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中国循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tk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年轻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入选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年龄≤40岁的患者共593例,按照造影结果分为MINOCA组(n=32)和冠状动脉阻塞性心肌梗死组(AMI-CAD组,n=561),比较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药物治疗情况.结果:MINOCA占AMI的5.4%.MINOCA组合并高血压(15.6%vs.40.5%,P=0.005)、糖尿病(3.1%vs.17.3%,P=0.046)和高脂血症(62.5%vs.78.8%,P=0.046)的比例均低于AMI-CAD组.两组患者在所累及的心脏部位、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比例和左心室射血分数0.05).MINOCA组总胆固醇水平[(3.94±0.86)mmol/L vs.(4.41±1.21)mmol/L,P=0.028]和糖化血红蛋白[(5.81±0.77)%vs.(6.15±1.22)%,P=0.025]均低于AMI-CAD组.MINOCA组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75.0%vs.95.5%,P<0.001)和β受体阻滞剂(78.1%vs.91.3%,P<0.001)治疗比例均低于AMI-CAD组,而钙拮抗剂(40.6%vs.16.8%,P=0.001)治疗比例高于AMI-CAD组(P均<0.05).MINOCA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AMI-CAD组(6.3%vs.33.2%,P=0.001).结论:年轻MINOCA患者传统危险因素少于AMI-CAD患者,临床表现则类似.
其他文献
为促进中医药信息基础类及数据类标准在医防协同背景下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梳理国内外中医药信息基础数据类标准研制现状,在防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3个问题:中医药信息基础数据类标准不足、中医药经验传承欠缺数据类标准、中医药信息标准的推广应用缺乏强力抓手;提出了3个对策:开展面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基础数据类标准研制、推进中医药经验传承数据集标准研制和组织中医药信息标准应用评价活动。
目的实现医院项目预算的信息化管理。方法通过分析北京市10所三级公立医院项目预算资金执行进度,发现存在的问题。按照多层次的项目预算信息平台建设计划体系,建立和应用公立医院项目预算信息平台。结果平台的应用大幅缩短了流程审核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项目的全周期管理。结论项目预算信息平台有助于加强对医院项目预算资金的监控,推动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和医院高质量发展。
目的以移动电子签名技术的推广为例,探讨推广措施对于医疗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促进情况,为今后医疗信息技术的推广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在移动电子签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从宣传、培训、信息推送等方面实施积极的推广措施,并对推广前后的用户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积极的推广措施对于移动电子签名使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推广后医生的使用人数增长了61.96%,医生使用比例由52.58%提升到76.84%。结论通过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推广措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医疗信息技术的应用落地。
目的研究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服务使用现状及诊疗效用影响因素。方法以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服务平台的医生、患者、就诊服务等为基础数据,使用SPSS AMO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构建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服务效用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结果医生专业能力对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服务效用有正向影响。病情描述、响应时效在医生专业能力和在线问诊服务效用的关系中分别起正向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结论专业能力水平高的医生能够显著提高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服务效用,患者的病情描述越清楚,则医生对患者线上问诊响应越快,越能提高就诊服
2012年,原卫生部发布了第一部《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展示了吸烟危害健康的坚实科学证据,被WHO誉为“中国公共卫生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此后尽管我国的控烟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但国人吸烟率仍居高不下,公众对吸烟危害健康认知仍亟待提高.为了进一步“让科学警醒吸烟之害”,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日友好医院组织和聘请控烟及慢性呼吸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证据,撰写了《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深入阐述了吸烟与慢性呼吸疾
目的:评估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预防分支闭塞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靶病变为非左主干分叉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组(PBT组)和拘禁导丝保护技术组(JWT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主支置入支架后分支闭塞的发生率、术毕分支TIMI 3级血流的比例、分支重进导丝的比例和成功率、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结果:共入选432例患者,PBT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使用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能否延长术中药物涂层球囊释放时缺血耐受时间.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住院的冠心病患者524例,随机分为RIPC组和对照组(各组n=262).RIPC组在左下肢使用仪器进行三个循环的缺血预适应后再进行药物球囊置入术.对照组下肢仅安装仪器,为关闭状态,30 min后进行药物涂层球囊置入术.评估患者的耐受时间,心电图、血压、高敏肌钙蛋白T变化,以及术后30 d心血管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目的:应用心肌声学造影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于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的患者113例,根据心肌声学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组(CMD组,n=78)及微循环功能正常组(正常组,n=35).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血运重建
目的: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LVEF≤50%)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安全性及远期(5年)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功行CTO-PCI的患者资料,选取术前LVEF≤50%患者303例(LVEF≤50%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1:1)LVEF>50%患者303例(LVEF>50%组).随访5年,以复合终点(心原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作为主要研究终点;以手术成功率、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