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的英语教学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some_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首次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中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还存在着种种不足,英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足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新课改 英语教学 非智力因素 中学生
  [作者简介]张欢(1984- ),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和英语教学。(河南 新乡453007)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0-0105-03
  
  新颁布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里的“情感态度”是指动机、兴趣、意志、自信心、自主性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非智力因素”。新课标首次把非智力因素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在理论上,若学生学习时无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等,肯定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现实中,学生确实存在种种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不足,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成为教师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为了了解当前中学生该方面的实际情况,本文对河南省新乡市3所中学学生进行了有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几项措施。
  一、问卷调查的过程和结果
  (一)调查的过程
  2009年3月对新乡市3所中学(重点中学1所,普通中学2所)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就英语学习中非智力因素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4份,其中有效问卷192份(重点中学60份,2所普通中学分别62份和70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关于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3所中学学习动机为“获取英语知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学生所占百分比依次为20.0%、16.1%、17.1%;“应付考试”的学生依次为73.3%、66.1%、68.6%;“应付师长”的为3.3%、9.7%、8.6%;“无动机(讨厌学习)”的为3.3%、8.1%、5.7%。可见,无论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大多数中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真正具有正确学习动机(获取英语知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平均不到20%。
  2.关于英语学习兴趣的调查。3所中学中对英语“很感兴趣”的学生所占百分比依次为16.7%、9.7%、8.6%;“较感兴趣”的学生依次为18.3%、12.9%、10.0%;“一般”的为56.7%、58.1%、62.9%;“无兴趣”的为8.3%、19.4%、18.6%。可见,在重点中学有65%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一般或无兴趣);在普通中学比例更大,分别为77.5%和71.5%。
  3.关于学习意志的调查。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意志可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以学生在学习时“是否有计划性,且能否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为指标。3所中学中“没有自己的计划”的学生所占百分比依次为5.0%、11.3%、11.4%;“有计划,但很难坚持”的学生依次为13.3%、19.4%、21.4%;“有计划,且能够持之以恒”的为81.7%、69.4%、67.1%。可见在重点中学有18.3%的学生学习无计划或有计划但很难坚持;在普通中学比例更大,约占30%。
  4.关于情感因素的调查。师生关系是情感因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学生喜欢某老师的原因”进行了调查,3所中学中选“外表形象好”的学生所占百分比依次为5.0%、8.1%、8.6%;选“教学法灵活多样”的学生依次为51.7%、43.5%、42.9%;选“对学生和蔼可亲”的为43.3%、48.4%、48.6%。可见,无论在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90%以上的学生都十分注重英语教师的教学法和对待学生的态度。
  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措施
  (一)学习目的和动机的培养
  目的是人们采取行动所要达到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即引起人的行动的动力。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真正具有正确学习动机(获取英语知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学生的比例很低,平均不到20%。因此,在中学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实施英语新课改、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学生只有在“心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产生“行动”的倾向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价值的认识。英语已成为全球性通用语言。我国的建设需要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我们也需要“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英语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懂英语是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并在社会立足的基本技能。英语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衣服上有英文:Natural silk(天然丝绸)、Nylon(尼龙);冰箱上有英文:Refrigeration(冷藏)、Lamp switch (照明灯开关);汽车上有英文:Manual(手动变速器)、Automatic(自动变速器)。如果不懂英语,就是新时代的“文盲”。当学生明白了学好英语这门学科所具有的巨大价值时,就会产生对知识的强烈欲望和追求,从而明白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主动地学习。
  2.培养成就动机,获得成功体验。成就动机是由成就需要转化而来的动机。成功能使学生产生自我满足感,同时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带动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成就动机的关键就是要提供学生成功的机会。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各位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其在“跳起摘桃”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如提问学生或竞赛时,应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上进行,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避免挫伤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评价学生时,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尤其是差生,即使是小小的进步,也要用“Wonderful,Well done,You are clever”等褒奖性言语鼓励他们。
  3.运用榜样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中学生具有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的特点,教师采取榜样激励法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如学习第二单元“The Olympic Games”时,可以介绍球星姚明的辉煌成就,这些通过个人奋斗成功的例子都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4.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英语新课标很重视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可以培养学生的使命感,激励其好好学习。如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血的教训让人感到心灵的震撼;新中国成立后,原子弹氢弹试爆成功,载人飞船宇航员成功返回地面,使得外国人对中国刮目相看。用这些事实,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的道理,从而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令人高兴的是英语教材中有不少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如“Unit 1 Cultural relics”讲文化遗产、历史古迹,能激起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师要教育学生:先辈们创造了祖国昔日的辉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你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重任,一定要发愤学习、不辱使命。
