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尼尔·南丁格尔讲好的纪录片先有故事,再有技术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pj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录片在中国有多火?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收视率赶超黄金档电视剧,带动央视纪录片销售增长50%;2013年《京剧》引发的吐槽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它的关注度……从 2011年中国首个全球覆盖的专业纪录片频道——央视纪录片频道(CCTV-9)正式开播迄今,近三年的时间,中国观众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优秀纪录片。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纪录片才是一部好的纪录片?
  尼尔·南丁格尔(Neil Nightingale)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地球自然历史部全球品牌创意总监,1983年加入 BBC从事自然和野生动物拍摄至今。BBC自然历史部有着 50年的制作经验,仅在尼尔手中就诞生过许多知名的获奖节目和纪录片,包括《大猫日记》、《生命》、《远征婆罗洲》等等。 2006年,尼尔受到中国邀请,负责拍摄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尼尔的团队历时三年时间,走遍了云南、西藏,和中国的北部,拍摄完成了《美丽中国》(Wild China)系列纪录片。2008奥运年,《美丽中国》在 CCTV首播,后又在 CCTV-9纪录片频道多次播放。在第30届“艾美奖新闻与纪录片大奖”中,《美丽中国》荣获最佳自然历史纪录片摄影奖、最佳剪辑奖和最佳音乐与音效奖。


   BQ=《北京青年》周刊NN=尼尔·南丁格尔( Neil Nightingale)
  让动物自己讲故事
  BQ:你所制作拍摄的那些纪录片中总会运用创新的拍摄手法、技术、叙述故事的方式和独特的视角,这些创新的灵感源泉是什么?
  NN:我们有一个创意团队,我们总会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召开“头脑风暴”,相互激发和寻找新的想法、点子,当然也包括新的技术和讲故事的方式。我们每一个细节都会反复讨论,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讲故事,运用什么样的新技术把画面做出来。现在做一个项目的话,我们都会选择赋予动物主角的角色,把它们当作人来对待,让它们自己来讲故事。比如我们现在在做一部新的作品,叫做《幸存者》( Survival)。在讲述这些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时,我希望观众可以感同身受。更好的、更先进的技术也能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标——比如我们现在的拍摄所使用的镜头可以离动物非常近,不再和原来一样只能远距离拍摄,可以把镜头紧贴地面拍摄,也可以使用一种新型固定装置和小型直升机把摄像机升到高空或者钻入洞穴拍摄。
  BQ:那么对你来说技术革新和如何讲故事,哪个更重要?
  NN:两个都很重要,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故事本身更为重要。先有一个好故事,然后再用好的技术表达出来,才是一部好的纪录片。
  BQ:对于中国很多纪录片爱好者来说,没有高新技术,如何拍出好的纪录片?
  NN:其实,就我的了解,中国并不短缺高新技术,我发现中国现在的拍摄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了。与我们经常合作的 CTV公司(中视传媒),就经常帮助我们做一些技术上的工作,当然我们也会派一些专家来指导他们。其实技术是比较便宜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贵,因为现在是消费者市场,专业人士们都在争先恐后地不断进步、不断提供新的技术,就像电影院播放的高清画质电影一样,这类的原始技术本身并不贵。
  除了 A,还要有 BCDE
  BQ:在你拍摄制作这些纪录片的过程中,有没有让你永生难忘的经历,和有趣的或是惊险刺激的故事?
  NN:上世纪 80年代中期,我和大卫( David Attenborough爵士,著名生物学家和纪录片制作人)一起拍一部有关地中海文化的纪录片。在西班牙拍摄斗牛场景时,我们之前安排好了让一位牛仔赶 300头公牛下山,结果拍摄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失误,那些牛全都冲我们狂奔过来!我们赶紧找了个草丛,躲在里面,才非常惊险地躲过了一劫。
  拍摄这么多年纪录片,我的经验是家养的动物反而更危险。因为野生动物一般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拍狮子时,狮子就在那儿走来走去,我并不害怕;拍鲨鱼的时候,它们就在我眼前游动,我却知道它们不会吃我。我和很多猛兽近在咫尺,却丝毫不担心自己的安危。
  BQ:每次拍摄前都会做出详尽的计划和应急方案吗?
  NN:对野生动物的拍摄需要非常详细非常严谨的计划。但有趣的是,像气候、地况,或者野生动物本身都不会看我们规划,它们一点儿也不关心我们是怎么计划的。所以我们需要很多备用方案,不仅要有主方案,我们还要有 BCDE方案。
  我举一个例子,每年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鳄鱼都会在马拉河中守候,捕杀这些过河的猎物。我们派了一支庞大的3D团队去拍摄鳄鱼捕猎的镜头,我们等了两个星期,几乎花光了全部预算,却还没有拍到。这时候我们听说在不远的另外一个草原上,成千上万的鸟正在交配,于是我们留下了一名摄影师和一个助理,其他人都赶过去拍鸟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数千头角马横渡马拉河,被鳄鱼血腥地抓走了,我们留下的摄影师拍到了一些非常精彩的片段,而我们也没有耽误拍鸟。所以说随机应变的能力很重要,要非常灵活变通才能够拍到最好的内容。
  BQ:在拍摄之前,你会事先预定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主线吗?
