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非观念混淆不清的家庭教育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个人及家庭,日后则会影响到我们的社会乃至国家。而建立是非观念最好的办法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树立好的榜样,是以身作则。因此,家长教育学生不能空洞地说教和呐喊,而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润物无声地浸染。教师在教育学生及后进生转化的过程中都应率先垂范和为人师表,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直接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 品德教育 家长 以身作则 老师 为人师表 后进生 转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1.202
是非观念混淆不清的家庭教育不仅会影响到小学生个人及家庭,日后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而建立是非观念最好的办法,是父母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以身作则地做出好榜样。作为孩子的父母,必须时刻小心检视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作为在学校里教育孩子的老师,我们的言行举止,对儿童影响也很大,因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处于成长中的儿童,其模仿性是很强的,是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的白纸。孩子的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实践,这就要求我们给孩子们树立好的典型,并且让孩子们跟着去学习。这样的品德教育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几年看到一则小品,有一对父子走在上学的路上,儿子捡到一只新皮鞋并对身后的爸爸说:“到校后我把皮鞋交给老师,因为老师说过,捡到东西要归还给别人或交给老师。”
父亲说:“对呀,我的儿子真能干!”又走过了一段路,儿子又捡到一只皮鞋,正好凑成一双。
“这次上交捡到的皮鞋,老师肯定要表扬我并奖励小红花。”儿子兴奋地说。
“不能上交,这双鞋跟我的脚大小差不多,我要带回家自己穿。”爸爸说。
“刚才你不是还表扬我,答应我捡到皮鞋要交给老师吗!”儿子悻悻地说。
“那是捡到一只皮鞋,拿回家也没啥用,当然要还给别人。现在捡到的是一双,拿回家我能穿呀!哪能上交呢!”爸爸高兴地说。
看完这则小品,心中哑然。我感到学校好不容易教育学生形成的一点好品德,瞬间就被家长不正确的言行,冲蚀得一干二净。
因为: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良好的教育应该是以身作则。其实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察觉。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因此,家长教育学生不能空洞地说教和口号式的呐喊,而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润物细无声的浸染。目前,我国国人普遍缺少信仰,这样会很容易对什么都不信,或对什么都容易轻信。家长的行为是一个标杆和尺度,孩子们正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如果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如:撒谎、自私、狭隘、偏执、抱怨等,那么日后孩子也很可能会成为这样的人,且难以矫正。
因为:上不正,下参差。
教师教育学生也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老师的世界观、品德、行为、对事物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如果希望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我们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学生是一个极具模仿力的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模仿,所以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有模范的作用。记得在一次大扫除中,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我首先拿起一块抹布,带头擦课桌,并力求擦得干干净净。行动是无声的语言,不需要任何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所有的同学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并且在质量要求上还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干的又快又好。
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教育學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的示范动作,也是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
因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对后进生的转化也是如此。教师的职业是“以教师的人格决定胜负的职业”,就是强调教师的人格对后进生的熏陶感染作用,这也充分说明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这虽是一种无 声 的 教 育,却 能 达 到 无 声 胜 有 声 的 效 果 。教师模范的言行对后进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不论讲课、辅导、批改作业,不论课内还是课外,都言行一致,一丝不苟,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后进生,努力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要求后进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感化后进生。如要求后进生不迟到,教师最迟就要在上课铃响时到达课堂;要求后进生按时交作业,教师就一定要按时批改完作业。做不到的事就不说,说到就一定要做到。教师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后进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动力,这样教师就能在后进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从而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因为: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并诚恳地说: “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因为:以令率人,不若身先。
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只有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绳,才能使我们的小学生的品德日臻完美,也才能为祖国培养未来合格的人才和未来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论语》
2.《道德经》
3.《家庭教育报》
【关键词】小学生 品德教育 家长 以身作则 老师 为人师表 后进生 转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1.202
是非观念混淆不清的家庭教育不仅会影响到小学生个人及家庭,日后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而建立是非观念最好的办法,是父母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以身作则地做出好榜样。作为孩子的父母,必须时刻小心检视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作为在学校里教育孩子的老师,我们的言行举止,对儿童影响也很大,因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处于成长中的儿童,其模仿性是很强的,是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的白纸。孩子的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实践,这就要求我们给孩子们树立好的典型,并且让孩子们跟着去学习。这样的品德教育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几年看到一则小品,有一对父子走在上学的路上,儿子捡到一只新皮鞋并对身后的爸爸说:“到校后我把皮鞋交给老师,因为老师说过,捡到东西要归还给别人或交给老师。”
父亲说:“对呀,我的儿子真能干!”又走过了一段路,儿子又捡到一只皮鞋,正好凑成一双。
“这次上交捡到的皮鞋,老师肯定要表扬我并奖励小红花。”儿子兴奋地说。
“不能上交,这双鞋跟我的脚大小差不多,我要带回家自己穿。”爸爸说。
“刚才你不是还表扬我,答应我捡到皮鞋要交给老师吗!”儿子悻悻地说。
“那是捡到一只皮鞋,拿回家也没啥用,当然要还给别人。现在捡到的是一双,拿回家我能穿呀!哪能上交呢!”爸爸高兴地说。
看完这则小品,心中哑然。我感到学校好不容易教育学生形成的一点好品德,瞬间就被家长不正确的言行,冲蚀得一干二净。
因为: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良好的教育应该是以身作则。其实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察觉。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因此,家长教育学生不能空洞地说教和口号式的呐喊,而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润物细无声的浸染。目前,我国国人普遍缺少信仰,这样会很容易对什么都不信,或对什么都容易轻信。家长的行为是一个标杆和尺度,孩子们正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如果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如:撒谎、自私、狭隘、偏执、抱怨等,那么日后孩子也很可能会成为这样的人,且难以矫正。
因为:上不正,下参差。
教师教育学生也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老师的世界观、品德、行为、对事物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如果希望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我们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学生是一个极具模仿力的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模仿,所以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有模范的作用。记得在一次大扫除中,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我首先拿起一块抹布,带头擦课桌,并力求擦得干干净净。行动是无声的语言,不需要任何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所有的同学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并且在质量要求上还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干的又快又好。
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教育學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的示范动作,也是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
因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对后进生的转化也是如此。教师的职业是“以教师的人格决定胜负的职业”,就是强调教师的人格对后进生的熏陶感染作用,这也充分说明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这虽是一种无 声 的 教 育,却 能 达 到 无 声 胜 有 声 的 效 果 。教师模范的言行对后进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不论讲课、辅导、批改作业,不论课内还是课外,都言行一致,一丝不苟,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后进生,努力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要求后进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感化后进生。如要求后进生不迟到,教师最迟就要在上课铃响时到达课堂;要求后进生按时交作业,教师就一定要按时批改完作业。做不到的事就不说,说到就一定要做到。教师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后进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动力,这样教师就能在后进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从而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因为: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并诚恳地说: “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因为:以令率人,不若身先。
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只有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绳,才能使我们的小学生的品德日臻完美,也才能为祖国培养未来合格的人才和未来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论语》
2.《道德经》
3.《家庭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