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需要“孤独者”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285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马是一种群居动物,一旦有一头角马染上瘟疫,就可能导致瘟疫传遍整个族群。

集体生活中的离群独居者


  黏菌是集体生活的典范。当它们受到饥荒的威胁时,这些微小的单细胞生物会聚集成像蛞蝓一样的形状,进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像塔楼一样的东西。“塔楼”顶部粘糊糊的,如果有飞过的昆虫,就很容易被黏住,成为黏菌群体的大餐。令人意外的是,虽然“塔楼”會随着黏菌的不断加入而变大,但早期组成“塔楼”的“地基”和“管道”的黏菌会死亡。这些黏菌并不是为了自我生存,只是为了成为后来者向上攀爬的阶梯。这真是一种高尚的微生物!
黏菌是集体生活的典范,但总有一些分布散乱的“孤独者”。

  黏菌倾向于聚集在一起,有的黏菌群包含数百万个个体。不过,总有一些分布散乱的“孤独者”。不管在什么时候,无论尝试什么手段,它们都拒绝加入集体,而一直保持离群的状态。科学家们测试了这些“孤独者”,看它们是否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但科学家们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孤独者”会正常饮食、分裂和繁殖后代,它们能做任何健康的粘菌都会做的事情。不过,它们的后代不会都像它们那么固执。当食物匮乏的时候,它们的后代也会恢复集体生活,当然也有一些后代和它们一样坚守自我。可见,成为“孤独者”是一些黏菌的自我选择。同样,虽然绝大部分的狮子离群是因为受到了驱逐,但也有少部分的狮子在受到驱逐之前,选择了自行离队。那么,离群这种行为有什么价值呢?

