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地与大自然接触,但住宅建筑仅有绿色还不能说起具有生态性,住宅的生态型是以绿色为基础涵盖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首先就绿色本身而言,要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并具有完整的包括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多个环节的生命周期评价,且要和所有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相结合。其次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的就地化,实现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的循环转换。垃圾就地处理及时,避免了在清运中的撒泄现象和因垃圾堆放而造成的污染。
关键词:建筑设计新世纪发展趋向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品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大型公共娱乐项目建成不到二十年时间就因为不满足群众的需求而经营亏损,以致于不得不改做它用。这种现象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更加明显。究其原因,固然有项目的市场定位,经营方面的问题,但是建筑本身固定的使用功能与群众不断变化的个性需求之间的矛盾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倘若该项目在设计之初就曾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有可变动建筑方面的定位,使其使用功能能够随着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变化,那么这个项目就会绝处逢生,永不衰落。
1.21世纪的高消费
21世纪的到来使人们从工业时代转人到了信息时代,有建筑业的权威曾说过: 21 世纪的高消费就是回归大自然,回归乡土, 就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1应该走科学发展的建筑设计道路。
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要研究生态环境状况, 考虑解决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解决好自然能源的利用, 自然材料的合理利用,采光照明设计, 内部空间物理性能调节设计, 建筑装饰、装演, 室内设计中尽可能的多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材质, 创造出自然质朴的生活工作环境, 建筑应尽量减少能源消耗, 开发资源和材料再生利用, 按“绿色建材”概念装修房屋, 改变人们现存的世俗审美观判断标准, 不搞病态空间, 不搞过渡装饰, 减少视觉污染, 减少人力, 物力的滥用和浪费, 使建筑更贴近自然, 使能源利用和景观创造都达到新的高度。
1.2努力做好面向未来的设计
建筑设计应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两面性, 设计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 要创造出风格, 意境和情趣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形象简洁, 造型亲切, 经济透明, 功能多样, 材料自然, 无毒无害和可再生性以及细部设计要达到細致人微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2.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2.1建筑设计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现代建筑设计趋向于人们对美的认知和对美的映照与转换。因此,建筑中的艺术形象应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与视觉表达能力,这样会引起人们对美感的共鸣。在市政建设发展迅速的新建筑中,既包含公众精神、首创精神,又具备人文精神,这些精神就是建筑的灵魂,承载着人们对新城市、新建筑的美的追求。建筑的人文趋向是人们心中归属感与认知感的聚焦,体现了现代人文精神的追求价值与象征意义,也是与人们自豪感相结合的全新美学意向,它们均通过城市现代化建筑反映出来。在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尊重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是影响设计整体艺术形象与现代新美学建筑观念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能反映建筑设计艺术的特点。
2.2现代建筑的智能发展趋向
现代建筑的智能化就是将智能型计算机、智能保安、多媒体现代通信、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相融合。此外,通过自动化监控设备,还可将信息资源及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情况与建筑优化组合,让建筑使用者的投资物有所值,既符合信息社会的需要,又能拥有舒适、灵活、高效、便利、安全的建筑空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工作环境及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智能建筑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在建筑中,人们能够获得现代化的办公条件与通讯手段,其中温度、照度、湿度等可以自动调节,并通过利用自然界的冷、热、光、大气等自动调节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创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
2.3应用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不仅适用于信息存储与处理,而且是现代社会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建筑技术越来越趋向于人类发展的需要,并存逐步实现人们对生活、工作的各种梦想与蓝图。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实现在家中购物、休闲、学习、工作等,如西方发达国家的SOHO住宅概念已传入我国,它融合了高科技和网络应用的设计理念。在家庭办公亦成为现代住宅的一项必备功能,将办公与居住合并在一个空间内,其实现的核心技术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团体、集群式的合作形式,通过网络连接,实现独立、自由的工作方式,将办公分散在家居中。数字化的住宅除了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带来自由外,还有效地节省了城市的办公建筑占地面积,减少了环境污染,避免了交通阻塞。这一概念的应用受到诸多工作者的欢迎,加之建筑噪声等抗干扰处理的创新设计,数字化技术已成为现代建筑的必然需要。
2.4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相结合
