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得到学生对这节课听得不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就语文第六册教材来说,倘若学生学习《李广射虎》一课时为李广的神力而惊呼;学习《庐山的云雾》时被庐山的云雾的美所吸引;学习《赶海》时非常向往小主人赶海的种种乐趣;学习《水上飞机》则不时流露出新奇的目光,这样的课堂便反映了学生的精神专注投入,与课文的情感融为一体。那这样的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较高。反之,学生神态目然,该活跃不活跃,该沉思不沉思,该笑不笑,该难过不见得难过,那即便教师的课讲得精彩生动,也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也成了一句空话。这一点,从整节课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从一节课中的每一个教学五环节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
二、关注学生朗读、答问、质疑,因势利导,适时点拔
在语文课中,让学生朗读,答问质疑是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但也应该认识到,这也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
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往往为完成教案中计划安排的朗读内容而布置朗读;为按自己分析课文的需要而进行提问,至于朗读的时机是否合适,提问的问题学生是否在具体课堂中已经能解决,以及为质疑而质疑,这些在课堂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恐怕就无暇顾及或认为无必要顾及了。一节课下来,只着重考虑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完成与否,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收益有多少。这些现象在语文教学中确实并不少见,这是造成语文科教学耗费时间多而实际收效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教版教材《半截蜡烛》一文中有一句话别“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师: 你认为怎样才能将这句话读好呢?
生:我认为应该重读“瞧!”因为这样可以吸引德军官兵的注意力。(生感情朗读)
生:我认为应该重度“先生们”因为这样的称呼很礼貌,甜言蜜语更容易吸引敌人上当,从而麻痹敌人。(生感情朗读)
生:我认为应该重读“这盏灯”因为这样一来,灯总比蜡烛亮,自自然而然就有可能以灯换蜡烛,从而可以保住即将暴露的情报。
生:我认为应该重读“亮些”因为这样可以吸引敌人把目光投入到灯上来,让敌人以为灯亮更容易看清屋里的一切,这不是敌人正需要的吗?这样一来,偷梁换柱的计划就会成功,情报就会保住,她们一家人的性命也就保住了。(生感情朗读)
当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出如此细腻的程度,感情朗读代替了机械的传输和填鸭式的强加,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解读,这比师只为完成教案定出的教学任务(以朗读铺路,提问点缀,不管懂与不懂,照样完成教案任务)的实际收效不是会好多吗?
三、了解学生的书面练习,及时查漏补缺
教师经过一个教学环节或整节课的辛勤劳动,学生掌握有多少?缺弱在哪里?学生的书面练习是一个重要的反馈信息,我们应该学会获取和正确利用这一反馈信息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所说的书面练习,当然包括课外的,但我这里特别强调课堂上的。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书面练习(如:抄写、组词、造句、特别是作文)都安排到课外去了(尤其是高年级),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就检查一节课是否实效来看,也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既应从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角度去加大堂上书面“练”的份量,也需要为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获取反馈信息的角度去增加课堂“练习”的机会。而当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教师及时进行巡视督导是十分重要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尽管也注意经常布置一定的课堂练习,但他们所要得到的反馈信息还往往要待到一两天后的批改作业时才了解,而作文练习就更要推迟一星期了。因反馈信息来得迟,攻缺补弱就不能及时,教师的课堂教学自然会被动多了。我们不是经常可以从学生作业中看到“重做”的批语吗?但老师可曾想到“重做”二字不但反映学生做了“无用功”,而教师本身也付出了不少无效劳动呢!