孤独是一种聪明的生存策略


  科学家们通过多次对不同的黏菌种群进行分析后发现,成熟的黏菌群的离群者数量会稳定在30%左右,这貌似是所有霉菌种群的一种“共识”。也许,有部分成员离群而居,是所有群居生物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已经扎根于它们的基因中,令有些群体成员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了群体。
  科学家甚至猜测,也许群居者们会进行交流,讨论关于离群的事情。我们可以想象在某种动物种群中,有这么一个场景:一个老成员对着年轻的成员用它们自己的语言说道:“你会离开吗?”年轻的成员说:“我会离开,追求新的生活。”而那些不会发声的生物怎么办呢?它们会分泌化学物质,来表达自己是会留下还是会离开的信息。从这个角度说,群体成员的离开其实是大家商量的结果,是集体的一个决定。那离群成员的存在会对整个物种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虽然集体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集体成员之间过于亲密,一旦发生灾难,就可能导致整个集体的覆灭。这种灾难可能是传染病,以角马为例:角马是一种群居动物,它们喜欢紧密地聚集在一起,并集体迁徙。一旦有一头角马染上瘟疫,就可能导致瘟疫传遍整个族群,造成这个族群全部死亡。因此,“孤独者”的存在其实是一种避险策略,确保某些对种群的伤害不会威胁整个物种的生存。
  当集体遇到危难时,“孤独者”还起着传递种群的社会习性的作用。虽然“孤独者”本身不是社会性的,但他们的后代保留了在适当条件下社会化的能力,可以重新形成新的集体,保留这个物种的社会性。
  此外,可以与不同种群接触的“孤独者”,也有利于保存该物种基因的多样性。
  所以,“孤独者”其实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非常聪明的生存策略,也是一种使基因组合多样化的方式,以确保生物社会、集体行为的延续。
其他文献
最近,一位美国神经学家想找出我们关于“地方(如出生地、旅游过的城市等)”的信息储存在大脑的什么部位。他让某医院里一位在意大利出生的癫痫病人做他的受试者。这位病人为了治癫痫,大脑上植有一根电极。当给受试者观看有物体和景物的图片时,神经学家就从电极中记录他大脑的活动。  在大脑皮層上有一个特殊的脑区,只对有景物的图片做出反应,而不对其他类型的物体做出反应。神经学家用电极刺激病人的这个脑区,结果受试者说
期刊
日益年轻化的背痛正危害社会!  50岁之后,许多人的脊柱会出现这样的异常:椎间盘退变、肿胀、脊柱关节间存在关节炎等。老了,身体机能下降很正常。问题是,现在我们这些20多岁甚至10多岁的年轻人,有时从椅子上站起来,居然偶尔也会感受到一闪而过的背痛。咨询父母,他们往往不屑一顾:小孩子,背怎么会痛!  然而实际情况令我们震惊,调查显示我国10~18岁青少年中下背(背的下部)痛的发生率竟然高达30%!如今
期刊
火箭小组的部分成员钱学森一家  他们把宿舍楼炸塌了!  1936年的一天,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宿舍楼内,有几名学生正兴致勃勃地准备进行一个有关火箭研究的实验。这几名学生称自己的小团队为“火箭小组”,凭着对火箭推进这一新技术的热爱,他们聚集在了一起。当他们集体出现的时候,同学们不会说:“看!火箭小组来了”,而是会说:“那群疯子又来搞事了!”  是的,你没听错——“火箭小组”在同学们眼中就像一群“疯子”。
期刊
蓝紫色更能吸引蜜蜂所以花心处常呈现蓝紫色  现代社会,自拍几乎是人人必会的技能,而自拍过程中光线是至关重要的,一张成功的自拍离不开恰到好处的光线,因此学会如何调光变成了现代人的必修课。调光这件事,也许我们可以向植物学习,毕竟它们可算史上最早的“调光大师”。花瓣上的“玄机”  别看我们肉眼看到的植物的花瓣好像非常光滑,在科学家们的显微镜下,其实它们有着非常复杂的微结构。  几乎所有的植物的花瓣和叶子
期刊
死亡的确定很重要  一个病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医生观察了一会,这个人还是没有恢复脉搏。于是医生认定病人已经死了,他将病人放在了手术台上,准备摘除他的肾,将它移植到一个患了尿毒症的人的身上。这本来是一件造福他人的好事,但是当医生将手术刀切向那个病人时,病人突然痛苦地大叫了一声“啊!”,然后居然神奇地活过来了!  幸运的是,病人及时醒来,避免了医生酿成大错。但不幸的是,医生被病人家属以“谋杀”的罪名告
期刊
对于这些现象,或许您已经见怪不怪了:一些学生随着高考的临近,逐渐长出了白发;一些国家领导人在正式就任之前头发是乌黑的,然而就任后短短几年内,他们就满头白发。  大多数人都知道巨大的压力会导致白发。但是对于这显而易见的问题,直到不久前,科学家才从实验黑鼠身上找到了初步的答案,并且,这个答案也引出了另一个大问题。寻找一夜白发的原因  压力之所以能导致白发,那是因为我们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不过,为了
期刊
怀孕的爸爸?对,你没看错,海马所属的海龙科家族全部都是爸爸怀孕生子的,它们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类雄性怀孕的动物。为什么雄性也能怀孕,海马爸爸跟其他动物的爸爸有什么不同呢?雄性为何能怀孕  如果问你,人类妈妈怀孕必需的器官是什么?你应该立刻能想到,那就是子宫。海马爸爸也有一个类似的器官,我们称之为孵卵囊。孵卵囊位于雄海马的下腹部,是由两层褶皱的皮肤连接而成的。囊前方有一个孔,雌海马从此处放卵入袋,未
期刊
续谈  前面谈了“神性”,现在再谈理性:  1.理性:  前面指出“神性”在目前人类中本来是不存在的,但“理性”是确实存在的,但是并不多,仅仅是开始而已。  理性是两大部分,其一为理智,即对人类以外整个自然界的正确认识能力。理智之发达仰赖于抽象的思维能力。其二为理性B,即正确和自觉地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这里的核心是正确和自觉地认识和对待自己,也就是培养“美德”的问题。若简而言之,理性的
期刊
共振与舒曼共振  你也许见过这样神奇的画面:一个人,用嘴巴靠近一个玻璃杯,然后持续发出声音,当音调高到一定程度时,玻璃杯突然被震裂了。  这不是魔术,只是简单的共振原理。再看下面一个例子。  两个相同的音叉,你敲击其中一个,它会振动。这时将它靠近另一个(不直接接触),你会看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另一个音叉也开始发生振动,而且振动频率跟你所敲击的那个相同。  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以一定的频率振动。一
期刊
世界上最长的动物是什么?你可能會说是蓝鲸,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体长最长可达30余米。也有人说是章鱼,因为它的脚很长,据估计,该章鱼的腕足张开可达61米。  不过,不管是蓝鲸还是章鱼,其体长与刚刚发现的一个生物的体长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不久前,科学家们在西澳大利亚宁格罗海底峡谷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管水母,其身长可能超过了100米!  这个管水母像一根细长的绳子,从里到外绕成了多个同心的圆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