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IS数据的山东省近十年AOD时空变化特征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10~2019年的MOD043K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数据,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山东省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2010~2019年山东AOD年均值在0.545~).851波动,平均值为0.706,10年间山东AOD年均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至2019年下降了0.269,下降幅度高达33%;山东AOD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呈夏季高峰,冬季最低,采暖期AOD均值整体上低于非采暖期;山东AOD高值区集中在北部环渤海、鲁西地区及济宁市,而山东中部及东北部沿海地区为低值区.AOD高值区总体分布在低海拔地区,而AOD较低的区域主要位于高海拔地区,且AOD时序变化趋势率与年均AOD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保持一致.
其他文献
以河北某港口软土地基处理项目为例,针对现场水泥土搅拌桩成桩质量检测结果,通过室内水泥土配合比试验,确定该港口软土地基处理质量问题成因,采用双向搅拌施工工艺和钻机钻头改良等措施,有效解决项目质量缺陷问题.
以某黄土场地建设项目为背景,在分析勘察报告和同类工程项目施工经验基础上,采用素土挤密桩法进行地基处理.为确保施工安全,在正式施工前进行试验桩施工,根据试验数据判定大厚度黄土地基处理采用沉管挤密桩法是有效的.
通过监测数据分析,结合轨迹模拟和特征雷达图的分析结果,对2018年4月14~19日北京出现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依据ρ(PM2.5)和ρ(PM10)及其比值PM2.5/PM10[ρ(PM2.5)/ρ(PM10),下同]的变化情况,此次沙尘过程可分为沙尘期、中间期、回流期和回流后期4个典型时期.沙尘期ρ(PM10)平均值达到(278.5±83.7)μg/m3,明显高于回流期和回流后期,回流后期ρ(PM2.5)平均值达到(135.5±16.9)μg/m3,明显高于回流期和沙尘期.沙尘期逐小时
高职工科专业院校面临学生实践机会少、职业素养差以及创新创业和劳动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等困难.通过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完善实践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依据大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贯彻“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大力开展“新工科”教育,推动新技术、新理念与传统学科的交叉融合,更新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利用2018年11月21日~2019年2月8日期间的Xact元素仪观测数据,分析了华北农村地区望都站点秋冬季细颗粒物PM2.5中的元素组分特征.结果 表明,采样期间,望都站受到了严重的PM2.5污染,PM2.5的平均浓度为(186.6± 142.0) μg/m3.PM2.5中最主要的元素是S、Cl和K,其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230,8708,1780ng/m3;其次是Al、Si、Ca、Fe和Zn,其平均质量浓度在500~1000ng/m3;剩余元素的平均质量浓度均低于500ng/m3.使用Al作为参比元素
为研究京津冀区域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并估算区域传输贡献,对2017~2019年京津冀区域68个国控站点资料进行主成分分析,并采用TCEQ法估算京津冀区域及细分的次区域内O3背景浓度.结果 表明,京津冀区域O3浓度整体上呈现南高北低态势,地理位置的差异及其距离对于各城市臭氧浓度的均匀性分布影响较大.经最大方差法旋转后,主成分分析结果可将京津冀区域划分为河北省中南部、京津冀北部以及渤海西岸地区等3个稳定的次区域.对3个次区域分别采用TCEQ法估算O3背景浓度,计算得到3个次区域本地生成O3浓度依次为71,60,
以某沿海二级公路建设项目为背景,介绍两种常用的复合地基加固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在阐述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和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两种桩体成桩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要点的基础上,对两种桩体在加固软体地基方面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该项目软土地基加固方案为长螺旋钻孔压灌桩.
基于环境气象评估指数(EMI,environmental meteorology index),以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四个京津冀中南部重点城市为研究对象,对2013~2018年的气象条件变化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EMI指数与经过去趋势处理的PM2.5浓度的相关系数达0.88,说明EMI指数具有较好的可靠性,能够可靠性地应用于大气环境评价和重污染天气过程评估业务;基于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贡献的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得到2013~2018年月度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变化的贡献率,定量分析不同
通过OMI卫星数据分析了2005~2016年长江三角洲对流层甲醛柱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结合2008年和2010年各部门VOCs人为源排放量,利用BP神经网络和RBFN神经网络模型对对流层甲醛柱浓度进行了县域尺度上的回归模拟和各部门排放量贡献度分析.结果 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对流层甲醛柱浓度在2005~2010年存在着增加趋势,2011~2016年甲醛浓度有下降的趋势.高值区域分布在皖北苏北、上海及其附近,低值区域分布在浙西南一带.人为源排放使得经济发达地区的甲醛柱浓度显著增高.工业源在长三角的分布较为广
为了解四川盆地大气中单颗粒气溶胶理化特征,分别在该区域典型城市(成都市)和背景地区(峨眉山)进行了大气单颗粒样品采集.基于带能谱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EDS)对两地累计3923个单颗粒的化学组成,形貌特征及混合状态等进行了全面观测和分析,并对两地颗粒物差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两地气溶胶颗粒主要包括有机物、富硫、矿物、烟尘和飞灰/金属颗粒,除了以单独的外混形式存在外,大多数颗粒以两种及两种以上颗粒类型混合(即内混)形式存在.通过对成都市不同污染状况下单颗粒特征对比发现,“污染天”的内混颗粒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