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的家居空间设计研究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25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空间设计 家居设计 设计防疫 家居防疫 空间改善
  一、绪论
  己亥岁末,年关将至,中华大地忽染恶疾,数月余,市井民众均闭门不入,足不出户,居家而学。新型冠状病毒的猝然爆发,让中华民族陷入惶恐,继而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纵观人类历史,人与瘟疫病毒的战役从人类诞生那日起,至今未曾间断。1347—1353年,一场名为“黑死病”的瘟疫席卷整个欧洲,夺走了欧洲1/3人口的性命,人口聚集的城市难逃厄运。1854年伦敦爆发严重霍乱,约翰·斯诺(John Snow)医生研究发现,霍乱是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约翰·斯诺(John Snow)医生建议移除布罗德街水泵的把手,至此霍乱最终得以控制。无独有偶,我国在十七年前,进行过一场类似的战役,那时候的敌人叫SARS,在那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代价惨痛。十七年后,我们的敌人变成了2019-nCov。2013年SARS病毒传播之后,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再次成为全球公共安全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焦点。新冠肺炎在我国肆虐,数万名医护人员赴死奔往防疫险情第一线,救治患病同胞。疫情肆掠,多方砥砺坚守,环境设计学科在此特殊时期中应当有所担当。从疫情居家隔离中总结经验,通过合理设计改善居家生活环境以促进平疫结合的有效实施,就是践行设计责任的重要途径之一。
  居家隔离是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举措,民众在此期间也重新认识对“家”进行设计的重要性。2020年是5G大数据时代开启元年,云办公、网络教学、视频会议、手机支付、线上选购、在线健身随着疫情居家隔离变得普及。疫情之后的后疫情时代,居家场所可能是生活、办公、展示、会所为一体的综合空间。疫情使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有所提高,与其说是疫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步调,不如说是疫情时期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今后的生活节奏。在疫情形势下,居所被赋予了更多的角色设定以及功能安排,通过设计改变庭居住环境的重要性更为显现。由此,现存的诸多家居设计弊端在疫情形势下逐渐被暴露,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重构有效阻挡疫情传播的家居设计方案。
  二、疫情形势下的室外空间规划思考
  (一)建立管治整體的社区模式
  全国疫情,迅速有效的防治管控手段是街道封路、社区专业化的密闭管理。在疫情来临的特殊时期,老旧小区可能成为暴露在危机中的隐形脆弱地区。完善老旧小区环境、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途径视为居所环境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部分零散的居民楼有待完善,应尽快采取社区“门禁”管制机制。这些零散的居民楼无具体的体温监测点、物资采买点、区域消毒设备、信息传递专用设施等机制建构[1] 。对于诸多物业管理缺位的老旧小区,其长期处于失管、脱管的被动状态。老旧小区现行的都是自治模式,很多都是扎根本地多年的老年人。疫情期间,物业专业管理的社区采用“楼栋长”制度,物资采购以及其他服务都是通过楼栋长作为中介上传下达,有效统一。在老旧小区中,老年居民、网格员、服务者之间的理解和共识也是一次挑战[2] 。
  街道级干部不能实现总控管理,网格员必须一一上门进行疫情监测(图1),增添了人力的挥发,也增加了病毒交叉感染的风险。“社区门禁”在特殊时期尤为重要。社区是国家构成的基层单元,也是应对疫情的第一战场,因此,日后政府对这类零散居民楼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为老旧小区环境改善提供积极的应对方法、人力支持和后备服务等援助。此次疫情后,居民对统一集中管理的意识有所增强,利用好现行机会建立零散居民楼门禁制度,才是日后合理保护居民和阻断病毒传播途径的有效途径。
  (二)增加建筑平层的缓冲区
