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6月1日上市以来,郑棉期货这个在“儿童节”诞生的品种已经走过了它的幼儿期,逐渐成长、成熟。涉棉企业眼中的郑棉期货是什么样的?记者5月份前往棉花主产区湖北省实地走访了棉农、农业合作社、棉花加工贸易及棉纺企业,深入棉花产业链一探究竟。
“那一年我们亏损了7000万啊!”湖北银海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仁伦在谈到2003/2004棉花年度的棉价大跌时仍心有余悸。当年,银海公司进口美棉的价格是17600元/吨,国内籽棉的收购价最高也达到了3.98元/斤(折合皮棉约19000元/吨),采购成本非常高。由于出现了洪水灾情,当年的棉花行业、下游企业甚至银行都认为棉花价格后期还要上涨,业内人士大胆地预测棉价应该会冲刺20000元/吨的“天价”。
然而市场难料,从2004年5月份开始棉价出现持续下滑,到了8月份,银海公司平均每吨棉花亏损了1000元,公司当年的总亏损达7000万元,使公司到了破产的边缘。“价格下跌的时候,我们只有一天天看着存货贬值。当时没有参与棉花期货,这种风险很难避免!”吕仁伦不无遗憾地说道。
银海公司位于湖北省潜江市,是由过去的潜江市棉花公司改制而成的企业,主营棉花收购、加工、贸易等业务。出现如此巨额的亏损对这家棉花企业无疑是一个重创,万幸的是此时国内推出了棉花期货交易,银海公司通过期货套期保值起死回生,坚强地挺过了这一关,如今该公司已成为湖北省的棉花龙头企业之一。2007年公司收购籽棉1.66亿斤、皮棉3.6万吨,加工成期货棉2.5万吨,期货套保量3万多吨,全年销售收入5.4亿元,上缴利税3000万元。
记者了解到,2004年的棉价大跌压垮了一大批涉棉企业,而银海公司又是如何恢复生机并实现快速发展的呢?吕仁伦告诉记者,当了解到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棉花期货后,公司立即派出人员前往郑商所学习期货知识,“学成”归来后,银海公司开始尝试参与期货套期保值,第一年交割了6000吨期货棉,由于实现了套期保值目标,公司的套保量和棉花经营量逐年增加。他介绍说,公司如今在对比籽棉收购价、期货价,以及籽棉加工和期货交易、交割等相关费用之后便可以提前计算出利润额,企业不求从期市获取暴利,而是通过参与期市来实现稳健经营。
目前,银海公司成立机构,组织专职的人力资源从事期货业务,期货操盘者还要随时提供期市信息来指导籽棉收购和产品销售等经营活动。
“要利用好期货市场,一要把现货经营中的收购、加工等基础工作做到位;二要在灵活参与的同时坚持好套保原则;三还要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保障保证金的安全。”吕仁伦如是概括了他的期市参与心得。吕仁伦表示,国家批准郑商所上市棉花期货,为企业解决了经营上的难题。
湖北省另外一家棉花龙头企业——湖北银丰集团对于利用期货革新经营方式同样很有心得。
银丰集团是由原湖北省棉花公司改制而成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拥有国家级棉花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2007年棉花经营量达到20万吨。2007年银丰集团共交易郑棉期货约10万手(50万吨),交易量在全国涉棉企业中位居前列。其中套保量10万吨,其余40万吨为套利交易,全年从事期货套保、套利交易为公司产生约3500万-4000万元效益。
银丰股份有限公司期货部经理全正涛介绍,每年的九月份到次年的二、三月份是公司收购籽棉加工皮棉的时间,在此期间企业库存会不断增长,此时企业的采购成本已基本确定,但未来的销售价格则仍然难以预测,在这个时期,公司主要进行卖出保值锁定销售利润。到了三月份至八月份,随着公司现货的不断销售,库存越来越少,如果未来市场出现价格走高行情,公司可能因为没有足够库存而“踏空”,这段时期公司会进行买入保值来保障未来经营。“对于贸易企业来说,既可以进行卖出保值也可以进行买入保值,关键看处于哪个阶段。”全正涛说。
他说,在收购季节,如果籽棉出现减产而造成资源量紧缺,涉棉企业会“抢”资源并拉高价格,但企业在“抢”来高价资源的同时也“抢”来了巨大的风险,假如未来市场价格出现下跌,企业将蒙受巨大损失。“你不‘抢’,企业就会死,你赌一把去‘抢’,可能还会死。”而通过期市进行卖出保值后,由于锁定了销售价格,企业就敢于进行大量收购,为了掌握资源量,企业也愿意向棉农提高收购价格。
