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发展“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更加完备的指导旗帜。
我们认为,生态文明其中包含了绿色农业资源,绿色农业资源是生态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和开发它的价值,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引言
毋庸置疑,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丰富的绿色农业资源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将越来越多。加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民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到乡村休闲度假,沐浴绿色、渴望长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绿色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在全国范围兴起,这为绿色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客观条件。
本文就我国绿色农业资源的特点和价值做一探讨和分析。
绿色农业资源的特点
绿色农业资源是人们从事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两大类。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及其相关领域中可资利用的自然要素,包括大气、土壤、水域、生物、矿产等。绿色农业社会资源是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与生活中逐渐积累的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关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劳动力、科学技术、劳动成果和民俗风情、口头文学等。我国地域广袤、农业文明积淀丰厚,绿色农业资源丰富多样,而且具有十分明显的个性特征。
地城差异性
受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因素所决定,由于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的差异,各地域气候、土壤、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农业资源的数量、质量与组合特征也呈现出强烈的差异性。在空间和具象分布上,只有相似而无相同。尽管全国大致形成东中部农耕、西北部畜牧和沿海渔业三大区域,但同一区域内也存有明显差异,如东中部农耕区域中,东北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无论在耕作制度、耕作技术、农业产品、民俗风情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别。
多样性
我国现有高等植物2.7万余种,主要粮食作物20多种,经济作物中,仅茶树就多达500多个品种,蔬菜多达37科140余种,不包括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品种。陆生脊椎动物2100多种,鱼类多达2500余种(其中淡水鱼类近700余种,海洋鱼类1500余种),这些都是绿色农业的自然资源,还有山水风光与土壤地质等亦属此列。随着历史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绿色农业社会资源更是丰富多彩。仅从农业民俗风情角度看,不同的民俗区域内,人们的生产方式、服饰行为、饮食习惯、居住环境、婚丧寿诞、节庆游艺、民间文学等更是: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社会文化性
绿色农业资源的社会文化性,集中体现在数千年来形成的“农本思想”,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主流。历代统治者都以“事本禁末(商)”、“重本抑末”为基本治国方略,统治者在祭祀时都要举行“社(土神)稷(谷神)”大礼,以示对土神、谷神的顶礼膜拜(皇家的祭祀和亲耕活动)。“社稷”逐渐成为国家的象征。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一些农器具,如“耧车”、“翻车”、“筒车”等,以及养蚕种桑、制茶、酿酒等农业延伸产业的拓展,包括《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政全书》、《茶经》、《农桑经》等农学典籍,还有数以千计的农事诗文、10余万条的农业谣谚,有千姿百态的农业民俗风情、大量的农业文物等等,都是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珍贵农业文化遗产。
可持续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绿色农业自然资源将会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得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其持续性将会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现代中国,将从传统农业文明过渡到现代农业文明,绿色农业社会资源也将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其价值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得以更多地开发和利用。
概而言之,“可持续”就是绿色;绿色是健康、是生命,意味着安全和可信赖性,重要的是能够良性循环和相互提升。
绿色农业资源的价值
我国的绿色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异彩纷呈,不仅为人类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物质保障,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不失为宝贵的旅游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
观赏价值
绿色农业资源最基本的旅游价值是观赏价值。它以形、色、声、光等营造田园中最完美的审美空间,当一个旅游者进入这个独特的场景和氛围时,他的感知器官就会充分领略自然美景,得以悦目悦耳悦心悦意。在乡村,无论春夏秋冬,还是晨昏昼夜,无论是青山绿水、飞鸟走兽、朝霞夕阳,还是垂柳清溪、小桥曲径、茅舍炊烟,旅游者只要细心去品味、去感受,不难发现田园处处有美景,处处有意趣,心醉神迷,流连忘返。由古至今文人墨客对田园胜景、乡村野趣极尽赞美之词,如“绿被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禾罢)(禾亚)肥。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韦庄《稻田》)的稻田景象;“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枝万枝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的农家小院;“山花照坞复绕溪,树树枝枝尽可迷”(钱起:《山花》)的山花烂漫时节;“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田野风光;“百里西风禾黍香,啮草坡头卧夕阳”(恽寿平:《村乐图》)的乡村游乐图。
