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的视觉化:“民艺地生活——中国民艺研究方法展”述评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xi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9月30日至12月20日,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举办了自主策划的展览“民艺地生活——中国民艺研究方法展”.该展览分设“装饰与生活”“民艺再造与生活”“民艺日常情境与生活”三大单元,采用文献及图像与具体实物相结合的展陈方式,对中国民艺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做了梳理、归纳和诠释.
其他文献
人类经由这种虚拟互联与生物科技的发展之途,正在走向“后人类生存”状况,这个事实已被昭显出来.危机恰恰便出现在生态上面,因为科技发展很多时候恰恰是“反生态”的,现代科技产生了大量的废弃芯片之类的垃圾,强调人类艺术的生态使命就变得尤为突出.人类艺术要肩负起生态责任,日常美学也要与生态美学融合起来,由此促成“日常生态美学”的拓展.当今时代的艺术在此路向上,将持续地“上下而求索”.
艺术与生态的关系,既可以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生态,也可以从生态的角度来看艺术.前者形成生态艺术的问题,后者形成艺术生态的艺术.生态艺术指的是艺术家以生态为主题的创作,艺术生态指的是艺术赖以生存的更大的社会系统.尽管生态艺术与艺术生态指向完全不同的问题,但是它们具有相同的价值观,那就是万物一体的价值观.
“艺术史剧场”课程的开设,符合当下多学科、多领域交融的新趋势,其以探寻动态的艺术史为主的教学新思维在师生共同体重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图像、文本到剧场,“艺术史剧场”课程让历史穿越现实,达成跨越种族、语言、文化、空间的多重艺术体验.通过剧场化传播打破时空界限,观者的感官和参与积极性得到强力激发,传统的艺术史图文转变为动态、鲜活的视觉呈现.可以说,“艺术史剧场”课程使艺术史得以有效介入社会美育,实现了社会美育的生动普及,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化了艺术史的人文价值.
艺术在今天愈来愈重视与人、自然之间的关系.艺术由图像转向逐渐开始向生态转向,艺术的生态转向越来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既去掉人类中心主义,又去掉生态中心主义,其实探讨的是在现代性过程中人类的困境.两届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将雕塑放到自然中,放到生态系统中,意在探究、重思人与自然,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现实世界中,在有关生态环保议题的“知”与“行”之间仍旧存在着一些矛盾和悖论.所以,在研究生态设计的方法论和实践论的同时,仍旧有必要探讨生态设计的伦理秩序问题.文章从设计研究要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视角出发,梳理了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的历史语境和理论进路,主张摈弃“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简单的二元对立,而儒家的差序伦理,尤其是张载“民胞物与”的思想恰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维路径.
生态设计既是一种原则,也是一种方法.通过作品来保护自然之美是设计师的职责,在“碳中和”理念之下,生态设计作为一种强大的社会雕塑工具,可以潜在地改变文化信仰以及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生态设计倡导从商业设计思维转换为生态设计思维、从线性思维转换为循环思维、从作品思维转换为社会雕塑思维、从可持续思维转变为再生文化思维、从局部设计思维转换为整合系统思维.生态设计助力碳中和的方法可介入到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
四川美院愈园生态艺术行动是整合艺术、生态、教育、疗愈、科学与社会等多个维度的跨领域、开放式实践.结合系统思考、社会雕塑与联系式美学等理念,它是在微观层面对疫情与气候变化等全球生态危机的在地回应.愈园项目将行动与愿景结合,旨在促进自然、社会、身心、文化与教育的多重疗愈,探索创造面向未来的生存与行动主义的艺术.
文章介绍了在力倡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近年来在公共雕塑实践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以“荒野”为视角探讨艺术创作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倡导有限度地向自然索取以及归还过剩索取,寻求人与自然融洽相处的方式,在尊重生态与环境的前提下思考可持续的艺术创作方式.
材料与设计的关系一直是设计实践与研究关注的话题.一方面,材料作为表达设计的必要物质条件,体现设计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设计观念影响甚至主导着材料创新.17世纪,欧洲设计借由材料体现君权威严;工业革命后设计的标准逐渐从满足特权阶级个人要求变为改善大众的日常生活;今天,设计师意识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开始主张加强合作、高效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从全球的语境出发通过设计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期刊
以“东方色彩·多维景观”为主题的2021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于2021年11月12日召开.根据北京疫情防控要求,本次年会全程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举行.开幕式创新线上会议形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院内领导出席的“会议空间”与院外领导嘉宾出席的“视频空间”共同组成.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韩子勇,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喻剑南,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发起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所长牛克诚,主办方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负责人杭春晓出席了“会议空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