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谷歌地球最新卫星照片呈现该国家网络3D地图,并揭示大量考古遗址的存在,发现数千个远古墓址,或许可将沙特考古文化向前追溯数千年历史。
谷歌地球最新卫星照片呈现该国家网络3D地图,并揭示大量考古遗址的存在,发现数千个远古墓址,或许可将沙特考古文化向前追溯数千年历史。
最近航空照片发现吉达市东部沙漠存在接近2000个墓址,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考古学家大卫一肯尼迪(David Kennedy)称,以沙特境内现已鉴别出来的石质废墟数量来判断,阿拉伯半岛散布着100多万个古代墓址。
在过去十年里,人造卫星航空拍照变得非常普及,尤其是2005年谷歌地球的推出,考古学家开始利用谷歌地球进行全球范围扫描,尤其是可能存在远古墓址的地区。两年前,大量沙特地区的航空照片陆续发布,肯尼迪开始首次通过航拍照片关注沙特境内远古墓址。
肯尼迪说:“我通过谷歌地球仔细地扫描沙特沙漠地区,观测到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竞有数千个远古墓址!”
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1月28日出版的《考古科学》杂志上。肯尼迪和同事麦克一毕索普(M,c,Bishop)在沙特阿拉伯吉拍地区480平方英里发现1977个石质结构,这些大量石冢是环状结构,类似于在约旦和也门境内发现的倒塌墓址。
究竟是什么人建造这些石冢呢?在沙特阿拉伯从事15年考古研究工作的考古学家朱里斯一扎金斯(JUrl。SZarins)猜测,这可能是游牧民族中牧师的坟墓,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前,当时该地区气候更加潮湿,更适宜人们居住。
(腾讯科技)
中国科学家研究成果:发现肝癌预防判断潜在靶标
肝癌治疗效果好不好,并不仅仅取决于医生的治疗方案,更多的因素也许仍在患者自身。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院士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发现,人体内一种名为mi‘croRNA,199的基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表达得越高,肝癌复发的概率就越低;基因表达得越低,肝癌复发的可能性就大增。
科学家们的这一发现证明了临床中常常可以见到的病例,不同患者罹患同一种、同一期的肝癌,采用同一种治疗方案,他们的效果仍有可能大相径庭。中国科学家的这一创新性发现昨天刊登在《癌细胞》杂志(《cancer cell》)上。
课题组通过深度测序和生物信息技术,进行人正常肝脏、病毒性肝炎肝脏、肝硬化肝脏和人肝癌microRNA组学分析,发现microRNA,199基因表达对肝癌预后的影响,并证明microRNA-199能够靶向抑制促肝癌激酶分子PAK4,从而起到抑制肝癌生长的效果。这为肝癌的预防判断与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标。
肝癌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此前的研究发现,microRNA与多种疾病包括癌症发生发展机制有关,对它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生物医学界的前沿热点。为探究在肝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哪些microRNA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十一五”对曹雪涛课题组给予了重大资助。
曹雪涛院士与博士生侯晋、林莉及周伟平教授等与清华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免疫所、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广西肿瘤医院、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华大基因、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等10家合作单位联合攻关,先通过深度测序技术,首次获得了人正常肝脏、病毒性肝炎肝脏、肝硬化肝脏和人肝癌组织的microRNA组数据,应用生物信息技术分析了肝癌与正常肝脏microRNA组的差别,发现人正常肝脏高丰度表达的microRNAl99,在人肝癌中因为组蛋白甲基化改变而普遍性显著降低,进一步通过4个独立的肝癌患者临床队列分析证明,microRNA,199的低表达与肝癌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显著相关。
研究表明:microRNA-199能够靶向抑制PAK4进而抑制下游ERK信号通路从而抑制了肝癌细胞的生长,肝靶向性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microRNA,199基因治疗能够显著延长肝癌裸鼠生存期。由此提出microRNA,199是肝癌预防判断与治疗新的潜在靶标,为肝癌生物治疗提出了新方法。
(文汇报)
谷歌地球最新卫星照片呈现该国家网络3D地图,并揭示大量考古遗址的存在,发现数千个远古墓址,或许可将沙特考古文化向前追溯数千年历史。
最近航空照片发现吉达市东部沙漠存在接近2000个墓址,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考古学家大卫一肯尼迪(David Kennedy)称,以沙特境内现已鉴别出来的石质废墟数量来判断,阿拉伯半岛散布着100多万个古代墓址。
在过去十年里,人造卫星航空拍照变得非常普及,尤其是2005年谷歌地球的推出,考古学家开始利用谷歌地球进行全球范围扫描,尤其是可能存在远古墓址的地区。两年前,大量沙特地区的航空照片陆续发布,肯尼迪开始首次通过航拍照片关注沙特境内远古墓址。
肯尼迪说:“我通过谷歌地球仔细地扫描沙特沙漠地区,观测到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竞有数千个远古墓址!”
