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课堂中对话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是课堂的进度,忽略了課堂对话的有效性,这给学生的语言习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基于此,对英语课堂中的对话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英语课堂;对话;有效性;策略
在课堂语言环境中,高质量的对话是促使学生思考、实践及语言习得的重要途径之一,能极大地影响到语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对话对组织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还对学生的二语习得具有重要作用(Numan,1991:78-93)。
一、构建话题情境和对话平台
课堂话语是课堂中使用的一种语言(Richards,2000:64),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清晰传递指令,对话简洁、高效。只有保证学生可以准确领悟话语意图,才能让使课堂活动流畅进行。课堂对话的过程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依托主题设问得到学生反馈,然后教师评价的动态交互循环。对话质量来自师生双方对课程目标的多元阐释和建构。其互动依据是以IRF话语结构(教师发起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做出相应的反馈),这种阶梯层级式模式对于分析结构相对紧密的会话非常有用(McCarthy,1991:22)。在课堂情境模式(Classroom context mode) 中,教师创设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完成课程目标。教师利用已有知识导入新知识,利用课堂对话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例如,九年级第五单元课堂活动中的Getting students ready for learning导入环节:“List some famous people in the world they know.”就属于假设情境。探索新知,让教师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本课所描述的人物。教学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及提高学生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导入情境,引导学生做出相应表达,并逐步趋向学习目标。对话过程所产生的不符合主题的观点,教师不能简单地勾选答案或直接给出答案以避开干扰项,而是需要对每位学生的回答做出正面反馈,鼓励每位学生发言,并允许当话题受到情绪的感染时做适度的延伸;也要关注时效、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趋向活动主题,实现教学目标。课堂对话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技能和系统模式,而应因地制宜地结合多种课堂话语模式来实现课程目标。强化课堂对话中的体验、参与、实践、探究,并进行合作与交流。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教师在课堂对话中提供的大量高质量的语言素材和互动实践。这就需要为课程目标提供一个良好的话题平台。例如,在对话中可以精选学生的部分有效回答进行围绕主题的拓展延伸,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要关注不同语言能力学生的反馈,增加课堂对话的覆盖率。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对课堂活动也会产生意料之外的反馈。教师应对可能出现的偏题、超时和弱反馈之类的意外情况做好相应的预案,以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堂目标
课堂对话需要考虑学生的识记、理解和重复等基本目标,也要关注分析、思辨和创新等更高的目标。在对话中,课堂情境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真实情境的模拟对话,提供较好的主题依托,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反馈不应当停留在语言细节或标准答案的层面,而应当指引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并有所创新。在每一个主题环节做好预设,如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和风格偏好等,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个体差异也要求预设的话题有一定的阶梯和层次,以适应不同语言能力和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尽可能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成为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反馈形式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如应该对评价或表扬的语言有所选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避免单调地使用“good”“excellent”这类敷衍式的评价,要进行更加具体且有建设性的意见反馈。简单的反馈既不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确切的认可,也无法有效纠正偏差。例如,在Unit 5 的“Ask students to list some famous designers in the world. ”的情境中,在学生做出回答之后如果不满意就可以追问:“That’s right,but do you know that Eiffel designed not only the Statue of Liberty but also the Eiffel Tower?”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讨论。当学生没有给出预期的回答时,教师可以用 “Which part is not clear enough for you?”“Can you prove your point of view?” 之类的话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表达,通过对话理顺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完成对话,实现课堂目标。课堂对话应当依托主题,根据不同的课堂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风格以及语言能力等设计活动的形式和活动的单位(个体/小组;语言/非语言)。这样的话,教师能够对整个活动的信息做出评析,按照课堂目标的完成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反馈发现问题,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总之,通过有效的课堂对话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需要注意师生对话的数量比例和侧重点,注重话语组织逐步引导和推动课堂目标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避免成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邹宇,2016),这样才能提高课堂质量,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过程是由多个活动贯穿起来的,面对独立的个体,教学活动的目的不同,反馈方式也就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引入高效的课堂话语模式设置优质话题情境,构建积极的对话平台,通过有效的课堂对话实现课堂目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David Nuna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2]Jack C.ichards,John Platt,Heidi Platt.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MaCarthy M. 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4]邹宇.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英语广场,2016(12):83-84.
