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发中地域建筑特色的去留

来源 :中华建设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wyshe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今天大规模的城市开发过程中,“千城一面”现象极为普遍。历史建筑大量被拆毁,城市的地域特色正在逐渐消失。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剖析了其中的原因,并试图从保护历史建筑、彰显地域特色为出发点,提出了提取建筑符号并融入到新的建筑中,以保持城市地域特色的观点。
  【关键词】城市开发、地域建筑、特色、去留
  
  TheRegional Architecture's Features Maintain Or Remove in Developing City
  Qi Shuang LiXin-hai2
  (Hu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uilding and city country programming college Xiangtan Hunan 411201)
  【Abstract】With the expansive developing of city ,that “thonsands of the city have the same face” becomes a common phenomenon.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were damaged, the characteristics regions of city are gradually disappearing.The writer ananlyzes the reasons through the phenomenon , proposes a veiw that by collecting building symbolsandadd them to the new buildings to maintain the city's region characteristics, attempt to protect historical buildings and district features.
  【Key words】urban developing, regional architecture, features, maintain or remove
  
  1. 引言
  
  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过:“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建筑则是时代的印记,地域的符号。
  我们回顾建国10年北京的10大标志性建筑,它展示的是年轻的共和国的高度自信,威严而庄重,恢宏而大气。而崇尚个性化、多元化的今天,北京的鸟巢、水立方、大剧院、央视大楼等标志性建筑则开始从庄重走向“新奇”,甚至怪异,它标志着城市文化的变迁与发展,同时也表明开放的中国对外来文化的认同和包容。人是城市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造者,城市文化也是一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动态概念[1]。
  但是,面对今天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我们的传统建筑正在被推土机的轰鸣所湮没,地域文化正在逐步被蚕食,大部分城市开始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城市的地域特征正在逐步消失。
  难道说,我们的决策者和建设者正在一步步的蚕食城市固有的地域文化?坦诚的讲,这是不公的。那么,在城市开发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保存建筑的地域性,使城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呢?
  
  2. 地域建筑概述
  
  建筑具有地域性特征,要与当地特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相适应。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从建筑外部造型到建筑内部装饰, 无不显示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艺术水平、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及社会行为准则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2]。优秀的建筑作品使能够赋予建筑环境以不同的内涵, 并渲染出特定的环境氛围, 形成不同的场所,表现地域与场所精神。建筑设计与创造应该具有地域性与历史性。建筑师在深入分析地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从形式、体量、空间、材料和气质等方面,获得一种情感上的归属和认同感,使建筑成为历史传统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的传承和延续。
  具有地域特征的建筑也是区别于其它地区的标志,如湘西吊脚楼、福建客家土楼、陕北窑洞(生土建筑)……但似乎我们总是很恋旧,一提到地域建筑、传统建筑,总是会想到这些坡屋顶。建筑对一代人是一种文化记忆,是一种乡愁理念。失去了一代人熟悉的城市建筑,便会失去一代人的文化记忆、故乡情结。熟悉的建筑的消失,就如同失落了对生养之地襁褓般肌肤相亲的温暖气息。这或许是人们慨叹城市文化失落的心理情结。其实,文化是在不断地消失,但也在不断地创造的。
  我们生活的时代在与时俱进,同样我们的建筑文化也在与时俱进。
  
  3. 城市开发与地域建筑的关系
  
  一个城市有别于其它城市的标志,除了特定的地域和文化外,建筑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在今天日趋猛烈的城市开发和旧城改造中,城市的地域性正在逐渐消失,传统的建筑符号正在一步步的消亡,代之以钢筋混凝土大厦,建筑与城市的雷同性趋势日益明显。那么,在城市开发过程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才能既使城市有机更新,又保持其地域特征呢?笔者以为要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3.1 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
  历史建筑,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与人文底蕴,是城市历史的见证。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建筑往往成为城市的标志和名片,如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等。随着社会历史保护意识的迅速发展,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在我国正呈现出快速的发展趋势。
  我国大多数城市历史建筑众多,在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过程中,需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3.1.1 政府通过立法和组织专业人员对城市作拉网式排查,建立完备的历史建筑档案和数据库[3] 。同时对历史建筑按照形式、风格、历史和人文等进行分级分类,以确定不同的保护标准。
  3.1.2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制定历史建筑地区保护规划,划定“绝对保护区、建筑控制区、风貌协调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维护和修缮[4]。以体现有别于其它城市的地域性。
  3.1.3 有必要为保护优秀历史建筑立法。着重加强对破坏、损毁优秀历史建筑行为的惩处。使其具有威慑力,从而起到保护历史建筑的作用。
  3.2 提取地域建筑符号,融入到新建筑中。
  除了对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外,我们还应加强对地域建筑元素的提取,使其融入新建筑中。简单地说,建筑符号就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形态。在建筑规划与设计中,将建筑的整体或某一局部、细部符号化,使之成为符号来表达一定的意义,这无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江南的白墙灰瓦、皇宫的琉璃飞檐,形成极具特色,又区分鲜明的建筑符号。
  “千城一面”早已令每个城市的市民感到不满意,哪怕不是为了城市美观,人们也需要用识别性更强的建筑来为自己的城市确定坐标或方位。当人们意识到黄墙黛瓦和飞檐雕花的价值时,它们已经无处可寻。将建筑转化成符号,不仅对于专业人员,而且对于广大民众都有深远的意义。建筑是各方面动因的结果,是各方面原因的综合反映,包括政府的政策,业主的目的,群众的愿望,设计师的水平,还有地域和民族的差异。
  城市建筑符号的体现应该从城市整体规划入手,要减小城市中心居住密度,在旧城改造中尽量保留已有优秀历史建筑。此外,在新建筑设计中,要融入经抽象的建筑符号,形成城市新的地域特征和建筑文化。西安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它的整体建筑风格势必要体现历史的延续;但西安同时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它的建筑风格也要体现时代的特征。这就需要在历史和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中国工程院张锦秋院士成功的找到了这样的锲入点。因她而成的“新唐风”建筑成为西安新的标志,她把古典的建筑元素、现代的材料和工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在我国当前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时代赋予城市建筑沉重的历史使命。今天的建筑要能够承接城市历史,启发城市未来。只有这样的建筑才真正对得起城市,对得起土地,成为代言城市灵魂之作。
  
