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CO2激光甲状软骨窗式切除技术治疗累及前连合的早期声门型喉癌

来源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ce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经口CO2激光甲状软骨窗式切除(TCWR)技术治疗累及前连合的早期声门型喉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1日-2018年9月30日在南京同仁耳鼻喉医院接受经口CO2激光TCWR技术治疗的21例累及前连合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资料,总结分析术中切缘情况、并发症、嗓音恢复、局部控制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结果:21例均行经口CO2激光声门区肿物切除+TCWR技术,阴性切缘达到100%.平均随访41.1个月,局部控制率达到100%.2例(9.5%)有声门下受累的T2病变患者,随访中发现喉前淋巴结区域性复发;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0.5%.21例患者术后均发现声门区域肉芽形成,其中13例(61.9%)自然消失;8例(38.1%)持续存在超过12周,予以黏膜表面麻醉下手术摘除.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喉蹼形成,但未出现呼吸困难和喉狭窄.嗓音障碍指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RBAS评估的G分级和客观评估参数包括最长发声时间、基频微扰、振幅微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口CO2激光TCWR技术治疗累及前连合的早期声门型喉癌并发症少,嗓音质量恢复良好,可有效提高前切缘的安全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慢性耳鸣的形成和维持是皮层重组的结果,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能够调节皮层兴奋性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NIBS),但是两项技术治疗耳鸣的效果只能说是中等疗效,目前通过这两项技术治疗的耳鸣患者仅得到部分的改善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这些都提示需要优化治疗策略.本文就rTMS和tDCS通过联合其他治疗方案来改进
目的:分析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鼻咽部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明确病原菌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抗生素用药指导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20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311例患者,按年龄分为A组(0~5岁),B组(6~10岁),C组(11~16岁).手术中采集腺样体深部靠近患耳咽鼓管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分析.结果:采样标本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42株,检出率为45.6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63株)、肺炎链球菌(15株)、化
目的:观察单侧全聋型突发性聋(突聋)患者失匹配负波(MMN)的特点,与正常人MMN相比较,从而为探讨单侧全聋型突聋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26例单侧全聋型突聋患者作为实验组,25名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进行MMN检查,采用经典的oddball模式,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分别为1000 Hz和2000 Hz的短纯音测试两组受试者MMN,观察两组MMN潜伏期及波幅的特点,并比较两组间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结果:51例受试者中仅1例全聋型突聋患者未引出MMN波形,其余均引出,实验组MM
咽淋巴环位于气道和消化道的入口处,是人体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扁桃体和腺样体是咽淋巴环内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微生物可以通过反复感染引起腺样体和扁桃体淋巴组织增生[1].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会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打鼾[2]、中耳炎、鼻窦炎[3-4]、颌面部发育异常[5]等并发症,因此,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成为耳鼻喉科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6].然而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的病因尚不明确,通常认为细菌是其主要的病原体[7],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病毒感染与扁桃体和腺样体的反复感染
目的:总结分析颅外-颅内血管搭桥术治疗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颈内动脉爆裂大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鼻咽癌放疗后出现颈内动脉爆裂并接受颅外-颅内血管搭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颅外-颅内血管搭桥术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率、生存时间、总体生存率及再出血率.结果:9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平均年龄53.5岁,病理类型均为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未分化型,Ⅳ期;9例患者均为颈内动脉出血,出血部位岩骨段7例,颈段2例;其中Ⅰ型威胁型出血3例(33.3%),Ⅱ型濒临型出血2例(22.2%),Ⅲ型急性出血4例(44.45%);所有
目的:探讨内镜下后鼻孔成形术治疗儿童双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维鼻咽镜及鼻窦CT检查确诊为双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行内镜下后鼻孔成形术,术后放置6个月自制硅胶鼻腔支撑管,取出支撑管后门诊随访复查评估有无再闭锁.结果:6例双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患儿术后鼻腔通气都得到有效改善,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5例患儿取管后获得满意疗效,1例骨性闭锁患儿取出支撑管后复查发现后鼻孔再狭窄.结论:内镜下后鼻孔成形术治疗儿童双侧先天性后鼻孔闭锁临床疗效较为肯定且安全性高,但仍有
目的:观察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对不同原因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收集80眼泪道阻塞患者,行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同时矫正鼻腔结构异常,处理鼻腔鼻窦病变.术后随访10个月~8年.结果:一期治愈率为78.8%,有效率为17.5%,无效率为3.8%,一期成功率为96.2%.一期手术无效3眼中,2眼再次手术后治愈,总成功率为98.8%.结论: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泪道阻塞,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可作为常规术式,术中可同时处理鼻腔鼻窦结构异常和病变,结合术后治疗和随访,可获得长期疗效.
1 胸大肌皮瓣的演变历史rn在人类征服恶性肿瘤的征程中,外科根治切除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如何重建肿瘤切除后的组织缺损,一直是肿瘤外科的难题.头颈肿瘤切除术后的修复重建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从早期采用颈胸随意皮瓣进行局部修复,到20世纪八十年代以轴型皮瓣为代表的局部皮瓣修复,再到随后出现的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技术.
目的:初步探讨鼻腔鼻窦嗜酸细胞性乳头状瘤(SNOP)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20年9月于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31例鼻腔鼻窦SNO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常见发病部位、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随访结果等.结果:31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和流涕;病变均位于单侧;肿瘤源于上颌窦17例,筛窦7例,额窦4例,蝶窦3例.鼻窦CT:12例(38.7%)有骨质增生或破坏,其中3例(9.7%)表现为灶状增生.MRI表现:25例(92.6%)病变在T2WI或增强T1WI上瘤体有“脑回征”表现;1
一般来说,耳科学及听力学主要关注的是患者的听力下降或者听觉分辨率的减退而导致的听觉损失.然而,有一类人即使听阈在年龄组的正常范围内,但是在接受到高于听阈声音时仍感觉到声音过于强烈或者耳部不适,这种现象称为听觉过敏,它对人们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本文从耳科和听力学的角度对听觉过敏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