关键词:英语课堂;对话;有效性;策略
在课堂语言环境中,高质量的对话是促使学生思考、实践及语言习得的重要途径之一,能极大地影响到语言学习的有效性。课堂对话对组织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还对学生的二语习得具有重要作用(Numan,1991:78-93)。
一、构建话题情境和对话平台
课堂话语是课堂中使用的一种语言(Richards,2000:64),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清晰传递指令,对话简洁、高效。只有保证学生可以准确领悟话语意图,才能让使课堂活动流畅进行。课堂对话的过程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依托主题设问得到学生反馈,然后教师评价的动态交互循环。对话质量来自师生双方对课程目标的多元阐释和建构。其互动依据是以IRF话语结构(教师发起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做出相应的反馈),这种阶梯层级式模式对于分析结构相对紧密的会话非常有用(McCarthy,1991:22)。在课堂情境模式(Classroom context mode) 中,教师创设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完成课程目标。教师利用已有知识导入新知识,利用课堂对话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例如,九年级第五单元课堂活动中的Getting students ready for learning导入环节:“List some famous people in the world they know.”就属于假设情境。探索新知,让教师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本课所描述的人物。教学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及提高学生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导入情境,引导学生做出相应表达,并逐步趋向学习目标。对话过程所产生的不符合主题的观点,教师不能简单地勾选答案或直接给出答案以避开干扰项,而是需要对每位学生的回答做出正面反馈,鼓励每位学生发言,并允许当话题受到情绪的感染时做适度的延伸;也要关注时效、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趋向活动主题,实现教学目标。课堂对话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技能和系统模式,而应因地制宜地结合多种课堂话语模式来实现课程目标。强化课堂对话中的体验、参与、实践、探究,并进行合作与交流。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教师在课堂对话中提供的大量高质量的语言素材和互动实践。这就需要为课程目标提供一个良好的话题平台。例如,在对话中可以精选学生的部分有效回答进行围绕主题的拓展延伸,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要关注不同语言能力学生的反馈,增加课堂对话的覆盖率。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对课堂活动也会产生意料之外的反馈。教师应对可能出现的偏题、超时和弱反馈之类的意外情况做好相应的预案,以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堂目标
课堂对话需要考虑学生的识记、理解和重复等基本目标,也要关注分析、思辨和创新等更高的目标。在对话中,课堂情境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真实情境的模拟对话,提供较好的主题依托,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反馈不应当停留在语言细节或标准答案的层面,而应当指引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并有所创新。在每一个主题环节做好预设,如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和风格偏好等,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个体差异也要求预设的话题有一定的阶梯和层次,以适应不同语言能力和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尽可能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成为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反馈形式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如应该对评价或表扬的语言有所选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避免单调地使用“good”“excellent”这类敷衍式的评价,要进行更加具体且有建设性的意见反馈。简单的反馈既不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确切的认可,也无法有效纠正偏差。例如,在Unit 5 的“Ask students to list some famous designers in the world. ”的情境中,在学生做出回答之后如果不满意就可以追问:“That’s right,but do you know that Eiffel designed not only the Statue of Liberty but also the Eiffel Tower?”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讨论。当学生没有给出预期的回答时,教师可以用 “Which part is not clear enough for you?”“Can you prove your point of view?” 之类的话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表达,通过对话理顺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完成对话,实现课堂目标。课堂对话应当依托主题,根据不同的课堂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风格以及语言能力等设计活动的形式和活动的单位(个体/小组;语言/非语言)。这样的话,教师能够对整个活动的信息做出评析,按照课堂目标的完成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反馈发现问题,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总之,通过有效的课堂对话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需要注意师生对话的数量比例和侧重点,注重话语组织逐步引导和推动课堂目标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避免成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邹宇,2016),这样才能提高课堂质量,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过程是由多个活动贯穿起来的,面对独立的个体,教学活动的目的不同,反馈方式也就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引入高效的课堂话语模式设置优质话题情境,构建积极的对话平台,通过有效的课堂对话实现课堂目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David Nuna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2]Jack C.ichards,John Platt,Heidi Platt.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MaCarthy M. 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4]邹宇.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英语广场,2016(1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