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0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需要生活化,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需要教师用生活化的语言、情景化的方式,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既有积淀。那么如何真正让语文与生活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学习的场所”呢?
  一、眷顾文本,让教学呈现生活味
  文本是生活经由作者文思妙用后的文字化呈现,字里行间潜隐生活的影子,充满着生活的味道。教师要善于借用文本的显性资源,善于开发文本的隐性资源,让教学充盈生活的气息。
  1.把握文本内容的“生活”元素
  “菜园里”是一年级的一篇识字课文,描述了一些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及其特征。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做了精心布置:黑板前面和左右墙壁贴上蓝天白云和菜地图片,再错落有致地贴上茄子、辣椒、黄瓜等各种蔬菜图,教室瞬间成了菜园;紧接着师生分别担任蔬菜妈妈、蔬菜宝宝,引导学生逛菜园、采摘蔬菜,在充满生活意味的引导中,学生不知不觉认识了蔬菜、知晓了蔬菜特征,一堂乏味的识字课成了有趣的菜园实践课。
  老师的创意来自于对文本内容的真切把握。低段教材中选编了许多贴近生活、富有童趣的文章,意在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认识生活,在参与生活的同时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甄别文本的类别,根据文本的特点有意识地开掘课程资源,挖掘生活因素,引导学生在虚拟的生活场景或实景中,参与学习、感受生活,实现文本与生活的对应。
  2.开掘文中角色的“剧本”因素
  角色表演是低段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那些角色分明、形态表现、言语风貌等因素鲜明的文本,容易引导学生在表演中学知、学文。教学时,老师要善于把握文中角色的“剧本”因素,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言语特色,在角色演绎中体悟言语表达,在角色认同中学会言语运用。如,“美丽的小路”一文具有较好的角色表演价值。首先,文中角色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的肢体语言丰富、神态表情鲜明。“轻轻地走过、慢慢地走过、一拍脑袋”等动作描写很有现实感,便于学生模仿;“皱起了眉头、捂上了鼻子、叫起来”等神态描写很有现场感,便于学生感悟。其次,角色语言的语气语调清晰,从赞叹到疑问到最后的赞美,很有层次感,便于学生朗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感受不同句式的语态变化,在角色扮演中理解语言描写的方式方法,化文中的“他”为现实的“我”,在角色与生活之间走一个来回。
  表演是契合学生身心特点的重要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挖掘文中角色的剧本因素,优化表演形式,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文本的趣味,在剧本表演中体会文字的魅力,引领学生感受与文本角色的相似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获得主观感受。
  3.还原关键词句的生活原型
  每一篇课文都源自生活,是作者的生活体验与心灵感悟借由文字的表述,是生活原型的艺术化呈现。文本解读时,教师要善于把握关键词语,善于联系实际寻找关键词语的生活原型,赋予抽象词汇以生活化的形象直觉,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如,“三个儿子”一文,作者独立设段描写了三个妈妈提水之辛苦,而晃荡、沉甸甸等词则直言水之重。教学时,笔者巧妙地将水桶带进教室,引导学生体验拎水桶的过程,感受水之沉重;引导学生拎水桶时观察水面的变化,体会水面之晃荡……“拎水桶”这一生活环节的设置,源自对关键词语的深入解读。晃荡、沉甸甸等词在文本语境中,均跟同一事物有关——水桶之水,没有切身之体验,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往往会空乏无力,无法触及词中承载之情;而且“拎水桶”的动作语境与文本语境完全契合,便于学生在生活记忆中切记体察,更好地理解文本寓意。
  二、營造情境,让课堂富于生活味
  如果教师能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搭建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必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进而让知识入脑入心。
  1.话语造境
  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语言能赋予人诗意的感觉,幽默的语言能调动人灵感的细胞,轻松的语言能营造出活跃的气氛。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挥自身的语言优势,通过形象化的描述、直观性的铺陈,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在体察中感悟文本的力量。笔者教学“妈妈的账单”时,力图通过语言的渲染,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妈妈这份爱的账单,每一点都是一幅画面,每一滴都是一个场景,唤醒了彼得的记忆。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十多年里,我们的妈妈何尝不是这样呢?把浮现在你眼前的一个妈妈关爱自己的场景写下来。”学生动笔练写,笔者巡视唤起:“可能是上学的第一天,妈妈……可能是放学了,下着雨,妈妈……可能是第一次参加表演,妈妈……”
  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课堂空间描述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一幕幕生活场景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一场场活动境况在学生的记忆中重现,一个个活动场面在学生的眼前活现,于是,知识变得鲜活而不再生硬,教学变得灵动而不再刻板。正如国家督学王尚文所言:“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必须将所教所学的语言有效地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而语言介入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唯一途径就是介入他的生活。”
  2.媒体造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低段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多媒体集“音画”于一体,通过形象直观的文字与画面、声情并茂的音频与视频,能更好地营造身临其境的意境。笔者教学“夏夜多美”时,请学生在睡莲姑姑、小蚂蚁、小蜻蜓、萤火虫等角色中任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进行扮演。表演开始了,课件上出示了一幅美丽的夏夜水池图,伴着幽静的乐曲声,课件旁白响起: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发生什么事了?……我轻轻地走到扮演不同角色的孩子身边,引导孩子想象表达,在表演中贴近角色。孩子们“睁”“掉”“趴”“弯腰”……在富有韵味的情境中,学生理解了“惊醒”“连声”“感激”等词语,也就理解了角色。
