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山区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WU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广元市利州区水稻生产条件和水稻高产栽培经验,从川北山区优质水稻的品种选择、壮秧培育、田间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川北山区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对利州区的优质水稻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优质水稻;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7 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自杂交水稻推广以来,水稻单产不断提高。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优质稻米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粮食。探究川北山区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利州区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
  利州区位于四川省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且光照时间充足。年平均温度在17 ℃左右,年日照小时数能达到1 342 h,且光热资源丰富。在4月气温开始回升,热量主要集中在4—9月。在5—10月降水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达到980 mm,同时森林覆盖率较高,工业污染较少,有利于优质水稻种植生产。
  2   水稻种植技术关键环节分析
  2.1   选择优质水稻品种
  水稻品种选择,应当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结合气候、湿度、环境污染等情况,选择最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除了环境因素影响,在选择水稻种子时,还应当保证品种具有质量高、产量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等特点[1]。根据利州区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宜选用米质达部颁三级或国标二级以上、生育期适中、抗稻瘟病能力强的品种,比如宜香优2115、隆8优华占、正优538、中优445等品种。
  2.2   培育多蘖壮秧
  (1)稻种播前处理。在水稻播种前,务必对水稻种子进行相应处理,从而保证水稻发芽率和预防苗期病虫害。首先,对种子进行浸泡催芽,30 ℃温水浸泡时间为30 h。其次,对种子进行消毒,没有包衣的稻种在播种前必须消毒,以预防苗期病害(主要预防恶苗病等)。可使用消毒剂或强氯精对水稻种子进行浸泡,消毒与浸种可同时进行。如果在种子消毒过程中应用药剂消毒,应当将种子用清水清洗后再进行催芽操作[2]。最后,对种子进行催芽。在对水稻种子进行催芽时,应达到催芽的标准。在3 d内完成催芽,保证水稻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芽长均匀整齐、芽长半粒谷,根长一粒谷且稻芽无异味。应用较为广泛的催芽方法有3种,分别是酿热物温床催芽、温室催芽以及地窖催芽。这3种催芽方式因保温方式及热源不同,存在差异。
  (2)适时播种。合理安排水稻播种时间是保证水稻质量以及产量的重要措施。利州区水稻为一季中稻,抽穗扬花在8月上旬。根据利州区气候条件,播种时间适宜在清明节前后(平均温度稳定在12 ℃)。根据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不同,中迟熟品种于4月1—5日播种,早熟品种4月5—10日播种。
  (3)壯秧培育技术方式。利州区水稻育苗,主要选择露地湿润育苗方式。选择背风向阳、土质松软肥沃、排灌技术方便、杂草少的秧田进行精细化整地。
  首先,对稻田进行精细化整地时,应当开沟整理苗厢,保证苗厢宽150 cm左右,沟宽20 cm左右,沟深15 cm左右。同时对厢面进行整理,要保证土层松软,施足底肥,表面无杂草,从而保证稻田透水、透气性强,促进根系生长。利州区水稻移栽在5月下旬,秧龄较长,应适当扩大秧田面积,秧田与本田比例控制在1∶(8~10)。稀播培育多蘖壮秧是高产的基础。其次,施加足量底肥,保证水稻生长动力。在整地时,应对田地施加15 kg/667 m2硫酸铵或尿素作为氮素基肥,并且在整厢前施加30 kg/667 m2磷酸钙以及10 kg/667 m2氯化钾作为底肥,不能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最后,应结合水稻芽期、幼苗期以及成苗期3个阶段的生长情况,对水稻进行精细化管理。从播种到第1叶片完全展开为芽期。在芽期水稻具有较强耐低温能力,因此应当保证土地湿润、供氧充足,从而促进扎根立苗。在芽期如遇到大风等恶劣天气,应当对水稻进行灌水。幼苗期即水稻3叶期,在这一时期可以选用露田与浅灌相结合的方式对幼苗进行灌水,保证根系供氧[3]。如在幼苗期遇到低温天气,应采用灌水护苗方式,待气温回升后再将积水排出,保留浅水层。成苗期即水稻3叶期到移栽时期,由于此时成苗通气组织已健全,根部氧量供应充足,可浅水灌溉,有助于成苗吸收营养成分。同时浅灌可避免水稻扎根过深而提高拔秧难度。3叶期后秧苗开始分蘖,应追肥赶秧,用稀粪水加适量尿素泼洒厢面,促进分蘖。在成苗移栽前,可再次施加起身肥,保证稻苗吸氮转色而不嫩。
