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9033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性脊柱炎临床特点,评价其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性方法,收集2002- 2015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及采取手术治疗的年龄≥65岁老年布病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实验室诊断、影像学改变和手术治疗效果。并根据术后12个月内的随访资料,对患者进行疼痛和影像学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评价。

结果

共收集38例老年布病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资料,就诊时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持续性剧烈腰背痛,局部压痛,叩击痛明显,肌肉痉挛,脊柱活动受限。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阳性11例,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在1∶100以上28例,术中取炎性肉芽肿或脓肿布鲁菌培养阳性28例。手术前,X线检查显示,有29例椎间隙狭窄,密度增高,椎体边缘骨质破坏;有9例椎体缘骨质硬化增生呈鸟嘴状,与相邻椎体缘形成骨桥。CT检查显示,有29例椎体边缘有大小不等多发破坏灶,病灶周围增生硬化,新生骨组织中又有破坏灶构成"花边椎";有9例椎间盘破坏呈等密度影,关节面增生硬化的骨质形成"唇"状骨赘;有10例同时伴有椎体破坏平面的两侧腰大肌增宽,其内有脓肿形成。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显示,全部患者椎体、椎间盘、附件及椎管内呈不均匀高信号,相应平面硬脊膜或神经根受压。术后2周及1、3、6、12个月疼痛评分[(2.1 ± 0.2)、(0.7 ± 0.4)、(0.2 ± 0.1)、(0.0 ± 0.0)、(0.0 ± 0.0)分]明显低于术前[(9.2 ± 0.3)分,P均< 0.05];术后3、6、12个月影像学盲测评分[(4.68 ± 0.04)、(4.92 ± 0.08)、(5.00 ± 0.00)分]明显高于术前[(0.37 ± 0.03)分,P均< 0.05];术后6、12个月临床疗效评价治愈率[92.11%(35/38),100.00%(38/38)]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78.95%(30/38),P均< 0.05)]。

结论

老年布病性脊柱炎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适时手术治疗有利于解除疼痛、稳定脊柱功能和加速布病性脊柱炎康复。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脑钠肽(BNP)在舒张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与非心衰住院患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探讨TGF-β1、BNP、TGF-β1/BNP与舒张功能指标、心脏超声舒张功能障碍分级及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朝阳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住院的舒张性心衰患者,同时选择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非心衰住院患者为对照。使用心脏超声频谱
目的分析从南京市分离的布鲁菌菌株分子特征,了解菌株基因分型和聚类,为布鲁菌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1- 2016年分离的7株羊种布鲁菌(来自7例散发病例),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两种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并与江苏省的参考株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分离到的7株羊种布鲁菌均为序列型(ST)8型菌株,并被MLVA分为7个基因型
目的观察慢性期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不同方案治疗前后Treg细胞的变化,分析Treg细胞诱导的免疫抑制对慢性期布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感染三科住院的35例慢性期布病患者[男性28例、女性7例,年龄(45.37 ± 20.16)岁]为病例组,根据采取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标准治疗组(15例)和免疫增强剂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9~36月龄脑瘫患儿下肢腓肠肌痉挛的长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36月龄腓肠肌痉挛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BTX-A注射组和常规治疗组,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地区近期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 201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确诊的呼和浩特市布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地区、年龄、性别、职业、时间分布)。结果共收集1 940例布病患者资料,平均年龄为50.8岁。其中,男性1 464例,平均年龄为50.4岁;女性476例,平均年龄为51.9岁;男女性
目的观察高氟暴露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胞质带状闭合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采用成组设计,分别设置0.0(对照组)和0.4、0.8、1.2 mg/L氟处理组(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组[加入1.2 mg/L的氟离子(F-)前,预先加入100 nmol/L的IGF-1处理2 h],各组细胞培养24 h,提取细
目的分析2012- 2017年山西省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监测结果,掌握山西省布病疫情现状,为制定布病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山西省2012- 2017年布病疫情数据和监测数据,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布病"三间分布"特征、布病爆发疫情分布及4个布病监测点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结果。结果2012- 2017年,山西省共报告布病36 220例,平均发病率为16.62/10万,其中2014年
目的掌握哈尔滨市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疫情的流行特点,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13- 2017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布病相关信息和市级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哈尔滨市布病疫情地区、时间、人群分布情况的流行特点。结果2013- 2017年,哈尔滨共报告布病2 909例,发病率由5.98/10万下降到4.53/10万,以散发为主,2017年出现1起由布鲁菌
目的调查分析浙江省新昌县1起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布病防治工作提供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新昌县2018年疫情数据、现场个案调查、血清检测及医院诊治病历等资料,总结分析疫情情况和现场调查情况。结果聚集性疫情共报告3例确诊病例,其中1例是布病实验室诊断病例,2例是通过对病畜密切接触人员病例搜索(n= 30),血清学检测诊断病例。传染源为购买、宰杀未经检疫的种羊
目的分析沈阳市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动态,揭示其流行特征,为布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6和2017年沈阳市布病疫情资料,数据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沈阳市布病确诊病例个案调查表。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布病"三间分布"特征及病例诊断时间间隔、发现机构、感染途径。结果2016和2017年沈阳市累计报告布病910例,平均发病率为5.52/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