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从文本解读开始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le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备课得从解读文本开始,要让学生进入文本,教师首先要进入文本。走近作者,才能走进文本;如何才能让学生进入文本,需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透过这些关键的词句,去打动孩子们的心。
  关键词:怀念母亲;备课心得;解读文本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7/08-0056-02
  
  备课得从解读文本开始,要让学生进入文本,教师首先要进入文本。翻开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课《怀念母亲》,认真读起文本来。
  
  一、与文本的第一次碰撞
  
  自古以来,母爱就是名人骚客笔下永恒的主题。选定这篇文章,就是因为被这篇文章里透露出的情感所打动。
  “母亲、弃养、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孤儿、终天之恨、泪流不
  止……”
  我一遍一遍地读着,每读一遍就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动:我仿佛看到一位青年默默地站立在异国小城的阁楼上,沉寂地站在窗前,任太阳落山,任黄昏来临,眼睛里流露出浓浓的思乡情,心里萦绕不去的是那淡淡的凄凉!仿佛看到他躺在床上,听着风从窗外吹过,听着雨从风中落下,辗转反侧,不能入眠。遂翻身起来,写下那篇《寻梦》……
  那么,作者为何说“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母亲怀着敬意自然是应该的,可为何要加上崇高?对母亲的爱自然也是应该的,可为何是爱慕?作者为何要这样说?
  另外,作者是谁?备作者,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倘若对作者不了解,作为教者,怎么可能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呢?教者都无法理解作者的情感,又怎么奢望学生能明白。于是,我对文本的解读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因为解读文本的要求是:要正读勿误读,要准读勿偏读。刚才的解读只是基于自我内心感受的一种理解,只是文本所描写情境在脑海中的一种再现。
  
  二、走近作者,才能走进文本
  
  于是,求助于网络,查找关于季羡林的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百度上输入“季羡林”三个字,居然找到1,170,000个网页!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有诸多的各类作品,总计上千万字。被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是“国宝”级的人物。
  ……
  对于这样一位老人,我居然未闻其名,未读其文!我不禁为自己的浅薄而愧然了。如果不是上这一课,我岂不是到华发满头的时候也不知道季先生?
  一部部作品、一篇篇文章被我找了出来,下载,品读。这时候,我不再想着教学设计,我只想走近季先生,走近季先生的内心世界。因为我相信,在读过这么多季先生的作品以后,教学设计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要想让学生有一碗水,教师应该有一井涌动的水,一河奔流的水!
  
  三、与文本的再次碰撞
  
  对季先生和季先生的文章有了更多的了解,听了上海青年名师戴建荣的教材解读后,再来读《怀念母亲》这篇文章,又有了新的感受。
  季羡林先生的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不识字,没文化,然而为了这个家,季先生的母亲付出了全部。这样的母亲自然是值得尊敬的,如果没有这样无私的付出,怎么能得到一份博大的崇敬?
  季羡林先生与母亲相处不过短短六年时间,但季先生与母亲的感情却是深厚的。母亲弃养了,这是季先生心里无法言说的痛!痛到“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季先生对母亲怀有强烈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没有因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在德国留学期间,母亲依然频来入梦,让季先生后悔自己与母亲相处的时间太短。赋得永久的悔!这个“悔”代表了季先生对母亲最真实的情感。
  作者初到德国,语言不通,虽然季先生在哥廷根这个小城里遇到了良师益友,但并不能缓解季先生对祖国的思念,正如日记里写到的这样:“我现在还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季先生还说:“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可以看出,在作者心里,两个母亲的形象是重合的:生身母亲怀着殷切希望,把幼小的儿子送离家乡去求学;祖国母亲也怀着殷切希望,把青年的季羡林送去德国求学;生身母亲一生多难;祖国母亲也正处于战乱之中,人民饱受流离之苦……所以,对于季先生来说,两位母亲密不可分。正因为季先生已经永久的失去了亲生母亲,所以,季先生比一般人更觉祖国母亲的可贵,他再不会允许自己失去祖国母亲。
  终于,我解决了心中长存的困惑,也找到了引领全篇的中心句和突破点: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两个“同样”说明了两个母亲在季先生心目之中的位置,“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正是季先生最真切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发自内心的,非得用上“崇高”与“真挚”这两个词,才能说明季先生的情感。
  
