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数学课堂已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灌输、主宰的禁地,而是师生平等互动,共同演绎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话剧的动感地带;是师生生命恣意流淌的溪涧;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彰显生命精彩的时空。而动态生成是课堂富有灵性的资源,它充满激情,生机勃勃,活力无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中“教与学的统一”强调了课堂的实效互动,强调生成资源、生成话题的交流共享,强调构建和谐、有效的数学课堂。面对这些“活生生的”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发展,让它成为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加以阐述。
一、精心预设,让生成更灵动
预设与生成是共存的。新课堂呼唤生成的课堂,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解读“生成”,而将“预设”完全摒弃,毕竟课堂教学是目的明确、有具体内容的活动,事先必须有精细、周全、巧妙的预设。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所以教师不会手足无措,即使出现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及时化解。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要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使生成更富创新性及多样性、灵动性。同时,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善用教材,化无意识的生成为有意识的预设,让学生畅所欲言、兴趣盎然,闪现出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感悟数学。
如在做一道练习题时,我无意之中漏掉了问题中“乘客”两字,题目变成:“车上原有38个乘客,到了中山站下了15人,又上了10人,这时车上有几个人?”刚开始时我没意识到题目与我原意间的差别。学生开始发言,马上出现了38-15 10=33(人)的算式,而有的学生则大喊:“老师,我的答案不一样。”这时,我才有了出题错误的意识。由于我先前曾在教育刊物上看过类似这样的题目,所以我善用教材,让预设的内容“发光发亮”,大胆地让学生发言,说自己的观点。学生有的说应是34人(因为加上司机),有的说应是35人(加上司机与售票员),有人反对说应是34人(因为那是无人售票车,但有司机)。观点和理由各样,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个性得以张扬。这种预设性“将错就错”的教学让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中开拓眼界,紧密地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课堂高潮一波接一波,生成的数学资源异彩纷呈,让我们的课堂更富有灵动性。这正是充分预设让生成更精彩、更富实效的所在。
二、互动评价,让生成更精彩
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表明,改革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实施的情况,而对实施过程的评价是考查课程实施状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功能。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既是评价的主体,又是评价的客体。教学中若能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等方式,便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在评价中张扬,让知识在动态过程中生成,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做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过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评价来创造互相交流的平台,发展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能生成更多我们意想不到的课堂资源,使生成因评价而精彩。
如教学“抛硬币”一课时,我让学生进行“摸球比多”的游戏,并讲讲自己的发现。当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说出摸球的可能性后,我说:“同学们说得挺全面的,谁还有话说?”一会儿,一生说:“同学们的话还让我想到,如果有一根小木条在我面前,我如果没用力气是不可能折断的;我如果用点力,就有可能折断;如果我使尽所有的力气,那一定会折断的。”顿时,我意识到这是一种生成性资源,但并非在我的预设之中,忽然我想转变一下教学方式,让学生评价这段话,让这种非预设的精彩生成在评价中得以发展。有的学生说他说得很精彩。有的说:“老师,让我评价一下。他的话能联系生活实际,这说明‘可能’、‘不可能’、‘一定’与生活有很大的联系,同时也说明学习数学很有用。”有的说:“他的话告诉我们数学知识无所不在,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一定可以发现的。”有的说:“他虽然没说讨论中的发现,但他能做到老师常常要求的‘灵活运用’,所以我要表扬他。”……在本案例中,当出现学生非预设性的意外时,教师并不急于打断,而是通过生生互评来结束本环节。这时的生生互评就是助燃剂,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铺设一段向上的阶梯,让学生在评价中产生情感的共鸣、知识的回应。这些充满智慧的评价,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的窗口,能让生成更精彩,既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动力”,也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兴奋点”。
三、关注学情,让生成再发展
