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改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重教转向重学,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探究性地讲述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创造能力 实践能力
中学化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园地。针对学科特点,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学习化创新型社会的到来,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使之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应对挑战。于是,走向自主创新学习,便成为新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但这是理想,就当前而言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还需要老师及时有效的指导,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地释疑点评,对学生讨论交流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补充讲解。这种自主学习的课堂形式,看上去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实际上是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势必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培养,重视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
一、学生自主意识的建立
自主意识是指学生对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责任、需要以及心理状态的自我意识,它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和动力。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认知的主体。但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师的启发和他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学生主体性要得到充分发展,仅仅具有自主意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自身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即主体能力。主体能力就是主体能动地驾驭外部世界对其才能实际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使自身主体性得以不断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的主体能力发展水平愈高,就愈能利用外部条件去发展自身。
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自主探究和创造的潜能,自主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它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主体性人格培养,通过掌握自主性学习的方法最终来获得对知识的掌握和问题的解决。现代教学理论也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并非把外在的学习方法强加于学生,而是要帮助和鼓励学生形成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学习风格。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很重视学习兴趣,认为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他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化学这门学科,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正是对新生事物感兴趣,求知欲较高的阶段。如何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好化学这门课,是摆在每一个化学教师面前的课题。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创造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而不是简单临摹教材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如为什么铁在潮湿的地方容易生锈?为什么塑料制品在日光照射下容易老化?为什么粗盐容易潮湿?为什么汽油可以洗去油渍……通过对诸如此类的实例解释,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心理,开启了学生的思维。
三、发挥实验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大胆探索实验教法,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可以验证原理,探索规律,培养兴趣,激发思维。实验教学中更应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掌握实验操作,实验技能,实验方法等。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教育者,更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对某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分组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把问题讨论设计成实验等,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能力,增强独立观察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化学思维方法形成于化学知识结构的建立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一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就能触类旁通并有助于形成创新力,同时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学生思维发展才能受益。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学中有乐,从而使化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总之,在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除了注意以上几点外,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并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学法指导等。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在学法指导中要突出“学”、“思”、“乐”三字,即让学生“会学”、“学问”、“乐学”,要使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断质疑、解疑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创造能力 实践能力
中学化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园地。针对学科特点,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学习化创新型社会的到来,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使之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应对挑战。于是,走向自主创新学习,便成为新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但这是理想,就当前而言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还需要老师及时有效的指导,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地释疑点评,对学生讨论交流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补充讲解。这种自主学习的课堂形式,看上去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实际上是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势必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培养,重视知识、能力水平的提高。
一、学生自主意识的建立
自主意识是指学生对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责任、需要以及心理状态的自我意识,它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和动力。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认知的主体。但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师的启发和他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学生主体性要得到充分发展,仅仅具有自主意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自身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即主体能力。主体能力就是主体能动地驾驭外部世界对其才能实际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使自身主体性得以不断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的主体能力发展水平愈高,就愈能利用外部条件去发展自身。
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自主探究和创造的潜能,自主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它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主体性人格培养,通过掌握自主性学习的方法最终来获得对知识的掌握和问题的解决。现代教学理论也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并非把外在的学习方法强加于学生,而是要帮助和鼓励学生形成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学习风格。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很重视学习兴趣,认为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他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化学这门学科,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正是对新生事物感兴趣,求知欲较高的阶段。如何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好化学这门课,是摆在每一个化学教师面前的课题。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创造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而不是简单临摹教材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如为什么铁在潮湿的地方容易生锈?为什么塑料制品在日光照射下容易老化?为什么粗盐容易潮湿?为什么汽油可以洗去油渍……通过对诸如此类的实例解释,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心理,开启了学生的思维。
三、发挥实验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化学知识中,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大胆探索实验教法,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可以验证原理,探索规律,培养兴趣,激发思维。实验教学中更应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掌握实验操作,实验技能,实验方法等。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教育者,更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对某些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分组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把问题讨论设计成实验等,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能力,增强独立观察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
化学思维方法形成于化学知识结构的建立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一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就能触类旁通并有助于形成创新力,同时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学生思维发展才能受益。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学中有乐,从而使化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总之,在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除了注意以上几点外,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并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共同特征和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学法指导等。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在学法指导中要突出“学”、“思”、“乐”三字,即让学生“会学”、“学问”、“乐学”,要使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断质疑、解疑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