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岳 引领青岛保税区闯世界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9月1日。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顺利通过了国务院联合验收组的正式验收,标志着青岛保税区向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
  
  勇当大任立潮头
  
  青岛保税区于1992年1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993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封关运营。
  然而,其后青岛保税区的发展十分缓慢,一度出现区内“杂草丛生、牛羊成群,人心涣散、发展停滞”的现象。到1999年底,青岛保税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仅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1/31,年进出口总额、年上缴税收分别仅为外高桥保税区的1/28和1/66,面临被摘牌的困境。
  时任中共青岛市委委员、即墨市委书记王怀岳在此关键时刻披挂上阵,走马上任保税区党委书记。
  王怀岳出生于胶南县。山的艰险和海的壮阔孕育了他波澜壮阔的鸿鹄之志和铮铮刚毅的性格。自1984年担任山东省胶南县琅琊乡副乡长走上基层领导岗位,直至日后担任胶南市灵山卫镇党委书记、镇长,胶南市市长助理、胶南市委副书记,即墨市委副书记、市长,中共即墨市委书记。青岛市委委员等职。王怀岳一路走来,像山路上的开拓者,脚下生风,举足投步踢得碎石乱滚,又像冲浪者敢立潮头,敢为天下先——
  在胶南市琅琊镇任职期间,他克服困难筹集资金600多万元,铺设海底电缆和供水管道,一举为斋堂岛等岛屿居民解决了祖祖辈辈吃水难、用电难的问题;在灵山卫镇,他建成了山东省第一个县镇办热电厂,彻底解决了当地企业、家庭的用电难;进而取消了农民的各种费用,成为全省第一个不向农民收费的乡镇,他还首先发起了村村港湾扇贝养殖和户户水貂养殖,帮助农民增收。在胶南市,王怀岳全力抓高效农业发展,建成了我国最北方万亩茶叶基地、万亩果园、万亩板栗园等大面积高效林果种植区,山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在担任即墨市长、市委书记期间,王怀岳实施的“民心工程”卡住六大铺张浪费的非生产性资金,全部用于解决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难点要点问题,彻底解决了积压20年之久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此后,即墨的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额等综合经济指标一直居于青岛各市区首位。
  心里装着百姓的王怀岳,“位卑未敢忘忧国”,赢得了众多百姓口碑。
  
  披剩斩棘创大业
  
  从一个人口百万的经济强市到只有十几人的落后区域,反差如此之大,然而王怀岳刚毅的脸膛暴起了青筋。他拍案而起,向众人挥手呼喊:共产党人不是说客,一个字:干!面对组织上的重托和希望,王怀岳立下军令状——一年之内改变青岛保税区现状!
  没有资金,王怀岳就带220h名工作人员亲自锄草、开荒,没有实际管理经验,王怀岳决定率领大家到全国各地保税区学习,他一个一个地给兄弟省市保税区打电话。解释青岛保税区的实际情况。就这样,王怀岳的良苦用心和一片诚意感动了他们,由对方出资,王怀岳带队把全国的保税区全部考察完毕。
  每一个青岛保税港区的工作人员都知道,王怀岳从来都是步履匆匆,速度慢的甚至都要小跑着才能跟上。当年在基层任职期间,他曾有过一晚上跑24个村的记录。每一次在办公大楼看见他的身影都是来去一阵风,不是在开会的路上,就在出差的路上。来到保税区的几年问,王怀岳几乎从来没有休息日。从未按时吃过一顿安稳饭。谈起这些,王怀岳经常说,最感谢还是我们保税区的这个团队,尤其是创业初期的20多位成员。刚刚创业的几年。保税区的工作人员天天加班,经常以方便面果腹,大家把全部精力都投注到青岛保税区的建设上。
  历经不断地考察,学习,并结合青岛保税区的实际情况将先进管理理念融会贯通。通过顶着压力改革,冒着风险创新,王怀岳带领着团队逐步摸索并形成了一套青岛保税区建设开发特有的模式。
  王怀岳大刀阔斧地对保税区进行整顿;融资近亿元对环境进行了彻底整治-争取工商、国税、地税、商检等部门成立机构人区办公,开展“企业服务月”,并设立企业“110”服务热线,取消了区内的各种收费,使保税区成为全省第一个。投资无费区”和“全程代理服务区”一为改善招商环境,面向全国招聘招商人员,在20多个国家设立了项目促进首席代表,加强信息沟通,始终与世界保持同步发展……
  在王怀岳的带领下。2000年底,青岛保税区甩掉了戴了7年的落后帽子,各项经济指标由全国保税区末位跃升到第八位。10个月之后,他们兑现了在一年之内有起色的承诺。
  从那以后,青岛保税区要求辖区企业坚持科学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力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实现了节能降耗、自主创新、环境保护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推进。“十五”期间,保税区形成了以现代物流业为主、出口加工业为辅的发展格局。2005年,青岛保税区已经在全国保税区中名列第二,仅次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目前,保税港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圣元乳业、青岛软控、易邦生物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以珠宝技术研究、刀具刃具设计、软件开发等为重点的企业技术中心集群,以吉母皮亚、爱世给尔、东邦贵石等为代表的贵金属加工集群,以马士基、捷丰、嘉里等大型跨国企业为带动的物流产业集群,以橡胶、棉花、矿权等国际商品交易市场为主体的高端市场集群。此外,青岛保税港区还建立了全球首家已内酰胺交易市场、全国第一家采用即期现货和远期现货交易相结合的国际橡胶交易市场,筹建了国土资源部认可的国内唯一的矿权交易市场以及我国北方唯一的贵金属加工基地。
  截至目前,青岛保税港区以2.5平方公里土地,吸引T40个国家和地区的4200多家企业,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29家,累计吸引外资33.8亿美元。过千万美元的项目51个。15年间,保税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41.7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10.5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吸引外商投资13亿美元,累计向国家上缴财政收入85.6亿元,成为山东省投资强度最密集的区域,也是全国开放区域资金密集度和单位效益较高的地区。
  
