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解《木兰诗》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uowei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文背景
  被誉为我国乐府民歌“双璧”之一的《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清朝沈德潜评价《木兰诗》时说:“事奇语奇,卑靡时得此,如凤凰鸣,庆云见,为之快绝!”意思是这首诗以及它叙写的事情堪称神奇,在格调低下的作品中读到它,就如同听到了凤凰的鸣叫,看到了吉瑞的祥云,不觉让人称快至极!
  二、课堂实录
  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生1:主要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师:哪两个字最能体现它的传奇色彩?
  生2:“扮”“代”。
  师:联系诗句,具体说说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出征后的“奇”事。
  生3:征战十年,木兰却成功隐瞒身份。
  师:奇妙。
  生4:死伤惨重,木兰却屡次建立战功。
  师:奇迹。
  生5:天子重赏,木兰却主动请辞还乡。
  师:奇怪。那么,木兰代父从军这件事,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到底“奇”在哪里呢?
  生6:古代女子与战争无缘,而木兰却成了主角。
  生7:木兰是改装从军,并未以女儿身走上战场,而且一瞒就是十年,瞒过了天子,瞒过了朝夕相处的同伴,这种经历堪称神奇。
  生8:战场上的木兰不让须眉,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立下了赫赫奇功,众多男将士望尘莫及。
  生9:木兰地位低为农村妇女,生活不算富裕,却能不慕荣华富贵,淡泊名利,令人敬佩。
  师:在你眼中,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还是更像一位平民女子?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生10:木兰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女子。男耕女织,是我国古代的家庭分工方式,木兰也不例外。诗歌开篇就写她“当户织”,可见她是一位勤劳本分的姑娘。
  生11:木兰是一个孝女,“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出一位孝女对父母的挂念之情。她毅然推辞“尚书郎”的奖赏,只“愿馳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见她是一位一心尽孝的普通女子。
  生12:十年的时间过去,百战归来的勇士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却忙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一系列动作透露出她内心“还我女儿装”的渴望。这也说明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女子。
  师:这是一位勤劳而孝顺的勇士!
  生13:我认为木兰是一位英雄。我国古代女子“绣花楼上,足不出户”,然而木兰却“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紧锣密鼓地准备行装,可见她不是一位普通女子,而是一位通晓战事的女英雄。
  生1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能够忍受如此残酷和激烈的战争,充分说明木兰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英雄。
  生15:昨夜见帖,今朝叹息,叹息声还未停止,决心已定,这是何等果敢、有英雄气概的女子!
  生16:“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能够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毅然辞官回乡,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也充分证明了木兰的英雄形象。
  师:真是一位果敢勇猛、光明磊落的奇女子!
  生17:我认为这两种形象是融为一体的。“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的“心事”不是闺房私事,而是因为边境上又燃起了战争的烽火。木兰见“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再加上“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注定木兰要踏上替父从军的道路。这里可以看出木兰既有一般女子的柔情,更有巾帼英雄的豪情。
  师:如此看来,木兰既是一位平民女子,也是一位巾帼英雄。有人为此创作了一首《木兰颂》,称赞道:“木兰,你是一位好姑娘,那不知疲倦的机杼声,将你的勤劳美德弘扬。”请你续写几句,让我们一起来歌颂这位奇女子。
  生18:木兰,你是一位好姑娘,你代父从军的壮举,谱写了爱国爱家的诗章。
  生19:木兰,你是一位好姑娘,你“不用尚书郎”的选择,激励了后人淡泊名利的志向。
  生20:木兰,你是一位好姑娘,你巾帼不让须眉,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师:同学们的续写很有创造性。让我们来把它们组合成一首集体创作的《木兰颂》,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木兰的传奇形象之所以家喻户晓,也得力于北朝乐府民歌这一特别的文学样式的雕琢,现在我们一起来品一品这首诗的行文之奇。
  生21:这首诗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体现了民歌的特点。
  生22:这首诗以五言为主,杂以七言、九言,长短句交替,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有音韵美。
  师: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丰富多样的形式,有助于复杂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生23:可以用一句话甚至一个字表达完的,诗歌却不厌其烦地反复叙写。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其实就是一个“问”,突出木兰心思重重的忧虑。
  师:这是铺叙。请同学们再找出类似铺叙的句子。
  生24:“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句话是说家里无人能代替父亲出征,写出了木兰从军的原因。
  生25:“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四句扣住一个“买”字,用排比和互文手法铺叙木兰匆忙而主动地准备行装的过程,渲染了军情紧急的气氛。
  师:这首诗在广阔的背景下展示木兰形象,时间长达十年;地域上,从家乡到边关,从朝廷到故乡,空间十分广阔。如此丰富的内容,在材料剪裁上有什么特点?
