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我国各职业学校已经普遍开设了通识教育课,大量人文、社科类课程,如思政类、英语类、计算机类、数学类、体育类等走进了课堂。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近十年来,电工电子类产品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电工电子类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中职课堂中引入电工电子知识,让电工电子常识突破理工科的界限,普及到每位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电工电子知识和实用技能。
[关 键 词] 通识课程;电工电子;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034-02
一、中等职业学校通识教育的研究背景
(一)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1.订单式培养,突出实用性。
中等职业教育强调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订单式委培、现代学徒制等办学方式,根据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培养合格的产业技术工人。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后,毕业生取得劳动技能证书,可持证上岗作业。
2.校企合作,灵活制定校本教材。
根据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实际需求,引入企业的生产模式,由教师与企业共同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校本教材。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实训讲义等均与企业生产挂钩。
3.理实一体,重点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二)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弊端
中等职业教育,把学校传授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使由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可是,这样的学生在职场上、生活中表现出的发展潜能不足、知识面不广、整体综合素质发展不够全面等问题。这无疑是通识教育缺失的后果。新时期新要求,传统意义上的劳动技能型人才培养已经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要求。
(三)中职课堂引入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通识教育弥补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不足。通识课程的建设以培养学生宽广的知识体系、敏锐的思维方式和健全的人格品质为根本宗旨。一般认为,通识教育是一种公民素质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公共生活做准备。通识课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
目前通识教育体系按学科划分为:人文科学与文化、社会科学与道德、自然科学与技术、医药科学与健康、艺术科学与审美、创新精神与创业等6个门类。其中自然科学与技术类通识课程,主要针对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自然科学知识、技能与素养加以设计,同时关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厦门信息学校启动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工作,鼓励各个学科间的融合,优势项目互补,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学生在该领域的基本素养与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机电部经过问卷调查、企业调研,提出让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学习自然科学与技术类通识课程——电工电子通识课程。
电工电子通识课程,针对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工电子作为中心学科与其他学科、与人类的生存和發展、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学习生活、工作中电工电子常识,能够处理一些简单的电工电子类问题,了解电工电子的前沿科技等。
二、电工电子通识课程的建设
(一)课程定位
我校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自广告、电子商务、物流、动漫、办公室文员、市场营销、会计、建筑、室内设计、幼教、早教等多个专业。该课程的建设,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合适的教材可供使用。
课程建设初期,机电部-电工电子通识课程备课组的老师,对课程的定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如果为这些非专业的学生讲授电工电子类的概念、原理、定律,学生会认为这个课程与他们的专业无关,是在浪费学习时间,无心学习,那么课程就形同虚设。
通识课程强调知识的实用性。电工电子类产品,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引申,让课程的内容突出实用性。
(二)课程内容
考虑到各专业同学的不同需求,设置课程内容。比如,需要利用电脑办公的专业,需要学习电脑,及周边产品,如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的使用与维护知识等;幼教专业的同学,需要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制作电子教具、玩具等;建筑类专业的同学,需要学习家装水电方面的知识等。另外,还涉及人们生活中使用的家用电器、移动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
通识课程备课组,根据电工电子常识的重要性和知识的学习顺序,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可分为:常识类、实用类、专业类和新技术类4类,具体如下。
常识类:普及基础电工电子常识。
实用类:与生活挂钩,了解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电工电子知识。
专业类:与专业挂钩,了解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电工电子知识。
新技术类:介绍新技术、新产品、新概念,了解身边的技术进步。
(三)授课方式
电工电子通识课程,一学期为40课时,一周2课时,每2课时1个课程项目。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备课组创新教学模式,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变换多种教育手段,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每次课都能学有所得。
将多媒体视频、教师讲座、社会问卷调查、现场演示操作、学生调查、研讨汇报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运用到授课中。让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通识课程的同时,与本专业结合。
电工电子通识课程建设
(四)考核方式
一共20个项目,学生按项目得分,每个项目5分,期末总分共100分。课堂发言、问卷调查、同学间研讨汇报等,表现积极,或有进步者,每次表现优秀给予适当加分。
三、电工电子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电工电子通识课程的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学生的肯定,就是电工电子通识课程建设的最大动力。
1.每个项目学生都会积极地参与,作业应付了事的情况少了,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真完成项目手册。
2.上课玩手机、睡觉的情况少了,学生很积极地查找学习资料,很踊跃地进行课程内容研讨。
3.上课认真学习操作技能,课后还会主动找老师讨论问题。部分学生对电类的知识很感兴趣,演示实验中积极踊跃参与。
四、总结
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对课程的知识体系来说,内容还是很片面的。电工电子通识课程备课组,还将继续努力,充实课程内容,逐步完善课程建设,实现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对动手实践的课程、图文配合视频的课程、知识搜索与研讨更感兴趣,反而在小组研讨汇报中难以启齿。接下来的课程设计,将沿用现有的授课方式,推陈出新,着力锻炼学生的信息整合与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电工电子通识课程的建设,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熊兰,侯世英,周静,等.“感知电世界”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126-129.