  NN:是的,理论上我们都会确定我们的感情线索,然后再去拍摄,但是这也不是念稿子去演戏,动物都有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可能给我们的画面完全不符合我们原先的想法,所以我们需要适时做出调整,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或者改写我们的故事。我举一个例子,在津巴布韦的一个国家公园,我们去拍摄大象,它们在干旱中寻找水源。大象有记忆,他们可以记得哪里有地下水井。我们最早的想法是拍摄这样一个故事:母亲拯救它的全家,带它们找到水源,让它们幸存下来。但是实际情况不如我们想象得理想:大象母亲带着小象找到地下水井,我们跟着它们,但是妈妈太渴了,根本不让小象喝水,自己冲上去喝,小象要喝水妈妈就给它推到一边。我们本来构想的很温馨的家庭概念被彻底破坏了……但我们还是随机应变,用这些画面做了一个既是很高兴又是很悲惨的新的故事——小象是怎么样拼命想喝水却被妈妈一直挡着的。   去拍摄的时候,除了创作你的故事之外,你也绝对要认清楚你要瞄准什么样的感情,可能有大猩猩相抱的画面很温馨,也可能是鲨鱼或者鳄鱼这样很暴力的情感——不是用爱感动我们的观众,就是用危险去刺激他们。无论你选择什么都要弄清楚你想拍到什么样的情感,然后再根据这个计划进行拍摄,随机应变。
  热情,还是热情


  BQ:提及自然历史类纪录片,可能很多人会想到 Discovery。BBC纪录片自己的特色是什么?与Discovery同类制作的纪录片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NN:我不如换个角度回答你的问题。BBC的特色,是我们的团队对自然有着更大的热情,而我们的重点也在自然方面,不像其他的公司是综合性的。和其他公司不同的是,我们的职员都非常热爱自然,也希望和世界上的其他人一起分享这种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我们始终致力于不断找寻各种讲故事的方式,我们希望我们所讲的故事能够触及更多人,激起更多人兴趣,让他们愉快,使更多人爱上大自然。此外,我们也有很多创新节目,也都拥有非常高的质量。
  BQ:以你个人多年来的创作心得和感悟,拍出引人入胜的自然历史节目的诀窍是什么?
  NN: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对你拍的东西富有激情,还有就是要抓住这个故事中的精华所在。比如你用何种方式讲故事,以及你所要展现的风格。拍一头大象,就要抓住它的性格和情感,拍与人类相关的纪录片也一样。同时我必须要说,拍出一部好的纪录片是非常困难的,你一定要有恒心和耐心,要做好准备,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同时要开放地听取观众的反馈。
  BQ:说说你自己,你对野生动物和大自然的热情源自于何时?
  NN:哈哈!我可以记起来的、最早的时候是 4岁。5岁时我们家搬家,搬到了一个小镇上居住。在搬家以前我就很喜欢动物了。那时候我们住在乡村,我每天都会和小伙伴们去树林、田野……观察各种各样的动物。当然,搬家之后我也经常骑着自行车,跑到田野去玩儿。上大学时,我就选择了牛津大学动物学专业(Zoology)。
  BQ:你现在还亲自拍摄吗?目前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NN:当然!我现在还会去野外拍摄,最近在做的电视节目是关于大堡礁的,我要经常亲自去水下拍摄;还有一个节目叫做《魔法王国》,是关于非洲动物的专题,所以我这两年也经常去非洲。而身为 BBC创意总监,我现在的工作有两个重点,一是负责两个大的项目,《与恐龙同行》和《魔法王国》,二是监管所有完成的内容,负责线上网站、实体活动和电视节目。
  BQ:你其实是大多数人很羡慕的一类人,从小到大,你所热爱、所梦想的东西都实现了。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
  NN:我现在就是想通过我的工作和 BBC启发更多人,让他们热爱自然,因为你知道自然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欢乐,与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息息相关。
  BQ:到现在为止你还有一直想拍,但是始终没有机会拍成的东西吗?
  NN:没有!哈哈!