  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时期,香港九龙京华国际酒店出现SARS病毒超级传播者,酒店9楼成为一个超级传染源,同层住客将病毒带往全世界。最终,病毒进入首都北京。新冠肺炎病毒传播期间亦存在同样的问题。在后疫情时代,住宅建筑的平层横向功能区亟待改善。如今高层式建筑的平层横向结构与当年香港京华国际酒店的建筑结构相似,各房间门对门相依而设。在这样的建筑结构中,除各户型之外的公共区域相互贯通且面积不小(图2-1)。公共面积除电梯间区域之外,并没有落在实处的功能区设置。在此次疫情防控举措的警醒中,住宅建筑平层应最大限度地使用空余面积,设置功能区域(图2-2)。一方面,及时设置病毒消杀的区域,隔离病毒进入居所传播。另一方面,电梯间为人流密集的公共区域,在公共电梯与私密室内之间应建立一个合理的缓冲区域。如同武汉雷神山医院病房与走道间设置的缓冲室,缓冲地带的洁净度比手术室低,比外界高,就像净化需要初—中—高的过滤过程一样,它处于中间环节。
  (三)保留建筑规划的自然通道
  疫情期间,在前期建筑规划中南北通透、采光良好的建筑自带免疫力。反观传统的塔楼建筑和一梯多户的板式住宅暗藏巨大隐患。因为此类建筑不仅不能达到南北通风的条件,反而会使含有病毒的空气密闭,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香港建筑学家经过总结非典事件,所做研究得出淘大花园内部非典迅速且大面积传播的原因就是因为楼栋之间距离太近导致“风闸效应”的产生。
  空气的引导通道就是风廊,风廊的设计是缓解热岛效应、提升空气对流效率、降低建筑物能量消耗、改善生活舒适度的有效措施,对改善通风环境效果明显。在如今建筑规划中,对空间的利用往往是建筑成群。特别是紧俏地域的民居区,房屋建筑密度大,加上本身所处之处地价不菲,往往在布局时忽略空气的廊道设计,导致小区内空气流通受阻,成为了病毒传播的温床。规划过多、过高密度的楼盘和城市,需要谨慎布置自然通道,这是SARS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共识性启示。
  三、疫情形势下的室内设计应对策略
  (一)合理管控室内下水口分布
  2020年2月22日,钟南山院士团队证实从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及尿液中也分离出了新冠病毒(COVD-19)毒株。2020年3月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在传播途径方面新增提示:“由于在粪便及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液对环境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无疑,病毒通过排泄物传播的途径是对家居空间出水口设计的重大挑战。   2012年非典疫情,香港淘大花园的感染便是病毒通过人类的粪便由污水渠排出,带病毒的水溅及爬虫进入上下楼层,由此导致病毒短时间内在居住区内迅速蔓延。十七年后的今天,高层式建筑住宅已是大势所趋,其中因集成下水管而形成的隐形传播危机是最应警惕的[3] 。高层建筑开发商浇筑卫生间框架时,多采用异层排水,因其降板高度足够,排水管道可与其他管道设备并排安装,不占净高。对开发商来说,异层排水改造的可能性小,可更好地保证卫生间净高,节约成本。但是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说,异层排水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异层排水的原理是本层的下水存水弯处于下层的楼顶,存水弯内一般会留存3-5cm的水位,U形存水弯是为了防止病毒的进入,以保证封住病毒与有害气体。但是现在多数建筑为了避免加厚楼板而普遍采用3厘米存水弯的地漏,这样的水量在气温高时两天左右就会蒸发掉,干涸的地漏U型存水弯则形成浊气倒流造成空气污染。
  现代商品房户型面积不断增大、家庭内部区域的功能性日趋明显,室内出水口随空间功能的不同逐步增加,地漏分布也随之增加。比如,洗衣机下水和专用洗衣机地漏一定为家居设计中的设计前提,但地漏增设的同时往往也会暗藏病毒传播的危机[4] 。所以在进行家居室内设计的时候,应适宜适度的考虑下水口的使用功效,合理安排室内下水口分布。在卫生间内,应尽量将浴室柜接至下水口,保持存水弯内长期有水。在室内已有的下水口,应当注意保养,定期每周注入1000毫升清水,以防止其干涸。
  (二)分区设置室内空调循环系统
  室内空调设备的运行原理是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温度调节以及空气循环。在疫情特殊时期,普通空调设备的运转模式对疫情防控弊大于利。2003年SARS肆虐期间,对SARS病源以及传播途径的了解不透彻,政府曾下令一律不得使用中央空调系统。2019新冠肺炎疫情的治疗中,方舱及诊疗医院病房的空调系统也明令禁止使用,病房的空调出风口与护士站及医生办公室等区域的空调出风口、回风口形成一个密闭的内循环,这样的设置极有可能引发疫情大面积扩散[5] 。
