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外周血Vδ2~+γδ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

来源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Vδ2+γδ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胃癌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多种荧光标记抗体标记细胞表面分子,流式细胞术分析Vδ2+γδT型细胞及其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7A(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的Vδ2+γδ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δ2+γδT细胞中分泌IL-17A的细胞比例为(5.26±2.50)%,明显高于对照组(3.48±1.76)%(P<0.05)。胃癌组外周血IFN-γ+Vδ2+γδT细胞与TNF-α+Vδ2+γδT细胞比例分别为(46.24±20.01)%、(43.78±19.85)%,与对照组(60.10±20.75)%、(54.67±19.02)%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分泌IFN-γ和TNF-α的Vδ2+γδT细胞比例显著减少,而分泌IL-17A的Vδ2+γδT细胞显著增加。提示上述三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异常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瘦素在猪螺杆菌(Helicobacter suis,H.suis)感染后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C57BL/6野生型小
目的明确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自然病程进展规律与感染持续时间、年龄、性别、血清ALT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8月就诊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与序贯疗法对首次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除失败患者的补救治疗的疗效。方法将79例首次H.pylori根除失败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39例,用序贯
<正> 1993年3月22日至26日,1993年度美国物理学会(APS)三月会议在美国西雅图市召开。会议涉及面很广,诸如高 T_c 超导体、聚合物、布基球(富勒烯)派生的许多新发展、介观体系
<正> 生理学是生物学和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生理学名词与医学名词和生物学相关学科(如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名词有着密切联系。生理学名词的统一和规范
作为多学科研究的焦点与前沿,神经网络的研究可能成为打开智能王国大门的钥匙。我国科学技术工作者正积极参与这项研究,并努力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目的探讨内镜直视下肠道支架置入治疗结直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对2009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6例肠梗阻患者实施结肠镜直视下支架置入术,统计一次置入成功率、临床成
随着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的广泛应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治疗方案也发生了显著改变。IBD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较为常见,接
近年来老年性乳糜泻被逐渐认识,其特点为消化道症状轻微,贫血、骨质疏松等营养吸收不良表现突出,易发生自身免疫紊乱、难治性乳糜泻、恶变。本文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癌组织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ducing factor 1,Tiam1)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其与CRC外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