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了解本地区高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现场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需求程度及急救意愿,为建立相关培训模式提供有益借鉴。方法:随机选取该市6所高校非医学专业学生1200名,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形式对其现场心肺复苏知识普及程度和需求进行调查。结果:1200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心肺复苏知识合格率为12.8%;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掌握CPR 技能,并愿意参加培训。大学生获得CPR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网络、电视、社会宣传等。大学生最愿意接受理论、示范、练习相结合(占75.1%)的现场培训方式。86.7%的被调查学生愿意为陌生人施行CPR急救。结论:高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现场心肺复苏知识缺乏,但学生学习需求强烈,高校及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大学生CPR培训,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提高大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关键词]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心源性猝死;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064-02
心源性猝死是指突然发生、有或无先兆的心脏骤停。心源性猝死是危及生命的心脏急症,其发病率非常高,在全球占死亡人数的15%~20%,且近年来,心源性猝死事件愈趋年轻化。研究表明,我国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每10万人中41.8人死于心脏猝死,发生率一般人群为0.04%,每年约55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每日至少1500人心脏骤停,居全球首位。
心脏骤停患者80%发生在院外,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唯一且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目击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医生到来前,持续进行抢救。我国民众CPR急救技能普及率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仅1%,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提高全民自救互救意识、普及CPR急救技能应作为提升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第一要务。全民共建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队伍庞大且处于非常活跃的年龄阶段,毕业后将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是CPR急救技术最好的传播者。但是目前我国的CPR培训主要局限于医疗专业人员和医学院校的医学相关专业大学生。本研究对本地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CPR知识和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旨在为高效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于2019年12月—2020年6月选取本地区6所非医学高校(3所本科院校、3所高职高专院校)1200名在校大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每校200人,共收回115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6%。其中,女生450人,男生702人,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3±1.4)岁。
(二)方法
前期查阅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具体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对CPR知识的知晓程度和技能测评、需求和兴趣、获取CPR急救知识的途径及希望获得CPR急救技能的途径以及是否愿意施救等。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设计以《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为重要参考,结合相关文献,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调查对象大致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200份,填写完整无缺项的有效问卷1152份,接受过不同形式心肺复苏培训信息者有355人(30.8%),其中接受过现场心肺复苏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培训活动的仅占6.13%,完全未接受过培训信息者797人(69.2%)。(见表1)
(二)调查对象CPR知识掌握情况
统计分析问卷数据,虽然接受心肺复苏信息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比例超过了1/3,但是对心肺复苏知识的知晓仅限于碎片化的信息,对心肺复苏的具体内容及操作流程不熟悉,对于CPR急救知识掌握的整体合格率仅为12.8%。问卷中设计了CPR操作核心要领,整体知晓正确率均低于20%。(见表2)
(三)调查对象CPR施救意愿
调查结果表明超过85%的调查对象愿意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进行施救,不愿意为陌生人施救的原因主要是认为自己不具备急救能力、无资质、担心造成二次伤害等;愿意接受CPR急救培训的超过90%。(见表3)
三、讨论
心跳骤停是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心肺复苏术(CPR)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提升生存率的关键性、根本性治疗措施。心脏骤停患者如果在4~6分钟内得不到抢救复苏,将造成脑和其他重要脏器不可逆的损害。CPR急救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生活水准、社会发展水平和国民基本素质的标准之一,西方发达国家更加重视急救技能的培训与健康教育,国民急救技术普及率达到了30%~50%。在2000年心肺复苏国际指南会议上,在学校推广初期CPR术作为一项基础教育战略已达专家共识。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调查对象接触过CPR,但获取的是碎片化信息,并没有系统掌握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流程,尤其是CPR抢救“黄金四分钟”“白金十分钟”知晓率只有7.7%,说明本地区非医大学生对CPR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大部分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虽有施救意愿,但因没有接受过系统规范培训,或者是无培训的有效途径,不敢施救于人。在校大学生整体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条件集中接受系统的CPR培训,是很好的心肺复苏知识传播载体,可通过“滚雪球式”“辐射式”“同伴教育”等方式影响身边人,有助于提高我国民众CPR普及率。
综上所述,对非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CPR急救技能培训是正确且必要的,不但可以培养大学生自救、互救能力,还可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急救人员。建议政、行、校(院)多方形成合力,政府统筹,整合当地的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医药行业的医疗卫生资源,健全CPR普及与培训的长效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培训体系、加强公共场所除颤仪(AED)配备等,汇聚全社会力量,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参考文献:
[1]殷晓莹,许硕贵,何健,等.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培训法在规范化培訓医师中的应用[J].临床急诊杂志,2017,18(4):310-312.
[2]赖开兰,姚兰.对1120名大学生进行CPR培训的效果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7,22(3):211-213.
[3]贺丽君,施巧玲,黄道花,等.南京市化工园区中小学生初期心肺复苏掌握现状调查[J].临床护理杂志,2017,16(2):10-13.
