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专业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基础专业课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基础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对基础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基础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以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基础专业课;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徐子芳(1972-),女,安徽固镇人,安徽理工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安徽淮南232001)
高等院校的基础专业课在本科专业教学中占有较大比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笔者从事多年基础专业课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所授课程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和欢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和研究基础专业课的兴趣。
一 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由于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演示效果生动等特点,在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教学多媒体课件虽然体现的是教师的备课思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服从于多媒体的流程,形成“我讲你听”,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认知规律,极易造成教学主体的异位。二是由于多媒体教学效果被无限放大,甚至产生多媒体越复杂就越能说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越强这一错误观点,导致很多教师投入较大精力制作课件,不仅分散了教师的备课精力,还极大地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一个合理的课堂应由教师、学生和媒介构成,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这是最佳的教学效果,依据基础专业课的特点,合理地采取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是实现这一效果的有效方法。传统教学手段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其在现代教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在基础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应避免一味地采取传统教学手段或不从实际出发一味地盲从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教学,应坚持“教学为上,合理安排,美观适度”的原则,避免追求“时尚和新潮”,喧宾夺主。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师备课思路的外化体现。是知识的“骨和干”,其附着的相关知识,即“灵与肉”,仍要立足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粉笔和黑板解决基础专业课涉及的深奥理论和复杂公式,而不能依赖课件,充当课件“讲解员”,轻点鼠标,一带而过。例如“硅酸盐热工设备”这门基础专业课,由于涉及产品的原料配制、粉磨、煅烧、冷却等具体工艺及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选型等。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给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介绍,帮助学生提高接受能力,对于“材料物理性能”、“高分子物理化学”等,则可以完全采用传统教学手段,通过即时讲解的方法,引导学生思维走向,让其明确材料性能和内在机理的演变过程,答疑解惑,实现教学目的。总之,多媒体是教学实践中的“双刃剑”,利用好,发挥好这一教辅手段,就能增添教学活力,成为教学好帮手。反之,不从实际出发,忽视学生的感受和理解,不但会制约学生的思维,也会给教学质量带来一定影响。
二 改进基础专业课的教学模式
一是加大基础专业课的实验教学。我国当前的本科理论教育,在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深度等方面并不比发达国家落后,主要差距是在实验技能、测试手段和新设备的利用方面。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是工程技术的基础。更是科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以锻炼实验技能、学习研究方法和培养科研素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和操作技能是关键环节。在思路上,扩展实验内容,吸收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内容,满足学科间交叉渗透发展的需要。在措施上,进行基础专业课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建立健全基础专业课实验考核管理机制,逐步提高基础专业课实验室的开放层次和规模,在方法上,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工地生产一线,参观新材料生产加工、使用、测试等实践形式,深化学生对本专业发展的认识,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是加大基础专业课实践模拟教学。目前多数高等院校注重专业课实践教学而忽视基础专业课实践教学的现象较为突出,影响了工科学生对基础专业课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主要原因在于专业实习经费短缺和联系实习单位困难。尤其是一些厂矿出于生产安全和技术保密等因素,要么拒绝学生实习,要么只允许学生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根本达不到实习目的。针对这一情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解决:(1)积极加强校内实习基地模拟建设和仿真建设等实践平台,为基础专业课开展认识性实践学习提供便利条件,(2)加强基础专业课实践环节的考核管理,明确教师对实践环节教学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切实将学生实践考核成绩纳入基础专业课考核成绩范围,强化学生的实习意识;(3)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加强与厂矿企业的沟通和联系,拓宽实习渠道。
三是创新基础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做到“两个融合”,简而言之,就是实现基础专业课与专业课的融合和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基础专业课是专业课的基础,是涉及本专业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课程,是专业研究和发展的理论前提,与专业课相对应,是为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实现基础专业课与专业课的融合,能较好地增强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则是理论的结果,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实现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两学科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笔者曾尝试这一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培养和提升基础专业课教师的授课水平
提高基础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培养和提升基础专业课教师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师过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是承担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的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新的工艺不断产生,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也不断出现,即使有过多年实践经验的老教师也面临着理论和实践更新的问题,青年教师更是如此。因此,着力培养和提升基础专业课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尤为重要。建议目前学院在基础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上,一是送出去。对承担基础专业的教师分阶段、有重点、分批次地进行培训,开阔眼界,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二是请进来。通过聘任地方厂矿有经验、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弥补基础专业课教学中理论与现实相脱节的问题,增强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沉下去。加强与厂矿之间的协商,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厂矿顶岗(技术岗)工作,更新和提高基础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打下基础。四是传帮带。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独立组织实践教学之前,应辅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教学,多层面地接触生产实践活动,老教师则负责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提高青年教师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提高基础专业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教学效果研究是对教学过程不断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改革,是提高和改善教学质量的关键。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现,同时这种需求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如何在短短的4年时间中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