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景让人赞口不绝,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人间奇迹更让人感叹不已。云南哈尼族人民依山就势修筑的梯田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冬季清波碧面,宛若万千玉镜;入夏绿浪荡漾,犹如片片翡翠,秋收,漫山稻穗,金光灿烂。哈尼族的梯田不仅是人类爱护环境、保持水土的创举,更有巧夺天工之美,让人惊叹,让人流连。
体验价值
绿色农业资源的体验价值由旅游者和农业劳动者共同参与决定的。旅游者在绿色农业旅游过程中,不仅能领略田园风光,而且能直接参与农耕活动,亲身体验那种炎帝神农“兴耕耘、植五谷、驯畜禽、创编织”的农业生产过程,体味新景迭起、生机盎然的农村生活景象。不论是溪畔垂钓、垄上躬耕、山间牧养,还是茅舍沽酒、篱下采菊、枝头摘果,使旅游者倍感新奇、兴趣盎然的旅游项目,这也是都市旅游者融入自然、走进另一种生活天地,体验生活乐趣的轻松旅游方式。其中还包括入住海岛的“渔光曲”,住渔民家中旅馆,吃渔村三餐,观光大海,感同身受,别样体味,都属陶冶性情的有价值体验。
教育价值
绿色农业资源不仅展现美,为人类感受美、体验生活之乐趣创造了客观条件,而且它本身也是宝贵的教育素材,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旅游者通过参加农耕牧养活动,可以了解我国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多彩的传统农业文明,学习农业生活技艺,不仅丰富阅历,更增长见识,达到悦神益志的境界。与此同时,通过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既能体验到田园生活之闲情逸趣,也能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体会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使自己更加珍视农民的劳动成果。中国传统文化中反映乡村生活之艰辛的艺术作品,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早就成为我国人民教育子女的经典,尤其是在现代的生活环境下,都市人往往希望到农村用身临其境的方式教育后代,促其健康成长。
保健价值
乡村田园相对于都市来说自然环境更加优美静谧,空气更加洁净清新,置身于生机勃勃的绿色原野,享受自然沐浴,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倍感轻松惬意、愉快欢畅的事情,平日的工作压力和紧张得以舒缓释放。参与农耕牧养和乡村的民俗游艺活动,有助于锻炼身体,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农家的山野果蔬等绿色食品的康体保健作用也十分明显。在农业植被浓郁的空气中,1m3仅有2-3个细菌,而一般城市空气中1m3竞有2000多个细菌;人类生活在那种环境中不易得病以及更好地利用农业资源的价值,将显而易见。
结语
我国传统的绿色农业资源自有其亮丽的格局,也有其日益完善的现代绿色长廊,总体上不会因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和冲击而从本质上改变。鲁迅先生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它将继续带给我们以丰富的营养和深邃的哲学思考,带给我们源远流长的创造力,造福人类,福祉子孙后代。
我们认为,生态文明其中包含了绿色农业资源,绿色农业资源是生态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和开发它的价值,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引言
毋庸置疑,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丰富的绿色农业资源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将越来越多。加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民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到乡村休闲度假,沐浴绿色、渴望长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绿色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在全国范围兴起,这为绿色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客观条件。
本文就我国绿色农业资源的特点和价值做一探讨和分析。
绿色农业资源的特点
绿色农业资源是人们从事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两大类。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及其相关领域中可资利用的自然要素,包括大气、土壤、水域、生物、矿产等。绿色农业社会资源是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与生活中逐渐积累的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关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劳动力、科学技术、劳动成果和民俗风情、口头文学等。我国地域广袤、农业文明积淀丰厚,绿色农业资源丰富多样,而且具有十分明显的个性特征。
地城差异性
受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因素所决定,由于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的差异,各地域气候、土壤、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农业资源的数量、质量与组合特征也呈现出强烈的差异性。在空间和具象分布上,只有相似而无相同。尽管全国大致形成东中部农耕、西北部畜牧和沿海渔业三大区域,但同一区域内也存有明显差异,如东中部农耕区域中,东北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无论在耕作制度、耕作技术、农业产品、民俗风情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别。
多样性
我国现有高等植物2.7万余种,主要粮食作物20多种,经济作物中,仅茶树就多达500多个品种,蔬菜多达37科140余种,不包括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品种。陆生脊椎动物2100多种,鱼类多达2500余种(其中淡水鱼类近700余种,海洋鱼类1500余种),这些都是绿色农业的自然资源,还有山水风光与土壤地质等亦属此列。随着历史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绿色农业社会资源更是丰富多彩。仅从农业民俗风情角度看,不同的民俗区域内,人们的生产方式、服饰行为、饮食习惯、居住环境、婚丧寿诞、节庆游艺、民间文学等更是: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社会文化性
