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水火箭冲得更高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xiaox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火箭,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压缩空气做动力,将水喷出后获得反冲力,然后借助反冲力冲向天空的一种装置。水火箭怎么做?怎样让水火箭飞得更高?除了常见的水火箭,还有什么有趣的创意水火箭?
  简易版水火箭制作教程
  制作材料:饮料瓶一个、硬长管一截、软塑胶管一段、塞子一个、筷子一根、打气筒一个、橡胶火箭头一枚、用于制作火箭尾翼的泡沫棉一块、最后还有用于固定的泡棉膠带。
  制作步骤:
  1. 在塞子上打两个孔,但孔不要打太大,刚好能紧紧包裹住筷子和硬长管即可,一定不能漏气。接着把硬长管和筷子分别穿进塞子(建议筷子的尖头朝外)。
  2. 把软管接到硬长管朝外的那头。
  3. 把加工好的塞子塞入饮料瓶口,注意,只需将塞子塞一半进瓶口即可。
  4. 用打气筒通过硬长管给瓶子打气,如果瓶内压力足够,瓶子可顺利发射,这说明装置制作成功。如果瓶子不能发射,请检查衔接处是否漏气。
  5. 将橡胶火箭头套到饮料瓶尾部,如果套得不牢固,可用透明胶带或电工胶带加固。
  6. 用泡棉胶带将火箭的尾翼固定在火箭尾部,火箭雏形制作完成!
  只要给瓶里灌一些水,再用气筒打足气,水火箭就会“boom”的一声发射出去啦!
  玩转水火箭技巧
  水火箭的发射原理是,当塞子将瓶口塞紧后,瓶子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密闭空间,这时,将气体打入瓶子里,瓶内空气的气压增大,当塞子和瓶口的衔接处不能再承受这股压力后,塞子就会脱离瓶口,此时,瓶内的气体就会集中流向低压区(即瓶口),形成一股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但单靠空气所形成的动能太少,于是水就变成了一个很好的媒介,水会随着空气一起冲出瓶口,增加反作用推力。那怎样才能让水火箭飞得更高更远?
  首先是充水量。水火箭的竖直升高高度与瓶内水位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验获得,实验表明,瓶内气压与水火箭的射程成正比,气压越大,喷水的力量越大,水火箭的冲量也就越大,水火箭做反冲运动的动力才会大。一般来说,当水量在动力舱容积的1/5—1/3之间,水火箭飞得最高。
  其次是提高水火箭的稳定性。水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并不是竖直向上升的,经常横着或侧着瓶身上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它的稳定性,使它竖直上升。提高水火箭的稳定性,就得考虑大气阻力的作用。一是水火箭顶部应为尖的,以便于减小空气阻力;二是瓶体形状应接近流线型,这样便于气流的通过;三是利用三脚架,把水火箭支住,保持发射时的稳定性。
  第三是发射仰角的影响。水火箭的斜发与斜抛有关,所以由理论可得,当水火箭的发射仰角为45°左右时,飞行距离最长。如发射仰角太小时,水火箭向上的分力不大,使爬升高度不大,且由于水火箭的重量受地球引力的牵引,使其容易落下。而当发射仰角太大时,其向上分力虽大,但向前分力太小,以至于射程太短,形成“射得高,但射不远”的情形。同学们多试几次,试试找到最佳发射仰角吧。
  创意水火箭
  发射水火箭可以说是世界性的“游戏”,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水火箭爱好者们,不仅致力于研究如何让水火箭飞得更高更远,还脑洞大开,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水火箭。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想要让火箭飞得更远,水火箭爱好者们最先想到的是增加火箭的“燃料”。而增加“燃料”最快的方法就是增加瓶子的数量,于是就有了多瓶体水火箭。
  既然有将多个瓶子逐一叠加的多瓶体水火箭,当然也有在火箭主体旁捆绑一圈瓶子的多瓶体水火箭。
  捆绑式的多瓶体水火箭的发射场景相当壮观,粗壮的水火箭一飞冲天,很有现场观看火箭发射的感觉。下面这枚叫Axion G2的捆绑式多瓶体水火箭的飞行高度达到了242米。
  但将多瓶体捆绑在水火箭身上当助推器并不是让水火箭飞得更高的最有效的办法。想要让水火箭飞得更高,除了作为“燃料”的水要足够多,另外就是有足够大的压力,并让水火箭在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尽可能小。
  上图这枚水火箭叫暗影,箭体形状像一根铅笔,长度达到了2.85米,这种细长的体型可以有效地减少空气阻力。这枚水火箭的箭身采用耐高压的材料制成,充气的时候更是用了压缩气瓶,内部压强到达34.5bar,相当于大气压强的34倍,松开阀门的一瞬间,水火箭就不见了。
  有这么多“绝招”加持,暗影火箭发射的高度达到了534米,随机搭载的相机拍摄到水火箭上升段的影像,甚至可以看到弧形的地平线。
  除了设计出能飞得更高更远的水火箭,水火箭爱好者们还设计出了各种有创意的水火箭。例如,与开源硬件相结合,能收集传感数据的水火箭。
  携带了降落伞的水火箭。
  还有带滑翔翼的水火箭,这种水火箭在上升推力耗尽后,还可以滑翔一段距离。
  以及用3D打印机制造的星球大战中R2D2造型的水火箭。它虽然飞得不高,但创意满分。
  看了这么多脑洞大开的水火箭,你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准备大展身手了?赶紧动手制作属于你的水火箭吧!
