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音乐美学解读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so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剧《茶花女》由威尔第根据小仲马的同名文学巨著改编而成,是世界歌剧舞台上常演不衰的作品,本文将从美学角度对歌剧《茶花女》的故事梗概与情感走向进行系统地解读,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歌剧《茶花女》的美学内涵。
  关键词:歌剧;威尔第;茶花女;音乐美学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文学巨著,根据真实故事写成,主要讲述了被社会舆论迫害致死的巴黎名妓维奥莱塔与青年作家阿尔弗莱多的真挚爱情故事,意大利浪漫主义作曲家威尔第在阅读这部著作后立即决定将这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搬上歌剧舞台,音乐以细腻的心理描述和直击心灵的悲剧力量达到了震撼人心的完美效果,不得不说,是音乐充实了戏剧情节,为文学、戏剧这些艺术形式赋予了更强的美学意味。
  一、歌剧艺术的音乐美学价值
  歌剧最早出现在十七世纪的意大利,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舞台表演艺术,音乐和戏剧是歌剧艺术的两大重要因素,歌剧中的戏剧大多以文学脚本改编而成,而音乐对于歌剧的艺术表现力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燕迪老师在《作为戏剧的歌剧》序中提到:“歌剧具有自己独立的审美本位,具备自己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它能够揭示的戏剧意义,所能够达到的艺术目的和效果,是只有通过音乐的运作才能获得的独特财富。”如二十世纪美国著名音乐学家科尔曼所言:“戏剧需要揭示人对动作和时间作出反应的特定性质。歌剧在它进一步强化这种揭示时才成为戏剧。我们不能把音乐看成第二等级的角色,如果没有音乐,或者作曲家不同,歌剧的魅力将大不相同。” 在歌剧中,音乐无论以何种方式或手段出现,都是为戏剧主题的发展和表达而服务的,音乐甚至还能在关键时刻担当起凸显戏剧核心的重要位置。如歌剧《茶花女》序曲中小提琴在高音部奏出优美凄迷的曲调,奠定了歌剧的悲情基调。又如第一幕前奏曲中的柔和主题,使观众脑海里立即呈现了一位柔弱娇媚、身体孱弱、郁郁寡欢的女性形象,“音乐”与“戏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音乐承载着歌剧在戏剧表达上的深刻内涵,从而使歌剧体现出最大的艺术张力。
  《茶花女》作为威尔第最广为人知的一部爱情歌剧,其音乐深刻的美学意味必不可少,威尔第致力于人性的写实,结合人们对音乐的联觉感应,进一步深化整个剧情的悲剧基调,从而使艺术效果得到升华,赋予作品深刻的审美教化意义。
  二、歌剧《茶花女》所表达的精神内涵
  歌剧《茶花女》的创作者威尔第生活在欧洲革命运动活跃的时代,因此他的创作与这一时期的社会巨变息息相关,创作者们开始关注社会上饱受欺压的最能牵动普通人心弦的小人物的命运,而不再是过去正歌剧中经常出现的王公贵族。
  威尔第将《茶花女》中的音乐形象塑造的入木三分,通过对维奥莱塔和阿尔弗莱多的感情发展以及阿尔弗莱多的父亲老阿芒的阻挠进行描绘,深刻细致地刻画了人物内心复杂矛盾的情绪冲突,一方面塑造了茶花女高贵美丽的灵魂,另一方面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偏见和伪善,整部歌剧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茶花女对理想幸福生活的向往被撕碎在封建家族虚伪的门第观念之下,充满了悲剧意味,体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也体现了威尔第对当时现存的价值观念的痛斥。
  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茶花女一步步走向悲剧的结局,奋力挣扎却无法摆脱命运的悲剧,人们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高贵的灵魂被撕碎,由此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当矛盾出现,冲突发生,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人们才会将毁灭的悲痛化为对美的肯定,从而激起了观众心中对真善美的追求。
