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

来源 :民族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e88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时代信报》报道,作为国服的旗袍正走向堕落,少有人穿不算,竟沦为坐台小姐的制服,引来很多喜欢旗袍、制作旗袍、关心旗袍的人一片哀叹和愤慨。
  旗袍是中国经典的女性服饰,经典到我找不出第二种服饰能够如此简洁明了地将东方女性的身体神韵完美地表现出来。它无语地紧贴在女性的身体表面,将东方女人柔美玲珑的身体线条凸现无遗。它不张扬,随身赋形,服服帖帖,如同东方女性温文尔雅的品质。它光亮的丝绸质地,与东方女人光洁细腻的皮肤相得益彰,浑然一体,让人叹绝!
  仅仅表现形体是不足以让一种服饰成为经典的,旗袍之经典还在于它展现了东方人的审美观和文化精髓。它是内敛的,收裹着身体,滚边的盘扣严护着女人的秘密;它是开放的,露出斜斜的缝隙或高叉,在开合之间惊鸿,在含蓄中怒放。袒露的欲望与窥探的欲望被控制得恰到好处,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既神秘莫测,又昭然若揭,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度”。旗袍与西方的经典服饰——晚礼服比较起来,一个简约凝练,一个繁复夸张,这一点,非常像国画与油画的区别,这就是文化上的差异。这种一叶见秋的文化表现力,正是经典的力量,当我要谈谈旗袍的时候,我就怀着对经典的敬重之情。
  旗袍沦为坐台小姐的制服,并不表示旗袍走向堕落。旗袍就是旗袍,它只是一种服饰,与堕落无关,堕落的是裹在旗袍里的人。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上至名媛、小姐、太太,下到平民百姓,乃至妓女都穿旗袍,旗袍不是某些人的专属,旗袍也没有因穿者的身份不同而“堕落”。一些经典的女性,如宋美龄、林徽因、阮玲玉、张爱玲更是把旗袍往经典的路上用力推进了一把。《长恨歌》里的王琦瑶,《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简直是为旗袍而生的。笔者认识一个精致的老人,酷爱旗袍,在风云突变的文革中,她竟坚持在家里穿旗袍,为此差点送了性命。在她的眼里,旗袍代表一种根深蒂固的精神追求,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匹布、一个文化符号。现在,不懂得旗袍文化内涵的人,不解旗袍风情的人,不愿意穿它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经典并不是人人都能够懂得欣赏的。
  服饰是一个时代思想文化的反映。传统文化在遗失,思想在全球化,中国文化内在的东西已发生了许多变化,宽松自由的思想必然导致宽松自由的服饰风格,张弛有度的旗袍失势也是难免的。但国人见不得“国”字号的东西失势和“堕落”,一失势就很失望,一“堕落”就很失落,这真是很奇怪的事。就算旗袍不能广泛流行,它还是经典,总有一些人会喜欢它,用它来怀旧,旗袍不会消失,更不会堕落。
其他文献
加藤信三是日本狮王牙刷公司的小职员。作为一个小职员,尽管前一天夜里加班,很晚才回家,他现在也必须马上起床,赶到公司去上班。   起床后,他匆匆忙忙地洗脸、刷牙,不料,忙乱中出了一些小乱子,牙齿被刷出血来!加藤信三不由火冒三丈。因为刷牙时牙齿出血的情况已不止一次发生过了。情绪不好的他怀着一肚子牢骚和不满冲出了家门赶搭电车到公司。   身为一名牙刷制造公司的职员,使用公司的牙刷刷牙竟然刷到牙齿出了血,
期刊
一则美国官员在华出差的新闻,在中国引发广泛讨论。  2012年4月2日,一名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采访的中国记者发表微博称,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抵达博鳌论坛后,并未和其他高级官员一同入住五星级酒店,而是选择入住了价格相对低廉的四星级酒店。  随行人员表示:“因为海南五星级酒店的价格是美国政府差旅财务规定的3倍,大使不能住。”  第二天,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和美国驻华大使馆先后发微博确认了这一说法。美国驻上
期刊
