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隽美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揭秘人:徐桦君老师
  (浙江省特级教师、功勋教师,长期担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小组组长)
  
  作文题
  人生如歌,每一首歌讲述的是不一样的故事,也有着不同的曲调跟韵味。这些歌儿听来也许是欣慰的,也许是遗憾的,也许是幸福的,也许是悲伤的。人生如歌,不同的人谱写不一样的歌,不同的歌唱出不一样的人生。
  请以“人生如歌”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生活·箜篌曲
  金华汤溪高级中学 刘独秀
  
  生活犹如一管洞箫,只能“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有时生活又如一把琵琶,只能“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但是,生活在大多数时候,会像一把箜篌,既能够“昆山玉碎凤凰叫”,又能够“石破天惊逗秋雨”。充满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啼竹·愁
  生活有时候不一定会美好,就像箜篌曲,尽管演奏技艺高超得令人沉醉,但高超音技中的音色却让人如此感伤。
  生活中的苦与愁,有时候就像一杯苦咖啡,虽然已经将它吞入腹中,但仍然会感到苦涩。有时候就像一次雪崩,毫无预警,却来势汹汹,使人措手不及,只能暗自挣扎,独自垂泪。有时候就像是电闪雷鸣,转瞬即逝,却足以令人抱憾终生,心存余悸。
  愁有时如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般地沉郁顿挫;有时又如同《殇》般地嘶声呜呜,不绝如缕;有时又如《长生殿》般地凄美缠绵,痛不欲生。
  生活有如箜篌曲般地愁绪绵绵,却是一首完美的曲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泣露·笑
  常想一二,有时就会发现,生活亦如箜篌曲那样给人带来新的希望,使人会心一笑,有时生活中也会有“芙蓉泣露香兰笑”的片断,给人生增添一抹艳丽的色彩。
  “老鱼跳波瘦蛟舞”,无论曾经的生活多么的凄苦,但当生活为我们送来欢乐时,我们就不必顾虑太多。我们可以举杯庆祝,大声欢笑,为生活喝彩,也为我们自己喝彩,为生活增添活力。
  “露脚斜飞湿寒兔”,雷霆雨露,是大自然无私的赐予,值得我们会心一笑;殷殷叮嘱,是母亲无边的关爱,值得我们幸福一笑;窃窃私语,是朋友的信任与托付,值得我们快乐一笑。
  生活的幸福犹如箜篌曲般气势磅礴,为生活创造新的高潮。
  有时让人正襟危坐,却也会举酒属客;有时候会“江州司马青衫湿”,却也会“客喜而笑”。这就是生活,犹如一支箜篌曲,无论是悲是喜,都能够“二十三丝动紫皇”,既能让我们放声痛哭,也能让我们尽兴欢笑。
  
  进化论
  本文是一篇颇具特色的佳作。特色一:想象空灵奇特,将生活巧妙地化作一支箜篌曲,愁也如歌,笑亦如歌,非常切题。特色二:文脉清晰,首段总起扣题,以三种乐器作比喻,总写对生活的感受;文章主体部分运用并列式结构,从愁与笑两方面来抒写对生活的感悟,对比映衬;结尾总括全文,呼应开头,深化主旨。特色三:巧妙引用语文课本里的名言警句,既使文章内容丰厚蕴藉,又使语言隽美靓丽,读来诗意芬芳,独具魅力。总之,文章表现出了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和一定的人文知识积淀,称得上是一篇优秀的作文。
  
  如歌岁月
  金华汤溪高级中学 戴丹英
  
  一个人,一支笔,一张纸,一块黑色的巧克力,一杯橙色的“心情”,一只蓝色的耳麦。一曲终了,吹散那紫色的焚香,吞下一口“心情”,为那如画的生活,为那如歌的岁月……
  ——题记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叽叽喳喳叫着夏天……”小时候,总爱听着《童年》,走在街上,看着干干的柳叶无力地拍打着蛰伏了一个秋冬的知了,听着它们为朝阳合唱。一丝润滑,如品味着黑色巧克力,记忆里是黑色的。还记得儿时,家是唯一的城堡,温暖,安全。下午时分,闻着稻香,顺着河流一路奔跑,嘴角的微笑回应着溪中鱼儿的问候,河滩上的脚印表达着我的印象派风格。不管自己走了多远,随便!一副无赖模样。微微笑,呷一口橙色的果汁,小时候的梦我知道。记忆是橙色的。
  不择路地奔跑。终于,迷路了。夜的黑色被拉成一张床,而我却不敢入睡。不要哭,因为萤火虫飞过来带着我逃跑,借着月光,独自旋转,跟着大自然的节奏,让委屈的泪水化作满天的星星,为我陪伴。数着星星,一直到天明。岁月如歌,带着欢快的曲调。
  歌曲并不是只有欢快的,也有忧伤的,打着青春的烙印。
  从题海中走出,背后的教室依旧沉寂。曾经相互鼓励的朋友,相望的眼神中也只剩疲惫。只能独自再一次步入大自然。在充满稻香的田野,拾起一份童年的金黄。光着脚丫在河滩留下现实主义的风格,在夕阳来临之前,重新拾起沉重的笔,为未来而奋斗。因为欢快的稻香,因为,小时候的梦我知道。
  在如歌的生活中,我们有过迷惘。我们被唾弃,被失望拖进坟墓,被挫折打得体无完肤,被失败搞得心力交瘁。但我们依然在大大的失望中小小地努力着、奋斗着。因为我们在如歌的岁月中,是如诗般的一代,是骄傲的“90后”。因为,小时候的梦我们知道。
  放下手中的笔,望向窗外。丝丝晨雾,优雅舞动,如紫色的焚香,袅袅托起希望的朝阳。如火一般的青春,燃烧在如歌一般的岁月里,火焰舞动,永远,永远……
  