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1月28日出版的《考古科学》杂志上。肯尼迪和同事麦克一毕索普(M,c,Bishop)在沙特阿拉伯吉拍地区480平方英里发现1977个石质结构,这些大量石冢是环状结构,类似于在约旦和也门境内发现的倒塌墓址。
究竟是什么人建造这些石冢呢?在沙特阿拉伯从事15年考古研究工作的考古学家朱里斯一扎金斯(JUrl。SZarins)猜测,这可能是游牧民族中牧师的坟墓,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前,当时该地区气候更加潮湿,更适宜人们居住。
(腾讯科技)
中国科学家研究成果:发现肝癌预防判断潜在靶标
肝癌治疗效果好不好,并不仅仅取决于医生的治疗方案,更多的因素也许仍在患者自身。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院士课题组及其合作者发现,人体内一种名为mi‘croRNA,199的基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表达得越高,肝癌复发的概率就越低;基因表达得越低,肝癌复发的可能性就大增。
科学家们的这一发现证明了临床中常常可以见到的病例,不同患者罹患同一种、同一期的肝癌,采用同一种治疗方案,他们的效果仍有可能大相径庭。中国科学家的这一创新性发现昨天刊登在《癌细胞》杂志(《cancer cell》)上。
课题组通过深度测序和生物信息技术,进行人正常肝脏、病毒性肝炎肝脏、肝硬化肝脏和人肝癌microRNA组学分析,发现microRNA,199基因表达对肝癌预后的影响,并证明microRNA-199能够靶向抑制促肝癌激酶分子PAK4,从而起到抑制肝癌生长的效果。这为肝癌的预防判断与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标。
肝癌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此前的研究发现,microRNA与多种疾病包括癌症发生发展机制有关,对它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生物医学界的前沿热点。为探究在肝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哪些microRNA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十一五”对曹雪涛课题组给予了重大资助。
曹雪涛院士与博士生侯晋、林莉及周伟平教授等与清华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免疫所、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广西肿瘤医院、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华大基因、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等10家合作单位联合攻关,先通过深度测序技术,首次获得了人正常肝脏、病毒性肝炎肝脏、肝硬化肝脏和人肝癌组织的microRNA组数据,应用生物信息技术分析了肝癌与正常肝脏microRNA组的差别,发现人正常肝脏高丰度表达的microRNAl99,在人肝癌中因为组蛋白甲基化改变而普遍性显著降低,进一步通过4个独立的肝癌患者临床队列分析证明,microRNA,199的低表达与肝癌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显著相关。
研究表明:microRNA-199能够靶向抑制PAK4进而抑制下游ERK信号通路从而抑制了肝癌细胞的生长,肝靶向性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microRNA,199基因治疗能够显著延长肝癌裸鼠生存期。由此提出microRNA,199是肝癌预防判断与治疗新的潜在靶标,为肝癌生物治疗提出了新方法。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