因为腐朽生活成了生活的最高纲领,上海又走红了。电影电视,离了上海,简直没法活。  青春偶像剧,没有咖啡馆酒吧成吗?那么,农村和小镇就被排除了。偶像剧里不可能没有摩天大楼吧?小城市就不入流了。偶像要开宝马奔驰,没有八车道行吗?中等城市就显得寒碜了。开宝马的偶像有时也要下车走走,一定是法国梧桐下的领馆区吧,这样,一般的大城市也被淘汰了。还有,偶像明星总会有几个重量级的追求者吧,比如,IBM公司的亚洲大
期刊
1.大学毕业生要找的只是一个工作,而不是职业,更不是事业。  ——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上,专家们均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应当放低自身期望值,做好从蓝领、灰领干起的心理准备。  2.大学学习期间,要尽量争取脑袋满,而不要急于口袋满。  ——中科院院士王选谈对当前部分学生休学开公司的看法。  3.不要读博士,因为博士在美国找工作的难度,相当于女博士在中国找老公的难度。也千万不要羡慕有
期刊
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或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都一直号召并追求着男女平等。但是在瑞典,却由于过度追求“平等”而出现了两性之间的隔阂与误解。那里的男人们过着压抑而痛苦的生活,而女人们似乎也并不快乐……  “如果非要我说对于男人的看法,那我只能说我觉得他们很恨我们,”32岁的设计师Jessica坐在斯德哥尔摩的一家装潢时尚的餐厅里,抹着鲜艳唇膏的嘴唇轻轻吐出这样一句话,“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一直受到女人们的
期刊
大概是部美国电影吧,叫《爱的礼物》或诸如此类的,记不太清了,不过,印象深刻的是,临终的母亲,分别把几个孩子叫到屋里,很动情地告别,然后贴着女儿或儿子的耳朵说一句悄悄话。母亲如此天涯挥别。很多年以后,长大了的孩子们才知道,母亲跟他们一一说的悄悄话是一样的:“你是妈妈最喜欢的孩子。”   这句话支持了这几个孩子在没有妈妈的岁月里刻苦地往前走,为了这个“最喜欢”,没有人懈怠,而谎言一样的真理翻越了青葱岁
期刊
我小时候也抄过那些名人名言的,比如“上帝给了女人一张脸,女人再自己造一张。”——当然是讽刺,我抄的时候也是抱着批判态度的。过了这些年再看,想法大不一样:再造一张脸有何不可,为什么必须接受上帝给的那一张?   大概打从问父母“我从哪里来的”,你就意识到自己的身体非自己所有——是的,有来处,无论是鹳鸟衔来的,还是鬼卒一脚踢过来的,抑或某个神秘的香草园,青鸟静静飞过……一定自某一处,你有了现在的脾气、笑
期刊
学校放假,儿子把过去的旧课本翻出来准备卖掉,翻捡到初三的语文时,便坐在旧书堆上看了起来,看完后,跑过来跟我说,他发现了诸葛亮一阴招。原来,他看的是两篇古文《隆中对》《出师表》。  他说,诸葛亮在南阳当农民的时候就很自恋,说自己是精英,可惜没人承认,只有他的哥们儿徐庶相信。那时刘备在新野,混得也挺惨的,很想招贤纳士,徐庶就对刘备吹嘘说,我的朋友诸葛亮,真乃卧龙,将军见见他吧。   刘备说,那你和他一
期刊
上个世纪70年代,在美国加州萨德尔镇有一位名叫法兰克的年轻人,由于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他只好去芝加哥寻找出路。在繁华的芝加哥城转了好几天,法兰克也没找到一处容身之所。当他看到大街上不少人以擦皮鞋为生时,他也买了把鞋刷给人擦皮鞋。半年后,法兰克觉得擦皮鞋很辛苦,更重要的是不赚钱。   于是他用擦皮鞋赚来的一点微薄积蓄租了一间小店,边卖雪糕边给别人擦鞋。雪糕生意比擦鞋强多了,欢喜之余,他在小店附近又开了
期刊
众所周知,德国是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所幸的是,德国各阶层能够深刻地反思这段历史,甚至因此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     爱护动物    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细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孩子们入学后,也经常利用自己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而
期刊