  由此,在家居设计中,室内的空调设置应尽量分区设置,比如传染病医院布局为三区两通道,那么,空调系统也应当按照相应区域进行设置,保证空调使用的独立性,避免因室内空气内循环而导致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除了分区设置之外,家居设计中更应通过增加空气循环装置来保证室内密闭空间的空气流通。目前,主要用于室内温度调节的空调设备只有内循环,并没有空气外循环功能。这样的空调机通常在密闭空间内长期使用,会使室内空气变得污浊,使用空调一段时间之后,最好能开窗通风5~10分钟,确保自然新鲜空气进入室内流通。因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居设计中应增加在确保控温基础上实现空气外循环的新风设备。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设备,可以引入室外新鲜空气进到室内,能够实现空气外循环。
  (三)增设室内过渡空间
  在非疫情期间,家居室内设计的主张多为无通道设计,这也是当前商品房楼盘最常见的形式。无通道设计适配于寸土寸金的房地产价格,一方面,小户型的家居空间不具备原始的过渡空间,另一方面,每一位户主都希望最大程度保有除公摊面积外的实际室内面积。但居所无通道设计模式并不适合平疫结合的后疫情时代。
  雷神山三区两通道的设计模式便显示出家居空间内无通道设计的弊端[6] 。三区为污染区、半污染区以及清洁区,半污染区分为缓冲一区和缓冲二区,这样可以层层弱化病毒的有效传播。反映在家居设计中,亦是如此。在有病毒传播的状况下,居所内的无通道设计是将整体空间暴露在含有病源的环境之下,无法弱化或有效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因此应该考虑从设计本身着手,在室内设计中增添缓冲空间。作为入户的第一空间的玄关,需更新固有的功能设定,除了满足基本功能之外,还要承担入户消毒、室内缓冲的重任。玄关的设计应该包含人员进出、病毒洗消流程,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室外病菌干扰住宅内部。小户型空间的玄关区可在拐角处设立三角形洗手池,采用脚踏水龙头,配备毛巾、肥皂、洗手液等病毒消杀物品。尺寸允许的户型中,玄关应该是独立的过道式区域,尺寸相宜,能提供小型消杀设施为最佳。玄关只通往客厅,为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家庭内部的日常活动,亦不会对其产生干扰。玄关地面应选取可经受水花飞溅及经常清洗的地面铺设,不应选择较为娇贵的木地板材质,比如全抛釉、磨光石料等不吸水的硬质材料。玄关墙面与地面一致,考虑造价可选择瓷片砖常规铺设,便于打理及清洁消毒。
  (四)改变传统室内空间模式
  自居家隔离以来,众人闭门工作、居家而学。云端工作与网络教学取得明显成效,这也改变了传统设计的室内空间模式。后疫情时代,家庭影院或投影设备将会是新一轮空间形态改善的重点。现在大多户型客厅视听空间的观赏距离在2-3m左右,设计采取固有的面朝电视的单一模式,50寸以上的平板电视也成为主流产品。疫情之后的家居设计,投影布或许会代替原有的電视,客厅逐渐成为多功能厅,客厅的功能也将变的更丰富。不愿牺牲电视设备的用户,可使用称之为“HTiB”的家庭影院套装实现联控操作,“HTIB”(Home TheaterIn Boxe)意为只要有50-55寸的平板电视,基本上就可以满足一般的环绕声与高清播放的需求。这类套装产品可根据所需空间进行更换与移动,既不占地方又能快速地组建出一套多声道系统。“HTiB”用于儿童房,可促使儿童在远程教学中摆脱手机或平板电脑,显示距离最佳的投影效果。
  (五)增加室内窗开启面积
  在此次新冠肺炎的救治过程中,因房间密闭不畅而感染的病例屡见不鲜,方舱医院内,一名超级传染者在密闭的空间内竟能感染数十名医护人员。
  在室内设计中,良好的通风条件也是阻止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7] 。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应小于1%。专家论证,室内空气的卫生标准在早上打开门窗,低风速穿堂风经过2min-8min的对流可达到以上标准。一旦室内没有形成此类穿堂风,那么室内空气至少要通风40min-60min才能达到标准。故在室内设计中要尽量满足穿堂风的形成,使大门、窗、阳台形成有效联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大面积的玻璃落地窗是疫情前室内设计中的亮点,虽然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房间采光,但是窗户的有效开启面积只约有四分之一。广泛使用的平开式、推拉式铝合金玻璃窗,是左右对向的设计,下部全封闭的,只有上部开启。窗户上部如是推拉式玻璃,那么窗即可开启一半(图3)。在大门与阳台垂直的毛坯户型的内,窗的四分之一开启面积能形成低速穿堂风灌流室内,使得室内二氧化碳的有害气体降低,换气程度达标。但是对于原始户型不满足大门与阳台垂直的毛坯房来说,有效开窗面积小,增加了空气对流的难度。如室内存在病患,传染的几率便随之增加。疫情过后室内设计方案的调整,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考虑增加有效的开窗面积,尽可能地实现室内空气换新与对流。   (六)选择不易感的室内装饰