  (二)学习兴趣的培养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内在驱动力。随着知识经济加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对英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越来越多、困难越来越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学习的兴趣也就大打折扣。故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中学英语课程的一项重大任务。
  1.教学理念要“新”。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新课改要求中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这涉及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和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英语教学目标要从“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变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教学方式要从“接受式”变为“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式”;学习方式要从“单一性”变为“多样性”;教师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评价方式要从“终结性评价”变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这些新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符合学生的特点,学生当然会乐起来,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学方法要“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教师满堂灌,“填鸭式”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创新。如“创设情境”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很有效的新方法。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可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使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处于最佳状态,通过听、说、读、写多种操练,使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得到提高。创设课堂情境的途径包括语言创设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展示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角色感悟情境等,综合应用效果更好些。如学习“Unit 3 Travel journal”时,教师可以带上旅行帽和旅行包走进教室,利用多媒体展示位于河南的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的秀丽风光,然后让同学们考虑以下问题:假设我们班要去云台山旅游,需要准备些什么?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在景区要注意什么?如何当“导游”,用英语与外国游客沟通?这种情境可使学生兴趣高涨,注意力集中,对课文内容充满期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当然,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讲一些英文笑话、国外趣闻及其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也可培养师生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教学内容要“新”。现在的英语教材符合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爱好和心理特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有利于教师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第五单元(人教版2004,Book 2)的主题是Music,这是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说起他们喜欢的歌星来,他们会滔滔不绝。当代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是“追求时尚”。只有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并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也最有可能成为他们心中的“时尚”。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贴近社会、走进时代,使学生能感受英语语言运用的时代气息和时尚性,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讲第一单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时,给学生介绍外国流行的一些节日:Christmas Day(圣诞节)、Fool’s Day(愚人节)等。又如,在教学课件设计制作时可以有意输入鲜活的、具有时尚性的英语名词:The non-mainstream generation(非主流)、Fans(粉丝)、DIY(do it yourself)等。
  4.教学手段要“新”。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能够激活学习兴趣、创造成功的体验和激发学习内在动机的教学手段。如教师可结合课文的题材将表演法、抢答、情景对话、看图讲述、讨论等多种形式引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采用实物、模型、简笔画等直观手段,都可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尤其是以下几种办法效果更佳:(1)使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采用自制课件的方式来辅助教学过程,从网上下载听、说、读、写的英语材料,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音、和谐激情的音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2)用英语聊天。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上网聊天、发E-mail,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英语聊天,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3)讲英语故事。讲故事和听故事是学生常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教师可让学生找来有趣的英语故事在班上说讲。“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讲好故事,学生会积极准备、开动脑筋,为了听懂故事,学生需排除杂念、聚精会神。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又可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三)意志的培养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而且缺乏毅力。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学生学英语没有天然的英语语言环境,需要大量地背单词、默课文、记语法;而目前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虽然思维活跃,但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自我行为控制力也较差。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志的培养。
  1.让学生懂得困难挫折存在的必然性。“祝你一帆风顺”是人们常说的一句祝福语。事实上,不管是谁、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不会总是非常顺利,肯定要遇到一些困难。学英语也是如此。中国的俗话“学海无涯苦作舟”用于此处很适合:“无涯”是告诉我们学习是无止境的,要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和浮躁的情绪;“苦”是告诫我们在学习中一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大可不必因某次测验失利而气馁,不必因某次考试不好而一蹶不振,应容忍和接受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并将挫折带来的痛苦升华为学习的动力,让“绊脚石”变为帮助自己进步的“垫脚石”,在逆境中自我激励、锐意进取。
  2.让学生懂得困难挫折是可以战胜的。教师可利用名人激励学生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如“Unit 2 Working the land”中讲到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还可用学生中英语学习优秀者的坚韧意志故事来激励学生,使他们从中汲取磨炼自己坚韧意志的养料。