[4]袁静娇,许嘉霖,江流焕,等.粤北地区大学生对心肺复苏认知现状与实施意愿的横断面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4):162-165.
[5]仇亚林,邹亚莉,胡波,等.认知视野下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认知与需求的现状分析[J].教育观察,2014,3(28):30-33.
[关键词]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心源性猝死;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064-02
心源性猝死是指突然发生、有或无先兆的心脏骤停。心源性猝死是危及生命的心脏急症,其发病率非常高,在全球占死亡人数的15%~20%,且近年来,心源性猝死事件愈趋年轻化。研究表明,我国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每10万人中41.8人死于心脏猝死,发生率一般人群为0.04%,每年约55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每日至少1500人心脏骤停,居全球首位。
心脏骤停患者80%发生在院外,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唯一且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目击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医生到来前,持续进行抢救。我国民众CPR急救技能普及率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仅1%,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提高全民自救互救意识、普及CPR急救技能应作为提升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第一要务。全民共建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队伍庞大且处于非常活跃的年龄阶段,毕业后将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是CPR急救技术最好的传播者。但是目前我国的CPR培训主要局限于医疗专业人员和医学院校的医学相关专业大学生。本研究对本地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CPR知识和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旨在为高效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于2019年12月—2020年6月选取本地区6所非医学高校(3所本科院校、3所高职高专院校)1200名在校大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每校200人,共收回115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6%。其中,女生450人,男生702人,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3±1.4)岁。
(二)方法
前期查阅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具体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对CPR知识的知晓程度和技能测评、需求和兴趣、获取CPR急救知识的途径及希望获得CPR急救技能的途径以及是否愿意施救等。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设计以《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为重要参考,结合相关文献,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调查对象大致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200份,填写完整无缺项的有效问卷1152份,接受过不同形式心肺复苏培训信息者有355人(30.8%),其中接受过现场心肺复苏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培训活动的仅占6.13%,完全未接受过培训信息者797人(69.2%)。(见表1)
(二)调查对象CPR知识掌握情况
统计分析问卷数据,虽然接受心肺复苏信息的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比例超过了1/3,但是对心肺复苏知识的知晓仅限于碎片化的信息,对心肺复苏的具体内容及操作流程不熟悉,对于CPR急救知识掌握的整体合格率仅为12.8%。问卷中设计了CPR操作核心要领,整体知晓正确率均低于20%。(见表2)
(三)调查对象CPR施救意愿
调查结果表明超过85%的调查对象愿意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进行施救,不愿意为陌生人施救的原因主要是认为自己不具备急救能力、无资质、担心造成二次伤害等;愿意接受CPR急救培训的超过90%。(见表3)
三、讨论
心跳骤停是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心肺复苏术(CPR)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提升生存率的关键性、根本性治疗措施。心脏骤停患者如果在4~6分钟内得不到抢救复苏,将造成脑和其他重要脏器不可逆的损害。CPR急救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生活水准、社会发展水平和国民基本素质的标准之一,西方发达国家更加重视急救技能的培训与健康教育,国民急救技术普及率达到了30%~50%。在2000年心肺复苏国际指南会议上,在学校推广初期CPR术作为一项基础教育战略已达专家共识。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调查对象接触过CPR,但获取的是碎片化信息,并没有系统掌握CPR理论知识和操作流程,尤其是CPR抢救“黄金四分钟”“白金十分钟”知晓率只有7.7%,说明本地区非医大学生对CPR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大部分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虽有施救意愿,但因没有接受过系统规范培训,或者是无培训的有效途径,不敢施救于人。在校大学生整体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条件集中接受系统的CPR培训,是很好的心肺复苏知识传播载体,可通过“滚雪球式”“辐射式”“同伴教育”等方式影响身边人,有助于提高我国民众CPR普及率。
综上所述,对非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CPR急救技能培训是正确且必要的,不但可以培养大学生自救、互救能力,还可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急救人员。建议政、行、校(院)多方形成合力,政府统筹,整合当地的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医药行业的医疗卫生资源,健全CPR普及与培训的长效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培训体系、加强公共场所除颤仪(AED)配备等,汇聚全社会力量,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参考文献:
[1]殷晓莹,许硕贵,何健,等.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培训法在规范化培訓医师中的应用[J].临床急诊杂志,2017,18(4):310-312.
[2]赖开兰,姚兰.对1120名大学生进行CPR培训的效果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7,22(3):211-213.
[3]贺丽君,施巧玲,黄道花,等.南京市化工园区中小学生初期心肺复苏掌握现状调查[J].临床护理杂志,2017,16(2):10-13.
[4]袁静娇,许嘉霖,江流焕,等.粤北地区大学生对心肺复苏认知现状与实施意愿的横断面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4):162-165.
[5]仇亚林,邹亚莉,胡波,等.认知视野下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认知与需求的现状分析[J].教育观察,2014,3(28):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