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盆腔器官位置改变的静动态MRI评估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arca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静动态MRI及三维重建方法探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后盆腔器官位置及移动度的改变特点。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Ⅰa2~Ⅱa2期子宫颈鳞癌或腺癌并行开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30例,收集患者术前2周和术后6~12个月的静、动态MRI检查原始数据。使用Mimics 10.01软件三维重建骨盆及盆腔器官,测量术前和术后骨盆参考线长度以及静、动态器官指示点(膀胱颈、阴道顶端及肛直肠连接处)至耻骨-骶尾关节线头尾侧、耻棘线内外侧、坐骨棘连线腹背侧的投影距离,对比术前和术后盆腔器官自身静、动态位置的差异及垂直、水平、前后方向移动度的差异。

结果

手术前、后动态下,膀胱、阴道顶端及直肠均发生向下、向后位移;术前和术后膀胱、阴道顶端垂直方向移动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垂直方向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膀胱、阴道顶端及直肠水平方向移动度均较小,仅1~3 mm;术前和术后膀胱、阴道顶端前后方向移动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前后方向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后,屏气用力可使盆腔器官发生向下、向后移动。术前膀胱向下、向后移动度为6~7 mm,术后向下、向后移动度为3~4 mm;术前阴道顶端向下、向后移动度约5 mm,术后向下、向后移动度约1 mm。膀胱和阴道顶端于术后移动度下降,直肠在术前和术后移动度无明显改变。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我国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诊治的现状、诊治指南实际推行的情况以及基层医生对内异症继续教育的需求。方法本调查采取现况调查的研究设计,方便抽样的方法,通过微信问卷对妇科医生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进行网络调查,参与者无偿自愿参与。在问卷网络平台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问卷包含41个问题,分为7个部分,内容涉及参与者的一般情况,其所在医院内异症专科门诊的开展情况,参与者内异症的接诊量、手术量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