  进化论
  本文作者通过对欢乐童年、感伤少年、奋斗青春这三个不同人生阶段的回味,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愿为梦想而打拼的志气,主题鲜明,情感真切。语言清新,充满音乐的律动感,读来富有生活气息且耐人寻味,是本文的一大亮点。
  本文的欠缺之处在于:一、题记没有写好,除去文字拖沓,也没有起到本该具有的作用(即引出文章主旨),有为写而写之嫌。如果能把这段题记稍作改动,放到文章开头,似乎更恰当,还能使全文形成首尾呼应之势。二、第二段、第四段的表述没有充分展开,致使文章内容略显单薄。三、文章字数略不足,值得注意。
  
  [读者来文选登]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庄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孔子的精神让人佩服,庄子的态度也未必没有道理。其实,就个人来说,“为之”还是“安之”,最终还是要看具体的情境,看各自的选择。
  请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或“知其不可而安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可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阐明你的观点态度。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知其不可而为之
  嘉兴第一中学 小怡
  
  “知其不可而为之”,可以说是对孔子的一种概括。在那个纷乱的年代里,很多人选择隐逸,他们对孔子的行为表示出了不理解甚至轻视。而孔子却仍坚持原则,秉持理想,行走于各国之间,只为一个“礼义”的世界。
  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现代意义,我的解读是:明知自己将做的事可能在常人眼中是不可理喻的,但仍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去完成它。
  其实,在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中国社会,我们仍然能看到许多“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昨天的《报刊文摘》讲了这样一个人物:他叫阮文发,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导致右腿萎缩,只能用左脚支撑自己。正是这样一个独腿的人,在福建一个偏远的渔村,当了30多年的教师,培养了整整两代人。当年初中毕业后,作为村里唯一有文化的人,村长希望他能留下当村里的会计或者是老师。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他选择了当老师,要知道,村里的小学在山上,他每天要跳100多级的台阶才能到。阮文发的回答是:“我深深了解村里人吃的没文化的苦,只有教育才能让下一代摆脱贫困。”事实上,像阮文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2008年“感动中国”中的那对悬崖小学的李桂芬夫妇,坚持照顾瘫痪的初恋女友34年的苏州市民韩惠民……他们都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典型。正是他们所做的“不可思议”的事,为他人撑起了知识的大伞,为他人编织了爱的毛衣。他们能够“感动中国”,因为他们身上具有太多我们已缺失的东西。正是这些“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注入了最为强劲的动力。
  当然,“知其不可而为之”不仅发生在中国,在国外也可以找到类似的例子。著名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为了患白血病的儿子,征战体操赛场20年。她的年纪也许比有些选手的妈妈还大,但她的表现依然不俗。是什么让她在别人20多岁就退役的情况下,仍然选择继续征战?是那份母爱,是那份对体操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执著,是那份“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让她迎难而上,告诉人们:“一切皆有可能。”
  再看看自己,在离高考不到120天的日子里,我们面对困难是该选择“知其不可而为之”还是“知其不可而安之”呢?答案显然是前者。面对理科中的“压轴题”,你可能内心恐慌,甚至惧怕,但无论如何,不妨先“知其不可而为之”,也许结果就会是“可以”。到那时,增长的恐怕就不只是知识,还有信心了吧。只有逆水行舟,坚信自己,坚持原则,坚定决心,发扬“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相信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内心终会是坦然的。
  两千多年前,孔夫子教人们“知其不可而为之”;两千多年后,我们依然可以施行“知其不可而为之”,去实现自身的理想。
  
  进化论
  文章立论鲜明,结构完整。开头两段提出观点,第三、第四段借用具体事例展开论述,第五段联系自身进行论证,第六段总结全文。所举事例注意到了角度的变换与详略的处理,并且能对事例作出较为深入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论点实质。看得出来,作者具备比较扎实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但是,全文论证方法单一(仅有例证一法),论证力度显得不足。文章从整体上看缺乏文采,尤其是缺少振聋发聩的哲言警句,致使语言的精彩度不够。结尾也没能承接前文的论述气势,显得平乏无力。
  
