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几何直观之源活思维创新之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几何直观是一种利用图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形象化策略。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几何直观指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必须注重强化概念与算理,引导学生学会转换探究的视角,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最终形成数学思想。
  [关键词]几何直观 创新思维 形象思维 概念 算理 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28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几何直观在数学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催生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活用几何直观,需要转换探究视角
  “创新思维是数学最美的花朵”,当一个人局限于目前封闭的问题情境中去研究问题时,他的思维是单一的、有局限性的,而当他跳出问题的框架后,才可能以与众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如对上述分数加法这一题,其实需要学生跳出问题的框架去研究,特别是学生需要有整体“1”的观念。由于上题每次相加都是一个小于1的结果,所以学生往往不会去思考整体“1”中的不足部分,但这个不足“1”的部分正好是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使解决问题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一般而言,在通过几何直观分析、解决分数问题时,学生都会去研究整体“1”的,因为随着加的步数的增加,答案已经逐渐接近“1”了。因此,学生在借用几何直观分析问题时,要学会从问题的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才能看到问题的“庐山真面目”。
  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善用几何直观,揭示问题本质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学家华罗庚高度总结了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数形结合,包括将数的问题转化成形来直观理解和将形的问题用数来表述达到规范与具体化两个方面。其实,分数问题的解决往往离不开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在教学一道题的解题思路时,如果只是从这道题出发就题论题,学生往往会出现思维卡壳的情况。
  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通分的原理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怎么来的呢?这还得通过几何直观来分析说明。又如,上述分数加法运算题,显然命题者已经把训练的重点从通分这一方法的层面转移到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画图技能上来,所以教师教学时就有挖掘问题背后知识本质的必要,需要抓住主要矛盾与核心要素,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且能举一反三。
  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用几何直观,展示几何思维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图形的直观来挖掘形与数之间的本质联系。苑建广发表观点认为:“几何直观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以下几个层次:(1)建立和形成敏捷、准确的几何直觉———感觉与图形相随;(2)实施和进行深入灵活的几何探索——视觉与思维共行;(3)成为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抽象与形象互辅。”课堂中,使学生形成与视觉形象共行的抽象逻辑思维,是数学教学的较高境界,而通过语言交流能让思考的方向明晰化,发展学生的几何思维。
  如上述这道分数加法题,可有以下探讨的问题:一般的通分方法在计算这道题中有什么困难?这道题中各加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前两个数相加,怎么用图形来表示?你发现了前两个数、前三个数、前四个数相加的结果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你认为这道题的结果会是多少?理由是什么……让学生通过口述把问题的产生与探究过程分析清楚,使思维与思维发生碰撞,这样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就会如“千树万树的梨花”一样萌生。
  五、“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利用几何直观,领悟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解题方法的统领性策略,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这里有必要澄清几何直观与数形结合两个概念间的区别:数形结合包括借形析数与借数析形两个方面,而几何直观重在借形析数,指向的是几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一定需要代数的参与;从所属范畴来看,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想,而几何直观则属于解题方法的范畴。
  从上述这道分数加法题的解答来看,其中可以渗透的数学思想有极限、数形结合、转化、整体思想等,但数学思想的领悟必须通过实际演练才能形成。那么,什么是转化思想?由于不足整体“1”的部分更有助于问题的研究,于是我们把问题的落脚点由原来的实际数字部分转换到这个空缺部分来进行研究,即转化思想的运用。什么是整体思想?在问题的解决中,联系整体“1”来解决问题就体现了整体的思想。至于极限思想,小学生也可以初步感知:答案越来越接近1,而始终没有达到1的结果。所以,这一题的指导与解答过程运用的是几何直观的方法,其中隐含大量的数学思想。几何直观中渗透数学思想,使学生的数学思考逐渐由陌生到熟练,由熟能生巧最终达到“万紫千红”的境界。
  综上所述,借助几何直观,学生的想象更丰富了,创意更新颖了,思路更流畅了,这就是几何直观的魅力!
  (责编 蓝 天)
其他文献
案例:  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后,我按照惯例引导学生复习。课始,我先出示26 9、15 9、18 8、26 8、17 7、26 7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1:26 9,先算6 9=15,再算15 20=35。  生2:15 9,先算5 9=14,再算10 14=24。  ……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依次板书各题的答案)  26 9=35 15 9=24 18 8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教师开始从迷茫的追随转入理性的反思,追寻简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怎样的教学才称得上简约又有效呢?前不久,笔者听了浙江省教坛新秀、上虞市阳光学校叶柱老师执教“口算除法”一课,触摸到了口算教学正确的价值取向——简约而不简单。现将叶老师几个教学片断和笔者的思考进行整理,与大家共赏。    片断一:  1 出示:8÷2。  师:谁能算?(学生报答案,课件显得数)你是怎么算的?
【缘起与思考】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是继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的又一节几何概念课。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完全空白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但是真正理解公式的却凤毛麟角。  课前我在班内做过一个调查,我班学生31人:已经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有9人,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一定理解的只有3人;对课中所述的三个三角形,会进行面积计算的学生分别有29、23、23人;标有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估算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很多学生估算意识淡薄,估算能力低下,并没有养成自觉估算的习惯。从“估”的理性思考和“算”的实际效果这一视角阐述对估算教学的一些认识,通过对估算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探寻在实际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估算教学 估算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
[摘 要]“以学定教,顺学而为”的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是各种“声音”混响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即时根据“学”的情况,做出适当的组织、引导与调控。而“顺学而为”到底要在何处而“为”,是教师最为困惑的地方。通过赏析著名特级教师周卫东“以学定教,顺学而为”为特征的数学家常课,感悟周老师在不同教学环节处的精“为”、巧“为”、智“为”的特点。  [关键词]顺学而为 知识 思维 思想  [中图分类号
“倍的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倍”的概念是依据乘除法知识中“几个几”“份”的概念扩展而来的,通过两个不相等数量的比较,由“份”引出“倍”,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含义。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认识“倍”的基础,所以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是核心任务。在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中,我经历了对本课教学的两次实践与反思,力图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激活他们的已有认知,诱发认知冲突,帮助学生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教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使课程标准理念转化为实践,如何使每个学生真实体验到数学中的“问题解决”、数学的“价值”、数学的“必需”,从而得到属于自我的真实发展,这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深究的问题。  一、在真实生活中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
数学教学中,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标准理念,将“教”与“学”两个要素中的“学”作为“教”的基础,由“学”了解学情,掌握“教”的核心,这样的教学模式开创了教师主导、学生自主的理想课堂。现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以学案导“学”,确定教学核心  现代教学论指出:“学生要经历一个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其基本问题是要让学生弄清‘学什么’,而后确定‘怎样学’。”
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有人说走了弯路又回到了原处,也有人说迷失了方向不知路在何方。其实作为一线教师,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不同的人都在这场改革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内容。  前不久我有幸参与了“圆的认识”一节校级教研课的全过程,比较前后教案的设计,以及几次试教的过程,我厘清了当前数学课堂应关注的内容,下面将用这节课来说明我的思考。  一、数学课堂应关注教学目标,合理生成  教学中是否具有良好的目标意识是影响
估算教学在数学教学领域中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数学课程标准 》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也增加了估算内容,并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都会有一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感觉,对估算到底怎样教很茫然,甚至会把这个知识点忽视淡化,简单地等同于求近似数的教学,从而偏离估算教学的方向。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