  除了露地湿润育苗方式外,还有水稻旱育苗方式。水稻旱育苗是在干旱的地质条件下对水稻进行育苗操作,水分供给只通过土壤水分以及浇水方式进行获取。目前来看,水稻“旱育保姆”育秧技术以及水稻塑料软盘稀植旱育秧技术在干旱地区水稻旱育苗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2.3   水稻移栽及田间管理
  移栽以宽窄行条栽方式为主,宽行距应控制在33.3 cm左右,窄行距应控制在16.7 cm左右,株距应控制在15 cm左右,保证1.4万~1.8万窝/667 m2,基本秧苗能达到10万~12万苗/667 m2。在插植过程中保证水稻浅插、株间距均匀、深度均匀,稻苗移栽直、浅、稳,保证稻苗不飘秧。
  在对水稻进行田间管理施肥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前促施肥法。即重施底肥,底肥量占总肥量80%左右。在移栽返青后(移栽后的5~7 d),应结合除草剂、杀虫剂施用加入3~5 kg尿素作追肥促进早分蘖,之后看苗追肥。二是前稳、中促、后保施肥法。即控制前期施肥量,中期重点施加穗肥,后期适当施加粒肥,从而保证前期稳定生长、中期不疯长、后期不早衰。缺锌或多年使用除草剂的田块,在底肥中加入2 kg硫酸锌。   2.4   水稻田间水分管理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在不同生长期内对于水分的要求不同,因此灌溉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在水稻返青期,为保证水稻生长的温度、湿度等生长条件,应使稻田保持一定水层,从而推动水稻越早长出新根,提高返青速率。在水稻分蘖期,控制土壤水分在饱和含水到浅水层之间水稻稻田间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光照较好,更加适合分蘖早发、单株分蘖数多。在水稻的稻穗发育期,水稻的需水量较大,大约占比全年需水量的40%,因此较为适合采用水层灌溉。应注意的是,水层灌溉的淹水深度不能超过10 cm,也不应当使水稻长期处于渗水层。在水稻抽穗开花期间,同样需要水层灌溉。
  对于川北山区而言,利州区水稻在抽穗开花期经常出现高温、高热天气,会对水稻带来影响,这时应保持稻田水层以避免水稻受到侵害。在水稻灌浆结实期,为保证土壤湿润应用间歇灌溉方式,将稻田保持在露田与水层相交替的状态下,保证水稻水气均衡。水稻田间水分管理应当保持5项原则,分别是有水活蔸、浅水分蘖、中期搁田、湿润长穗、干湿壮籽。
  3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病害防治
  (1)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如果不及時治理,会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预防重于治疗,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稻瘟病的主要措施之一。施肥时应注意氮肥、磷肥、钾肥比例的均衡,避免偏施氮肥。合理控制水稻种植密度。在治理时可选用20%稻瘟酰胺悬浮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5%三环唑悬浮剂、稻瘟灵在苗期到穗期交替使用,尽量避免频繁重复使用一种药物。
  (2)纹枯病。纹枯病是较为高发的病害之一。针对纹枯病,在预防上均匀施肥控制密度和氮肥用量以防徒长。在治理时可选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控制病害蔓延。对于纹枯病,一般在生长周期内防治两次,分别为分蘖期、病害严重时的孕穗期。
  (3)稻曲病。针对稻曲病,在预防上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在治理时稻苗孕穗后期抽穗前5~7 d可选择20%井冈霉素晶粉、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
  3.2   虫害防治
  (1)水稻螟虫。针对水稻螟虫,可采取消灭稻桩、灯光诱杀、性诱剂干扰以及药物防治等措施。药物防治主要掌握好用药时间,一般选择在幼虫孵化后3~5 d、叶鞘尚见长椭圆形黄色斑或红黄色斑纹。药剂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等毒性低、药效长的药剂。
  (2)稻飞虱。针对稻飞虱,在预防上可通过多施磷钾肥以及有机肥,保证种植密度,合理利用稻飞虱天敌等物理防治措施。在治疗上可通过合理施肥以及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例如扑虱灵、毒死蜱、吡虫啉、敌敌畏等。
  4   结束语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推动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农业技术也在经济浪潮推动下不断发展进步。水稻是当今农业生产效益较高的作物,作为广元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广元地区的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落实优质高产的水稻种植技术以及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为广元地区水稻种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 1 ] 李敏馨.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及病虫害防治要点研究[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9(12):70.
  [ 2 ] 刘燕芳,吴少春,谢凯彬,等.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12):91.
  [ 3 ] 刘雷.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9):181.