据全正涛介绍,银丰集团杜绝期货投机行为,期货交易由公司成立的期货交易决策委员会成员共同决策。公司还设立了期货交易执行委员会,根据决策委员会的决策进行具体技术操作,并定期作出执行情况报告,上报集团审阅。每隔一个月公司还会集中对前期的决策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价。
银丰集团党委书记冯阳说:“如今的银丰集团已经不是传统上‘一买一卖’的企业,而是在经营方式上完成了现货与期货的对接,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才能放手干,否则就没有发展的资本,在企业经营中,期、现货市场的业务是互相依存的。”
银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雄则表示,如今的棉花经营已经进入“微利时代”,要想取得更好的效益,就必须取得“规模效应”,而规模化经营则意味着市场风险的放大。在没有期货市场的时候,一家棉花企业“今年赚两千万,明天亏两千万”不足为奇,而如今通过期、现货同时经营,才真正使企业获得了稳定发展。据他分析,假如不进行套保,本年度棉花加工贸易行业会有80%的企业只能达到保本甚至出现亏损,只有20%的企业可能盈利,而纺织行业则是2/3亏损,1/3的企业能够盈利。
风险和收益始终并存,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也是同样的道理。期货市场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企业提供一个管理价格风险的平台,使企业能够通过套保,规避价格风险,实现稳定经营的目标。据统计,我国小型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三年,而大中型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只有七年。面对巨大的市场,无数企业前仆后继、更替往复,为市场和社会带来了大量的重复性投资。如今,生存和危机意识在当代经营者的理念中愈加凸显,许多企业学会了利用期货来把握市场脉搏,转移经营风险,并逐渐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银丰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有这样一条“三信”精神——“相信自己的企业、相信自己的行业、相信期货”。正是这样的信念让像银丰这样的创新企业坚定了自己脚下的路,并开辟出不拘一格的经营之道。
“那一年我们亏损了7000万啊!”湖北银海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仁伦在谈到2003/2004棉花年度的棉价大跌时仍心有余悸。当年,银海公司进口美棉的价格是17600元/吨,国内籽棉的收购价最高也达到了3.98元/斤(折合皮棉约19000元/吨),采购成本非常高。由于出现了洪水灾情,当年的棉花行业、下游企业甚至银行都认为棉花价格后期还要上涨,业内人士大胆地预测棉价应该会冲刺20000元/吨的“天价”。
然而市场难料,从2004年5月份开始棉价出现持续下滑,到了8月份,银海公司平均每吨棉花亏损了1000元,公司当年的总亏损达7000万元,使公司到了破产的边缘。“价格下跌的时候,我们只有一天天看着存货贬值。当时没有参与棉花期货,这种风险很难避免!”吕仁伦不无遗憾地说道。
银海公司位于湖北省潜江市,是由过去的潜江市棉花公司改制而成的企业,主营棉花收购、加工、贸易等业务。出现如此巨额的亏损对这家棉花企业无疑是一个重创,万幸的是此时国内推出了棉花期货交易,银海公司通过期货套期保值起死回生,坚强地挺过了这一关,如今该公司已成为湖北省的棉花龙头企业之一。2007年公司收购籽棉1.66亿斤、皮棉3.6万吨,加工成期货棉2.5万吨,期货套保量3万多吨,全年销售收入5.4亿元,上缴利税3000万元。
记者了解到,2004年的棉价大跌压垮了一大批涉棉企业,而银海公司又是如何恢复生机并实现快速发展的呢?吕仁伦告诉记者,当了解到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棉花期货后,公司立即派出人员前往郑商所学习期货知识,“学成”归来后,银海公司开始尝试参与期货套期保值,第一年交割了6000吨期货棉,由于实现了套期保值目标,公司的套保量和棉花经营量逐年增加。他介绍说,公司如今在对比籽棉收购价、期货价,以及籽棉加工和期货交易、交割等相关费用之后便可以提前计算出利润额,企业不求从期市获取暴利,而是通过参与期市来实现稳健经营。
目前,银海公司成立机构,组织专职的人力资源从事期货业务,期货操盘者还要随时提供期市信息来指导籽棉收购和产品销售等经营活动。
