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策略研究

来源 :北方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ter1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已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接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城商行作为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力军,紧紧围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升和优化县域“三农”金融服务水平,但还存在诸如体制机制、业务模式、产品创新等许多短板和不足.本文对城商行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其他文献
当前,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已按下加速键,传统能源经济面临巨大挑战,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更是首当其冲,转型难度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急需新方式、新路径和新活力.本文以“双碳”目标为背景,通过分析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特征和能源经济转型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金融支持资源型地区能源经济转型发展的有关建议.
四川省成都市7大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建设成效明显,带动提升了四川省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加快推动四川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亦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成都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013年,“放管服”政策实施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政策,简化了办事流程,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了市场活跃度,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快速成长.商业银行作为“特殊企业”,在享受“放管服”红利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承担了 一定的政策传导压力,短时期内陷入业务发展困境.本文从银行结算账户业务入手,深挖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管理困境及原因,探析商业银行脱困之策,以助其尽快适应“放管服”政策要求,走出经营困境.
产业融合是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有力举措,也是产业协同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本文从产业协同发展的初级阶段即产业协同集聚出发,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产业协同集聚对产业融合的影响,并基于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产业融合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地区检验结果表明:东、西部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促进了产业融合,但中部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显著抑制了产业融合.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产业协同集聚通过互联网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FDI等多重途径促进了产业融合.
本文通过分析2021年上半年二连口岸边境贸易相关情况,并深入辖内企业、机构典型调查,了解掌握二连口岸边境贸易在后疫情时代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口岸边境贸易可行的发展路径,推动地区口岸经济长足发展.
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2020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是世界面临的最大风险.气候变化成为影响金融体系结构性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也成为金融风险的来源之一.本文就气候变化风险和金融风险的相关性,以及如何防范气候变化风险和金融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防范的思路及建议.
进入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总体持续快速增长,占比逐渐加大,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的形势已不可逆转.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增至11.97%,老年抚养比增至19.7%.人口结构变化以及老龄化的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预计2022年将进入占比超过14%的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除了给劳动力市场及整体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以外,同时也将加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压力,其中养老资金及其来源体系更面临严峻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借助差异化中间投入品,构建进口集聚对企业成本加成影响的理论模型,分析表明:进口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溢出效应与企业生产率水平负相关.本文基于2000~2011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匹配的数据进行检验,实证分析表明:整体上分析,一般贸易、既进口又出口企业、东中部地区企业、国有企业具有更高的进口集聚效应.但是,非技术前沿企业得益于技术前沿企业的信息溢出,是进口集聚的主要受益者.机制分析表明,进口中间投入品的价格降低是进口集聚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生态环境厅(局)、农业农村厅(局、委)、自然资源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委)、林业和草原局:rn为规范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更好实现基金宗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对《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办法》进行修订.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rn附件: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办法
期刊
本文就“解决中国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对当前我国组织管理研究进行若干思考.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人力资源主体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目前14%是受过本科或以上教育的专业人士,35%是受过专科和中专中职教育的工匠人士.同时,考察世界顶尖大学组织管理学者的研究主题发现,所处社会的特定问题(如种族问题)和工作场所的道德问题,以及传统管理命题(如战略过程)和新技术带来的管理问题,是最为关注的主题.因此本文提出,当前我国组织管理研究,既要关注中国本土情境、聚焦中国问题、开展基础性的研究(如工匠精神和专业主义)和加强工作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