在课堂教学进行时,来自课堂内外的干扰因素,既无法完全预测,也难以完全排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拘泥于展示课前精心编写的详尽的教案,而又不加任何变动,全然不顾学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那么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也只是机械的照本宣科。教师若能从形形色色的干扰信息中,及时有效地抓住有教学价值的学情,紧抓课堂中意外的生成状况,即兴地引导,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分一分(一)”中的教学内容,我正在讲一个圆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圆的几分之几,我边走边指着手中的圆,当走到一生后面时,我发现他这个“小画家”在画着一个个十分相似的苹果,这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素材”。我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因势利导,笑着说:“××同学,别害怕,能不能把你这个苹果图借给老师一下?”看着老师真诚的微笑,他不再有戒心。我拿过五颜六色的苹果图,借用现有的课堂学情,在展示台上放大“苹果图”,并说:“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按照图意,提出几个问题来。”结果教学效果出奇的精彩,学生能根据图提出各种问题,根据所学的分数说出几分之几。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及时捕捉生成性的资源,随机改变原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这种教学方式的创新,使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在互动中共鸣,让充满人文色彩的温馨氛围在“教师的原谅”中营造。因为这些学情,使原来并不在教师考虑范围中的问题,能随着生成得以再发展。这样在尊重学生的生成资源的同时,利用各种途径让动态生成精彩在课中、课后再延续,由此让动态生成更富生命力。
四、动手操作,让生成再拓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小学数学操作的内容较多,让学生多进行小组操作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达到营造轻松乐学的氛围。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实践,才能有独特的体验,才能为“动态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使生成再得以拓展。在实质的小组合作中,学生知识的互动、思维的碰撞让生成的资源更加丰富。
如学习“面积”后,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面积与周长的知识,我让各小组拿出小正方形学具进行拼图,同时要求各小组有序交流、有效合作,深度讨论“所拼图形的面积与周长”。学生小组中有的在争论,有的在独自探究,有的在动手操作……过一会儿,生成了多种美丽的图案,并能说出其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充分动手、动口、动脑的情况下,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令课堂不再沉寂,充满了活力。这样的教学更能让生成在教学中得以拓展,呈现有效、和谐、精彩的课堂氛围。
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生成的课堂更需要深入挖掘与及时捕捉。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完全预设的、不可完全复制的动态生成的生命历程,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灵性的、高效的。只有充分创设有价值的情境,开展探究有品质的活动,开发利用生成资源,才能构建出精彩的有效的教学课堂。“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期待有效的动态生成课堂成为永恒的现实。
(责编 蓝 天)
一、精心预设,让生成更灵动
预设与生成是共存的。新课堂呼唤生成的课堂,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解读“生成”,而将“预设”完全摒弃,毕竟课堂教学是目的明确、有具体内容的活动,事先必须有精细、周全、巧妙的预设。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所以教师不会手足无措,即使出现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及时化解。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要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使生成更富创新性及多样性、灵动性。同时,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善用教材,化无意识的生成为有意识的预设,让学生畅所欲言、兴趣盎然,闪现出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感悟数学。
如在做一道练习题时,我无意之中漏掉了问题中“乘客”两字,题目变成:“车上原有38个乘客,到了中山站下了15人,又上了10人,这时车上有几个人?”刚开始时我没意识到题目与我原意间的差别。学生开始发言,马上出现了38-15 10=33(人)的算式,而有的学生则大喊:“老师,我的答案不一样。”这时,我才有了出题错误的意识。由于我先前曾在教育刊物上看过类似这样的题目,所以我善用教材,让预设的内容“发光发亮”,大胆地让学生发言,说自己的观点。学生有的说应是34人(因为加上司机),有的说应是35人(加上司机与售票员),有人反对说应是34人(因为那是无人售票车,但有司机)。观点和理由各样,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个性得以张扬。这种预设性“将错就错”的教学让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中开拓眼界,紧密地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课堂高潮一波接一波,生成的数学资源异彩纷呈,让我们的课堂更富有灵动性。这正是充分预设让生成更精彩、更富实效的所在。
二、互动评价,让生成更精彩