  四、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毫无疑问,季羡林先生这篇文章注重强烈情感的表达。这种表达不是虚假的,而是真实的;不是淡淡的,而是强烈的;不仅可以细细品味,而且还可以直接触摸的。
  但学生年龄还小,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对亲情的淡薄,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能否顺利体会到这种情感?又如何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走进这种情感?应该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到哪种程度?再则,学生对作者的不了解,又该通过哪种方式去解决?仅仅是布置查阅资料,因学生家庭情况,学习习惯的不同,怕是不能落到实处。靠教师个人进行信息的搜集,向学生讲解?学生怕是不会感兴趣,而且也没有起到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了解作者情感的目的。三则,语文教学,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如何做到无痕……太多太多的目的,却不知在课堂上如何一一实现。
  再次向戴老师请教,戴建荣老师一语点醒了我:“在解读文本时,我们要全、准、正,但并不意味着需要学生都去理解这些。毕竟他们的生活体验、生活经验还不丰富。你需要从文本里走出来,还原到课堂上去。要用语文的手段来解决语文的问题。”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取哪一瓢?还得学生说了算。真正有效的课堂,必须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对学情的充分了解之上的!学生虽然年龄小,虽然自我观念严重,但毕竟对亲情,对母爱是有切身感受的。当学生进入了文本以后,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在课上,教师就一定要抓住并放大这种共鸣。
  如何才能让学生进入文本?还得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透过这些关键的词句,去打动孩子们的心。这些句段要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悟,做到读悟结合。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种细细咀嚼、辨别滋味的过程,就是读悟结合,也就是训练朗读、培养语感的过程。
  学生因条件限制,不能做到每个人都去查找资料,那就老师精选与文本有关的资料与他们共享。
  季先生是值得尊敬的,通过这节课,在学生心底留下一颗小小的种子,然后静静地期待以后能慢慢发芽生根,再开出更加艳丽的花朵。
  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们的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情。在交流中,我们仿佛在透过文字与季先生进行着情感的交流。学生们的回答也极为精彩,可以看出,这篇文字深深打动了他们的心。
  要想上出一节好课,从备课开始。要想备出一节好课,从解读文本开始。
其他文献
I saw this post on Facebook, and somebody needed urgently liver transplant, and I don’t even know that somebody. But somehow I felt a prompt in my heart, that I needed to respond to this call for dona
关键词:小学英语;对话;this;than;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7/08-0095-0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习巩固指示代词this, that, these, those的用法。  2.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指示代词this, that, these, those。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助
Tucked into a corner booth at a seafood restaurant off the Pacific Coast Highway, Emma Stone listens attentively as a waiter with a handlebar mustache describes the evening’s specials. Maybe it’s the
我坐在窗前,望向那棵盘虬卧龙的柳树,纤细的柳丝被风轻轻地摇曳,似乎寂寞的风找到了老友。我往床上一撇,心中却平添了一丝惆怅与挂念。温柔地抚摸着床上那件带有补丁的衣服,不由得流下了串串泪珠。   “奶奶!赶紧帮我缝缝衣服,你看都破了好多洞了!”我慌忙跑进屋中对奶奶喊道。“好好,乖孙。”奶奶见她的孙子来了,竟激动地站了起来,满脸绽放出暖阳般的笑容。   当我坐在她身旁时,奶奶戴着有些破旧的老
关于TA:求伯君,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有“中国第一程序员“之称。1995年,获得珠海市科技重奖特等奖。2000年,求伯君当选CCTV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2009年,荣获“2009年度中国游戏产业最具影响力人物”。  适用话题:创造;梦想;勤奋;追求  求伯君出生于1964年,高考时以数学满分、县里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  毕业之后,一天,求伯
内容提要伊格尔顿首先批判了那种将文化实体化的唯文化论,认为它是一种改头换面的本质主义甚至形而上学;现代人将身体视为意志任意操纵的对象,这种思想表面上凸显了人的自由,可实质上是一种唯意志论,伊格尔顿设想的唯物主义伦理学,其前提正是质料与形式密不可分的身体;伊格尔顿的身体美学观念看上去有些自相矛盾,但这是可以解释的,他认为现代艺术观念是一种世俗化的神学,所谓的神终究是某种纯粹的、无质料的形式,而现实世
Wuyang River Scenic Area is situated along the stretch of Wuyang River that runs through present-day Zhenyuan, Shibing and Huangping Counties in Guizhou Province, a locality rich in history and cultur
年轻的卡尔写了一篇很短的小说,他找到一位著名作家,希望能得到一些指点,可是作家正在接受医生的治疗——因为长期点油灯熬夜写作,他的眼睛被熏坏了。  作家让卡尔把小说读给他听,当卡尔读完以后,作家问:“结束了吗?”卡尔以为作家是意犹未尽,就马上回答说:“还没,还没结束呢!”接着,他用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能力一边构思一边“朗读”了下去。几分钟后,卡尔结束了,作家又问:“结束了吗?”  卡尔没想到自己的小说
乘着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的东风、带着“嫦娥”奔月成功的喜庆气氛,新年钟声激越地响起,我们迎来了崭新的2008年。教育——我们共同的事业,在党的十七大制订的教育“优先发展”政策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新的一年必将展开令人期待的精彩画卷。  2008年,我们共同期待国家建设更加繁荣,教育事业更加辉煌。期待教育的决策更加体现民生;期待教育制度创新更加科学;随着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期待各级领导更加
【摘 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进行传统教育角色的转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措施,打破课堂上的“沉默”,充分激发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主体教学 主体意识   随着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如何在英语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这直接關系到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