  锐意创新展鸿圈
  
  青岛保税港区在全国保税区中,率先提出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功能定位,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运作模式建设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率先提出实施区港联动的课题。针对园区内日韩企业占较大比重的情况,2005年青岛保税区又率先提出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实验区课题;2006年青岛保税区率先提出开展区区联动机制,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文化立区”战略,积极探讨先进文化建设与特殊开放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模式。
  被问及青岛保税港区为什么能敢为天下先、创造出那么多第一,王怀岳坦言;“搞好保税区的前提就是认真学习,学习国外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区,借鉴资本主义国家成功的运营经验,深入分析他们能够成功的个体原因与时代背景。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国外的先进技术经验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破除思想枷锁,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创造,而实际环境也迫使我们,必须要开拓出 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新路。”
  可以说,创新就是青岛保税港区发展之魂——青岛保税港区区域面积有限,仅仅2.5平方公里,3750亩地,有限的空间,如何增值发展?答案只有创新!创新就是动力,创新就是生产力!
  在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青岛保税港区也有独特的创新。一是创新用人机制,打破行政、事业编制的界限,实行全员聘任制,面向国内外招贤纳士,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打破职务和岗位限制,实行干部动态管理,先后有57名局级干部受到黄牌警示或被降职、免职;三是创新培训机制,强化终身学习意识,建立干部学习教育长效制度。
  多年的“实战”工作使王怀岳有着深刻地体会:知识的影响力是深远的,对知识的渴求与重视从他的名片上可窥见一二——第一个头衔不是官职,而是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工作几十年,他从未放下书本,从未放走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1991年—1992年他在美国加州大学学习工商管理,1992年——1994年在香港大学进修国际贸易专业,1994年—1997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城市规划建设。现在的王怀岳,仍在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出生、成长于胶南的他为了学好普通话,办公室挂着拼音音标表,他经常和身边的年轻同志说,。真羡慕你们普通话说的好,有时间要向你们请教发音”。
  由于保税港区内进驻多家国际知名企业,英语也就成为了保税港区的语言交流通行证。王怀岳鼓励每一个管委的同志,“每天学一个单词,学一句英语,几年坚持下来,就是一个英语专家”。
  青岛保税港区至今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周一升国旗,每周讲评和展颂保税区文化理念,每月读一本好书。并写出读后感,作为部门绩效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所有参与过申办青岛保税港区的工作人员都深深记得,八年申办之路,艰难而漫长。王怀岳带队8年往返北京467次,最后冲刺阶段,仅半年间前往北京就达59次l其间他旧病复发,疲劳过度晕倒在海关总署的楼梯口。最后连续十多天高烧不退,王怀岳仍带病坚持工作,白天奔走于各部委,晚上回医院打吊针,连素不相识的医护人员都被深深感动L精诚之至,青天为鉴!最后仅用时94天就完成了11个部委的征求意见和两轮会签,创造了全国保税港区申办工作的“青岛速度”!
  王怀岳常说,求其上,达其中,求其中,达其下。没有梦想,就不会有实现梦想的动力——毕竟创造几个亿数十亿的地方财政税收以及GDP,作用还是有限的,青岛保税港区自身价值最大的体现应是——以创新的理念、独特的产业结构体系作为开放的示范,给全国的保税区,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
  青岛保税港未来的目标是:成为国际物流、国际枢纽、国际分拨港,成为拉动辐射带动山东、河南,特别是青岛地区、沿黄流域、陇海线这一带的桥头堡和开放的窗口,在国际上成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和环渤海经济区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试验区,以及环黄海经济区的重要引擎。
  今后三年将是青岛保税区建设国际化自由贸易港区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机遇期。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前湾港,青岛口岸三个核心地带的这一动向,表明青岛口岸向着“自由贸易港区”的方向,正在强有力地推进。
  青岛,离它的“自由港之梦”越来越近。一个拥有自由贸易功能政策的“自由港”轮廓,正在日益清晰地展现在中国胶州湾的西海岸。