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表明,改革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实施的情况,而对实施过程的评价是考查课程实施状况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功能。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既是评价的主体,又是评价的客体。教学中若能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等方式,便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在评价中张扬,让知识在动态过程中生成,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做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过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评价来创造互相交流的平台,发展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能生成更多我们意想不到的课堂资源,使生成因评价而精彩。
如教学“抛硬币”一课时,我让学生进行“摸球比多”的游戏,并讲讲自己的发现。当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说出摸球的可能性后,我说:“同学们说得挺全面的,谁还有话说?”一会儿,一生说:“同学们的话还让我想到,如果有一根小木条在我面前,我如果没用力气是不可能折断的;我如果用点力,就有可能折断;如果我使尽所有的力气,那一定会折断的。”顿时,我意识到这是一种生成性资源,但并非在我的预设之中,忽然我想转变一下教学方式,让学生评价这段话,让这种非预设的精彩生成在评价中得以发展。有的学生说他说得很精彩。有的说:“老师,让我评价一下。他的话能联系生活实际,这说明‘可能’、‘不可能’、‘一定’与生活有很大的联系,同时也说明学习数学很有用。”有的说:“他的话告诉我们数学知识无所不在,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一定可以发现的。”有的说:“他虽然没说讨论中的发现,但他能做到老师常常要求的‘灵活运用’,所以我要表扬他。”……在本案例中,当出现学生非预设性的意外时,教师并不急于打断,而是通过生生互评来结束本环节。这时的生生互评就是助燃剂,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铺设一段向上的阶梯,让学生在评价中产生情感的共鸣、知识的回应。这些充满智慧的评价,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的窗口,能让生成更精彩,既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动力”,也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兴奋点”。
三、关注学情,让生成再发展
在课堂教学进行时,来自课堂内外的干扰因素,既无法完全预测,也难以完全排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拘泥于展示课前精心编写的详尽的教案,而又不加任何变动,全然不顾学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那么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滔滔不绝,也只是机械的照本宣科。教师若能从形形色色的干扰信息中,及时有效地抓住有教学价值的学情,紧抓课堂中意外的生成状况,即兴地引导,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分一分(一)”中的教学内容,我正在讲一个圆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圆的几分之几,我边走边指着手中的圆,当走到一生后面时,我发现他这个“小画家”在画着一个个十分相似的苹果,这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素材”。我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因势利导,笑着说:“××同学,别害怕,能不能把你这个苹果图借给老师一下?”看着老师真诚的微笑,他不再有戒心。我拿过五颜六色的苹果图,借用现有的课堂学情,在展示台上放大“苹果图”,并说:“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按照图意,提出几个问题来。”结果教学效果出奇的精彩,学生能根据图提出各种问题,根据所学的分数说出几分之几。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及时捕捉生成性的资源,随机改变原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这种教学方式的创新,使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在互动中共鸣,让充满人文色彩的温馨氛围在“教师的原谅”中营造。因为这些学情,使原来并不在教师考虑范围中的问题,能随着生成得以再发展。这样在尊重学生的生成资源的同时,利用各种途径让动态生成精彩在课中、课后再延续,由此让动态生成更富生命力。
四、动手操作,让生成再拓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小学数学操作的内容较多,让学生多进行小组操作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达到营造轻松乐学的氛围。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实践,才能有独特的体验,才能为“动态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使生成再得以拓展。在实质的小组合作中,学生知识的互动、思维的碰撞让生成的资源更加丰富。
如学习“面积”后,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面积与周长的知识,我让各小组拿出小正方形学具进行拼图,同时要求各小组有序交流、有效合作,深度讨论“所拼图形的面积与周长”。学生小组中有的在争论,有的在独自探究,有的在动手操作……过一会儿,生成了多种美丽的图案,并能说出其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充分动手、动口、动脑的情况下,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令课堂不再沉寂,充满了活力。这样的教学更能让生成在教学中得以拓展,呈现有效、和谐、精彩的课堂氛围。
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生成的课堂更需要深入挖掘与及时捕捉。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完全预设的、不可完全复制的动态生成的生命历程,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灵性的、高效的。只有充分创设有价值的情境,开展探究有品质的活动,开发利用生成资源,才能构建出精彩的有效的教学课堂。“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期待有效的动态生成课堂成为永恒的现实。
(责编 蓝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