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基共聚聚丙烯与复合成核剂协同增强增韧聚丙烯

来源 :塑料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e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万能材料实验机等研究了α/β复合成核剂与煤基嵌段共聚聚丙烯(PPB)协同作用对均聚聚丙烯(PPH)力学性能及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基PPB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PH的冲击与拉伸韧性,且保持较高的刚性。α/β复合成核剂与煤基PPB的协同使用可以大幅度提升PPH冲击强度及断裂伸长率,这主要归功于β晶型的形成和PPB的协同增韧补强。根据DSC测试,经过退火处理的协同改性聚丙烯拥有更完善的晶体生长与β晶型,表现出较好的刚韧平衡。当PPH/PPB质量比为5∶1,α/β成核剂质量比为1∶2时缺口冲击强度超过54 kJ/m~2,断裂伸长率超过530%且弯曲强度和拉伸屈服强度均超过30 MPa。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帮助临床医师尽早发现及确诊COVID-19。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COVID-19患者和28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数据资料。结果 COVID-19患者和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发热、乏力、咳痰、咽痛等发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OVID-19患者多表现为年龄更大,伴有更低的白细胞数
芹菜(Apium graveolens)是重要的叶菜类蔬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药用功能。采后芹菜贮藏过程中的叶绿素含量是评价芹菜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采后不同贮藏条件对芹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四季小香芹’和’六合黄心芹’为实验材料,设置室温(25℃)、低温(4℃)和室温黑暗(25℃) 3个不同的贮藏条件,分别测定0、6、24、30、48和54 h的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
挖掘与提升数据价值是智慧校园发展的原动力。智慧校园建设已步入深水区,各高校均已累积了相当数量的数据资产。梳理数据资产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帮助高校完善数据治理生态,可以提升数据资产的价值。通过校园大数据生态治理要素研究,构建大数据智慧服务平台,为实现高校数字化转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智慧校园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要准确把握百年变局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要求,必须深刻认识自世界历史形成以来世界舞台中心角色变化的基本历程、基本轨迹与基本逻辑。纵观18世纪60年代至1914年间英国崛起与称霸、一战至今美国崛起与称霸的基本轨迹,可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因素,除了经济与军事实力、文化“软实力”外,还包括教育、人才、科技因素,也包括政府管理效能、政治领导力因素。综合考量上述因素,可列出一个具象化的综
将α成核剂六氢邻苯二甲酸钙和β成核剂六氢邻苯二甲酸锌复合得到α/β复合成核剂体系,研究了其对等规聚丙烯(iPP)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并用Avrami理论研究了成核iPP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α/β复合成核剂以特定比例复合可以同时提高iPP的刚性和韧性,其中在复合比例为7∶3时,拉伸强度提升了6.7%,弯曲模量提升了21.8%,冲击强度提升了108.2%。进一步研究了复合成核剂在iPP中
为了提高遂道洞口施工弹塑性数值自动监测能力,提出基于结构参数和荷载识别的遂道洞口施工弹塑性数值自动监测方法。构建遂道洞口施工弹塑性数值监测模型,采用线性和非线性结构的参数联合辨识方法进行遂道洞口施工弹塑性应力参数测试,提取遂道洞口的损伤参数和力矩参数,分析遂道洞口的荷载-变形模式,计算遂道洞口施工弹塑性数值的薄膜效应阶段荷载-位移特征量,采用结构参数和荷载识别方法进行遂道洞口施工弹塑性数值自动监测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丙烯/聚乳酸(PP/PLA)复合材料,研究成核剂癸二酸二苯基二酰肼(TMC-300)和增容剂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对PP/PLA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热学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MC-300能够显著提高PP/PLA共混物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降低球晶尺寸,并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TMC-300添加量为0.5%时,共混物的熔点从163.9℃提高到168.
聚丙烯是一种典型的半结晶热塑性聚合物,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结晶条件下,聚丙烯主要可形成α、β、γ三种晶型。β晶型聚丙烯(β-PP)具备优异的韧性和热性能,在科学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目前最便捷、最高效的诱导生成β-PP的方法是添加β成核剂。本文介绍了成核剂诱导结晶的机理并综述了当前聚丙烯β成核剂的研究现状,涉及的β成核剂种类包括无机类、稠环化合物类、酰胺化合物类、二元羧酸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课堂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单方面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课堂模式正在逐渐被淘汰。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学生主体”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小学课堂不断朝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向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教育教学模式。目前我国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主要集中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原理、小组的组建、小组的运用过程等方面,而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