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构建的价值、优势及其路径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世界政党制度发展新境遇,要在新时代彰显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向世界传播中国方案和中国声音,亟待构建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新型政党制度在内容、功能、实践、文化和品质等方面都体现出超越西方政党制度的优势与特色,为掌握国际话语权提供了内生动力.而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需要加强政党制度理论创新以提升话语自信力,着力建设协商民主增强协商效能以提升话语信服力,完善话语制度体系以提升话语支撑力,构建话语运行机制以提升话语传播力.
其他文献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针对国营金融事业人员收入过高的现状进行了“限薪”.国民政府的“限薪”经历了由“袒护”到明确限制阶段.针对国民政府“限薪”举措,国营金融事业人员进行了系列抗争.通过对国民政府限薪的考察,发现所谓的“限薪”不过是缘木求鱼:首先,南京国民政府战后坚持内战,消耗大量物资,导致生产严重不足,影响下游分配,致使无薪可限;其次,国营金融事业人员收入分配具有垄断性和市场性,国民政府“限薪”令既不能消除金融事业的垄断亦无法改变市场规律;第三,通货膨胀时的“限薪”对象应是国营事业特权群体而非普通职工.
路径创造意味着一个国家可以实现从无效制度向有效制度的转型.经济、政治和信念的约束是路径创造的阻碍因素,但当爆发危机和存在合格的制度企业家时,这些阻碍可以被克服,从而有路径创造.制度企业家是路径创造的基本行动者,其与熊彼特所定义的企业家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显著差异.通过触发和放大旧制度的失灵,“危机”为制度企业家提供了路径创造的激励,同时也软化了约束条件.为了实现路径创造,三类制度企业家——经济企业家、政治企业家和文化企业家——需要相互合作.从中国经验可知,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在制度企业家从事路径创造的过程
学界已经注意到以现代美德伦理学为视域考察宋明理学具有广阔的理论前景.与程朱理学主要以“理”即价值规范与道德法则论仁不同,张载通过诠释思孟“仁者人也”以“人之所谓人”论仁,聚焦的问题在于一个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品德才能成为一个好人,显示的是一种以美德论为中心而容纳道德情感与道德法则的规范论伦理学.中国传统美德伦理兼容形而上学,目的是在生活世界中落实具体行动与为实践奠定先验基础.这也构成宋明理学美德论在整个现代美德伦理学谱系中的思想特性.
第四次工业革命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组织模式,政府治理也正在经历系统性变革.通过考察新技术革命背景下政府组织调整发现,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正在推动政府组织结构变革,政府组织结构呈现出扁平化、开放化、数字化、虚拟化等特征.基于结构功能主义分析视角,以大数据技术为例讨论信息技术对政府组织结构带来影响的内在机理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技术本身具有的结构属性将会推动政府治理理念、环境的改变,进而重塑政府职能和政府治理结构.信息时代,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不断完善政府组织体系,推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几何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应在视觉直观、动作直观、表达说理、想象辨析、沟通联系、学以致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土地制度关乎国计民生,土地流转是今后一个时期土地制度的重要内容.以内化融合历史制度主义的历史观、结构观与制度观维度作为理论基础,将土地流转政策放在较长远的历史脉络中加以考察,从政策演进解读土地流转政策变迁是研究该问题的一个新的视角.从“萌芽封禁”期到“两权分离”期再到“三权分置”期,土地流转政策的演进逻辑是制度时差的克服、理性因素的诱导和土地效率的追求.聚焦当前阶段土地流转政策所面临的问题,优化土地流转政策需要从四个方面着力,即宣传政策提高认知水平、培育主体构建立体模型、规范流程助推市场良性、摆正角色健全
放管服改革是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再出发行动,与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建设呈现互嵌关系.基于中国大陆334个地级行政区的调查数据,从放管服改革视域测量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发现,地方政府在利用互联网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和项目审批时间缩减、推进企业经营纳税和创新创业“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改革及政务服务网通化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也存在利用互联网实现企业开办时间缩减内部差异大、边疆地区利用互联网实现项目申请时间缩减情形欠佳、政务服务网通化总体成效有待提升、利用互联网推进企业经营纳税“只进一扇门”与
考索明清民国文献,倪元璐在书法史上之接受,晚明以良朋推许为主,入清因賜谥受到关注,至清中期则逐渐沉寂.晚清民国,一方面因碑学大兴,倪书中之变革元素,被碑学家引为变法之历史参照;另一方面,因其时干戈扰攘,伦理派书学抬头,拥有变革书家和殉国良臣双重身份之倪元璐,成为人书俱传之典型代表,始确立其历史地位.就此个案考察,不难发现,以倪元璐为代表之晚明变革书风本身缺乏典范意义,书家在书法史上亦多以群体面貌出现,而且只有在特殊之历史时期,通过伦理视角,才能得到广泛审视.
傅斯年先生曾详细批校过《三国志》,这些批校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以下八个方面:校勘误文,揭示体例,抉发微义,纠正史事之误,评论文学发展,区别裴注文本,评论历史人物,批评原书之失.文章着重对傅先生的批校内容作了介绍,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批校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以求彰显这些批校在《三国志》研究中的价值所在.
冯山是宋代巴蜀文学的代表人物.所著《安岳集》在宋、元、明时期流传未广,至清初残存前十二卷,为清代藏书家所珍视,通过传抄方式流传,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写本系统.通过梳理明、清书目文献,绍述所见《安岳集》珍稀写本的文献面貌,比对各本间的文字异同,以例证方式辨正错讹,补苴罅漏,试图勾勒由全到缺的时间节点、历史轨迹,考索传本间的前后源流关系,对进一步深入整理、还原其真实面目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