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k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探讨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对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行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的年龄为42~80岁;原发灶包括乳腺癌2例、肺癌2例、结肠癌1例。术前均经多学科评估。术后评价标准包括肿瘤消融率、1个月后的病灶消融状态;临床随访结果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影像学随访观察肿瘤的进展情况。

结果

5例脑转瘤患者中,3例单发病灶采用单激光套管消融治疗,1例双发病灶同期分别采用单激光套管消融治疗,1例单发病灶采用双激光套管消融治疗。6个消融病灶的术前肿瘤体积为746.0~11 732.3 mm3。激光发射时长为221~1 552 s,消融时长为602~4 444 s。实际消融体积为2 092.8~8 000.0 mm3。术后头颅MRI复查显示,肿瘤消融率为68.2%~100.0%。1例患者术后肢体肌力进一步下降,余4例患者无新增并发症;5例患者的KPS为60~90分。激光消融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长为3~7 d。5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个月,MRI复查显示4例肿瘤无进展,1例残余病灶稳定。

结论

初步结果提示,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对单发、散发脑转移瘤的治疗安全、有效,为高龄、肿瘤位置深在或不能耐受常规手术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其他文献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1931年由Klemperer和Rabin首先命名[1]。最初认为SFT起源于间皮细胞,好发于胸膜腔[2]。随着对该肿瘤的深入研究发现可发生在胸膜腔以为的部位,但发生在前列腺罕见。本院于2018年11月收治1例,报道如下。
目的:根据NNN-链接制定与ED患者沟通的具体内容,分析NNN-链接标准化护理语言在ED焦虑患者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男科病房住院ED患者96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化护理语言沟通,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及焦虑控制能力护理结局得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护理结局得分[(136.44±7.04)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组[(123.29±5.19)分,P<0.05],其中控制焦虑的反应[(4
目的:提高羟甲香豆素的脂溶性,将其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并研究形成机制.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羟甲香豆素磷脂复合物;以复合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
采用三维打印聚醚醚酮(PEEK)修补颅骨缺损的植入方式为原位嵌入,与其他修补材料比较,能更准确地适应颅骨缺损、外表更美观、患者舒适度更高,且因其具备不导电和隔热等优点,在颅骨缺损成形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对45例采用PEEK修补颅骨的患者与101例采用钛网修补颅骨患者的对比研究,发现采用PEEK修补的患者年龄更小;术后皮下积液、修补材料外露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塑形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人类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唯一宿主。目前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HPV分为200多种亚型,HPV可引起生殖器及附近皮肤、黏膜鳞状上皮增殖性损伤,出现疣状良性增生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即尖锐湿疣,影响人类健康。多数HPV感染无症状或为亚临床感染状态。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高危型与鳞状上皮癌前病变相关[1-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过表达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骨代谢及钙磷代谢的影响,为靶向基因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SPF级雌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但婴儿颅内AVM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3月龄的颅内AVM急性破裂出血伴多发动脉瘤(2个)患儿,急诊行开颅手术完全切除畸形血管团。术后患儿有持续癫痫发作,给予镇静、抗癫痫、维持循环、抗感染、尼莫地平等治疗。术后2周患儿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四肢活动基本正常;术后3个月随访无癫痫再次发作,无肢体活动障碍。
烧伤后因体位制动,关节、周边组织及皮肤损伤,瘢痕增生等原因,往往造成关节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对于预防烧伤后关节功能障碍具有极为重
目的探讨经颅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TcMRgFUS)治疗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19例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TcMRgFUS进行单侧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术后1、3、6个月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包括复查头颅MRI,判断病灶的消融情况;行临床震颤评定量表(CRST)评分,评估震颤的
烧伤创面的治疗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一环,影响到患者的生命、肢体功能和外观。当前医疗条件下,烧伤后因为休克而死亡的患者已经很少了,但自体皮源的缺乏、感染、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与挛缩一直是烧伤创面治疗面临的挑战。烧伤创面如何更迅速、更美观地愈合关系到患者未来生活质量,这也是烧伤治疗一直在探究的难题。本文简述烧伤创面治疗的进展、难点以及对未来可能方向的一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