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发达国家应对高油价的策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Sun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来石油价格不断飙升,作为石油第二大消费国和进口国,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众多关注。反观西方发达国家,本次油价飙升并没有像前三次石油危机那样在经济上造成剧烈震动,这都源于发达国家吸取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积极调整了石油战略,减少了油价波动对其经济的影响,这给我国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我国也应积极建立现代石油市场机制,形成石油储备体系,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大力提倡节能,加快开发可再生能源。
  
  一、石油价格飙升情况回顾
  
  (一)二战以来的几次石油危机及其影响
  由以色列侵略行为而爆发的1973年中东战争,引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的石油危机。据美国经济学家估计,第一次石油危机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下降了4.7%,欧洲下降了2.5%,日本下降了7%。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西方各主要大国的经济陷入全面衰退的困境,据美国政府估计,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下降了3%。90年代,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战争,导致了第三次石油危机。这次危机使西方经济大国,特别是美国,再次陷入了经济衰退,人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进而影响到美国政治。
  
  (二)本次石油价格飙升及其影响
  2002年9月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由上半年的供给过剩转为供不应求,石油价格由每桶约20美元的低价持续上扬。到2004年,上涨趋势尤为猛烈,2004年10月国际原油价格最高每桶达55.67美元,之后价格虽回落,但仍在40美元之上波动。2005年8月,纽约原油价格冲破70美元一桶大关,石油价格比一年前上升约46%。2006年4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曾多次上演逼空行情,随着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真主党的军事袭击进入白热化,纽约、伦敦两大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分别创出78.40美元和78.18美元的历史最高价格。从2006年8月起,国际原油价格开始下跌,9月底降至每桶60美元,10月月均价格继续下降,为2006年以来最低水平。这一跌势可能持续下去,但受供给有限,国际政治环境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总体将继续呈高位震荡态势,高油价的形势依旧会持续。
  国际石油价格总体持续走高,不少人惊呼第四次石油危机爆发,担心油价高升可能会使全球经济尤其欧美经济遭受像前几次石油危机那样的打击。但从实际情况看,世界经济增长的步伐并没有由此受到很大影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和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为4.8%,今后两年的增长速度仍将达到4.9%和4.7%。其中,约占世界经济总量三分之一的美国经济2005年的增长速度为3.5%,今后两年预计仍将达到3.4%和3.3%。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自2002年起,经济也逐步恢复,2004年经济增长率达到了多年来最高水平,2005年面对高油价,仍维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与前几次石油危机时经济的震动形成对比。原因在于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积极吸取前几次石油危机的经验和教训,调整能源战略,采取一系列对策,从而减少了油价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二、发达国家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国际能源组织(IEA),促进石油消费国之间的合作
  第一次石油危机使欧美等发达国家认识到单个国家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必须依靠消费国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抵御风险。于是,在美国的倡议下,1974年11月,16个经合组织成员国签署“国际能源计划”,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IEA),其目的在于促进发达石油消费国之间合作。IEA要求成员国建立紧急石油储备,紧急石油共享,在紧急情况下减少能源需求。IEA成立之后,针对遇到的新问题,不断对自身进行发展完善。其国际合作机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成员国提供了信息,减少了不确定性,协调了各成员国的行为,限制了国家自私性行为,增加了抵御能源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实现更大程度的能源安全。
  
  (二)积极建立石油储备
  西方主要石油消费大国,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开始重视石油储备。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储备国,其石油储备从1976年开始建设,1977年第一批石油开始入储,到1986年石油储备量达到5亿桶,耗时10年时间。从1976年到1999年底,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累计共投资了212亿美元。日本石油储备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采用的方式是官民共举,经过30多年的完善和改进,到2003年3月,日本政府的石油储备可供全国使用92天,民间石油储备量可供全国使用79天,加上流通领域的库存足可以供全国使用半年以上。西欧各国也建立了完备的石油储备,法国建立了由国家、相关机构和石油生产经营商三方共同承担的石油储备体系,到2001年底,石油的战略储备量为2227.1万吨;而英国作为石油生产国和净出口国,也维持着67.5天的石油战略储备。
  
  (三)多方面节约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石油危机之后,尤其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达国家十分注重节能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国家节能工作的成功经验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制定节能优先的能源战略,出台节能法律法规,如日本的《节能法》、美国的《国家节能政策法》等,同时,发达国家将能效标准和标识作为一种重要的节能法规形式;二是设立政府节能主管机构,给予人力财力支持,如美国的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办公室、日本的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节能新能源部、澳大利亚的可持续能源署等;三是制定经济激励措施,鼓励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四是实行能源环境税,通过市场信号影响能源需求,促进消费者节约能源和能源结构调整,如欧盟各国在2002年都实施了不同水平的碳税,其中95%的收入来自于能源和交通部门。
  
  (四)发展替代能源,促使能源多元化
  积极发展替代能源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替代能源战略主要是大力发展核能。几十年来,美国的核能在国内能源结构中一直占有重要比例,核电在全国电力生产中的比例高达21.7%。同时,美国政府还非常重视再生能源的技术开发和运用,据美国能源部统计,2003年美国的再生能源消耗总共已经占全国能源总消耗的6%。资源匮乏的日本也积极发展替代石油的能源,其替代能源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温度差能源、废弃物发电、废弃物燃料制造、清洁汽车燃料和燃料电池、生物发电、生物热利用、生物燃料制造、雪冰热量利用等。欧盟中的法国主要加大了核电发展的步伐,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能源的自给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核电站的数量和核电在电力构成中的比重都居世界第二位。
  