反之,如若教师在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能做到经常巡视,认真了解情况,善于发现问题,借以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及时攻缺补弱;对个别差生加强辅导;对带有共通性的存在问题集中加以评点,那么,学生抄写中的错字、造句中的病句、作文中的离题等问题不是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吗?教师在一些学生作业本上加上的特别显眼的“重做”二字不是也可以逐步“卸免”了吗?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在值得在此问题上多花心思。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塘头小学 江苏】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得到学生对这节课听得不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就语文第六册教材来说,倘若学生学习《李广射虎》一课时为李广的神力而惊呼;学习《庐山的云雾》时被庐山的云雾的美所吸引;学习《赶海》时非常向往小主人赶海的种种乐趣;学习《水上飞机》则不时流露出新奇的目光,这样的课堂便反映了学生的精神专注投入,与课文的情感融为一体。那这样的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较高。反之,学生神态目然,该活跃不活跃,该沉思不沉思,该笑不笑,该难过不见得难过,那即便教师的课讲得精彩生动,也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也成了一句空话。这一点,从整节课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从一节课中的每一个教学五环节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
二、关注学生朗读、答问、质疑,因势利导,适时点拔
在语文课中,让学生朗读,答问质疑是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但也应该认识到,这也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
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往往为完成教案中计划安排的朗读内容而布置朗读;为按自己分析课文的需要而进行提问,至于朗读的时机是否合适,提问的问题学生是否在具体课堂中已经能解决,以及为质疑而质疑,这些在课堂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恐怕就无暇顾及或认为无必要顾及了。一节课下来,只着重考虑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完成与否,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收益有多少。这些现象在语文教学中确实并不少见,这是造成语文科教学耗费时间多而实际收效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苏教版教材《半截蜡烛》一文中有一句话别“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师: 你认为怎样才能将这句话读好呢?
生:我认为应该重读“瞧!”因为这样可以吸引德军官兵的注意力。(生感情朗读)
生:我认为应该重度“先生们”因为这样的称呼很礼貌,甜言蜜语更容易吸引敌人上当,从而麻痹敌人。(生感情朗读)
生:我认为应该重读“这盏灯”因为这样一来,灯总比蜡烛亮,自自然而然就有可能以灯换蜡烛,从而可以保住即将暴露的情报。
生:我认为应该重读“亮些”因为这样可以吸引敌人把目光投入到灯上来,让敌人以为灯亮更容易看清屋里的一切,这不是敌人正需要的吗?这样一来,偷梁换柱的计划就会成功,情报就会保住,她们一家人的性命也就保住了。(生感情朗读)
当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品味出如此细腻的程度,感情朗读代替了机械的传输和填鸭式的强加,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解读,这比师只为完成教案定出的教学任务(以朗读铺路,提问点缀,不管懂与不懂,照样完成教案任务)的实际收效不是会好多吗?
三、了解学生的书面练习,及时查漏补缺
教师经过一个教学环节或整节课的辛勤劳动,学生掌握有多少?缺弱在哪里?学生的书面练习是一个重要的反馈信息,我们应该学会获取和正确利用这一反馈信息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所说的书面练习,当然包括课外的,但我这里特别强调课堂上的。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书面练习(如:抄写、组词、造句、特别是作文)都安排到课外去了(尤其是高年级),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就检查一节课是否实效来看,也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既应从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角度去加大堂上书面“练”的份量,也需要为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获取反馈信息的角度去增加课堂“练习”的机会。而当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教师及时进行巡视督导是十分重要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尽管也注意经常布置一定的课堂练习,但他们所要得到的反馈信息还往往要待到一两天后的批改作业时才了解,而作文练习就更要推迟一星期了。因反馈信息来得迟,攻缺补弱就不能及时,教师的课堂教学自然会被动多了。我们不是经常可以从学生作业中看到“重做”的批语吗?但老师可曾想到“重做”二字不但反映学生做了“无用功”,而教师本身也付出了不少无效劳动呢!
反之,如若教师在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能做到经常巡视,认真了解情况,善于发现问题,借以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及时攻缺补弱;对个别差生加强辅导;对带有共通性的存在问题集中加以评点,那么,学生抄写中的错字、造句中的病句、作文中的离题等问题不是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吗?教师在一些学生作业本上加上的特别显眼的“重做”二字不是也可以逐步“卸免”了吗?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在值得在此问题上多花心思。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塘头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