  3.进行分层次教学。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期望值,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要求,饱尝胜利的喜悦,形成一定的成功心态,增强学习信心。如在处理课文时可让优秀的学生复述、中等的学生背诵、中下的学生分段背诵、成绩滞后的学生熟读;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周密可行的学习计划,并督促他们排除干扰、严格执行、如期完成,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有布置、有检查,这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
  4.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与他们一道找出问题所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通过学生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各种困难。通过调查发现某些中学生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觉得学习英语太难了。就拿词汇来说,是英语学习的“绊脚石”。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介绍构词法。如expect-,expected-,unexpected-,unexpectedly。利用一些小技巧进行记忆。英语中某些动词后面必须跟动名词作宾语, 但不容易记住这些单词,有位教师把他们编写成一个新单词“macafeps”,中文的大致读音是“霉咖啡不是”,对于这个滑稽的中文,学生大笑,教师此时告诉学生“macafeps”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单词:m代表mind,a代表avoid,c代表consider,a代表allow,f代表finish,e代表enjoy,p代表practice,s代表suggest,这就大大方便了学生的记忆。教师要激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发明一些有利于英语单词记忆的“高招”“绝招”,这样可培养学生意志的坚韧性。
  (四)情感的培养
  不同的情感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作用,可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增强;消极的情感则阻碍智力的发展。英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想方设法使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有一个积极的情感。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
  1.建立平等、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非常重要。而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教师要爱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在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学生都十分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应真诚地去爱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发现他们的优点,挖掘他们的潜能,张扬他们的个性。(2)教师要有乐观豁达的教学心境。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可能因教师的良好心境而亢奋,也可能因教师的冷漠不快而消沉。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善于把握自己的情绪,让学生看到的永远是充满朝气、笑容可掬、亲切和蔼的教师。
  2.运用符合学生情感特点的教学法。现在的中学生具有情感丰富而强烈的特点。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法是调动学生情感因素的最佳途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教学法对中学生的影响很大。英语新课标强调该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此相适应的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教学法等都是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法。这些教学法既符合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等情感特点,又能满足他们的社会性心理需求,因为在这些活动中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可通过举办故事会、专题讨论会,进行参观、调查活动等各类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使学习兴趣持之以恒地发展。
  三、结语
  学生的学习既涉及智力因素,又涉及非智力因素。遗憾的是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往往被忽视。英语新课标首次提出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今天的中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国家的经济建设,英语教师欲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在教学中就一定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践证明,英语教师结合学科实际,激发培养学生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是切实可行的,这是提高学生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关霞.新课程下的英语教师的自身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9(23).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陈雨亭.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瓶颈与突围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09(7).
  [4]党燕.谈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兴趣[J].科教文汇,2008(5).
其他文献
建立多个供应商、单个分销商和单个产品组成的供应链中的协调订货决策问题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对于不同的供应商,在每个订货周期内,产品分多批次配送至分销商处.利用该模型可以
在国内外市场上,我国农产品面临着来自价格、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多方面的激烈的竞争,亟需提升中国农业软实力,将我国农产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而中国农业软实力
介绍了在一台480t/h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上安装了一套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炉膛燃烧可视化在线检测系统,主要提供了火焰监测、温度图像和黑度图像,并具有历史纪录和动态趋势等功
芽苗砧嫁接是嫁接中的1种新型嫁接技术,它是利用尚未展叶或刚展叶的芽苗作为砧木,嫁接所需繁殖对象的1项无性繁殖新技术,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和较高的生产实用价值.到目前为止,我国
应用微软NET架构下的Web技术,运用C#语言开发了汽轮机故障在线诊断系统。通过输入振动、渗漏、堵塞变形、磨损、超温,超水位、卡件损坏等故障关键词,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出汽
社区可以理解为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一定的地域空间,社区的社会性与地域性是密不可分的。地域和人口是构成社区的两个基本要素,其中人口是构成社区的主体。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
中国有没有一流大学已经是一个有些历史和略显麻木的问题,甚至是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我们的这个感受有些纠结。对于"一流大学"纠结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根本枝节需要讨论,一
情境教学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所谓教学情境,指的是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氛围。“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之间的感情交流。“境”是教学环境,既指物理环境,如教室中的布置与陈设;也指教学双方的关系。境为情设,情因境生,情境统一和谐方为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情境教学不仅可以
讨论土地整理后的效益分析与评价,首先建立了土地整理后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实际数据,给出了土地整理后的效益表示.最后应用因子分析法,给出
[摘要]当前,城市社区在构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这些困难已经严重影响到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社区科协组织可以发挥其自身优势,凝聚人才,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借助科协组织力量,完善学习型社区长效机制,为社区提供人力、物力和智力资源,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发展建设工作,实现构建学习型社区的目标。  [关键词]科协组织 学习型社区 作用  [作者简介]朱辉荣(1977- ),男,四川德阳人,重庆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