  生26:紧紧围绕“木兰是女郎”选材,对木兰从军的缘由、入朝辞官还家写得详细,而军事生活等对“木兰是女郎”来说是次要情节,写得简略,详略得当。   生27:详则挥墨如泼,略则惜墨如金,如此用笔,堪称奇绝。
  生28:这首诗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在真实描写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塑造了一位典型的英雄人物,又用丰富的想象来构成虚幻的境界。
  师:是的,这首诗摆脱了沉重现实的束缚,抒发豪迈奔放的感情,体现了北朝民歌质朴刚健的风格。这是《木兰诗》成为北方民歌中的不朽杰作、中国诗歌史上的奇葩的重要原因。
  三、教学评析
  本课例以沈德潜精辟的评论为抓手展开教学活动,探究其“事奇”“人奇”与“文奇”。整个教学活动分三个阶段展开,引领学生欣赏作品之美。
  1.缘事而引,探寻奇“事”,感受叙事的曲折美。
  乐府诗歌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教者缘事而引,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叙事之“奇”。首先是整体感知,突出“扮”和“代”,让学生初步感受木兰以女儿身代替父亲出征这一旷古未闻的奇事。接着结合诗歌内容,将“扮”和“代”的“奇”落实到具体的诗句内容上,让学生了解木兰每一个举动的出人意料、令人惊奇。然后把木兰事件放到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探寻木兰作为一個女子,在男权社会里成功从军的奇妙。这三个方面注重对“奇”字的具体解读,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由课内到课外,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思维,深入领会作品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
  2.矛盾激辩,探究奇“人”,感悟人物的形象美。
  是巾帼英雄还是平民女子?二者看似对立,实则统一。教者以此作为本教学环节的核心问题展开教学活动,并由此引发对巾帼英雄与平民女子的生成探究。学生通过对具体诗句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的品味、辨析,深入领会木兰既是一位巾帼英雄,她用自己柔弱的肩扛起了家庭和祖国的重任,缔造了不朽的传奇,也是一位平民女子,她孝顺、淡泊名利、勇于挑战、热爱生活,从而深度表现木兰形象的多面性,既有巾帼英雄的刚性,也有平民少女的柔性,是一个将女儿情怀与英雄情结集于一身的“奇”女子。师生集体创作并诵读《木兰颂》环节,既是对木兰形象特点的另一种形式的总结,也是学生对木兰形象意义理解的升华,更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有效引领。
  3.品赏写法,探赏奇“文”,感咏民歌的语言美。
  乐府本指一种官署机构,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兼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诗。可见乐府诗的灵魂在于它的民间创造性和现实写意性。教者抓住乐府诗的行文特点,挖掘其中的民歌因素,如语言朴素自然而带感情,人物描写有声有色,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注重铺陈场面,大胆运用详略,以铺陈、排比、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教者删繁就简,引导学生着重从语言上体会其随性自由,从写法上体会其飘逸洒脱,从风格上体会其刚健质朴,从而“窥一斑而见全豹”地领悟乐府诗语言和表现形式之奇。
  本课例独具匠心地以“奇”字贯穿整个课堂,解奇文,品奇人,析奇诗,花木兰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风采形象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学生内心,成为经典。
  (作者为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通过影响奥地利黑松不定芽增殖和伸长因素的研究发现,接种到添加0.8mg/L6-苄氨基嘌呤(6-BA)和0.01mg/Lα-萘乙酸(NAA)的GD培养基上的不定芽增殖率最高可达1100%。不定芽伸长的适
采用PCR—SSCP检测猪CACNA2D1基因第19外显子和内含子在6个猪群中的DNA多态性,对纯合子个体测序检测,发现在CACNA2D1基因第19内含子中存在1个多态位点(C2667T,FJ156361)。Х^2独立
文本的多元解读要求对传统的语文课堂进行重新审视,打破教参上的唯一标准答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进行文本衍生链接,培养学生的反思批判精神、创新思维,构建生态的语文阅读课堂。
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把教学内容趣味化,本文借助初中数学教学实践,阐述构建“趣动数学课堂”的教学主张,提出数学课堂应以“兴趣”为立足点,以“活动”为主导线,以“学力”为关注
对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23个无性系苗木的内源植物激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无性系间的IAA、GA、ABA、ZR含量具有一定差异性,差异程度表现为IAA〉GA〉ABA〉Z
30年前,我从一个满怀憧憬的师范生成为一名乡镇中学的老师,任教“足以解释人生”(林语堂语)的语文。在漫长的教学实践与追求中,点点滴滴连缀成一幅苦乐参半的画卷,在“去来的中间”(朱自清《匆匆》),无论灿烂,还是阴霾,在语文之旅中,我深深体会到一名语文教师应负的责任和使命。曾经,我也有过可以下海经商、改行从政等诱人的机会,但我那读过一年半私塾的严厉的父亲,觉得我这个人简单直率,做不了那些行当,只是个教
摘 要  教学内容的安排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核心,创新课堂内容要遵循一项重要的原则,即课堂设计要“以点带面”,在实现教学内容创新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一方面抓住确切的知识点切入,另一方面,深入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  知识点 深度 广度 挖掘  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许多教师都认识到,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融知识、技巧、技能、情感认知为一体,让学生真正地感知美,创造美。在长期的美术课教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日粮对浙农大1号意蜂产浆期生产性能、蜂王浆成分和工蜂咽下腺发育的影响。选择15群群势相当的浙农大1号意蜂,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把作文评改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这是写作教学发
教学活动应有利于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联系,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美育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