绿色农业资源的社会文化性,集中体现在数千年来形成的“农本思想”,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主流。历代统治者都以“事本禁末(商)”、“重本抑末”为基本治国方略,统治者在祭祀时都要举行“社(土神)稷(谷神)”大礼,以示对土神、谷神的顶礼膜拜(皇家的祭祀和亲耕活动)。“社稷”逐渐成为国家的象征。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一些农器具,如“耧车”、“翻车”、“筒车”等,以及养蚕种桑、制茶、酿酒等农业延伸产业的拓展,包括《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政全书》、《茶经》、《农桑经》等农学典籍,还有数以千计的农事诗文、10余万条的农业谣谚,有千姿百态的农业民俗风情、大量的农业文物等等,都是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珍贵农业文化遗产。
可持续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绿色农业自然资源将会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得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其持续性将会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现代中国,将从传统农业文明过渡到现代农业文明,绿色农业社会资源也将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其价值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得以更多地开发和利用。
概而言之,“可持续”就是绿色;绿色是健康、是生命,意味着安全和可信赖性,重要的是能够良性循环和相互提升。
绿色农业资源的价值
我国的绿色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异彩纷呈,不仅为人类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物质保障,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不失为宝贵的旅游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
观赏价值
绿色农业资源最基本的旅游价值是观赏价值。它以形、色、声、光等营造田园中最完美的审美空间,当一个旅游者进入这个独特的场景和氛围时,他的感知器官就会充分领略自然美景,得以悦目悦耳悦心悦意。在乡村,无论春夏秋冬,还是晨昏昼夜,无论是青山绿水、飞鸟走兽、朝霞夕阳,还是垂柳清溪、小桥曲径、茅舍炊烟,旅游者只要细心去品味、去感受,不难发现田园处处有美景,处处有意趣,心醉神迷,流连忘返。由古至今文人墨客对田园胜景、乡村野趣极尽赞美之词,如“绿被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禾罢)(禾亚)肥。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韦庄《稻田》)的稻田景象;“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枝万枝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的农家小院;“山花照坞复绕溪,树树枝枝尽可迷”(钱起:《山花》)的山花烂漫时节;“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田野风光;“百里西风禾黍香,啮草坡头卧夕阳”(恽寿平:《村乐图》)的乡村游乐图。
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景让人赞口不绝,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人间奇迹更让人感叹不已。云南哈尼族人民依山就势修筑的梯田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冬季清波碧面,宛若万千玉镜;入夏绿浪荡漾,犹如片片翡翠,秋收,漫山稻穗,金光灿烂。哈尼族的梯田不仅是人类爱护环境、保持水土的创举,更有巧夺天工之美,让人惊叹,让人流连。
体验价值
绿色农业资源的体验价值由旅游者和农业劳动者共同参与决定的。旅游者在绿色农业旅游过程中,不仅能领略田园风光,而且能直接参与农耕活动,亲身体验那种炎帝神农“兴耕耘、植五谷、驯畜禽、创编织”的农业生产过程,体味新景迭起、生机盎然的农村生活景象。不论是溪畔垂钓、垄上躬耕、山间牧养,还是茅舍沽酒、篱下采菊、枝头摘果,使旅游者倍感新奇、兴趣盎然的旅游项目,这也是都市旅游者融入自然、走进另一种生活天地,体验生活乐趣的轻松旅游方式。其中还包括入住海岛的“渔光曲”,住渔民家中旅馆,吃渔村三餐,观光大海,感同身受,别样体味,都属陶冶性情的有价值体验。
教育价值
绿色农业资源不仅展现美,为人类感受美、体验生活之乐趣创造了客观条件,而且它本身也是宝贵的教育素材,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旅游者通过参加农耕牧养活动,可以了解我国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多彩的传统农业文明,学习农业生活技艺,不仅丰富阅历,更增长见识,达到悦神益志的境界。与此同时,通过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既能体验到田园生活之闲情逸趣,也能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体会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使自己更加珍视农民的劳动成果。中国传统文化中反映乡村生活之艰辛的艺术作品,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早就成为我国人民教育子女的经典,尤其是在现代的生活环境下,都市人往往希望到农村用身临其境的方式教育后代,促其健康成长。
保健价值
乡村田园相对于都市来说自然环境更加优美静谧,空气更加洁净清新,置身于生机勃勃的绿色原野,享受自然沐浴,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倍感轻松惬意、愉快欢畅的事情,平日的工作压力和紧张得以舒缓释放。参与农耕牧养和乡村的民俗游艺活动,有助于锻炼身体,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农家的山野果蔬等绿色食品的康体保健作用也十分明显。在农业植被浓郁的空气中,1m3仅有2-3个细菌,而一般城市空气中1m3竞有2000多个细菌;人类生活在那种环境中不易得病以及更好地利用农业资源的价值,将显而易见。
结语
我国传统的绿色农业资源自有其亮丽的格局,也有其日益完善的现代绿色长廊,总体上不会因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和冲击而从本质上改变。鲁迅先生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它将继续带给我们以丰富的营养和深邃的哲学思考,带给我们源远流长的创造力,造福人类,福祉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