“要利用好期货市场,一要把现货经营中的收购、加工等基础工作做到位;二要在灵活参与的同时坚持好套保原则;三还要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保障保证金的安全。”吕仁伦如是概括了他的期市参与心得。吕仁伦表示,国家批准郑商所上市棉花期货,为企业解决了经营上的难题。
湖北省另外一家棉花龙头企业——湖北银丰集团对于利用期货革新经营方式同样很有心得。
银丰集团是由原湖北省棉花公司改制而成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拥有国家级棉花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2007年棉花经营量达到20万吨。2007年银丰集团共交易郑棉期货约10万手(50万吨),交易量在全国涉棉企业中位居前列。其中套保量10万吨,其余40万吨为套利交易,全年从事期货套保、套利交易为公司产生约3500万-4000万元效益。
银丰股份有限公司期货部经理全正涛介绍,每年的九月份到次年的二、三月份是公司收购籽棉加工皮棉的时间,在此期间企业库存会不断增长,此时企业的采购成本已基本确定,但未来的销售价格则仍然难以预测,在这个时期,公司主要进行卖出保值锁定销售利润。到了三月份至八月份,随着公司现货的不断销售,库存越来越少,如果未来市场出现价格走高行情,公司可能因为没有足够库存而“踏空”,这段时期公司会进行买入保值来保障未来经营。“对于贸易企业来说,既可以进行卖出保值也可以进行买入保值,关键看处于哪个阶段。”全正涛说。
他说,在收购季节,如果籽棉出现减产而造成资源量紧缺,涉棉企业会“抢”资源并拉高价格,但企业在“抢”来高价资源的同时也“抢”来了巨大的风险,假如未来市场价格出现下跌,企业将蒙受巨大损失。“你不‘抢’,企业就会死,你赌一把去‘抢’,可能还会死。”而通过期市进行卖出保值后,由于锁定了销售价格,企业就敢于进行大量收购,为了掌握资源量,企业也愿意向棉农提高收购价格。
据全正涛介绍,银丰集团杜绝期货投机行为,期货交易由公司成立的期货交易决策委员会成员共同决策。公司还设立了期货交易执行委员会,根据决策委员会的决策进行具体技术操作,并定期作出执行情况报告,上报集团审阅。每隔一个月公司还会集中对前期的决策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价。
银丰集团党委书记冯阳说:“如今的银丰集团已经不是传统上‘一买一卖’的企业,而是在经营方式上完成了现货与期货的对接,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才能放手干,否则就没有发展的资本,在企业经营中,期、现货市场的业务是互相依存的。”
银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雄则表示,如今的棉花经营已经进入“微利时代”,要想取得更好的效益,就必须取得“规模效应”,而规模化经营则意味着市场风险的放大。在没有期货市场的时候,一家棉花企业“今年赚两千万,明天亏两千万”不足为奇,而如今通过期、现货同时经营,才真正使企业获得了稳定发展。据他分析,假如不进行套保,本年度棉花加工贸易行业会有80%的企业只能达到保本甚至出现亏损,只有20%的企业可能盈利,而纺织行业则是2/3亏损,1/3的企业能够盈利。
风险和收益始终并存,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也是同样的道理。期货市场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企业提供一个管理价格风险的平台,使企业能够通过套保,规避价格风险,实现稳定经营的目标。据统计,我国小型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三年,而大中型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只有七年。面对巨大的市场,无数企业前仆后继、更替往复,为市场和社会带来了大量的重复性投资。如今,生存和危机意识在当代经营者的理念中愈加凸显,许多企业学会了利用期货来把握市场脉搏,转移经营风险,并逐渐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银丰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有这样一条“三信”精神——“相信自己的企业、相信自己的行业、相信期货”。正是这样的信念让像银丰这样的创新企业坚定了自己脚下的路,并开辟出不拘一格的经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