其他文献
光看海报,人们会以为《激战》是一部以拳击为题材的电影,实际上,《激战》讲述的是MMA,也就是综合格斗。这是一种规则极为开放的竞技格斗格斗运动,简单来说就是在打斗过程中,拳击、巴西柔术、泰拳、摔跤、空手道 ……总之一切你想得到的拳种都可以运用其中。这种格斗方式对选手要求极高,但出来的效果却极好看,因为开放,因为多元。美国很多电影都是以 MMA为题材拍摄的。  而在亚洲,《激战》是第一部。  对导演林
期刊
那天,叶锦添接到了李安的电话。大导演说:“你真幸运,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看我,只能拍电影,有怨无路抒。”李安指的是叶锦添的个人艺术展。6月至 9月,叶锦添的个人艺术展“梦渡间”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办,展出了近两百件叶锦添的摄影、录像和装置作品。  叶锦添对这个展览非常看重。他被人们所熟知的身份是电影和舞台设计师,但他觉得那些并非真实的自己。做电影不纯,做舞台也不纯,做艺术展览却可以收录他自己个
期刊
从小有一颗文艺的心,即使念机械科也没有磨灭文艺之路。赵树海在台湾是家喻户晓的演艺界大腕,70年代校园民谣全盛期,他是“民谣风”的主力歌手,1979年出演第一部舞台剧,1981年开始演电视剧,只要参演就是男一号。1983年他将一个拉不到任何广告的社会教育类节目做成全台湾收视第一。  可是现在,他是当红小生赵又廷的爸爸,他喜欢讲道理,喜欢说话,被亲切地称为“赵爸”。采访时刚好赶上吃饭,他接过经纪人递来
期刊
暑期到了,又是一个学生们集体在烈日下训练车技的季节。学车理所应当选择手动挡?自动挡车型简单好学?这看似是驾驶学习的问题,但事实上随着汽车技术和用车需求的改变,自动变速箱渐渐为更多汽车厂商所使用,我们需要了解技术变化到底带来了哪些影响,才能更好地与车为伴。  从前,自动变速箱可能是一辆车是否高级的标准之一,但是随着自动变速器在家用轿车市场上的普及,同一款车型经常会拥有两种变速器可供选择。除了机械结构
期刊
年纪最大的“萌班长”  “我的毕业季没有‘疯狂’,我更知道自己要什么了。”  “你在毕业前做过最疯狂的事情是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李小萌顿了几秒钟 ,说“没疯狂过。” 和同期毕业的 90后相比,85后的李小萌虽然一脸“萌相”,身上却多了些稳重和成熟。由于进入中戏学习的时间比同龄人晚,她的年纪是一班之长,自然也就担任起班长的角色。“我在上大学时已经过了青春期那个阶段了。不过说起疯狂,我们在毕业前
期刊
“不正常的人”有三个源头,他们由历史上的三种人转变而来:一是“畸形人”,它不是指生理上有缺陷的人,而是对法律构成了障碍的人;二是“需要改造的人”,即某些桀骜不驯者,拒绝纪律的要求,等等;三是“手淫的儿童”,人类应从身体快乐原则出发,批判压抑理论。  ——《不正常的人》作者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  话说在 2013 MTV音乐录影带大奖的红毯上,Lady Gaga居然稳健地走起路来,再也没有摇摇晃晃
期刊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父辈固然能开辟出一条罗马大道,但哪个星二代愿意一辈子笼罩在父辈的光环中呢。抗争,逃避,不愿提起父母,这是星二代在出道之初最大的功课,但父母从小的熏陶却是他们逃不掉的,这才是他们在演艺圈的根,跟名气无关。  杜淳 -杜志国  《雍正王朝》的年羹尧  杜志国与杜淳这对父子档名气颇大,作品数量也绝对算高的。杜淳的父亲杜志国是内地著名影视演员杜志国,从艺至今已经三十多年的杜
期刊
“今晚干嘛?”  在自由发挥乐团的阿达眼里,这句话是身边朋友们的口头禅。“夜宵,夜店,夜唱,其实台湾的年轻人的假期夜生活蛮无聊的。朋友们常常互问‘今晚干嘛’,但却从来不会问‘今晚去哪儿’。其实,走出去,我们的夜生活会有更多选择。”  比如夜冲。  入夜,从一座山,冲向另一座山,中途实现自己的玩乐目标。这是李伯恩和阿达更喜欢的户外夜生活方式,为此他们出了一本旅行手册,把“夜冲”定义为一种青春热血的夜
期刊
杰夫·戴尔写了很多怪书。他的书怪,因为很难归类。他这个人也很难被归类。他被《每日电讯报》称为“英国最优秀作家之一”,却非常不像英国作家般自矜,来中国的第一件事就是约人打兵乓球,还赢了其中一位。他写书也不务正业,《懒人瑜伽》关于旅游、《然而,很美:爵士乐之书》关于爵士乐、《此刻》关于摄影、《索娜》关于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潜行者》,都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或两者都不是。他喜爱电影、音乐和羊角面包,但他最爱
期刊
在欧洲顶尖设计师的精心诠释下,一对对铂金婚嫁对戒幻化为超卓的艺术珍品。开幕仪式还邀请到了明星袁泉亲临现场,共同见证此次由周大福与国际铂金协会联合为消费者带来的新鲜视觉冲击与婚嫁对戒设计理念。周大福国际化的品牌视角同样也融入到了经典 Perfect Love系列铂金对戒新品之中,秉承“信任 ·承诺 ·爱一生”的理念,周大福Perfect Love系列将臻美爱情与永恒承诺的绝妙融合推向完美之至。  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