  三、音乐在歌剧艺术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歌剧《茶花女》一共有三幕,1853年首演于威尼斯,是近代世界各大歌剧院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一,《茶花女》音乐非常优美动听、扣人心弦,从根本上说,是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才造就了歌剧《茶花女》出色的艺术效果,是曼妙的音乐深化了凄美的剧情,文学故事才得以上升到美学层次。
  1、音乐在《茶花女》中所表达的内容
  第一幕的“饮酒歌”被称为是维奥莱塔的“肖像画”,小提琴的音色优美空灵,仿佛在向听众讲述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随着中提琴和大提琴的慢慢介入,序曲逐渐进入主题,音乐以轻快的节奏型出现,一扫之前序幕时的凄凉。歌剧的开场热闹激情,是一个舞会场景,这时乐队奏起著名的《饮酒歌》,此曲以轻快的舞曲风格出现,音乐生动地刻画出一个风情万种的维奥莱塔形象。
  第二幕中阿尔佛莱多的咏叹调表现了人物心中真挚而热切的情感,因此打动了维奥莱塔,茶花女为青年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决定放弃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交圈,跟随阿尔佛莱多一起回到乡间,这时阿尔佛莱多唱起了著名的咏叹调加宣叙调《我热情沸腾像烈火》,抒发了了青年拥有真挚爱情的强烈幸福感。随后,随着老阿芒的出现,音乐形象一反先前的激动、狂喜,而是运用了下行的悲怆动机,
  此时老阿芒为了所谓体面家庭的荣誉而出面阻挠,坚决要求维奥莱塔与儿子断绝关系,他用柔缓的语调唱起了安慰、感激茶花女的旋律,将资产阶级的偏见与伪善刻画的淋漓尽致。
  在第三幕里,管弦乐首先描述的是娇弱柔美的维奥莱塔形象。可怜的茶花女考虑到阿尔弗莱德的家庭和未来的幸福,她忍痛答应了老阿芒的请求,向阿尔弗莱多假称自己要重返风月场。阿尔弗莱德误以为她变了心,盛怒之下,在公开场合羞辱了她,薇奥莱塔信守对老阿芒的诺言,未向自己的情人道破真情,但患有肺病的身体承受不了这一致命打击,病情加剧,就此卧床不起,此时维奥莱塔唱出了著名的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终于,老阿芒良心发现,把全部实情对儿子言明。但当阿尔弗莱德回到薇奥莱塔身边,她已经奄奄一息了,此时两人演唱二重唱《让我们走向遥远的地方》,最终,茶花女带着无法实现真爱与幸福的遗憾离开了人间。
  2、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凸显美学层次
  威尔第的《茶花女》这部歌剧没有太多复杂的剧情,却恰到好处地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悲惨命运细腻地向广大观众展现出来,音乐与戏剧的相辅相成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故事主题,音乐更深刻地表达了戲剧内涵,观众也在凄迷缱绻的音乐氛围中感受到了女主人公的美好愿景,当观众看着美好高尚的灵魂被虚伪的社会价值观撕碎,也感受到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歌剧是音乐承载的戏剧,歌剧《茶花女》中,不管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还是对弱势形象的同情,都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正是音乐与戏剧的完美结合将《茶花女》这部传世巨作推向了艺术圣殿。
  四、结语
  作为意大利歌剧成熟的标志,《茶花女》对欧洲歌剧的重要贡献在于其承前启后的跨时代意义。歌剧主要是通过戏剧、通过一系列的情节和时间安排来展现人的冲突、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无疑对戏剧情节的预示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责。许多作曲家一直致力于从各个方面平衡“音乐”“戏剧”两大因素的关系,不断丰富和发展歌剧艺术,使剧情的音乐性与戏剧性达到一种和谐,而欣赏者也应立足于歌剧本身的戏剧基点,将情感体验与理性思维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感受到歌剧艺术的巨大魅力。
  參考文献:
  [1]《作为戏剧的歌剧》约瑟夫科尔曼,杨燕迪译2008 年4 月版。
  [2]王次炤主编.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钱苑,林华著.歌剧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杨业治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5]李庚.歌剧《茶花女》中咏叹调《我热情沸腾像烈火》演唱处理解析[D].武汉音乐学院,2006.