其他文献
摘 要:运用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地力。从积累的实践经验来看,土壤肥力在玉米增产份额中的占比不低于80%。所以,玉米产量的高与低,取决于秸秆还田的应用。  关键词: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技术;增产效果  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可以看出,山东耕地土壤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的加权平均值是1.07%,在全省耕地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以下的不少于五成。而对于农业生
摘 要:我国作为粮食生产大国,粮食产量古往今来都是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水稻种子科技研究工作的开展,能够为水稻种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确保水稻增收。将研究的视角对准水稻种子活力,在文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我国水稻种子活力研究进展展开了探究。分别从概念、原理等方面对水稻种子活力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结合近年来研究成果,全面展示了我国水稻种子活力研究进展情况,并对我国水稻种子活力未来
摘 要:分析研究了玉米不完善粒、霉变粒、水分含量与真菌毒素含量之间,以及不同真菌毒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不完善粒、霉变粒、水分含量与真菌毒素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黄曲霉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3种真菌毒素之间也没有相关性。  关键词:玉米;质量指标;真菌毒素  由于真菌的寄生及真菌毒素的产生,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农产品和饲料品质。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算,全球每
中胚轴长度(mesocotyl length, ML)是影响旱直播水稻出苗和早期幼苗活力的重要性状。发掘中胚轴伸长相关位点,解析其遗传机制,选育长中胚轴品种是促进旱直播技术推广最为经济和有效的方式。本研究以长中胚轴品种‘Changai’和短中胚轴品种‘IR 145’为亲本构建的F_2遗传分离群体为材料,构建长池和短池并开展深度重测序(50×)。利用Δ(SNP-index)和G-value两种方法在3号染色体29.56~33.28 Mb处鉴定到1个中胚轴伸长相关位点qML3。在候选区域开发KASP标记,对1
摘 要:通过对28个大豆品种(品系)的生育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及产量的分析,得出:合农系列的大豆品种熟期相对较早,为种植区域内脱水最快、熟期最早的品种;2020年特殊,春、夏、秋3季多雨且有大风,未倒伏直立大豆品种共计4个,分别为合农135、中龙105、密豆8和密豆11;产量对比中200 kg/667 m2以上的大豆品种(品系)共计10个,分别为K25、中龙106、中龙606、黑农89、垦丰23、
红叶石楠的寓意是威严、庄重,常常被种植在道路两旁,守护着城市的道路,也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点缀城市的作用,让城市显得更加生机盎然。探析了红叶石楠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环境、修剪方法、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红叶石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元宝枫种子质量检验及分级准确率,对元宝枫4个批次的种子进行优良度测定及离体胚培养。结果表明,离体胚培养更能反映种子的真实情况。该结果对于完善元宝枫种子的质量检验方法及质量分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生产实践中可为生产经营户计算其播种量提供依据。
为探究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对我国西南地区机插杂交籼稻碳氮积累的影响,2016—2017年,本研究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机插方式和4种不同的氮肥缓、速配施方法,调查了杂交稻植株碳氮含量和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毯苗机插相比,在水稻生育中后期,钵苗机插提高了杂交稻幼穗和剑叶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增加了植株抽穗期和成熟期碳氮积累、拔节期植株碳素含量和C/N、抽穗期和成熟期穗部C/N,有利于提高杂交稻产量。与缓释肥一次基施相比,缓释氮肥基施配合尿素穗肥追施(N3
摘 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品种,对国家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近年来的栽培技术发展中,杂交玉米品种不断增加,具有较高的栽培价值。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握玉米的栽培技术,不断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玉米是我国重要的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产量非常高,其发展规模已经成为决定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我国粮食供需形势。杂交是我国玉米的主要栽培类型,了解和应用栽培技术对获得高产优质玉米具有关键作用
为明确霉变饲用玉米中真菌的组成,探讨乳酸菌素对霉变真菌的抑菌效果和延缓饲用玉米霉变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传统真菌培养方法,对霉变饲用玉米中的霉变真菌进行分离,通过ITS扩增子测序确定霉变饲用玉米中可培养真菌的分类学地位;利用牛津杯法评估乳酸菌素对霉变真菌的抑制效果,并设置不同添加比例(10%、20%、30%)的乳酸菌素粗提液,探究乳酸菌素对饲用玉米发生霉变的周期与霉变程度(以结块、霉斑、霉味、霉菌数等参数作为观测指标)的延缓效果。结果发现:霉变饲用玉米中真菌种类多样性高,筛选得到了隶属曲霉属(Asperg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