  延伸来讲,室内装饰设计如同画龙点睛,在疫情期间,不适宜的室内装饰也是一大隐忧。在疫情前的室内设计方案中,地面铺设一般会搭配地毯装饰,一方面地毯不仅脚感舒适,还能营造厚重之感,从而提高室内空间的层次。另一方面,地毯有别于如大理石、瓷砖等硬性地面铺装材料的安全性是家中有老人与孩童住户的设计首选,能有效减少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但是地毯在空间防疫的设计层面来说,有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地毯是由多块毛料密集拼接而成,不易清洁,而且缝隙隐蔽,易堆积粉尘,滋生尘螨。儿童在地毯上玩耍时还容易吸入尘螨,引起肺炎。地毯的纤维老化断裂会产生细小颗粒,是一种强烈的致敏原,容易引起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和尘螨性哮喘等疾病。地毯也极易吸附污物及滞留螨虫等微生物,如家中有病患,那么病毒的附着几率也会随之增加。在后疫情时代,更应注意空间防疫设计,选择相对好深度清洁的室内装饰,做好家居中的病毒防护。
  (七)增加室内收纳功能区
  疫情隔离期间,人们重塑了“家”与“宅”的概念,几乎都更侧重于人情。在居家生活中的重心变成了家人,多人共居场景中下,物品存放载体的设计也应围绕着整个居住空间承载的情感来设计。疫情期间,民众闭门不出,生活物资靠商超进行配送。为减少商超负担,居民一次性日常生活用品的采购量以3-5天为标准,多达一周左右,收纳空间便是室内空间设计的一大挑战。
  在此主轴之下,收纳空间的合理规划变得尤为重要。故在前期的设计中应预留储物间,或在柜子内部设计储物区域,以满足突发性的大量收纳要求。首先,设计前期就应在室内公共区域、各个成员的生活空间中设计相应的收纳空间,尽然有序,分而划之。其次,增加设计节点的收纳空间。比如在飘窗、洗衣柜、电视柜等灵活空間中,相应增加收纳空间。这样能做到在整体秩序设计归纳空间之余,在不同节点设置各类储物空间,增加收纳场景使用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结语
  人类的存在与病毒的繁衍共生,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短时间内在全球蔓延,给各行各业带来不小的冲击以及新的机遇与挑战。疫情以前的环境设计已经较为成熟,但此次疫情的突然爆发,疫情防治过程中凸显出此前的疏漏,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在疫情过去后家居设计的转变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室外空间规划思考、室内设计应用对策两个维度提出亟待整改的设计建议,以期对今后家居空间环境的改善以及在居所中进行设计防疫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他文献
去年的医疗设备趋势年度观察,IDC与其他诸多商业领域一样,极大地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年1月,在疫情遍布全球之前,IDC定义了医疗技术的几个关键趋势:更多诊断工具与个性化医疗;人工智能与数字健康技术的融合;对于医疗物联网(IoMT)的网络安全的日益关注;新的外科手术和机器人的日益普及;可重复使用给药设备的拓展。  随后的两个月,全球性的疫情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医疗设备的新趋势,并对“新冠病毒将如何影
期刊
关键词:手机 消毒 产品创新 紫外线 用户体验  引言  随着疫情常态化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个人健康卫生。手机作为当代年轻人每天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产品,对于手机消毒灭菌的问题不容小觑。根据国家数据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至2019年,中国移动通信手持机产品已达到1.701亿台;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01亿,较2020年3月增长438