  [6]威尔第.茶花女(歌剧脚本中文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莫言的短篇小说《枯河》已经鲜明地表现出了莫言小说的众多文学元素。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儿童叙述下的全知全能视角叙事,通过小虎的悲惨遭遇对不正常的时代暴力进行了深刻的追问,可以看到莫言有独特的反思历史的角度,即直面苦难中的冷漠的人情,从个人经验出发思考历史悲剧。  【关键词】:叙事方式;儿童视角;暴力记忆;反思历史  莫言喜欢将小说的主人公设定为儿童,用孩子天真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反而使小说的
期刊
【摘要】:新时期以来,作家重新书写历史已经成为一个创作的潮流,王安忆也投入了这一创作潮流,她创作的上海小说表现出了很多与当代文艺思潮中的新历史主义批评相契合的特征,同时,王安忆作为一个有着独特个性气质的女性作家,她的上海历史书写填补了新历史主义小说中性别书写薄弱的一面。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王安忆;上海小说;性别  新时期以来,作家书写历史已经成为一个创作的潮流,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陈忠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怀着特殊的感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时代开始,人们用月亮象征过轻盈美丽、寄托过忧伤、传递过思念。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所代表的感情相当丰富,咏唱月亮的诗歌代代相传。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的古典诗词为基础,解读月意象频繁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原因,并具体分析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价值。  【关键词】:古诗词;月亮意象;审美解读  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月出皎兮,
期刊
三年的大學生活转瞬即逝,我却年华虚度,空留一身疲惫。  从迈入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习惯了默默无闻,不投身于各类社团,也没有兴趣结交新朋友,每天在教室,宿舍,食堂复制三点一线的生活,自卑心理驱使我尽量避开诸事缠身的忙碌,使生活平稳而安逸,我对大学的未知和不可掌控充满了恐惧和抵触,沉溺于自我的惯性里,对一切不在计划之内的事都采取被动消极的态度,可应付了事没有让我轻松反而使我越来越厌倦疲于奔命般的生活。
期刊
【摘要】:在西方哲学、文学和政治理论中,乌托邦是一个丰富的主题。它非常富有表现力,集中反映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矛盾,凝聚着人们对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美好憧憬。当然,其负面效应也得到很多讨伐。面对乌托邦新的发展态势,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它,使之能为现今社会发展提供指导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乌托邦;现实;精神;指导意义  乌托邦的理论最先在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中具体展现。莫尔关于未来的完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传媒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我们由一个“读字时代”走向了“读图时代”,人们的视听能力得到了无限延伸,电影这个综合艺术在现代传媒背景下获得了人们的喜爱与认可,而其中取得巨大反响的电影不乏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成,本文将重点分析在现代传媒背景下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试图找出二者的关联和区别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现代传媒  电影是视听艺术,它的成长离
期刊
【摘要】:冯巩,这位演员大众在熟悉不过,选取他的代表电影作品《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中举例,通过对他的相声表演创作与电影表演创作的研究,总结出两门不同创作规律艺术之间的有机关联,互取优点为之所用,为从事舞台和大屏幕中的表演专业人士,提供一点点个人见解。  【关键词】:表演艺术;表演;相声;体验;体现;性格。  刚刚过去的春节联欢晚会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我们的老朋——冯巩。一句他的标志性语言“我想死你们了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诗歌文化历经几千年,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诗风。中国古典诗歌传承千百年,自上世纪20年代中西文化开始交融之际,诗歌的现代化特色日益突顯。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中国诗人在诗歌意象的选取和诗歌意境的生成方面始终存在共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现代诗人也选择了与古人不同的表现方式。将中国诗歌的古典韵味与现代风雅接轨,用现代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演绎下去,是我们立足于民族特色
期刊
【摘要】:老舍的《茶馆》,选取了富有十分典型意义的市民小人物的形象,运用了独特的“三组风俗画”的结构方式,展现了茶馆光怪陆离的社会画面,这是对中国和西方话剧史的一大突破和形式创新。另一大值得称道的特点便是老舍京味儿十足的话剧语言和文化风俗,为吊亡这一主题注入了隐性的深刻内涵。此外,《茶馆》中富有动作性的语言深化了剧中人物的利害冲突,为人物性格的刻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总之,《茶馆》这一部代表作开
期刊
山羊通过看影子判断自己的大小,影子长于是他认为自己高大可以吃果子,影子短他认为自己矮小只能吃白菜。他没有明确的目标,一路向前,而是不斷改变主意也并不尝试,最终一无所获。  人亦如此,既不该过分看低自己,卑躬屈膝;又不能自大自负,自我膨胀。走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不能因别人对自己评价而改变对自己的认识,迷失自我,也不能因外物变迁而忘记最初的方向,放弃梦想。  人遇事应冷静思考,正确地、全面地、客观地认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