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篆淋漓展素心

来源 :大众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ij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谢云的书法有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下子能够接受,但一旦接受,你就会觉得特别的好,特别的生动,仿佛它的力度穿越了你的身心一样。
  在中国书坛中,谢云的字都是独特的,甚至找不到更多的参照物。他始终一贯地坚持着自己的创作,不知疲倦,缓步悠扬,他的书法极少有很快一挥而就的,而总是一波三折,回环往复,仿佛有某种天意一般。《水浒传》第一回中有“龙章凤篆,天书符箓,人皆不识”的篆书,谢云先生书写的正是“龙章凤篆”。
  有人说谢云的字,是“孩儿体”,是孩儿体吗?这只是看到了形,而没有看到他书法的实质。在众说纷纭的所谓“孩儿体”中谢云应该算是其中的一种,但它又不完全是“孩儿体”,它明显受到了篆书尤其是草虫篆的影响,他的线条从来没有完全的直线,总是曲折的,透露着一种钢筋铁骨般的力量。相比当代很多写得规整圆熟的篆书,你会感到谢云很异类,他怎么会这样写呢?
  谢云的字,有一种洪荒之力,带着一种原始的力量,尤其是他的大字,他的那酣畅淋漓的如排兵布阵的字,那种大篆金文的淋漓之力,而且还带有一种自然的神秘的力量。2012年,谢云先生在他82岁的时候,是拼着全身的力气和身心的投入,连续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他一生的巨作—43幅八尺整纸的《长恨歌》,这件作品如果能够在一个展馆全部展现,那会是多大的阵势,那会让你觉得天地翻覆,万物奔腾的意象。没有浓浓的赤子之情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作为艺术家的谢云,首先是真,真性情,真感情,他的感情仿佛就是在作品中“燃烧”着。
  走进谢云的艺术世界,你除了感动,还是感动,那是一股纯粹的感情的力量。谢云这位91岁的老人,经过了多少风雨,但他依然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这颗赤子之心在很多年轻人的作品中都看不到了,但在谢云先生的作品中你会强烈地感受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读谢云的书法,大无大有,大空大实,大象无形。他在挥运之际,已经忘却了所谓法的限制,既我行我素,又合乎自然之理,千锤百炼归平淡,妙手文章只自然。
  谢云以鸟虫篆、金文、甲骨的书写已经60多年,整整一个甲子。一个甲子的人生修炼,一个甲子的线条锤炼,读他的字,真是“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
  书法之路有千万条,谢云所走的书法之路是一条特殊的路,崎岖的路,如果没有“五七”灾难,如果他没有在广西认识了李骆公、刘海粟,如果他没有到北京以61岁的年龄领衔中国书协,如果他不写诗不画画,谢云就不是现在的谢云。正是这多重的因素,才造就了谢云。他的书法,书写着的是他的经历,是他的沧桑。刘海粟先生曾评价谢云书法:“奇而不奇,不奇而奇,放逸可观。”以刘海粟的眼光,谢云先生的书法是不可等闲视之。
  我第一次接触谢云的书法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看到的一本中日名家交流作品集中,谢云书写的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写得虚实相映,是这一本作品集中最为独特的一件作品,我前后反复地读,又找来有关杂志关于谢老的文章作品,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位书法家,我甚至把那一件作品自己临了几遍,发现在看似曲曲折折之中,在看似很现代的书风表现中底子却是颜真卿!原来颜真卿可以这样写!