  4. 结语
  
  社会在发展,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取向及其巨大的诱惑力、影响力已经打破了地域文化个性赖以生存的地域空间界限、文化界限,交通信息的便捷更是助长了这种趋势。城市开发中,既要保存城市已有的建筑文化,保护优秀历史建筑;同时也要在新建筑中留存历史的记忆和符号。
  文化是在不断地消失,但也在不断地创造的。新的建筑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创造,地域建筑符号如能在新的建筑中得到良好的体现,使建筑自爱与时俱进的同时又保持地域个性,那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永谊. 关于城市文化的随想http://www.hangzhou.gov.cn/szx/zxtx/2009-01 T276566.shtml
  [2] 秦维宪. 历史建筑保护存在三个不足[J].新民晚报,2009-02-07
  [3] 崔勇. 冲突与交融的文化焦虑[J]. 华中建筑, 2008(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其他文献
【摘 要】漏水水库的效益是多方面的,包括防洪减灾、恢复生态环境、增加土地资源等。兴建漏水水库的最大问题是投资较大,宜采取一次规划、逐步实施的方针。   【关键词】水土资源;地下水;滞洪    Concerning the suggestion built leak reservoir  Feng Jin-xiang  (Agriculture seven teachers survey a des
期刊
【摘 要】现阶段大中型建筑业企业搞好预算管理必须建立良好的业企业预算管理环境,建立健全大中型建筑业企业预算组织机构和预算网络,推行预算管理责任制,建立一套逐级上报、逐级审批的预算报表的体系,强化对预算指标的控制及对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和分析等探讨。  【关键词】预算;资源;建筑业;大中型建筑业企业;组织;协调;监督    现阶段建筑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对预算期内各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分配,制定调节和
期刊
【摘 要】吉林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坚持科学发展观,精心组织能打善拼的探漏队伍,分析漏水成因,采取有效对策,降低管网漏失率,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关键词】管网;漏失率;节能降耗;声波探测;路面听音    Reduce water pipe leak rate,raise water supply benefit to construct security harmonious water suppl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245省道宿迁一级公路D4标新濉河大桥施工实例,针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外观缺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  【关键词】变截面箱梁;悬臂施工;外观质量;施工控制    Change piece noodles continuous box the beam hang arm under construction external appearance quality con
期刊
【摘 要】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总人口24万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首批61个重点产煤县之一,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造成5人死亡,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411.47万元,而且呈加剧趋势。文章在阐述灵石县地质环境背景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区内地裂缝、不稳定斜坡、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主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并分析了各类灾害的成因,从
期刊
【摘 要】水塘水源工程多选在河流两岸地下水位较高位置,结构型式基本相同,根据控制面积和灌溉需水量选择水塘断面尺寸,水塘涌水量近似按大口非完整井公式进行计算。  【关键词】水塘;结构尺寸;涌水量计算    Pond structure and flow out water quantity a calculation  Li Guo-ming Ma Yu-xin2  (1.Fuxinwujiazi
期刊
【摘 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本文就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浅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    In the indoor air the laboratory of the formaldehyde examination inner part quality control  Cheng
期刊
【摘 要】建设“专业全、功能全”的实践教学基地群,以此为支撑,以“实践能力培养和学生为中心”,构建了“教学实践基地+双师型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既能够施展才华,也能够 “授之以渔”,使理论知识和新技术更容易融合工程实际,推动了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授之以渔;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    Shallow Discussion on Teaching M
期刊
【摘 要】文章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索赔问题,从工程索赔的主要项目内容,索赔的过程,索赔的实现等几个反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利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尽量防止和避免工程索赔的发生,做好对承包商的索赔工作。  【关键词】公路工程;工程索赔    Shallow talk highway engineering to claim  Fan Zhen Fan Li Jia Ting-yue   (1
期刊
[摘要]居龙滩水利枢纽工程装机2台,单机容量30.0MW,总装机容量60.0MW,水头变幅范围为9.5-18.0m,为国内灯泡贯流式机组应用水头较高的机组之一,机组额定水头14.20m,额定转速125.0r/min,多年平均发电量19730万KW·h,本文介绍该水利枢纽工程的消火栓灭火系统、CO2灭火系统、探测和控制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贯流式水电站;消防总体设计;消防给水;CO2灭火系统;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