而配音演员在实践过程中的表情和情绪,也被摄影机记录下来,为后期动画师进行动作表情设计提供了参考。换言之,整部电影的表现由配音演员的“声音”所牵动和指引,配音演员与电影共同经历了66个版本的剧本更迭。相比日本成熟的“声优”产业链、迪士尼的明星配音模式等,国内的行业体系其实还尚未成熟。尽管如此,《哪吒》的配音演员们仍然表现出过人的专业主义,深度挖掘人物情绪和个性,为声音赋予灵魂。哪吒的配音演员透露,“今天是我的生辰宴,都不许哭”一句台词录了五十多遍,只为抓住哪吒孤独与压抑的情绪,实现了角色的完整性塑造。
  概言之,《哪吒》的配音在制作理念上参考了西方的工艺流程,充分调动了配音演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电影制作效率,加深了声音与人物、剧情、画面的融合度;与此同时,影片配音在艺术表现上进行了本土化创作,融入俚语、方言等元素,提高了生动性和表现力,使电影人物更为深入人心。
  三、音效:历史性的素材考究,国际化的技术配置
  在对一部电影进行评析时,人们往往关注剧情、音乐和特效等,却忽视了音效对于“声临其境”起到的无形作用。事实上,电影音效不仅在用声音勾勒场景,更与特效配合增强感官刺激,极大提高了观众的临场感,优化观影体验。
  1.充分考究了故事的历史性,最大程度还原内容的真实性。例如,影片中看守哪吒的两只结界兽,其原型是商朝的青铜器,参考了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纵目像”。因此,当两只结界兽由于意见不合发生冲突打斗之时,音效选用了青铜器碰撞的声音,甚至结界兽抠鼻子的动作,也配以青铜之声,可谓在音效细节上做足了功夫。再如,哪吒初次接触火尖枪,其音效制作也繁复而考究:一层,加入开关声音,暗示武器的危险性;二层,加入机械零件碰撞之声,体现内部构造的精密;三层,加入细碎的金属颗粒感,照应形态切换过程;四层,是爆裂的火焰喷射之声,与金属声完美衔接融合。整个镜头时长其实不到5秒,却由四层声音相互配合叠加,完成了火尖枪酷炫的音效,最大程度对这一传说中的武器进行了“拆解”与“还原”,增强了情景表现的真实感。
  2.影片的音效引入了国际前沿的技术配置,极大地提高了声音的沉浸氛围和冲击力度。在影片制作期,《哪吒》采用了先进的音效采样和数字化处理技术,获取了大量特殊音效,让影片的声音更具有丰富性和层次性;在影片放映期,配合IMAX激光校准音效技术,《哪吒》的电影院观赏体验更具立体维度和环绕特效,可以充分辅助高潮情绪的堆叠和推进,与画面配合,形成强烈的视听冲击效果。技术支持下,龙王的声音宛如“上古神兽”,因而有了威严深邃的回荡感和震撼效果。
  四、结语:构建开放自信的国产动画创作格局
  国产动画电影自诞生以来,一直以瞩目的民族风格为特色,并贯彻于影片的声音制作中。《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古琴乐器、《骄傲的将军》和《大闹天宫》中的京剧音效等,都集中体现了中国式艺术品位。国产动画电影中声音的民族性和本土化,不仅作用于人物的塑造和剧情的推动,实现了影片的声与形、形与意的完整度;更发挥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为世界动画电影艺术的多样性做出卓越贡献。然而,在坚守民族情怀的同时,国产动画电影也要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动画制作理念和技术。《宝莲灯》对流行音乐的大胆引入、《白蛇缘起》尝试的中西合作模式等,都是值得肯定的先锋尝试。不过,在这种学习和模仿中,往往会有“适应性”的问题,比如《大圣归来》中流行歌曲的“突兀”植入也曾引发网友争议。
  《哪吒》作为第一部闯入中國影史票房前十的现象级作品,在“贯穿中西”方面做到了近乎完美的结合。音乐上,中乐为核心,西乐为辅助,完成中国神话世界的音乐架构;配音上,内容依托本土文化,模式嫁接西方流程,同时提高了声音的效率与表现;音效上,以神话历史记载作为“内容参考”,以世界前沿的制作完成“技术实现”,与视觉一同构筑了内容的真实感和情绪的沉浸感。未来,国产动画电影也要立足于民族之本,放眼于世界之林,打造出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的优秀动画作品。
  作者单位 山西传媒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
  参考文献
  [1]文仕江,吴荣彬.论国产动画电影声音之民族风格[J].电影文学,2011(19).