  PS: 想请徐老师给你的文章打分,并为你量身打造进化方法吗?赶快发电子邮件(ztc@zjjybkzs.com)或寄信至本刊编辑部吧!署笔名、真名均可。也许,下期杂志上就有你的位置了!
其他文献
点 评:肖培东   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  肖老师说:  写作需要真诚。真诚的文字,是对生活最美丽的回馈。    “神八哥”走红网络  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太空顺利对接。与此同时,一位被网友形容为“帅得有技术含量”的“神八哥”迅速走红网络。  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电视直播中,画面不止一次扫过一位样貌帅气、神情专注的工作
因为妈妈,停车不再难  2013年8月的一天,家住杭州的殷先生在路边停完车后,遇到了一位奇怪的大妈。这位大妈推着自行车,上前询问他什么时候会把车开走,她想为儿子占个车位。  大妈说,自己的儿子在这附近工作,上班已经很累了,还要为找不到停车位发愁。作为母亲,看到儿子每天这么辛苦很心疼,于是赶在儿子出门前,先来找好停车位。  据附近的停车管理员描述,每天早上大约8点半,这位母亲便会披着毛巾、骑着自行车
【例】I can’t tell you thedate, but it should be around July 4.  A. rightB. accurateC. exactD. correct  例题的句意为“我不能告诉你确切的日期,不过应该是在7月4日左右”。 right, accurate, exact和correct都有“准确的,正确的”的意思,但是侧重点有所区别。  accurate
世界很大,总得去看看。  哪个城市曾留下你的足迹?你又曾站在哪片天空下遥望故乡的方向?  离开时,你舍弃了什么?归来时,你带回了什么?  你站在世界一隅,你仍然是你。你已不再是你——你看过的世界都成了你。  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南部美国人离家去得克萨斯时,总会在门上写下 “GTT”(Gone to Texas三个词的首字母组合,意为“去得克萨斯了”)。简悦此行受邀到得州访学,也算是得以“GTT”
09调研卷在结构上有较大变化,全卷不再按题型特点分列卷Ⅰ和卷Ⅱ,而是按“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作文”四大模块排列,题目分类更加简洁明晰。具体来说,最大的变化有:  ★★★综合语用题是全卷中最能体现新意和灵活性的题目。由于位置从卷尾部分提到了卷首部分,选择题和文字表述题出现混排现象,会给考生造成心理错觉,以为陌生题多,熟悉题少。  →建议:保持情绪稳定,冷静从容答题。做题既要
山海棠生在偏僻处无人观赏,平常人看来,它应该养养精神,偷偷懒,听凭命运安排,能生则生,要么就默默地死去腐烂。可它却要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无论生存环境多么不好,无人认识,它仍不苟地向上挺拔枝叶,开出美艳花朵。一旦人们看到它,便会为它的俊相所倾倒。  这执著、淡然的山海棠让我想起一个人——“最美司机”吴斌。  2012年5月29日中午,一辆载有24名乘客的大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11时40分,一块大铁片
读完一本小说,人们常有一问“究竟”的习惯。如果恰好找到了满意的答案,便能舒一口气,大有原来如此、豁然开朗之感;如果答案一时没有得到破解,通过反复推敲,也能大体琢磨个究竟出来;然而,对于亨利·詹姆斯(1843—1916)的小说《螺丝在拧紧》来说,通读或细读之后,随便敛个话题,想一寻究竟,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思前想后,似乎总也找不到恰当的答案,却又心有不甘,终至魂牵梦萦,恐怕这就是詹姆斯意欲留给读者的
一、知识性错误  在解题时,由于知识掌握得不全面,理解得不彻底或相互之间联系得不紧密而导致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点:  1.概念不清  例1在杂交育种中,杂交后代的性状一出现就能稳定遗传的是  A. 优良性状B. 隐性性状C. 显性性状 D. 相对性状  解析:好多同学对这道题中“稳定遗传”的概念没有搞清楚,在解题时胡乱地选择优良性状或显性性状。按书本的知识理解,只有纯合体(纯种)才能稳定遗传,因此我
山海棠生在偏僻处无人观赏,平常人看来,它应该养养精神,偷偷懒,听凭命运安排,能生则生,要么就默默地死去腐烂,可它却要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即使生存环境多么不好,无人认识,它仍不苟地向上挺拔枝叶,开出美艳花朵。一旦人们看到它,便会为它的俊相所倾倒。  开头简述题目材料,“可它却要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一句,点明材料主旨,同时确立全文中心。  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之前,他不就像那株山海棠,在那无人认
【下面的病句来自同学的习作,你能找出其中的错误吗?】  ● I will recommend two kinds of books to you. The popular science books and literary books.  句意为“我将向你们推荐两种书:科普书和文学书”。但是,第二个句子是一个名词组成的短语。一般情况下,短语不能当句子。  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要有主语和谓语,有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