  抽象的概念性知识往往为学生所难理解,而直观媒体的介入,则有效缓解了单纯知识性学习的困顿,赋予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产生情感回应。小学生智能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直观形象的实物、图片展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他们仔细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三、拓展延伸,让学生体悟生活味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接生活、感悟生活,也要试着将学生引向真正的生活,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学习语文、提高能力。
  1.作业向生活延伸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既要考虑作业与所教内容的契合性,以达成巩固所学之目的,也要认识到作业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走向生活的重要过程。
  低年级教材非常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选编了许多描述生活、表现生活、反映生活的篇章:“秋天的画”写的是自然之景,“北京亮起来”写的是城市之景,“我为你骄傲”写的是童年之事……教学“我选我”一课时,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你觉得自己能当什么委员?为什么呢?”并在随后组织了班干部改选,实现了教学与学校生活的对接。教学“最大的‘书’”时,笔者布置了如下作业:“你也能从生活中找到一本特别的‘书’吗?想一想它有什么用处?”实现了书本教学与生活阅读的有机结合。事实上好多文本的课后练习中就安排了一些生活化的作业,如,“秋天的图画”中“我想捡几片落叶做书签”,“花钟”中“我也想去观察一下周围的花。”等,教师若能积极引领,关注过程,必能使作业效应最大化。
  教师要善于把握编者意图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将儿童熟识的生活经历作为设计作业的重要参考,将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入作业的完成过程之中。通过生活化的作业设计,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在作业中触摸生活的气息,在生活中完成作业、学习语文。
  2.活动向生活拓展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脑海中是否拥有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
  三年级开始,教材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欄目,意在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感受生活,提高能力。笔者在组织“父母关心自己”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时,策划了一系列活动:“观察父亲或母亲一天的生活过程。”“请长辈讲一则关于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了解父母的生日情况。”等。通过活动的充分展开,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有了直观的印记,就会产生“读文本”犹如在“读自己生活”的感触。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互相交融,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使学生不仅见树木,更能见森林。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越城区
  镜湖小学)
其他文献
安塞尔·亚当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黑白风光摄影大师,这是毫无疑问的。他曝光完美、影调丰富的黑白摄影作品已经成为了一种经典的风格和伟大风光作品的标杆,在过去的数十年中
为您提供拍摄黑白照片所需的建议,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处理,直到照片打印出来……数码技术让黑白摄影更简单便捷、可发挥的空间也更大。在本期专题中,我们将向您介绍如何选择拍
【正】未来社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将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的创新能力强,谁将走在前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施创新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一、数学教育的价值观  更新教育价值观念是数学教育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更新价值观念,逐步割除应试教育造成的急功近利的弊端,转变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局面,树立数学教育“社会性、生命性、未来性”的观念,并以此作为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1.数学教育的社会性在于数学的社会应用  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数学对我国现
工程中钢骨重量超过塔吊起重能力,考虑塔吊的额定允许荷载、吊装距离、现场条件等因素,采用加工车间分段加工制作、现场分段吊装拼接的施工工艺,并结合先进的有限元程序对拼装工
建筑物水平旋转迁移技术适用于建筑朝向发生改变的迁移工程,其技术核心包括旋转迁移路线、旋转中心确定和旋转迁移的同步控制。用3个典型工程实例,说明旋转迁移工程设计步骤、
基桩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有: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钻芯法、高应变法等。通过介绍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让检测人员有一个更全面、清晰的认识,可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做参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打破学科教学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已是现代课程基本理念之一。物理与地理是两门比较密切的学科,深刻理解某些地理问题离不开物理知识;同样,地理知识又能为某些物理规律提供背景材料。以下引例说明物理教学与地理知识的紧密联系。  一、利用物理知识解释地理问题能讲得透  例1:当在
【正】班级自主管理就是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行为,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