  还有一次感动,是我在《中国书法》当编辑的时候,去谢云工作室取一本由他题签的《莫言书法作品集》,那是一本非常厚的册子,我取回来的路上,随便把书看一下,谢云先生的题签,一下子把我吸引了,写得如此生动,如此淋漓,满共也就是四个字,竟写得饱满丰韵,气势开张,“脱巾独步,时闻鸟声”(《二十四诗品》句)。我拿着这本作品集,一路上感动回到了编辑部。
  以后和谢云先生接触多了,理解得也更深刻了。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谢云是当代书法一个巨大的存在!在当代以现代性和古典完美结合的,除谢云之外,很难找到第二个。一个书法家如何建立现代意识,谢云是一个榜样,他不是有意去追求现代意识,而是在不断地追古之中,在汉字书写的源头—鸟虫篆和甲骨,找到了他独特的表现方式,而这种方式本身,就具备了浓郁的现代意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传统。
  谢云为什么写成现在这样的状态?我曾经专门问过先生。先生取出他的一件很厚的由故宫出版社出版的作品集,翻到那存世很少的他少年时书写的作品说:我自幼在严父的指导下,临习颜楷,写得也是端正肃穆。年轻时我也能写很规整的书法,但为什么写成这样,是因为1957年以后,我被划为“右派”,心情压抑,每每写字,就完全不是原来的状态了。生活苦,内心苦,写出的字怎么能温柔顺畅呢?我那个时候,身边的资料少,只是临摹篆刻中的篆书,临习了大量来自篆刻中的篆书。笔者观察,谢云这个时候,更多的不是在写字,而是在排泄苦闷,打发时间,但这样写着写着,就成为了有目的的书写,有追寻的书写,书写的境界升华了,书写的体积量也不同了。
  谢云的书法是从篆书中,尤其是很少人写,甚至很少人篆刻的鸟虫篆中转化的。先生本身是一个诗人,有着浪漫的情怀,激情的诗章。柯云辉曾这样告诉我,谢云虽然一生经历丰富,但他一直单纯质朴,怀揣着一颗善良之心。他的单纯造就了他,他的诗情,造就了他。我想谢云为什么喜欢鸟虫篆,一寫就是几十年,还是因为他的浪漫的诗情所致,他的鸟虫篆里,感觉书写之中,一直有万物生长,鸟虫欢鸣,山川秀美,河水奔流,他的鸟虫篆有非常丰富的异想世界和意象世界,但他又不是画字,而是线条遒辣,结体苍茫,构成了一种内在的对映,是一个非常丰富、非常微妙的“场”。以法国学者皮埃尔·布尔迪厄论述波德莱尔的话来述说谢云先生鸟虫篆的书写特别恰当,他说:“他要求把精神和被视为象征宝库的宇宙融合在一起,这个象征宝库的语言通过挖掘普遍类比的无尽内涵,重新抓住隐藏的意义。对感觉材料之间的对等物的预言般的寻求,有助于通过想象的力量和语言的优雅赋予这些对等物以象征符号的价值,为它们重建‘无限物的扩张’,这些象征符号能够融合在一种共同本质的精神一致之中。”在谢云眼中的鸟虫篆,就是他书写的象征符号,甚至和他的生命感觉是同步的,步调一致的。可以说,当代对于谢云的鸟虫篆书法创作,还没有更为深入的研究。谢云是在自我孤独的书写中,找到了自己,找到了饱满的诗情和饕餮般的书意。
  谢云所书写的鸟虫篆,是自然的浓郁综合,完全是一种抒情性的,情绪性的。他是借助鸟虫篆的形式,扣问着这个世界,同时也在扣问着自己。他深情脉脉,痴情不改,远古与自然的神灵,自然的神秘,一并而至。岂伊鬼神秘,乃是造化力。蓬莱在人世,昧者恒弗识。
  谢云85岁之后,恢复了楷书的创作,他的楷书又完全不同于我们寻常所看到的楷书,而是融合了颜真卿与篆书之间的楷书,横平竖直但钢筋铁骨,一种咆哮呐喊之气,一种内蕴遒劲之神。读谢云的字,我常常感觉他是在对精神压抑的挣脱,对他内心沉重心郁的放达,他曾经多次说过,我们这一代人不多了,我要替我们这一代人书写,所以他的情志不是个人的情志,而是一种诉求,甚至是一种无奈。他跟我说过,他特别喜欢写小楷,一个人在一室之内,安静无扰,慢慢地书写。我也试着以谢云的心态,来作他那样的小楷创作,我忽然领会了,他的那种自得自适,不是能够用语言所能表达的,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碧桃满树……
  为谢云先生填采桑子一首:“一生风雨云烟过,怎可销沉。笔中晴阴。鸟篆淋漓展素心。原来线质逾千匝,都付闲吟。每夜灯深。翰墨情怀书到今。”
  (责任编辑 秋园)
其他文献
北京的七月烈日炎炎,第12届尼康奖“人物”专题影赛在北京评选。担任本届影赛评委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刘榜、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杨恩璞、《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大众摄影》主编高琴、《大众摄影》主任闻丹青。  第12届尼康奖“人物”专题影赛共收到34个省、市自治区来稿8112幅,作者1753人,同时收到台湾省、澳门地区及海外来稿52幅。比第一季度比赛有较大的增加,本季影赛虽以“人物”为题,但参赛
期刊
“没有创意,就没有摄影”,美国著名摄影家阿诺德·纽曼曾经这样说过。因此,我喜欢拍摄创意人像,我喜欢将自己的主观意念溶入到我的人像摄影作品中……  然而,作为职业人像摄影师,我常常会面对一些困惑。因为顾客大多有一种审美心理: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追求人生的美好,为了迎合顾客的口吻,也为了生存,我不得不去做些背离自己想法的事。  记得在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读书时,老师告诉我一句话:艺有法,艺无定法!  