为解决老人购物车使用与出行问题,将UCD与TRIZ理论相结合,指导购物车设计语义中突出的用户需求问题,以达到便捷、实用、高效的目的.运用UCD深入分析用户需求与使用环境,用TRI
关键词:仿生设计 线形元素 智能产品 形态设计 女性用品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利,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这对设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现在的设计在满足人们基本功能需求时,要更加注重情感的需求,让设计贴近生活,使产品更符合生活的气息。女性作为时代中的重要主体,占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对女性周边产品的设计,需要准确把握女性的消费动机、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使设计出的产品更加符合
关键词:渐变 设计方法 视知觉 色彩 形式 美感 应用价值  引言  每一季服裝流行趋势的更迭和推新,服装设计师们总是在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去顺应时尚,从2020年开始,无论是秀场还是卖场,渐变的设计方法以主流且多元的方式冲入了人们的视野,渐变也随之成为了女装设计中被人们关注的设计方式。女装设计中渐变方法的应用趋势,已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的色彩渐变染色,更多的是图案装饰和质感的渐变,及融入了高科技技术的综
关键词:语义研究 形态抽象 形态设计 现代军事风格 有源外骨骼  引言  在现代高科技战争背景下,单兵作战需携带的装备种类与数量越来越多,士兵的行军速度、机动性与持续作战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士兵的运动健康与安全愈受关注。[1] 因此,能够增强人体生理机能、提供运动防护的军用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应运而生,其中有源外骨骼机器人的潜力最受关注。  有源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模仿人体骨骼运动,穿戴在人体表面的
调查分析无人超市在使用过程中的用户体验感受并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改良建议.以成都地区的部分无人超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搜集资料的整合制定因素框架,基于前期调研设计出对
关键词:情境体验 互联网 社交电商 APP 交互设计  一、互联网社交电商概述  社交电商通常通过具有社交功能的平台为用户提供互动交流、分享等社交性元素,以达到更快交易的目的。这样的方式能带来更好的传播性以及更多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增加用户黏性。此外,由于信息传播具有裂变式效应,因此社交电商用户可以呈现规模发展,为用户转化打下良好基础,依托线下地摊文化兴趣圈为消费者建立依托社交电商的线上平台,分拟
探索后疫情时代和科技化智能化时代下,居家办公人群在居家办公问题上的困难与需求,并研究设计其解决方案.通过共享办公空间相关文献,归纳其研究现状,再结合共享办公趋势,把握
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糖尿病老年人比重日趋扩大,他们目前的生活方式、自我管理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等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危害,急需提出有效的医养结合的系统性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运用文献调研法和田野调研法深入观察糖尿病患者和医生所呈现问题及痛点,形成相应人物原型和用户流程并归纳出痛点及机会点形成相应系统。结合自我管理概念与现有医疗服务在医生的帮助下,使糖尿病患者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加入各个利益相关者使社区医疗与用户形成良性循环,减少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并提升用户在社区医疗中的参与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