现代化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建筑的外部环境及场所也对建筑设计构思产生积极影响,甚至包括空间因素、建筑形式等难以具体、形象体现的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其本质就是将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相结合,体现建筑内在统一与和谐的逻辑规律。因此,现代建筑设计应尊环境的多样性与整体性,将建筑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并融为一体,创造整体艺术形象。这既是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建筑设计对环境文理与城市文脉的充分尊重与认同。
2.5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现代建筑也开始趋向于生态建筑发展的方向。生态建筑作为一个宏观概念,涉及到新材料的应用、新能源的开发、新技术的进步等多个方面,它不仅限于建筑本身,而且关系到社会的整体生态环境状况。同时也可将生态建筑当作一个技术集成体,很多技术问题,如能源优化、中水利用、污水处理、太阳能利用等,这些并不属于建筑专业,但需要建筑师与其他专业工程师的共同配合。从技术方案的角度来讲,除需要满足合理规划选址的要求外,还应尽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减少环境污染,也是现代生态建筑需采取的技术策略。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注重对节能与耗能资源的比较,加大对生态建设的关注,主要有材料的综合运用、传统技术的革新与新技术的支持等方面。
2.6建筑时空的延续性
关怀自然,就是关怀人类本身,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就在于此。因此,“以人为本”的住宅建筑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强调其自然方面的因素,由其自然性引发出其在时空中的循环延续,进而成为一个整体,使得建筑生命周期(life-cycle)构成设计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住宅建筑中时空的延续性,就是要求在住宅创作中,在遵循自然因素的前提下,从传统居住形态中汲养分,提取要素,结合当代住宅科技特点和居住需求,创建的再现建筑地域空间文化特点,以寻求住宅建筑的个性表达。这种延续形式的传统居民范式中的要素运用现代建筑语言创新的再现,其再现可以是局部或全部,有形的或无形的,均可兼而有之,目的就在于给传统居住形式一个延续和生存的空间,并使之与时代同步与传统居住文明相辅相成。
3.结束语
当今是一个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科学整体协调发展的社会。 世界大型建筑的主流是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我国目前正在建造和将要建造的大型综合建筑使用期限至少在50 年以上,无论是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设备上,都应有超前意识。 随着生态意识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入人心,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建筑技术,科学技术的实际水平,建设有前途的大厦将作为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具体表现,将带动建筑业的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娟. 住宅建筑设计发展趋向探讨[J]. 陕西建筑, 2009,(09) .
[2]闫立东. 浅谈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04) .
[3]李云峰. 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问题与趋势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4) .
关键词:建筑设计新世纪发展趋向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品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大型公共娱乐项目建成不到二十年时间就因为不满足群众的需求而经营亏损,以致于不得不改做它用。这种现象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更加明显。究其原因,固然有项目的市场定位,经营方面的问题,但是建筑本身固定的使用功能与群众不断变化的个性需求之间的矛盾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倘若该项目在设计之初就曾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有可变动建筑方面的定位,使其使用功能能够随着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变化,那么这个项目就会绝处逢生,永不衰落。
1.21世纪的高消费
21世纪的到来使人们从工业时代转人到了信息时代,有建筑业的权威曾说过: 21 世纪的高消费就是回归大自然,回归乡土, 就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1应该走科学发展的建筑设计道路。
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要研究生态环境状况, 考虑解决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解决好自然能源的利用, 自然材料的合理利用,采光照明设计, 内部空间物理性能调节设计, 建筑装饰、装演, 室内设计中尽可能的多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材质, 创造出自然质朴的生活工作环境, 建筑应尽量减少能源消耗, 开发资源和材料再生利用, 按“绿色建材”概念装修房屋, 改变人们现存的世俗审美观判断标准, 不搞病态空间, 不搞过渡装饰, 减少视觉污染, 减少人力, 物力的滥用和浪费, 使建筑更贴近自然, 使能源利用和景观创造都达到新的高度。
1.2努力做好面向未来的设计
建筑设计应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两面性, 设计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 要创造出风格, 意境和情趣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 形象简洁, 造型亲切, 经济透明, 功能多样, 材料自然, 无毒无害和可再生性以及细部设计要达到細致人微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2.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2.1建筑设计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现代建筑设计趋向于人们对美的认知和对美的映照与转换。因此,建筑中的艺术形象应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与视觉表达能力,这样会引起人们对美感的共鸣。在市政建设发展迅速的新建筑中,既包含公众精神、首创精神,又具备人文精神,这些精神就是建筑的灵魂,承载着人们对新城市、新建筑的美的追求。建筑的人文趋向是人们心中归属感与认知感的聚焦,体现了现代人文精神的追求价值与象征意义,也是与人们自豪感相结合的全新美学意向,它们均通过城市现代化建筑反映出来。在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尊重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是影响设计整体艺术形象与现代新美学建筑观念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能反映建筑设计艺术的特点。