期刊
1993年,我曾经在新疆游历过8个月。那是第一次来新疆,一点精神准备都没有,一下子看到了空旷的戈壁、荒漠,一下子感受到一个人站在旷野中心灵与自然那种最直接的交流,我沉醉于新疆的大自然环境,在日出日落当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奇妙色彩,那是一种能够净化心灵的自然环境,那是既神秘又直白的色彩。  1995年是台湾婚纱摄影刚刚进入新疆市场,漂亮的包装、细致唯美的摄影风格几乎让所有的新郎新娘欣喜若狂,简直美得超
期刊
第四季度第12届尼康奖摄影比赛  专题:“静物”截稿日期:1999年12月30日  (详情请参阅《大众摄影》1999年1期)    第八届《大众摄影》“乐凯杯”  全国少年儿童摄影比赛征稿   (详情请参阅《大众摄影》1999年第6期)    石人山风光全国摄影大赛征稿  《大众摄影》编辑部与河南省石人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联合举办“石人山风光全国摄影大赛。”  (详情请参阅《大众摄影》1999年第
期刊
这幅作品是1999年元月份我与几位影友相约,去黑龙江省大海林双峰林场拍摄的,这已是我第三次北上到此地创作。  这群放了寒假的儿童结伴在家附近的山坡上滑雪,嬉闹在一块,开心玩雪的情景,促使我产生创作的灵感,我用美能达X-700相机、70-210mm1:4镜头、柯达专业100度胶卷,F5.6、1/500秒的速度,接近他们拍摄了数张,抓取了这一瞬间。回来洗出照片后,觉得儿童戏雪还不够“味”,但儿童情绪、
期刊
电脑合成技术使摄影制作走进数码时代,使拍摄者在摄影艺术舞台上有了更广阔的天空。电脑与传统摄影的结合会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三张同底制作效果各异的作品,在全国影展的评选台上,占据了很长时间,直到各位评委将这几张摆在一起时才发现是同底制作。经评委商议,只留下一张进行最后的角逐。可见电脑制作使原本很平常的照片,在摄影比赛中一下子有了较强的实力。  《征途》这幅作品,是我1997年冬天在甘南郎木寺所拍。
期刊
镜头    都是为了拍人像而制造出了各种形式的以拍摄人像为主要目的的专用镜头。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人像镜头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对所拍影象起到柔化作用的所谓“柔焦镜头”(SOFT FOCUS),它们又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如美能达AF100mm1∶2.8SOFT FOCUS,佳能EF135mm1∶2.8SOFT FOCUS等等。这类镜头是以加大镜头光学系统的像差为代价,“迫使”影象产生虚化效果
期刊
石人山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部,800里伏牛山东段,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处以自然山水为主的风景名胜区。主峰玉皇顶海拔2153.1米,总面积268平方公里,主要景观240多处,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60座,2000米以上的山峰30座。  石人山可拍摄的景物较多,奇峰怪石、山花红叶,飞瀑云海、温泉湖泊、古木奇松皆可成画。奇峰怪石中尤以象形山石著称,像人像兽的山石美不胜收,如石人、大将军、送子观音
期刊
利用逆光拍摄可获得特殊效果的摄影作品,镜头上的遮光罩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遮光罩可以有效避免照片眩光的产生。但是有时因光线方向的变化,即使有了遮光罩眩光仍有可能产生。  笔者参考了别人的构思,用一些材料制作了一个“通用遮光器”,方法如下:  取厚约2mm的铜片,截成与相机热靴内径大小一样的方块;另截取内径为5mm长约30mm的一段铜管垂直焊接在铜片的中央处。再截取一段长约300-400mm、直径约为
期刊
8月18日,我得到了由《大众摄影》编辑部、河南省摄影家协会、河南省石人山风景名胜管理处在石人山风景名胜区联合举办“人与市场”摄影作品公开评奖的消息。我是河南新乡一家报社的记者,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最大的希望是自己较满意的作品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好的摄影作品如何通过评选最终获得各自的归宿,评选的标准是什么,评选有哪些程序等等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问号。  这次石人山风景区公开评奖的亲身参与给了我了解全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