  知识小链接
  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火箭发明者是美国人罗伯特·戈达德,因此他也被公认为现代火箭技术之父。
  戈达德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他从1909年开始进行火箭动力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三年后,他点燃了一枚放在真空玻璃容器内的固体燃料火箭,证明火箭在真空中也能够工作。1920年,戈达德开始研究液体火箭,1926年3月16日,在马萨诸塞州沃德农场,戈达德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
其他文献
现代医学超声设备通过分析由身體反射的回波信号,来判断人体组织结构和血流情况,然而颅骨因其高密度特性,对超声具有极强的衰减和畸变效应,常规的超声很难检测到由颅脑反射的回波信息。在保证人体不受超声频段损害的前提下,利用超声穿透颅骨,是一种挑战物理极限的行为。近日,浙江大学郑音飞副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项超声超材料和平面波造影相结合的新型脑成像技术——穿颅超声脑成像,突破性地利用平面波造影成像方法,完成了
妈妈炒菜时,有时油会飞溅出来烫到手,十分危险。我想,有没有一种锅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设想是,给炒菜锅做一个玻璃罩子,通过轴承将罩子与锅连接,保证炒菜时玻璃罩子可以灵活转动;罩子上开一个长圆形的孔,当锅铲伸入孔中翻炒时,罩子可以随锅铲左右移动。  制作时,我所使用的轴承是工业用轴承,较重;且因为玻璃切割困难,所以罩子還是采用了塑料制作。未来,我想制作一款自重轻的轴承,让这个作品使用起来效果更好。 
这款阳光储存罐Sun Jar,来自英国著名设计品牌Suck UK。Sun Jar可以将白天收集的阳光转化为电能进行储存,到了夜晚再释放电能发光,这样的设计既环保又浪漫。  美国一家设计公司开发了一款名为CleanseBot的消毒机器人。该机器人利用紫外线清除细菌和尘螨。它的体积小巧,可以消毒房间里的每个角落。在外出居住旅馆的时候,拥有这款便携消毒机器人就太棒了!  中国产品设计师邱思敏设计了一款名
日前,荷兰《地球与行星科学快报》期刊上登载了一篇论文称,每年有超过5000吨的太空尘埃落在地球上。这是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南极康宏站附近进行了长达20年的外星粒子收集活动获得的结果。  研究者推测,这些宇宙微尘主要是木星族彗星的碎片,也有少部分来自小行星。一部分颗粒在进入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就完全气化,而另一些则“幸存”下来,落到地球上变成“微陨石”。这些细小的陨石颗粒通常只有几十至几百微米。  研究
对未知的探索总是充满了危险。大航海时代,无数风帆折戟深海;早期飞行史,无数飞机折翼蓝天;当人类将脚步迈向宇宙空间时,又有很多探测器像断线风筝一样一去不返——为了飞得更远、看到更多,它们舍不得把燃料浪费在回程上,因此,它们的旅程,就是一条不归路。  但有这样一个幸运儿,虽然“身体”伤病不断:电能供应不足、燃料泄漏、发动机罢工,甚至一度跟地面失联,却仍坚持完成任务,带着珍贵的样本返回地球——这只不屈从
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和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下属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称,他們在人肠道内鉴定出了超过14万种病毒,其中一半以上以前从未见过,相关成果发表在《细胞》杂志上。这些数据为了解肠道病毒如何影响人类健康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  科学家们利用名为“宏基因组学”的DNA测序方法,探究并编目了28060个人类肠道宏基因组和2898个从人类肠道培养的细菌基因组中发现的病毒物种,最终确认人肠道内潜伏
可视化除菌水龙头  你常洗手吗?如果洗手时看到细菌在活泼蠕动,会不会让你更认真地对待洗手这件事呢?台湾三名年轻的设计师设计了一款水龙头叫“iWash”,它能让细菌在洗手时完全可视化。  iWash看起来跟一般感应水龙头没有太大区别,只是造型变成了大圆盘的花洒状。圆盘的外层是一圈密集的出水孔,手靠近时会自动感应出水;出水孔内一圈是LED小灯柱,可以显示红、绿两色;再往内则是数字显微镜和圆形显示屏。 
古诗两首  南宁市第十四中学 李梓铖  指導老师:张海燕  银 奖
1  1994年10月上旬,“世纪之交:中国当代文学的处境和选择”研讨会在北京西山空军招待所举行,我应邀参加。会议期间,有人提议去拜访王富仁老师,附和者众。我现在还记得,拜访者中有陕西师大的李继凯,北岳文艺出版社的李建华,《太原日报》的安裴智,吕梁师专的郝亦民等。于是,六七人浩浩荡荡,直奔北师大而去。  我也夹在这些人中间,想一睹王老师的风采。只是与他们相比,我还多了一层私心杂念:请王老师帮忙打招
他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喜欢取半身近景构图,特别注重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  暑假来了,如果把快乐的暑假时光比作艺术史上的一个时期,那肯定是巴洛克时期(公元17世纪左右),因为那段时间艺术世界才开始出现了普通人的“欢笑声”,而这一切的原点还要从达·芬奇著名的画作《蒙娜丽莎》说起。  在此之前的“黑暗的中世纪”,画家笔下的人物几乎不带任何表情,欢喜之情更是无从寻觅,达·芬奇想要改变现状,于是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