2.2现代建筑的智能发展趋向
现代建筑的智能化就是将智能型计算机、智能保安、多媒体现代通信、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相融合。此外,通过自动化监控设备,还可将信息资源及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情况与建筑优化组合,让建筑使用者的投资物有所值,既符合信息社会的需要,又能拥有舒适、灵活、高效、便利、安全的建筑空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工作环境及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智能建筑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在建筑中,人们能够获得现代化的办公条件与通讯手段,其中温度、照度、湿度等可以自动调节,并通过利用自然界的冷、热、光、大气等自动调节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创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
2.3应用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技术不仅适用于信息存储与处理,而且是现代社会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建筑技术越来越趋向于人类发展的需要,并存逐步实现人们对生活、工作的各种梦想与蓝图。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实现在家中购物、休闲、学习、工作等,如西方发达国家的SOHO住宅概念已传入我国,它融合了高科技和网络应用的设计理念。在家庭办公亦成为现代住宅的一项必备功能,将办公与居住合并在一个空间内,其实现的核心技术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团体、集群式的合作形式,通过网络连接,实现独立、自由的工作方式,将办公分散在家居中。数字化的住宅除了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带来自由外,还有效地节省了城市的办公建筑占地面积,减少了环境污染,避免了交通阻塞。这一概念的应用受到诸多工作者的欢迎,加之建筑噪声等抗干扰处理的创新设计,数字化技术已成为现代建筑的必然需要。
2.4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相结合
现代化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建筑的外部环境及场所也对建筑设计构思产生积极影响,甚至包括空间因素、建筑形式等难以具体、形象体现的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其本质就是将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相结合,体现建筑内在统一与和谐的逻辑规律。因此,现代建筑设计应尊环境的多样性与整体性,将建筑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并融为一体,创造整体艺术形象。这既是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建筑设计对环境文理与城市文脉的充分尊重与认同。
2.5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现代建筑也开始趋向于生态建筑发展的方向。生态建筑作为一个宏观概念,涉及到新材料的应用、新能源的开发、新技术的进步等多个方面,它不仅限于建筑本身,而且关系到社会的整体生态环境状况。同时也可将生态建筑当作一个技术集成体,很多技术问题,如能源优化、中水利用、污水处理、太阳能利用等,这些并不属于建筑专业,但需要建筑师与其他专业工程师的共同配合。从技术方案的角度来讲,除需要满足合理规划选址的要求外,还应尽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减少环境污染,也是现代生态建筑需采取的技术策略。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注重对节能与耗能资源的比较,加大对生态建设的关注,主要有材料的综合运用、传统技术的革新与新技术的支持等方面。
2.6建筑时空的延续性
关怀自然,就是关怀人类本身,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就在于此。因此,“以人为本”的住宅建筑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强调其自然方面的因素,由其自然性引发出其在时空中的循环延续,进而成为一个整体,使得建筑生命周期(life-cycle)构成设计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住宅建筑中时空的延续性,就是要求在住宅创作中,在遵循自然因素的前提下,从传统居住形态中汲养分,提取要素,结合当代住宅科技特点和居住需求,创建的再现建筑地域空间文化特点,以寻求住宅建筑的个性表达。这种延续形式的传统居民范式中的要素运用现代建筑语言创新的再现,其再现可以是局部或全部,有形的或无形的,均可兼而有之,目的就在于给传统居住形式一个延续和生存的空间,并使之与时代同步与传统居住文明相辅相成。
3.结束语
当今是一个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科学整体协调发展的社会。 世界大型建筑的主流是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我国目前正在建造和将要建造的大型综合建筑使用期限至少在50 年以上,无论是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设备上,都应有超前意识。 随着生态意识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入人心,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建筑技术,科学技术的实际水平,建设有前途的大厦将作为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具体表现,将带动建筑业的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娟. 住宅建筑设计发展趋向探讨[J]. 陕西建筑, 2009,(09) .
[2]闫立东. 浅谈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04) .
[3]李云峰. 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的问题与趋势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