[2]沈钺,秦平.通识课“生活中的电学知识”教学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6):118-120.
[3]佟丽娜,王聪.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学教学方法优化与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3):81-83.
◎编辑 张 慧
[关 键 词] 通识课程;电工电子;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034-02
一、中等职业学校通识教育的研究背景
(一)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1.订单式培养,突出实用性。
中等职业教育强调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订单式委培、现代学徒制等办学方式,根据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培养合格的产业技术工人。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后,毕业生取得劳动技能证书,可持证上岗作业。
2.校企合作,灵活制定校本教材。
根据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实际需求,引入企业的生产模式,由教师与企业共同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校本教材。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实训讲义等均与企业生产挂钩。
3.理实一体,重点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二)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弊端
中等职业教育,把学校传授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使由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可是,这样的学生在职场上、生活中表现出的发展潜能不足、知识面不广、整体综合素质发展不够全面等问题。这无疑是通识教育缺失的后果。新时期新要求,传统意义上的劳动技能型人才培养已经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要求。
(三)中职课堂引入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通识教育弥补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不足。通识课程的建设以培养学生宽广的知识体系、敏锐的思维方式和健全的人格品质为根本宗旨。一般认为,通识教育是一种公民素质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公共生活做准备。通识课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
目前通识教育体系按学科划分为:人文科学与文化、社会科学与道德、自然科学与技术、医药科学与健康、艺术科学与审美、创新精神与创业等6个门类。其中自然科学与技术类通识课程,主要针对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自然科学知识、技能与素养加以设计,同时关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厦门信息学校启动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工作,鼓励各个学科间的融合,优势项目互补,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学生在该领域的基本素养与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机电部经过问卷调查、企业调研,提出让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学习自然科学与技术类通识课程——电工电子通识课程。
电工电子通识课程,针对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工电子作为中心学科与其他学科、与人类的生存和發展、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学习生活、工作中电工电子常识,能够处理一些简单的电工电子类问题,了解电工电子的前沿科技等。
二、电工电子通识课程的建设
(一)课程定位
我校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自广告、电子商务、物流、动漫、办公室文员、市场营销、会计、建筑、室内设计、幼教、早教等多个专业。该课程的建设,没有现成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合适的教材可供使用。
课程建设初期,机电部-电工电子通识课程备课组的老师,对课程的定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如果为这些非专业的学生讲授电工电子类的概念、原理、定律,学生会认为这个课程与他们的专业无关,是在浪费学习时间,无心学习,那么课程就形同虚设。
通识课程强调知识的实用性。电工电子类产品,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引申,让课程的内容突出实用性。
(二)课程内容
考虑到各专业同学的不同需求,设置课程内容。比如,需要利用电脑办公的专业,需要学习电脑,及周边产品,如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的使用与维护知识等;幼教专业的同学,需要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制作电子教具、玩具等;建筑类专业的同学,需要学习家装水电方面的知识等。另外,还涉及人们生活中使用的家用电器、移动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
通识课程备课组,根据电工电子常识的重要性和知识的学习顺序,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可分为:常识类、实用类、专业类和新技术类4类,具体如下。
常识类:普及基础电工电子常识。
实用类:与生活挂钩,了解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电工电子知识。
专业类:与专业挂钩,了解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电工电子知识。
新技术类:介绍新技术、新产品、新概念,了解身边的技术进步。
(三)授课方式
电工电子通识课程,一学期为40课时,一周2课时,每2课时1个课程项目。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备课组创新教学模式,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变换多种教育手段,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每次课都能学有所得。
将多媒体视频、教师讲座、社会问卷调查、现场演示操作、学生调查、研讨汇报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运用到授课中。让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通识课程的同时,与本专业结合。
电工电子通识课程建设
(四)考核方式
一共20个项目,学生按项目得分,每个项目5分,期末总分共100分。课堂发言、问卷调查、同学间研讨汇报等,表现积极,或有进步者,每次表现优秀给予适当加分。
三、电工电子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电工电子通识课程的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学生的肯定,就是电工电子通识课程建设的最大动力。
1.每个项目学生都会积极地参与,作业应付了事的情况少了,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真完成项目手册。
2.上课玩手机、睡觉的情况少了,学生很积极地查找学习资料,很踊跃地进行课程内容研讨。
3.上课认真学习操作技能,课后还会主动找老师讨论问题。部分学生对电类的知识很感兴趣,演示实验中积极踊跃参与。
四、总结
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对课程的知识体系来说,内容还是很片面的。电工电子通识课程备课组,还将继续努力,充实课程内容,逐步完善课程建设,实现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对动手实践的课程、图文配合视频的课程、知识搜索与研讨更感兴趣,反而在小组研讨汇报中难以启齿。接下来的课程设计,将沿用现有的授课方式,推陈出新,着力锻炼学生的信息整合与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电工电子通识课程的建设,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熊兰,侯世英,周静,等.“感知电世界”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126-129.
[2]沈钺,秦平.通识课“生活中的电学知识”教学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6):118-120.
[3]佟丽娜,王聪.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学教学方法优化与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3):81-83.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