  [2]石蓓.论国产动画电影的声音创作新趋势[J].当代电影,2017(12).
  [3]游研社.走进“哪吒”幕后的配音团队[EB/OL].(2019-09-04)[2019-12-10].https://k.sina.com.cn/article_2634877355_9d0d09ab0 1900kr0y.html?sudaref=www.google.com.hk&display=0&retcode=0.
其他文献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对媒体深度融合的一次全面检验和实战大考。针对全国两会节点特殊、形势特殊、形式特殊“三个特殊”的新要求以及会期压缩、人员压减、方式创新、要素不减的新变化,河北长城新媒体集团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全国两会宣传报道作为主流媒体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作为为实现“三个圆满收官”、营造浓厚舆论氛围的责任使命,以坚持政治站位、坚持聚合传播、坚持技术引
期刊
2020年全国两会,在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召开。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的重要阶段,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形式不变、会议要素不减、会期做了适当压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全台之力从“新”出发,不负韶华,加快推进“5G+4K/8K+AI”战略格局的实践,调度央视新闻、央视频、央视网、央广网、
期刊
2020年的全国两会有些特殊,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媒体记者主要通过网络视频、连线等形式进行采访,这给主流媒体全国两会报道带来了新的挑战。全国两会报道成为检验主流媒体融合报道能力的一场大考。河南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河南广电)借助“云制播”技术,以“再出发 更出彩”主题为统领,主推大象新闻客户端首发机制,通过大象新闻、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进行全效传播;内外协同,借势借力,两会报道
期刊
摘要:问题意识不仅是改革的思想论,也是指导时评写作的方法论。作为党刊评论栏目,近年来,《江淮》杂志“江淮时评”栏目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鲜明的问题意识,通过对问题的及时发现,有态度、有力度、有角度地解答,在新时代党刊时评写作上深入探索实践,形成了鲜明的评论特色,也取得了良好舆论引领效果。  关键词:问题意识 党刊 《江淮》杂志 评论 舆论引领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期刊
摘要:新媒介环境下,“媒介化生存”成为大众趋势。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媒介化生存”特征鲜明,表现为主持角色日益多元化、媒介应用方式多样化、媒介形象展示日常化和个性化等。这既是助力电视媒体融合转型的需求,也是适应新媒介传播规律的需要,还是对媒介消费的主动契合与融入。同时,随着5G时代的来临,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进一步增强新闻素养,拓展新媒介前沿应用技能,把握好娱乐的边界,实现节目严肃性与趣味性的平衡。  关
期刊
2020年全国两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的重要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举国关心,举世瞩目。在这样的特殊年份和特殊背景下,做好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人民日报社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期刊
摘要:学术期刊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科研机构和院校的研究工作者。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各级党政机关的决策和政策制定工作对科学化、專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离不开理论和学术的支撑,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而也逐渐成为学术期刊的服务对象。学术期刊应顺应这种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为各级党政机关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添砖加瓦。本文通过《中国物价》杂志重点
期刊
近年来,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步伐在不断加快。目前我国电视剧占全国电视节目出口的比重约为70%,已开始走出亚洲,向中东欧、拉美、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不断拓展,出口范围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中国电视剧的国际传播取得了骄人成绩,电视剧已成为中国影视节目国际传播的一张金名片,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成为中外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纽带。  2019年11月13日,在第25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
期刊
摘要:虚拟现实VR因其独特的技术魅力,在众多领域获得热捧。新闻行业也不例外,从2016年开始,VR新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媒体机构的新闻报道中。面对VR技术的冲击,新闻媒体在本职工作中如何做好应对?这值得我们不断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沉浸 参与感 虚拟现实 新闻叙事  习近平主席曾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指出:“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
期刊
摘要:作为《新闻联播》衍生节目的《主播说联播》在微博中以微视频的形式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其走红的原因不仅在于内容的高质量与形式的灵活性,还在于它重塑了主流媒体形象,使受众对主流媒体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观。《主播说联播》以亲民、接地气的崭新形象展现在受众面前,对微视频中主流媒体形象的自我塑造提供了可借鉴与参考的经验。  关键词:主流媒体 微视频 形象塑造 《主播说联播》  2019年夏,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