责任编辑 张申
关键词:基础专业课;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徐子芳(1972-),女,安徽固镇人,安徽理工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安徽淮南232001)
高等院校的基础专业课在本科专业教学中占有较大比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笔者从事多年基础专业课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所授课程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和欢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和研究基础专业课的兴趣。
一 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由于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演示效果生动等特点,在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教学多媒体课件虽然体现的是教师的备课思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服从于多媒体的流程,形成“我讲你听”,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认知规律,极易造成教学主体的异位。二是由于多媒体教学效果被无限放大,甚至产生多媒体越复杂就越能说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越强这一错误观点,导致很多教师投入较大精力制作课件,不仅分散了教师的备课精力,还极大地干扰了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一个合理的课堂应由教师、学生和媒介构成,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这是最佳的教学效果,依据基础专业课的特点,合理地采取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是实现这一效果的有效方法。传统教学手段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其在现代教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在基础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应避免一味地采取传统教学手段或不从实际出发一味地盲从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教学,应坚持“教学为上,合理安排,美观适度”的原则,避免追求“时尚和新潮”,喧宾夺主。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师备课思路的外化体现。是知识的“骨和干”,其附着的相关知识,即“灵与肉”,仍要立足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粉笔和黑板解决基础专业课涉及的深奥理论和复杂公式,而不能依赖课件,充当课件“讲解员”,轻点鼠标,一带而过。例如“硅酸盐热工设备”这门基础专业课,由于涉及产品的原料配制、粉磨、煅烧、冷却等具体工艺及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选型等。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给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介绍,帮助学生提高接受能力,对于“材料物理性能”、“高分子物理化学”等,则可以完全采用传统教学手段,通过即时讲解的方法,引导学生思维走向,让其明确材料性能和内在机理的演变过程,答疑解惑,实现教学目的。总之,多媒体是教学实践中的“双刃剑”,利用好,发挥好这一教辅手段,就能增添教学活力,成为教学好帮手。反之,不从实际出发,忽视学生的感受和理解,不但会制约学生的思维,也会给教学质量带来一定影响。
二 改进基础专业课的教学模式
一是加大基础专业课的实验教学。我国当前的本科理论教育,在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深度等方面并不比发达国家落后,主要差距是在实验技能、测试手段和新设备的利用方面。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是工程技术的基础。更是科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以锻炼实验技能、学习研究方法和培养科研素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和操作技能是关键环节。在思路上,扩展实验内容,吸收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内容,满足学科间交叉渗透发展的需要。在措施上,进行基础专业课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建立健全基础专业课实验考核管理机制,逐步提高基础专业课实验室的开放层次和规模,在方法上,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工地生产一线,参观新材料生产加工、使用、测试等实践形式,深化学生对本专业发展的认识,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是加大基础专业课实践模拟教学。目前多数高等院校注重专业课实践教学而忽视基础专业课实践教学的现象较为突出,影响了工科学生对基础专业课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主要原因在于专业实习经费短缺和联系实习单位困难。尤其是一些厂矿出于生产安全和技术保密等因素,要么拒绝学生实习,要么只允许学生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根本达不到实习目的。针对这一情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解决:(1)积极加强校内实习基地模拟建设和仿真建设等实践平台,为基础专业课开展认识性实践学习提供便利条件,(2)加强基础专业课实践环节的考核管理,明确教师对实践环节教学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切实将学生实践考核成绩纳入基础专业课考核成绩范围,强化学生的实习意识;(3)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加强与厂矿企业的沟通和联系,拓宽实习渠道。
三是创新基础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做到“两个融合”,简而言之,就是实现基础专业课与专业课的融合和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基础专业课是专业课的基础,是涉及本专业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课程,是专业研究和发展的理论前提,与专业课相对应,是为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实现基础专业课与专业课的融合,能较好地增强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则是理论的结果,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实现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两学科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笔者曾尝试这一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培养和提升基础专业课教师的授课水平
提高基础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培养和提升基础专业课教师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师过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是承担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的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新的工艺不断产生,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也不断出现,即使有过多年实践经验的老教师也面临着理论和实践更新的问题,青年教师更是如此。因此,着力培养和提升基础专业课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尤为重要。建议目前学院在基础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上,一是送出去。对承担基础专业的教师分阶段、有重点、分批次地进行培训,开阔眼界,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二是请进来。通过聘任地方厂矿有经验、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弥补基础专业课教学中理论与现实相脱节的问题,增强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沉下去。加强与厂矿之间的协商,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厂矿顶岗(技术岗)工作,更新和提高基础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打下基础。四是传帮带。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独立组织实践教学之前,应辅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教学,多层面地接触生产实践活动,老教师则负责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提高青年教师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提高基础专业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教学效果研究是对教学过程不断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改革,是提高和改善教学质量的关键。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现,同时这种需求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如何在短短的4年时间中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
责任编辑 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