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一跳,摘果子”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30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对“跳一跳,摘果子”这一形象而生动的描述已经是耳熟能详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它所蕴涵的教育理念深得教师推崇,并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课程改革以来,在理性涤荡教育灵魂、激情改造数学课堂的同时,我对“跳一跳,摘果子”这一经典描述有了一番新的思考,我突然发现:以前,在理解和把握“跳一跳,摘果子”时,似乎总摆脱不了“师道尊严”的无情“束缚”,难于剔除“神圣权威”的可怕“阴影”,经常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定位,仅仅局限于思考“如何让学生够得着或者是经过‘跳一跳’才能摘”这样的问题。其实,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跳一跳,摘果子”还应有更丰富的内涵。
  
  观“果”有“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因此,教学中的“果子”要达到“高度适中、质量称心、孩子满意”的标准,使“果子”能符合、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让他们看到“果子”时,就有“摘果”的冲动,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既所谓的“观‘果’有欲”。这里的“果子”,首先应该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环境中出发,从他们的活动经验和社会实践中提取“原型”,使“果子”的“色、香、味”俱佳。像这样现实的、有意义的“原型”,正是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原型”,是让他们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有效载体;其次,这里“果子”高度的设置,应是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基础之上,必须尊重差异、因人而异,让所有学生都有“摘到果子”的可能和信心,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活进取心。观“果”有“欲”,就是教学中要把生活常识提炼为数学,给数学知识找个原型,让生活与数学相得益彰,活动和数学相映成趣,使数学知识在生活外衣的装饰下显得更加可爱、可亲,让孩子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悟到学习数学的巨大魅力。
  
  取“果”有“道”
  
  有了学生想摘与可摘的“果子”后,如何让他们会“摘”呢?这就要使学生在“果园”里,学会取之有“道”。《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而,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帮助学生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这就是所谓的“道”。要知道“不下水,是永远也学不会游泳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当好孩子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里的“道”,就是让学生学会在“做数学”中“用数学”、在“用数学”中“学数学”,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自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与人合作、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经验、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为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活动过程,学习是他们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建立对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注重他们的自主建构,培养孩子的元认知水平,提高他们学会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取“果”有“道”,就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既让他们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又使其在探索知识发生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提高创新能力,让他们在泳池中学会游泳,探索中得到体验,体验中实现个体的发展。
  
  食“果”有“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学习。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有了一次成功的感受,便可激起数十倍多的进一步探索和成功的欲望”。学生摘到“果子”后,让他们品尝“果的美味”,是维系参与热情和重新激起探索欲望的重要手段。所以,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品味“佳肴”,并有“回味无穷”的绝妙境界,使学生增长知识、习得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激起成功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提供平台,组织实践活动、比赛活动和解决生活问题等场景,引导学生在主动的、探究的、体验的、建构的学习方式中,不断地实现自我认同和自我超越,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让孩子体验到数学知识的用处,体会到解决问题后的欣喜和激动。
  
  言“果”有“理”
  
  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与人分享是人的基本素质。言之有“理”,就是让学生学会把自己在“观果、取果、食果”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教学中,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交流合作的氛围,提供给他们分享和切磋的机会,孩子便可在争论中修正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成果、在分享中汲取他人的经验。“思想与思想的交流、碰撞和融合,便可以产生一种新的思想”。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地开放自己、表达自己,培养他们合作共事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言“果”有“理”对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大有裨益。因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从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使他们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尊重他人。教学中,在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必须给学生多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必须深入合作交流,认真倾听不同学生的发言,适时进行交流,让学生的知识与方法得到整合,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整合交流中的数学知识的掌握。在这种课堂学习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于是,每个人的经验都进行了改造,每个人都获得新意义的生成与改造,这样的学习才能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沟通。
  总之,常说“熟悉的地方无风景”。果真如此吗?挖掘“跳一跳,摘果子”的新内涵,我们也许就能感受到“原来,摈弃视而不见、驻足细细品味,熟悉的地方也魅力无限!”“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标准》给我们的第一条建议,可见体验的过程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把握和扩充“跳一跳,摘果子”的应有内涵,要让学生观“果”有“欲”、取“果”有“道”、食“果”有“味”、言“果”有“理”,调用各种器官去体验、去感受,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之间架起一道无形的桥梁。这样的课堂也定将融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创造于一体,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县东桥学区)
其他文献
《论党内斗争》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一九四一年七月二日在华中局党校的讲演,相隔三十九年了.读起来仍倍感亲切,深受教益。刘少奇同志在这篇讲演中提
案例《游子吟》教学片断:激情导人,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诗人及此诗的资料,诵读古诗,初知大意……课按照我的预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用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
陶行知先生在他一生的教育实践中,为改造旧中国的教育,曾创办过晓庄师范、自然学园、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各种类型的学校。这实际上就是为了实现他的改造旧社会、
跃掷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见中学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跃掷,跳跃的意思,这里的掷亦跃义,是两个词素意义相近的复合词。裴铏传奇《卢涵》:“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编委会编辑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它的主要任务是反映、交流本院科学研究成果,但同时也面向全国
教育工作者常常淡到教育要现代化,教育要为国家现代化服务,但什么叫现代化?什么叫教育现代化?教育怎样现代化?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很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和展开讨论。关于现代化的
橡胶南美叶疫病菌在美洲地区引起橡胶树严重的落叶病害,是亚太地区国家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在MaxEnt预测全球范围内气候条件适宜该菌存活区域的基础上,结合寄主分布推测
新民县高中是辽宁省重点高中之一。它的前身是一个由外国宗教团体,即爱尔兰基督教长老会办的私塾。光绪27年(即1901年)由英人孟宗原牧师设立蒙学于他府第的门房,这是规模极小的教
闻捷是我国诗坛上一位才华横溢,卓有成就的著名诗人,他与贺敬之、郭小川、李季一起,被誉为当代杰出的四大诗人。闻捷的创作生涯只有短短的十年,却给我们留下了一批宝贵的精神财富
细节不细《红楼梦》中有些细节,小能使之著,因小以见大,十分精彩,令人心折。就拿第三十六回中的龄官罹疾、贾蔷笼中逗雀这一细节来说吧,玩雀取乐,本是习见的小事,然而在《红楼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