  (五)实行进口来源多元化,分散风险
  两次石油危机后,使得大多数石油消费国意识到,过 分对中东地区石油依赖具有极大的风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自“9.11”事件后,美国开始分散进口石油,减少对中东地区资源的依赖程度,把油气供应分散到世界各地,以保证资源的安全供应。具体措施是减少对海湾石油进口的依赖,增加从加拿大、墨西哥、哥伦比亚等美洲国家的进口。另外,美国还在里海地区和俄罗斯加紧争夺石油资源,并通过提供资金援助等手段促进非洲稳定以提高石油产量并鼓励贸易和投资。近年来,日本也加大对中亚、俄罗斯和非洲等石油产地的投资力度,力争扩大能源进口渠道,避免过分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三、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应对高油价
  
  目前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仅次于美国),预计10年内中国的石油需求将从目前的每日600万桶增至1150万桶。我国石油需求的增长,供给的有限导致石油净进口量逐年增加。1999年我国原油及油品净进口为4000万吨,到2002年达7000万吨,2005年增长到了13617万吨,到2020年预期将有60%的石油都来自进口。对外石油依存度逐年增加,当前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对我国的经济冲击也越来越大,我们更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积极采取对策,应对油价的波动。
  
  (一)建立现代石油市场机制,争取石油定价权
  一是要深化中国石油市场化改革,改革现有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和市场准入机制,建立现代石油市场机制。首先要放松进出口管制,打破石油供应方的寡头垄断,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石油行业,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促进有效竞争。与此同时,积极进行石油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形成规范、有序、公正、透明的市场规则,并努力培育石油期货市场。二是要争取国际石油定价权。一方面要打破西方大国对资源控制权的垄断,另一方面要把国内市场上的价格风险尽可能多地释放在国际市场中,并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采购价格和采购规模上取得较大的主动权和发言权,变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为积极影响者。
  
  (二)建立国际能源合作机制
  一是要积极而有步骤地参加国际性和地区性的经济和能源合作体系,首先可以考虑建立区域合作。在东亚,中日韩三国在保证油气供应不中断上有共同的利益,可以考虑建立合作机制,交换信息,协调市场、储备和价格,形成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保护自己的利益。二是要积极开展石油外交。中国要用“双赢”的手段,在中东、北非、中亚、东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外交活动中强化油气资源外交,以有力的石油外交来提高获取国际油气资源的安全系数。
  
  (三)加快建立我国石油储备体系
  从战略石油储备的重要性来看,我国应尽快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首先,石油储备的主体。应该将日本和美国的方式结合起来,以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为主,国家储备与民间储备相结合。二是关于我国石油储备的规模。根据中国的情况,可以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三是石油储备基地的选择。针对我国的现实,可选择在使用进口原油为主的华东、华南等地区建立大的石油储备基地。四是石油储备资金的筹措。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主体是国家,储备资金的来源主体也应该以政府拨款为主,政府和民间多方面、多渠道筹集,可以考虑财政筹资和政策性筹资等方式。
  
  (四)大力提倡节能,提高油品使用效率
  我国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应将节能和提高效率放在首要地位,努力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体系和节约型社会。首先,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降低经济增长的石油需求弹性。二是要完善产业技术政策,支持企业开展节油和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改造,逐步淘汰浪费资源的工艺、技术和产品。三是要完善以《节约能源法》为核心的节能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和实施主要耗能设备和产品的强制性能效标准。
  
  (五)能源多元化,即开发再生能源及核能
  中国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能源多元化,不断改善能源结构。首先,充分利用资源丰富的水力、风力、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从税收、价格、融资等方面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大力推动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二是保持各种能源的相对均衡发展,稳步发展煤炭产业,延缓用石油替代煤的进程。三是大力开发替代石油产品,继续推进煤炭液化和气化的开发和应用,同时开发利用氢能、生物酒精等替代能源。四是要促进石油来源的多元化,在和中东各国加强友好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与非洲国家、拉美、中亚和俄罗斯的互利合作。
其他文献
余杭南湖开挖于东汉,是太湖流域兴建最早,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具有蓄水和防洪的重要功能.明代中前期,由于地方豪强侵占等原因,南湖一度湮塞与萎缩,失去了应有的泄洪能力.聂心
从导线截面、电压、供电时间等多角度对农网降损节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计算,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计算简单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当前城市治理模式呈现出层级较多、矩阵型治理架构以及主要依赖政府管理的特点.层级较多导致治理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矩阵型治理架构造成权责分散、政出多门、体制僵化;主要
烟民3.5亿、“被动”烟民5.4亿,中国几乎有9亿人每天要与香烟接触。为在这个世界上烟民最多的国家实现有效控烟,提高烟草税的建议再启。我国目前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近100
分析了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些开发利用建筑垃圾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近年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2003~2006年经济增长速度连续4年居全国之首。此外,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的增速在全国也名列前茅,创造了西部地区颇具代表性的“内蒙古模式”。内蒙古经济增长的特点是高度依托资源密集型产业,而资源的富集程度与经济增长并非呈正向关系(Auty,1993;stiins,2005)
放眼全国,有许多农工党地方组织集中智慧献良策、整合资源做实事,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做出贡献;也有许多农工党党员正在施展智慧才华、实现理想抱负、取得卓越成
一、引言    今天,中国的商海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产品竞争同质化、市场竞争白热化,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生存不得不战,失败者失败的原因不尽相同,成功者的法宝却惊人的相似。他们无一例外地借助了品牌的力量。海尔的家电王国,蒙牛的速度神话,联想的国际之路……品牌,成为企业手中最锋利的利剑。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竞争的全球化。全球化对于中国,对于中国品牌,是机遇,更是挑战。   
正~~
期刊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存在的经济现象,也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内蒙古作为一个农牧业大区,经济结构的二元性也在逐渐加强。本文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