  哦,这里离世界并不遥远……
其他文献
2009年9月28日晚,中央电视台“爱我中华”民族团结专题晚会上,广西边防民警覃新宇在现场接受访谈时,一幕感人肺腑的场面牵动了亿万观众的心,也牵动着远在内蒙古的刘海。  故事人物一:37岁的牡乡女李美文,13岁时因意外失去了双腿。  故事人物二:36岁的蒙古汉刘海,则在1998年因一次意外失去了双手。  故事人物三:覃新宇,广西崇左市公安边防支队隘口边防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  壮乡的无腿女子、失
期刊
近日翻阅报纸,偶看到河南省水利厅原厅长张海钦《为生儿子续香火,煞费苦心养情人》的报道,确认其受贿一千多万元,终审维持无期徒刑的原判。张海钦是我的老朋友,出事早有所闻,如今看到详细报道,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年那个浓眉方脸、敦厚壮实,挥舞改革大旗风风火火、叱咤风云的为官形象不断浮现眼前。想象如今沦为囚犯、身败名裂的情景,完全是两重天地了。  因工作关系,笔者曾在某大报驻河南记者站当记者多年,与一批官员结
期刊
强调以变革适应时代发展读者需求    [本刊讯]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没有阻止各地代表的热情脚步,中华儿女报刊社2009年度宣传工作会议11月13日至14日在江城武汉如期举行。来自中部部分省市的团组织、青联组织代表。邮政发行部门和我社派驻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商议2010年《中华儿女》改刊大计,进一步落实宣传、发行等诸项工作。  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丁晓强介绍了该省的经济社会形势和团的工作,热烈欢迎与
期刊
我是2001年正式上的网。在此之前我对这个行当里的任何规矩都一无所知,所有东西都得从头学起。在这期间,我先后接触到一些已经著名或者正在著名的ID。比如慕容雪村、十年砍柴等。当然。那时候他们并不认识我。我在其中的几个论坛上因为待人接物很有一套,从“菜鸟”顺利升级成“砖手”。  2001年底,我开始正式写小说,把我写好的作品打印好专程送给一些所谓的文学前辈们看。他们基本上翻都没翻就说精神可嘉,不错不错
期刊
谁给起的名    “富二代”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如今他们靠继承家产,拥有丰厚财富。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07年12月的《鲁豫有约·我是富二代》节目中,当时该节目给“富二代”的定义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继承过亿家产,他们被称为“富二代”。与香港人常说的“二世祖”不同,“富二代”在中国从一出现就是个中性词,既不是农业社会中“富不过三代”中等着分家产的一代,也不是
期刊
唐剑本名王唐建,唐剑是他的播音名。荧屏上的他,面孔英武、神态刚毅、思维敏捷、谈吐机智,浑身上下充满了兵味。身为军事节目主持人,唐剑在明星荟萃的央视众多主持人中颇有些特别:他既是电视工作者又是现役军人,既是职业主持人又是主任编辑,既是记者又是导演,军龄已33年,系大校军衔,自1991年在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栏目首度出镜,到2009年主持、策划央视军事名牌栏目《防务新观察》,从事电视工作已整整18载
期刊
王砚充的书法张扬个性的同时蕴含着一种雍容与静穆,行笔时的节奏和力度藏于腕底墨中,表现了古极而宜今,劲极而趋静的哲学思辨,去装饰,求自然,排华丽,尚质朴  “砚充的书法中篆、隶、楷、行、革,印全面,隶书作品在吸收汉代经典碑版的基础上,又融合现代意识,笔力强劲,线条苍茫,结体富有趣味,表现形式新颖。”“你们着,这幅作品绝对是国晨的水平,一点不亚于内地的书法名家。”  北京书法家常金英一边点评一边拿起一
期刊
舞蹈《千手观音》、京剧《赤壁》、舞剧《一把酸枣》,说唱剧《解放》……几乎每部作品中都渗透着张继钢的创作理念——前所未有,闻所未闻。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张继钢70余次担任国家大型晚会或大型活动、大型演出的总导演或执行总导演,“每分每秒都要精彩”是他的创排原则。  从艺30多年来,张继钢的艺术履历表写得满满当当,他的作品气势宏阔、意蕴深厚,个性鲜明。这位具有
期刊
邓中翰还没有适应院士这个崭新的身份,面对记者“邓院士”的称呼略显腼腆,连连摆手。在他眼里,院士是“在工程科技方面做出了惊人成就且两鬓斑白的老人家”,其中不乏自己的偶像,如钱学森、邓稼先,周光召,对于自己能成为其中一分子,邓中翰感到幸运而光荣。    参选之初    2009年3月,初春的阳光映在脸上,邓中翰发现桌上多了一叠厚厚的材料。翻开一看,原来是参选两院院士的申报表格,落款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期刊
《点亮的神灯》    作者简介:  宋青宜,1980年代留学日本,后在日本和中国创办了企业。她是日中环境协会理事长、日本亚洲友好协会副理事长、日本中华总商会的发起人、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海外理事。她有一颗赤诚之心,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特别是在促进中日两国问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上,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因此被誉为中日之间“民间友好使者”。近年来,她对环境问题特别关注,立志于环境保护事业。  内容简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